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F 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1 )同位素原位杂交 (Isotop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70 年代 2 )非同位素原位杂交 (Non-isotopic.
Advertisements

第 二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主讲:广州市玉岩中学 杨美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李伟. 对象 : 时期 : 特点 : 结果 :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 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 分裂两次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人的性别遗传 合肥市第四十九中学 丁 艳. 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1 、男性和女性各 23 对染色体有何异同 ? 哪 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 2 、这两幅图中,哪幅 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 体?哪幅图显示的是女 性染色体? 3 、图中哪条染色体是 Y 染色体?它与 X 染色体 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
专题培训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2015年度).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效果 1、控制:50%以上 有权决定对方财务和经营.
1、一般地说,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和 都是成对存在的。
人的性别遗传 制 作 襄城县库庄一中 李卫贞.
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请分析: (1)肤色正常为___性状,白化为___性状。
生男生女的疑惑 场景一:医院里,医生接生一个新生儿后,第一 句话就是告诉孩子的妈妈是男孩还是女孩;
辨性别 A B. 辨性别 A B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昌邑市龙池初中 杨伟红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的染色体组成和传递规律。 2.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3.通过探究活动,解读数据了解生男生女的比例。
快乐节奏 佛山市高明区更合中学音乐科夏淑华.
医学遗传学实验 蚌埠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
遗传学实验之—— 染色体组型分析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高二生物组 张新有 QQ: (版权所有)
一、平面点集 定义: x、y ---自变量,u ---因变量. 点集 E ---定义域, --- 值域.
《老年人权益保障》 --以婚姻法.继承法为视角
复 习 旧 课 拓 展 知 识 学 习 新 课 课 后 小 结 点击标题吧,会令你受益不浅! 课 后 练 习 自 我 评 价.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高三备课组(2011届) 第四单元: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十二讲: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增殖 元济高级中学 李 湘.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 细胞增殖.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授课人:赵雪松 淮北卫生学校.
黃金比例.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5章 第2节染色体变异 授课班级:高二(4)班 授课老师:肖 杨 武.
管理学基本知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滁州学院首届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主讲人:胡贝贝 数学与金融学院.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性别决定的方式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逸之轩工作室.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可写成:若p则q。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1.1.2 四 种 命 题.
色 弱 與 色 盲.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G显带核型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自学) 第二节 染色体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第四节 染色体周史(自学)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第三节 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四节 细胞 的减数分裂
遺傳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第四章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一、人类正常染色体 二、染色体畸变 三、染色体病 数目畸变 结构畸变 常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宠物之家 我的宠物性别? 雌(♀) or 雄(♂) 第一阶段:我的宠物我做主 第二阶段:宠物“相亲记” 第三阶段:家族诞生
拾貳、 教育行政 一、教育行政的意義 教育行政,可視為國家對教育事務的管理 ,以增進教育效果。 教育行政,乃是一利用有限資源在教育參
正、反比例意义的巩固练习.
XX信托 ·天鑫 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扬州广陵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第三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和类 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 特点及其遗传学意义;遗传的染 色体学说。 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第四节、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第三节 染色体 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性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haploid),体细胞为2倍体(diploid),还有一些物种的染色体成倍增加成为4n、6n、8n等,称为多倍体。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并非都是2倍体,如大鼠肝细胞有4n、8n、16n等多倍体细胞,果蝇卵巢滋养细胞表现为2n、4n、8n、16n、32n、64n、128n等不同倍性。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医学实验技术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樊绮诗 教授.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人类染色体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第三节 染色体病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 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扰乱了遗传物质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平衡,使细胞的遗传功能受到影响而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害,是染色体病形成的基础。造成染色体畸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可由电离辐射、诱变剂等理化因素和病毒等生物因素诱发产生。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实验十 染色体C-显带技术.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 5 章 第3节 染色体与染色体病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杨元元
基因异常与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遗传教研室 主讲:孙秀菊.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A—T G—C T—A C—G A-T G-C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A—T G—C A A-T C—G T -T C G G C A T AA C G C TTGCG

第三章 染色体病 (chromosome disease)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第三节 染色体病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三、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 四、染色体的显带技术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三、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 四、染色体的显带技术 五、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细胞遗传学的发展与染色体研究技术的进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877年Fleming首次发现了细胞中的染色体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细胞遗传学的发展与染色体研究技术的进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877年Fleming首次发现了细胞中的染色体 1923年Painter T S(佩因特)利用睾丸组织为实验材料制备了人类染色体标本并进行了观察,提出 2n=48,XX(XY)。

1952年美籍华人徐道觉(Hsu T C)等建立了低渗处理法制片技术,他虽然发现人的染色体数为46,但是未能肯定自己的发现,而仍相信Painter的2n=48的结论。 1956年,美籍华人蒋有兴(Tjio J H)和Levan A(莱文)以人的胚胎肺组织为材料,证明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这标志着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染色单体 随体 中期染色体结构 次缢痕 短臂(p) 主缢痕(初级缢痕) 长臂(q) 次缢痕 端粒

根据人类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3种类型 ①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metacentric chromosome) ②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acrocentric chromosome)

染色体的三种类型: 亚中部 近端部 中部 端部 1/2~5/8 5/8~7/8 7/8 —末端处 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 中央着丝粒 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 染色体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1952年美籍华人徐道觉(Hsu T C)等建立了低渗处理法制片技术. 1956年,美籍华人蒋有兴(Tjio J H)和Levan A(莱文)首次利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阻止细胞进入分裂后期,使中期分裂相的数目增多。

