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08 年 5 月 8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 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0 周 年座谈会真理标准.
Advertisements

东西方主流思想的演变 金坛一中汤毓江. 儒家想想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 1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形成.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游历 讲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 养士 制度 孟尝君……其食客三千人。 平原君赵胜者……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魏公子无忌者……致食客三千人。 春申君客三千余人。 吕不韦……至食客三千人。 稷下 学宫 齐田桓公在临淄稷下设学宫,容纳士人,“高门大屋以尊宠.
2012 年青岛市初三历史 会考复习研讨会. 青岛 57 中 张丽英 ——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大篆 小篆小篆 中国文字的演变 隶书隶书 《兰亭序》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第一单元复习 课前准备:这些内容你还能表述下来吗?回顾一下,课上期待你的表现?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论语〉选读》复习 ——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龙山中学 任红燕
线索一 专题三 复习线索 线索二 模块一 第二部分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配套课时检测.
美丽校园 共同缔造 朱子家训 2016年5月16日.
明清时期,儒学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回忆 儒学的发展史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讲人:贾俭英.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为政以德 第一课时.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一课 先秦诸子语录.
七年级上期历史复习.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 004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孔子 024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022 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荀况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论语》六则.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晋江一中 沈凤华 课标: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编 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第十二单元 第26讲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古陶一中 杨继风.
【专题考纲·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考纲考点 考点解读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与相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梳理秦汉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演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三讲 中国大学的演进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二、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三、中国现代大学的普遍成长.
                                                                                                                                                                
中国政治启蒙的纲领 赵敦华.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多元文化概論.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Harvard ManageMentor®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D C B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2、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D C B

D A C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5、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6、儒学开始定于一尊与哪两个人物有关? A、孔子和孟子 B、秦始皇和李斯 C、汉武帝和董仲舒 D、“二程”和朱熹 D A C

C C 7、下列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事件有:①“焚书坑儒” ②创办稷下学宫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百家争鸣”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定《五经》,置《五经》博士 ②国家创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 ③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 ④科举制的实施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⑥理学的创立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C C

D B C C 9、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10、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 B、程颢和程颐 C、朱熹和王阳 D、周敦颐和张载 11、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它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儒学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的结果? A、法家、道家 B、道家、阴阳五行家 C、佛教、道教 D、佛教禅宗 12、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 A、“二程”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D B C C

B 13、下面哪句话是顾炎武所说? A、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 B、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C、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 D、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吏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读通鉴论》卷一六)

A A 14、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15、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其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孔子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D、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都是吃人的历史 A A

二、非选择题: 16、(30分)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四则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赏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 ……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 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 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 家提出了不同主张。

(3)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答: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新 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4)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答:材料一德和礼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董 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 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7、(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答: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董仲 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孔子 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的政治要求,所以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 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 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答: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 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 明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 地位受到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