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二次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第十二章 第二节 一元函数 y = f (x) 的微分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对二元函数的全增量是否也有类似这样的性质? 全微分.
5.4 微 分 一、微分概念 二、微分的运算法则与公式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引例 一块正方形金属片受热后其边长 x 由 x 0 变到 x 0  x  考查此薄片的面积 A 的改变情况  因为 A  x 2  所以金属片面 积的改变量为  A  (x 0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1. 预备知识:向量的内积 ★向量的内积的概念 ★向量的长度 ★向量的正交性 ★向量空间的正交规范基的概念 ★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5.1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5.2 标准形 §5.3 唯一性 §5.4 正定二次型 章小结与习题.
第五章 二次型 学时:10学时。 教学手段: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五章 二次型 §1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2 标准型 §3 唯一性 §4 正定二次型.
第九章 二次型 研究对象: 二次齐次多项式 (1)也叫二次型 (2)在数学和物理的许多分支都有重要应用 (3)展现矩阵的无穷魅力
此幻灯片可在如下网址下载: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16讲 此幻灯片可在如下网址下载:
第3节 二次型与二次型的化简 一、二次型的定义 二、二次型的化简(矩阵的合同) 下页.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八章 二次型 Quadratic Form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网址:
§ 18.4 条件极值 一、极值 二、 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五章 矩阵与行列式 §5.4 逆矩阵 §5.5 矩阵的初等变换.
§1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的性质 ★线性空间的子空间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的高等部分,是代数学
第五章 二次型 本章将向量空间具体化,给出欧氏空间的概念,然后讨论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问题。为此,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1.5 场函数的高阶微分运算 1、场函数的三种基本微分运算 标量场的梯度f ,矢量场的散度F 和F 旋度简称 “三度” 运算。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二次型.
第三讲 矩阵特征值计算及其应用 — 正交变换与QR方法.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 请记住:矩阵是否等价只须看矩阵的秩是否相同。
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 戴立辉 林大华 林孔容 (闽江学院数学系,福建 福州 ).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I. 线性代数的来龙去脉 -----了解内容简介
第四章 矩阵 §1 矩阵概念的一些 背景 §6 初等矩阵 §4 矩阵的逆 §5 矩阵的分块 §2 矩阵的运算 §3 矩阵乘积的行列 式与秩
第八模块 复变函数 第二节 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一、复变函数的概念 二、复变函数的极限 二、复变函数的连续性.
线性代数 第二章 矩阵 §1 矩阵的定义 定义:m×n个数排成的数表 3) 零矩阵: 4) n阶方阵:An=[aij]n×n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特 征 值 与 特 征 向 量 一、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十章 双线性型 Bilinear Form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网址: gdjpkc.xmu.edu.cn
第三章复习及习题课.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2.2矩阵的代数运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A经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B,称A与B等价,记作A→B.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一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 一、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二、矩阵的初等变换 三、初等矩阵的概念 四、初等矩阵的应用.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1 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1. 内积的定义及性质 2. 向量的长度及性质 3. 正交向量组的定义及求解 4. 正交矩阵与正交变换.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二次型

第一节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定义1 系数在实数域 R中的含有 n 个变量的二次齐次多项式 称为实二次型,简称为二次型.

例如 都是二次型. 不是二次型. 下面我们利用矩阵理论,将二次型表示成矩阵形式.

取 则 于是二次型可以表示为

令 于是二次型又可表示为 称 A为二次型的矩阵,显然A为实对称矩阵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二次型与实对称矩阵之间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我们把实对称矩阵A叫做 二次型的矩阵,也把二次型叫做实对称矩阵A的二次型, 矩阵A的秩称为二次型的秩.

例1 求二次型 f 的秩. 解 所以二次型 f 的秩为3.

例2 求实对称矩阵 A 所对应的二次型. 解

例3 将二次型 写成矩阵形式. 解 这种只含平方项,不含交叉相成项的二次型, 称为二次型的标准形.