同年 Moorhead P S(穆尔黑德)综合应用各项新技术,建立了外周血短期培养的标准化方法,推进了人类染色体的研究工作。 1960年Nowell(诺埃尔)发现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使体外培养的人体淋巴细胞进入分裂期。 同年 Moorhead P S(穆尔黑德)综合应用各项新技术,建立了外周血短期培养的标准化方法,推进了人类染色体的研究工作。

1、人类外周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采血 接种 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收集细胞 低渗 固定 制片 染色 观察 显带

人类G显带染色体

2、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抽羊水最佳时间妊娠16—20周 吸绒毛最佳时间妊娠7—9周 肿瘤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骨髓细胞 腹水细胞 染色体标本制备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三、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

三、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 1960年,在丹佛城召开第一届国际细胞遗传学会议,制定了人类染色体的命名体制,称为丹佛体制(Denver system)。 染色体分组 A、B、C、D、E、F、G七组

人类体细胞的正常核型(Denver体制) 组 染色体号 主要特征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G组 1 2 3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大 小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4 —— 5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6 ——12、X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13 ——15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有随体 16 17 18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19 ——20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有随体 Y染色体略大、长臂平行伸展、无随体 21——22、Y

核型(Karyotype) :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核型。确切的说核型是指是一个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和形态特征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核型分析: 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 确定是否正常。

核型描述: 按国际标准,正常核型的描述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染色体总数 46 , 第二部分为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 两者之间用“,”隔开。 正常男性的核型为 46,XY 正常女性的核型为 46,XX

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图

正常女性:46,XX 正常男性:46,XY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三、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 四、染色体的显带技术

四、染色体的显带技术 1968年瑞典的细胞化学家Caspersson,首次应用荧光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出现宽窄和亮度不同的荧光带。 带(band):用特殊的染色方法可使染色体在 其长轴上显出一个个明暗交替或染色深浅 不同的横纹。 带型(banding pattern):应用显带技术,将人类24种染色体显示出的各自特异的带纹。

人类的染色体显带核型 Q带:氮芥喹吖因(QM)

Q带:用氮芥子喹吖因(QM)或盐酸喹吖因(QH)等荧光染料所显示的带,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人类的染色体显带核型 Q带:氮芥喹吖因(QM) G带:胰酶+Giemsa

G显带(G banding): 1971年Seabright M用胰酶处理和 Giemsa染色显示的带纹,称为G带。可以显示出与Q带相似的带纹。 Q带亮带相应的部位,被Giemsa染成深带, Q带暗带相应的部位,被Giemsa染成浅带。

G显带克服了Q显带的缺点,G带标本可长期保存,而且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进行染色体分析的常规带型。我们能够确认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人类G显带染色体

人类的染色体显带核型 Q带:氮芥喹吖因(QM) G带:胰酶+Giemsa 经处理的标本+Giemsa or Acridine Orange

人类的染色体显带核型 Q带:氮芥喹吖因(QM) G带:胰酶+Giemsa 经处理的标本+Giemsa or Acridine Orange R带:染色体末端深带与G带相反 1971年Dutrillaux盐溶液处理染色体标本 +Giemsa

人类的染色体显带核型 Q带:氮芥喹吖因(QM) G带:胰酶+Giemsa R带:盐溶液+Giemsa C带:NaOH或Ba(OH)2 +Giemsa Y染色体 、 着丝粒 、 次缢痕

人类的染色体显带核型 Q带:氮芥喹吖因(QM) G带:胰酶+Giemsa R带:盐溶液+Giemsa C带:NaOH或Ba(OH)2 +Giemsa Y染色体 、 着丝粒 、 次缢痕 T带:染色体末端结构异常

人类的染色体显带核型 Q带:氮芥喹吖因(QM) G带:胰酶+Giemsa R带:盐溶液+Giemsa C带:Y染色体 着丝粒 副缢痕 T带:染色体末端结构异常 N带:AgNO3+Giemsa, NOR

区 1p31 p 界标 q 染色体带命名的国际体制 染色体的界标、区和带 记述某一特定带时:①染色体号 ②臂的符号 ③区的序号 ④带的序号 321 1p31 界标 q 1234 1 2 123 5 4 12 13 24 记述某一特定带时:①染色体号 ②臂的符号 ③区的序号 ④带的序号

界标 2 Xp 区 1 带 1 1 2 3 4 5 6 7 8 Xq28 Xq 2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三、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 四、染色体的显带技术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一 、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三、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 四、染色体的显带技术 五、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五、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一)高分辨显带(high resolution banding) 20世纪70年代一套单倍体带纹数320条 70年代后,细胞分裂同步化制片技术和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改进,一套单倍体带纹数550条、580条或更多的带纹。

染色体高分辨显带 早中期、晚前期 550--850

人类1号染色体高分辨带及其与分子标志的关系

(二)微细胞遗传学 运用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研究染色体细微结构及结构改变后的遗传学效应的科学。 例:先天愚型 1959年细胞学检查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显带分析后,21q22片段重复相关。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 21q22.3片段重复。

先天愚型患者

(三)分子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 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 先天愚型病因与21q22.3片段重复相关。 21q22.3片段显微切割、荧光标记 荧光原位杂交 绒毛细胞、羊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