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現見的正法 釋開仁. 2009/12/3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何謂現見? 現見: 1 、眼見, 2 、定中見, 3 、證悟見。 《雜阿含 550 經》卷 20 :「聖弟子 念於正法,念於世尊現法、律, 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 緣自覺悟。」 (T02, no. 99, p. 143, c4-6)
Advertisements

慈濟月刊 ( 534 期, 出刊 ). 聞法、行善,但習氣未改, 如法水流過心地卻迅速漏失, 智慧有漏,修福未修慧。 至誠懺悔,改往修來, 清淨心入法而能造福人間, 則慧命成長,修福且修慧。 增長無漏慧 靜思晨語.
點 觀世音菩薩 分享人生積極正面訊息 創造宇宙合諧快樂能量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無 j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第四節 淨土宗 一、淨土經典及其信仰 本願思想——阿彌陀佛淨土——其他淨土 二、淨土宗的信仰與實踐 判教——淨土體性——往生方法.
放生功德大慈悲 海濤輯.
士嘉堡華人浸信會 二零一一 夏季主日學 認識「佛教」 與「基督教」之分別 王建革、丁家滿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日.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三)
2016 新春禪三 茶禪一味 2014果如法師 著2016 陳武雄整理.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章〉 大乘通說~禪波羅蜜
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
師道的現代省思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南大學華生死學系教授) 慧開法師編講.
梁皇寶懺懺文法意 主講者︰永餘法師 2009/5/20 永餘編製.
中觀今論 第十一章 中道之實踐 第一節 頓漸與偏圓.
立 志 發 心 了 愿 林瓊婉 學講.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十住毘婆沙論》卷14 〈分別二地業道品〉第二十八 講義 p.13-22頁.
景點介紹- 佛光山.
佛心 師志 宗教處 王本穩.
妙 法 蓮 華 經 講 義 陳育殿恭撰.
四聖諦十二因緣 後學陳靜莉 學講.
學經心得報告--以六祖壇經為主.
觀世音菩薩 分享人生積極正面訊息  創造宇宙合諧快樂能量 點.
陳家寶醫生 放下禪 佛教「捨無量心」的修習 陳家寶醫生
梁皇寶懺懺文法意 主講者︰永餘法師 2009/5/20 永餘編製.
佛教的四大菩薩.
企業廣論二班本週課程 班別:北08秋02-台北 2008年12月24日 僅供北08秋02台北班上課之用.
梁皇寶懺懺文法意 主講者︰永餘法師 2009/05/20 永餘編製.
第十二講 佛教的動物觀與環境觀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生活中的法味(I) 陳勁甫 高雄正信佛青會
如何撰寫學年文章 學協 學術小組 2002‧10.
用平常心面對不平常之事。 01/35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人間大學遠距教學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8) 林崇安教授 2008年4月30日.
出路之道 後學馮新聰.
佛法原典研習 八眾誦 (II) 2007/8/5.
佛經導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野地的花 穿著美麗的衣裳 天空的鳥兒 從來不為生活忙 慈愛的天父 天天都看顧 他更愛世上人 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假使有世間  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  終不墮惡趣  ─雜阿含經 788經.
敦煌石窟藝術之美.
There Is a Fountain Filled with Blood
第八講:《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佛法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Since Jesus Came into My Heart 自耶穌在我心中 (1 of 8)
耶穌我主榮耀王,祢愛何等寬廣- 甘離寶座親來世界尋迷羊: 祢生馬槽謙卑樣,又向埃及逃亡; 回加利利,居拿撒勒,歷風霜;
“0”的哲学及现象学批判 陈广思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成佛之道》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般若波羅蜜 圓融 /
乙二、別釋修學方便 丙一、明教觀宗本 丙二、明二諦觀門 丙三、明起修方便 丁一、明二諦修證次第 丁二、明二諦正觀教學 戊一、世俗假施設門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禪意的歷史公案.
我願傳講我是基督徒, 靠祂的名不以為恥; 我願傳講我是基督徒, 我與祂同行任何地。
四無量心與情緒健康 陳家寶醫生.
你的慈愛 高及諸天 你的信實 上達穹蒼 你的聖潔 無人能相比 我要終日 述說你的榮耀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基督復生 Christ the Lord Is Risen Today (1/4)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金洲大師六加行】.
第二講 鳩摩羅什與中觀學 早期般若學的傳譯講論 六家七宗 格義 鳩摩羅什 (Kumàrajãva, )
十二門論-觀相門第四
從龍樹《中論》第二十四品 深入瞭解大乘空觀
十善菩薩之修學內容 釋開仁,佛法度假 2012年7月5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 puann1-ceh4-po1-lo5-bit8-to1 sim1-king1
因數與倍數.
日式素雅商务模板 Office2010 and above, click to select the picture, right, Format Picture, fill, or image texture fill, file, select the image to your quest.
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What is “this”? 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類別的定義就是在說明如果創建了“這個物件”的話,它會具有那些屬性與功能,以及這些功能是如何實現的。 而所謂的“這個物件”就以 this 來表示。 當我們在JavaScript與jQuery中寫 script 程式(函式)時,“誰”呼叫這個函式,這個“誰”就是該函式中所謂的.
大家吉祥.
我要唱耶和華的大慈愛 I Will Sing of the Mercies of the Lord Hymn 22 Blue
LOS NÚMEROS 數字 … 5.
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 Christ has indeed been raised from the dead!
般若.
中觀哲學對於軍校哲學課程所能提供的改進與助益
佛教之開展與現代佛教 丘中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六)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六) 1987-1988聖嚴法師講於農禪寺 周柔含摘記2010/08/14

