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論語》中的「仁」 與「禮」. 一、什麼是「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 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
姜堰市图书馆 姜堰市经济开发区陈庄社区 孔夫子论 “ 孝 ” 主讲:潘国良 三水讲坛第 39 期 联办.
if 条件状语从句的含义 Jack 对 Rose 说: “ 如果你跳,我也会跳! ” If you jump,I will jump!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 “ 有教无类。 ” 子曰: “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三课 我生病了.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论语》论君子 钱逊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精选.
百度与言论自由.
第一编 第二章孔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10.2 立方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钱逊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钱逊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孔子的学说 ■老聃与《道德经》.
组图1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
孙中山破陋习.
识字四.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Z D H.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Harvard ManageMentor®
了解介词.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_01自己实现简单的消息处理框架模型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克己复礼

重要字音: 周监于二代:“监”( )通“鉴” 八佾舞于庭:佾( ) 觚不觚:觚( ) 旧谷既没:没( ) 阙如也:阙()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馔( ) 曾( )三年之丧:丧( ) 期可已矣:期( ) 而好犯上者,鲜矣:鲜(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12•1)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 归:赞美。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以及为仁的细目(四个非礼)。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补充: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询问仁。孔子说:“走出家门如同会见贵宾那样恭谨,役使百姓如同承办大祭那样敬肃。自己所不想干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去做。在官府任职无人怨恨,在家闲居也无人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迟钝,但让我依您说的去做吧。”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3•14)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要义:遵从周礼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注释】 (1)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 要义:推崇周礼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3•1) ★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要义: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要义: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评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慨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要义: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提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面6-10章。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 要义:主张政治有道。

孔子生于乱世,当时的社会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而孔子所在的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便掌握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的手里,所谓“政在季氏”已好几代。季氏又忙于与国君争权,将采邑政事都交给家臣,家臣势力膨胀,鲁又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现象,他大概是看到这种“无道”的现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13•3) (2)奚: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6)中: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 只有先正名才能言顺,事成,礼乐兴,刑罚恰当,百姓安心做事。 要义: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 探究: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要义:要各守本分,包括国君在内。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2) (2)孝弟: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5)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要义: 孝悌是仁之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孔子关于孝的其他言论: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孔子说,“世俗所谓孝,是指赡养父母。其实,人连犬马都能养活;如果对父母只养而不敬,那么养犬马和养父母如何加以区别呢?”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今译:父母的年纪,做子女的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父母寿数的增加,在让人为之欢喜的同时,也让人为之忧惧。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期(2)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3),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4)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评析】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

你赞成孔子的意见,还是赞成宰我的意见?为什么?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要义:“仁”是“礼”的内核。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孔子的“礼仪”观 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该做则做,不做则休 克制自己,控制欲望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

孔子思想体系图 仁爱 仁爱 忠恕 忠恕 信义 和平 孝悌 孝悌 (核心) (核心) (组织 关系) (组织 关系) (家庭 关系) (人际 关系) 和平 (人际 关系) 孝悌 (家庭 关系) 孝悌 (家庭 关系)

禮 克己复礼 , 为仁 孟轲:一曰人,二曰心. 规范秩序 生命个体情感欲望.在 孔丘: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克己复礼 , 为仁  孟轲:一曰人,二曰心. 孔丘: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人.是人的伦理修养. 生命个体情感欲望.在 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人常常会不能自已. 祭祀宗教 规范秩序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 (《左传》) 禮 艺术文化 道德纲常 人本人性

仁是什么?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为仁是人的一种自身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别人强迫。 仁的基础:孝悌 生前和颜悦色(敬,礼) 死后守丧三年。 仁是约束自己,使一切视、听、言、动(四个“非礼”)符合礼制,从而产生人性情感。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重要词义: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回归于礼 天下归仁焉:赞许 ; 请问其目:条目 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 郁郁乎文哉:完美 孔子谓季氏:评价 天下归仁焉:赞许 ; 请问其目:条目 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 郁郁乎文哉:完美 孔子谓季氏:评价 天下有道:政治清明 ; 必也正名乎:纠正名分 野哉,由也:粗鲁 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行君道。下同 信如君不君:诚然,这里表假设 吾得而食诸:之乎合音 ; 而好犯上者,鲜矣:少 曾是以为孝乎:乃,竟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太,甚;期可已矣:一周年; 食旨不甘:美味;人而不仁:如果

通假字: 监通鉴:借鉴;希通稀:稀少; 错通措:放置;女通汝:你; 弟通悌;与通欤 通假字: 监通鉴:借鉴;希通稀:稀少; 错通措:放置;女通汝:你; 弟通悌;与通欤 词类活用: 觚不觚:名词作动词,像觚。 必也正名乎:使动,使名正,纠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二个“君”、“臣”、“子”均为名词动用 食夫稻,衣夫锦:均作动词。

文言句式 主谓倒置: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有是哉,子之迂也! 野哉,由也! 总结:感叹句中,主谓倒置便于表达感叹语气。 宾语前置 子将奚先? 为“先奚” 未之有也。 为“未有之也” 玉帛云乎哉?为“云玉帛乎哉”

状语后置: 八佾舞于庭:于庭舞八佾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于父母之怀免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予也于其父母有三年之爱

成语: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