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就业观调研报告
目录 引言 调查内容和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结果 建议 小组人员
引言 2013年5月我校为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强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方法 ,特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我们小组成员有10人,调查时间集中于5月1日至5月10日,地点为内江附近,在经过小组谈论研究后最终确定此次调研主题为在校大学生就业观。
调查内容 就大学学生就业问题我们调查了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自己能认识就业的危机。我们问卷主要涉及:就业政策了解、专业对口问题、就业考虑因素、首选就业单位及地区等12个相关问题。
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 了解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了解大学生对未来薪酬的要求 了解大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认识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内江的高校,主要以内 江师范学院为主。
调查方法 我们这组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问卷”,通过在全校以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我们采用的是方便抽样。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调查结果 1、80%以上的大学生对国家现行出台的就业相关政策不了解,也没有关注的意识。一方面,学生在自己从紧张的高中生涯过渡到相对较轻松地大学生活后便开始没有忧患意识,也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在这个环节“不作为”或者“作为少”,即使象征性地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于其枯燥,纯理论,缺乏实践性 ,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而家长和社会在这一方面也是相当于空白。
2、大部分被调查者不清楚或者不太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只有少部分能确定。这个问题折射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不能准确的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找准位置。换言之,没有充分考虑过自身的长远发展。
3、在工作单位类型上,几乎70%的调查者倾向于选择诸如国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单位等“铁饭碗”,只有极个别愿意尝试自主创业,剩下的愿意到民营,私企中谋职。出现上述现象,除了“铁饭碗”单位经济收入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及社会名声高等之外,就是在大学生看来创业难度高风险大。
4、就就业难原因而言,在大学生眼里,主客观因素均存在,客观居多。我们在被调查者口中得知,例如,扩招后毕业生太多,就业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所学专业不理想,户口限制,用人单位招聘人才要求高等等。
5、眼高手低。这是现今大部分大学生的通病,也是部分用人单位对其的评价。例如在工资上要求就职至少在三四千以上,双休,福利待遇好,是自己的兴趣专长最优。
6、对待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能接受。在这一问题上,高校的同学还是有较好的心理准备。他们认为这是普遍现象,要学会适应,虽然的确给就业带来一定的阻碍,但可以克服。
建议 ㈠ 知己知彼 鉴于在校大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甚少,对自我难以定位,对用人单位需求不知,所以目前摆在第一位的便是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新闻等途径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对于自身,则可以通过职业性格测试,身边周围人认知,自我认知了解。
㈡ 对号入座 所谓对号入座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第一,学校慎开专业。第二,学生慎选专业。第三,企业慎贴招聘职位说明书。具体来讲,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应该是入市入时的,而非冷门摆设性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是时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解程度等多角度择取,以免以后出现不对口,频繁换专业,学而不获等现象,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当将职位说明书编写的具体详细,避免出现招进的不是所需的问题。
㈢ 自学成才 这一点是针对大学生而言的,在明确目标后就应该脚踏实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学到“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而非一问三不知,荒废学业,就业观的薄弱还需更多的关注。
㈣ 水到渠成 就业的这条渠道首先应该在学校,这个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疏通。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完整的高效的就业指导课程来培养大学生拥有优秀的就业技能。例如:就业技能培训(面试礼仪,简历制作),就业流程疏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及相关法规,就业心理调试等课程。 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
补充: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
小组人员 制作问卷:许开培、庞玉 问卷调查分析:谢佳、廖丹、李自卫 撰写调查报告:任振义、黄梅 PPT制作:周浩、秦永平、王池 指导老师:胡丽美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