修一法門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一法門: 無量義 一法門:無量義,即「無相法門」。 從「無相法」生「無量義」。 觀察、理解、親證「無相實相」,平等心度一切眾生。 對菩薩而言,「一切法門」是一法門。 對眾生而言,是得到無量法門。 如果能以《無量義經》的法門來修行的話,確實會很快成佛。

讚嘆肯定無量義經 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 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重申問意(1/3)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諮問。」 「世尊!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切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

重申問意(2/3) 若有聞者,或得煖法、頂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

重申問意(3/3) 【問:昔日所說與今日所說有何不同】 重申問意(3/3) 【問:昔日所說與今日所說有何不同】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 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事云何,唯願世尊,慈愍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無餘疑網。

聞法者,得道有異。【與過去有何不同】 在說無量義經前說的是「諸法四相」 聞者得道有異,一是四善根。二是四果。三辟支佛。四是菩薩果位。 說《無量義經》前,說三乘法,漸修。  說《法華經》時, 說一乘法,頓修。

無常 苦:佛法說的苦,是指無常才苦 。 空:因為無常所以空 。 無我:因為空,所以是無我 。 四善根: 煖、頂、忍、世第一法。 聲聞乘(自度): 五停心觀>四善根>見道>初~四果 菩薩乘(自利利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答:讚嘆大莊嚴菩薩】(1/4)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

【答:過去說法未曾顯實,眾生得道有別】(2/4) 善男子!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 以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

【答:法譬如水】(3/4) 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 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即一﹚,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文辭雖一,而義各異(4/4) 善男子!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來世雄於法自在,所說諸法亦復如是;初中後說,皆能洗除眾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眾生有不同根性與喜愛,四十年都是說方便法,未講真實法。 法譬如水,能洗垢,水有大有小,功能一樣。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所以,「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佛成道後度親人。該如何度自己的親人呢?

三法:諦、緣、度 三種法門:四諦、十二因緣、六度法。 四諦: 聲聞法門。 (1)什麼是四諦, (2)知道四諦, (3)已修證四諦。 四諦: 聲聞法門。 (1)什麼是四諦, (2)知道四諦, (3)已修證四諦。 十二因緣:辟支佛法門 六度法:菩薩法門

【答:始未皆說諸法空寂】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隣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并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

【答:眾生解異,得道亦異】 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或住聲聞。 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