一般地,对于二次型 要消掉其中的交叉项,也就是要寻找线性变换 其中C为n阶方阵,使上式化为标准型

例如:给定二次型

定义2 称两组变量 的如下关系 (1) 为由变量 的 线性变换. 令 则线性变换可记作

并称 其中 C 称为线性变换 的系数矩阵. 若 C 非奇异,则称线性变换 为非奇异线性变换。 为 X = CY 的逆变换. 正交线性变换是非奇异线性变换.

定义2 设A,B是两个n阶方阵,如果存在可逆矩阵C,

显然两矩阵间的合同关系具有以下性质: (1) 反身性 ; (2) 对称性若 ,则 ; (3) 传递性若 , ,则 . 注 1. 若A 与 B相似,则A与B等价; 2. 若A与B合同,则A与B等价.

定理1 二次型经可逆线性变换后化为新的二次型, 且新二次型与原二次型的秩相等. 证 设 经过非奇异线性变换 X=CY, 化为 ,由于C为可逆矩阵,故R(B)=R(A).

定理2 设A,B是实对称矩阵,则A与B合同的充分必要

第二节 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本节我们讨论如何通过可逆线性变换

一、正交变换法 推论1 .任何实对称矩阵都与一个对角矩阵合同. 定理4 任给二次型 总有正交变换 使f 化为标准形.

其中 是矩阵A的特征值. 推论2 任何二次型都可经可逆线性变换化成标准形.

例1 设实对称矩阵A= ,试用一个正交变换 将二次型 化为标准型 =(λ-1)2(λ+2)=0, 解 A的特征方程为 |λE-A|= 解得 当 时,解方程组(-2E-A)X=0,得基础解系 当 时,解方程组(E-A)X=0,得基础解系

作正交线性变换X=QY,得原二次型的标准型 β3=α3- β2= + = 再将 单位化,得 , γ3= γ1= , γ2= 由 构成正交矩阵 . Q=(γ1,γ2,γ3)= , . , 作正交线性变换X=QY,得原二次型的标准型

二、配方法 例2. 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型 解:

令 即 则 (原二次型的标准型)

f =2x1x2+2x1x3-6x2x3为标准形,并求所用的变换矩阵. 例3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 f =2x1x2+2x1x3-6x2x3为标准形,并求所用的变换矩阵. x1=y1+y2, x2=y1-y2, x3=y3, z1=y1-y3, z2=y2-2y3, z3=y3, y1=z1+z3, 即 y2=z2+2z3, y3=z3, 令

y1=z1+z3, y2=z2+2z3, y3=z3, 习题六1(2),2(1),4(1),5(1),6(1)(只用配方法)

三、初等变换法(略) 根据定理4,任一二次型 都可找到可 逆变换 将其化为标准形,即存在可逆矩阵C 使 为对角矩阵. 而任一可逆矩阵都可写成若 干初等矩阵的乘积,即存在初等矩阵 使 于是

上式说明:对于实对称矩阵A相继施以初等列变换,同时施以同种初等行变换,矩阵A就合同于一个对角矩阵. 由此得到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初等变换法: (1) 构造 矩阵 就对 施行一次同种的初等列变换; (2) 当A化为对角矩阵时,E就变为所求的可逆矩阵C; (3) 得到可逆变换矩阵C及二次型的标准形.

f=2x1x2+2x1x3-6x2x3为标准形,并求所用的变换矩阵. 例4 用初等变换法化例3中的二次型 f=2x1x2+2x1x3-6x2x3为标准形,并求所用的变换矩阵. 解 二次型f的矩阵为 于是 =

这样,矩阵A就化为了对角矩阵,相应的二次型化成 了标准形 f = 所用的变换矩阵为 -

比较教材例3和例4的结果可以看到,选取的变换 矩阵不 同,化出的二次型的标准形一般也不同, 但有两点是相同的: 一是标准形中平方项的个数相同. 另一个就是标准 形中正平方项和负平方项的 个数相同数.

