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喝 周作人 一、中国茶文化 神农时期: 唐 · 陆羽《茶经 》: “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 ” 陆羽像 《茶经》首页 1. 茶的起源.
主讲:于希增. 一、茶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 茶树的国家。《茶经》记载 :“ 茶之 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 远古时期, 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 茶树, 如神农《本草经》记载 :“ 神农 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 之。 ”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四 川产茶已初具规模,茶树栽培、制.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植株高达 1-6 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 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 树种植 3 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 出 4-5 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 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茶起源于中国,中.
1 第一单元 茶叶知识 一、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中国俗语历来有开门见山七件事: 在中国、在全世界,人们不仅把饮茶当 做物质的需要、精神的享受,还当做一 种促进人们交流的润滑剂。
旅 游文化. 模块八 旅游饮食文化 —— 民以食为天 任务一 旅游饮食文化概述 活动一 饮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 、饮食文化的概念 饮食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综合。 二、饮食文化的特征  区域性  层次性  娱乐性  审美性  传承性  交流性.
说 茶 任明兴 二0一六年四月十九日.
健康喝茶18问.
任务二十 茶席设计 毛世红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西方文化的研究 之茶文化研究总结 组长:费意帆、石丽丽 组员:朱渫裔、瞿申滢.
第二节茶的介绍 我国茶区大体可分为四个: 1、西南茶区 2、华南茶区 3、江南茶区 4、江北茶区
中國茶葉產量第一省 福 建 省.
第四章 茶文化.
第三章 饮料概述.
我最熟悉的一种茶-信阳毛尖 巍巍大别山群风吐翠喜迎五洲四海天下客, 滔滔淮河水源远流长奉献碧水丹青茶乡情。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历史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三、茶烹饮方式的演变.
信阳毛尖 简介: 信阳毛尖,属绿茶类,河南省著名特产又称“豫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
科学饮茶 健康长寿 胡锦涛主席对茶的评价.
与生活 12 2008  文芳出版社.
成都 盖 碗 茶 ---调查报告 学生:XXX 专业:XXXX 指导老师:XXX.
语文研究性课题 茶与茶文化.
第七章 茶德与茶俗 一、茶德 1、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PPT特产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 第七单元 特产.
茶文化 三(3)班 翟文清.
生活中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之衣·食·居篇 王家跃 温州第五十八中学
茶文化与台湾功夫茶 育 才 与 培 正 的 文 化 交 流.
1.饮茶的起因 2.茶的种类 3.喝茶的好处 4.中国十大名茶
茶文化 及品味生活.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第九章 插花与茶艺操作.
中国茶道 ZHONG GUO CHA DAO Tea culture is one of the common traits shared by all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Many Chinese people believe that a day is not.
第七单元 烹茶法小结.
中国茶馆文化.
四、茶文化的形成 何为文化? ——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制度等。
中国茶文化 现代教育技术 耿菲.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
青茶感官品质评定与分析 毛世红.
茶 与饮茶.
名优绿茶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 ——乌龙茶花香品质形成工艺借鉴 梁慧玲 浙江农林大学 2014年10月16日.
茶艺培训 --古树普洱茶专题讲座.
广州茶叶市场报告 小组成员: 刘洪彦、陈秋龙、黄昱涛 汪逸楠、秦琦、鸥俊鹏.
茶文化.
铁 观 音 组 别:第八组 陈述人:卢 进 组 员:卢 进、夏章兰、梁敏.
第六章 航班餐食与酒水饮料.
茶的文化 謝宛庭 吳珮綺.
第1课 茶香四溢 (第一课时) 设计、制作:沈佳妮 沈元璋.
特殊教育课程---茶道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杜静.
中国茶水知识.
茶 一片茶叶的故事 茶道 茶叶种类 泡茶 药用成分 科学饮茶 关于茶叶 制作者: 王雪君.
文人无茶不风雅 上海市松隐中学 夏道良 2011年3月.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绿 茶 茶 艺. 绿 茶 茶 艺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艺只是中国灿烂茶文化中的一朵小花。 让我们从这一朵小花,去领略中国茶文化的渊远流长、博大精深。
茶叶市场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组员: 陈晨 钱洁 徐英 邱婷 刘承珠 刘俏玲.
走进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与茶艺 主讲人: 李倩.
第六讲 茶之道 12:28.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茶 禅 茶 一 味 一 茶 一 世 界.
用计算器开方.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图形中的规律.
10/19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茶的起源 茶类与茶鉴 民间茶俗 茶艺与茶道

中国茶文化 茶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中国茶文化 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说神农氏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祭品 药品 饮茶起因 食品 饮品 西周 春秋 战国 汉

中国茶文化 茶的种类 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其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 。世界的四大高香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中国茶文化 绿茶 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二三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

中国茶文化 白茶 我国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中国茶文化 青茶 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

中国茶文化 黄茶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君山银芽)、“黄小茶”(沩山毛尖 )和“黄大茶”(霍山黄大茶 )。

中国茶文化 黑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云南的普洱茶和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中国传统的经典黑茶 。

中国茶文化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文化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中国茶文化 黄山毛峰 庐山云雾

中国茶文化 六安瓜片 君山银针

中国茶文化 信阳毛尖 武夷岩茶

中国茶文化 祁门红茶 安溪铁观音

茶鉴 中国茶文化 茶叶好坏,从色、香、味、形鉴别。   茶鉴 茶叶好坏,从色、香、味、形鉴别。  外形看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 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2.条索   是各类茶的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 3.色泽   各种茶均有一定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中国茶文化 4.整碎 指茶叶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5.净度 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梗、茶籽和竹屑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   此外,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香气,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

中国茶文化 我国民间茶俗 北京的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名闻迩遐,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一碗,随便饮喝,无须做作的喝茶方式,虽然比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中国茶文化 我国民间茶俗 成都盖碗茶 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常为3—5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四是闻香: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中国茶文化 我国民间茶俗 潮汕啜乌龙 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啜茶用的小杯,称之若琛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实是汉民族品茶艺术的展现。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中国茶文化 我国民间茶俗 羊城早市茶 早市茶,又称早茶,多见于中国大中城市,其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的是羊城广州,他们无论在早晨上工前,还是在工余后,抑或是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谓吃早茶。 吃早茶是汉族名茶加美点的另一种清饮艺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当场点茶,品味传统香茗;又可按自己的口胃,要上几款精美清淡小点,如此吃来,更加津津有味。 如今在华南一带,除了吃早茶,还有吃午茶、吃晚茶的,把这种吃茶方式看作是充实生活和社交联谊的一种手段。

中国茶文化 茶道的概念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具体包括:品茶环境、茶叶选择、水质鉴定、茶具选用、茶艺人才选拔、茶艺音乐等。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中国茶文化 茶道的内容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的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茶艺 中国茶文化 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 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协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协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

茶艺与茶道 中国茶文化 “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 “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与“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鼻祖。陆羽,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 今湖北天门县人。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饮茶。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中国茶文化 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 ,“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中国茶文化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做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 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 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中国茶文化 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 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 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 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儒、释,道”与中国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 三家文化构成中国茶道之主体。 总体基调:高雅深沉、博大精深。 共同特征:和谐宁静、淡泊旷达、养生清思、礼仪。 个性特征:儒家积极入世、道家避世超尘、佛家“苦寂”与“顿悟”。

中国茶文化 中国的茶德 庄晚芳教授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具体内容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喝茶五要点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