第三节 惯性定理和正定二次型 一、 惯性定理 同一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由于采用的可逆变换不同而使标准形不同,也就是说,二次型的标准形不是唯 第三节 惯性定理和正定二次型 一、 惯性定理 同一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由于采用的可逆变换不同而使标准形不同,也就是说,二次型的标准形不是唯 一的,那么这些不同的标准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次型的标准形的标准型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其中 >0(i=1,2,…,r). (6.5)

定理5 二次型f经过不同的可逆变换化为标准形后, 二次型的标准形保持其正平方项个数和负平方项 个数不变的特性,称为实二次型的惯性. 因此,常称定理5为惯性定理. 二次型f的标准形(6.5)中正平方项的个数p称为 二次型的正惯性指数,负平方项的个数r-p称为负 惯性指数. 正惯性指数与负惯性指数的和为r,恰等于 二次型f的秩. 若对二次型f的标准形(6.5)进一步作可逆变换

则二次型可以化为如下形式 称(6.6)式为二次型f的规范形.

显然,将一个标准形化为规范形的过程中,二次 型的正平方项个数和负平方项个数也保持不变. 于是 由惯性定理及上节定理4可以得到: 推论1 任意实二次型都可以通过可逆线性变换化 为规范形,且规范形是唯一的. 利用矩阵的语言,推论1可以叙述为: 推论2 任意实对称矩阵A合同于对角矩阵         且p与r-p是由A唯一确定的.

称上述对角矩阵Λ为实对称矩阵A的规范形. 于是有: 推论3 实对称矩阵A与B合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与B有相同的规范形.

二、二次型的有定性 定义3 设二次型 ,如果对于任意的 非零向量 都有 ,则称 为正定(负定)二次型,其矩阵A称为正定 (负定)矩阵. 如果对于任意的 非零向 量 都有 ,则称 为半正定(半负定)二次型,其矩阵A称为半正定 (半负定)矩阵.

定理6 二次型 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定理7 可逆线性变换不改变二次型的正定性.

定理9  设n元二次型 正定,则 (1) A的主对角元素 (2) A的行列式 证明 (略) n元二次型 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定理10  A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即 证明 (略)

定理7知,总可以通过可逆线性变换将二次型 化为标准型来判定其正定性. 定理8 ,则下列命题等价: 设n元二次型 (1)f 为正定二次型; (2) 的正惯性指数为n, f (3)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 (4)A的特征值全大于零. 证明 (略)

习题六 10(1),11

,则下列命题等价: 定理11 设n元二次型 (1) f为负定矩阵 (2) f的负惯性指数为n (3) 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 A的特征值全小于零; (4) (5) A的奇数阶顺序主子式全小于零,偶数阶顺序 主子式全大于零,即

证明( 略)

定理12 设n元二次 ,则下列命题等价: (1) f为半正定矩阵; (2) f的正惯性指数为 (3) 存在不可逆矩阵P,使得 (4) A的特征值全大于等于零,但至少有一个等于零; A的各阶主子式大于或等于零,即 (5) 但至少有一个主子式等于零.

三、 应用示例(略) 多元函数极值的理论是微分学中应用很广泛的内容,但在一般的微积分教科书中仅对二元函数取极值的充分条件进行了讨论,对于两个以上变量的情形不作介绍. 下面以三元函数为例,将矩阵与二次型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极值研究.对于n元函数,读者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例3 设三元函数y=f(x1,x2,x3)在点X0=()的邻域内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则f(x1,x2,x3)在X=X0处的二阶泰勒展开式为 其中α为 的高阶无穷小量.

若记 f(X)=f(x1,x2,x3), f(X0)=f( ), ΔX=( )T,

则上述二阶泰勒展开式可简记为 在上式中,称gradf(X0)为函数f(X)在X=X0处的梯度,H(X0)为f(X)在X=X0处的黑塞(Hesse)矩阵,它们分别是由f(X)在X=X0处的一阶偏导数构成的n维行向量和二阶偏导数构成的n阶实对称矩阵.

f(X)-f(X0)≈(ΔX)TH(X0)ΔX. 与二元函数类似,f(X)在X=X0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是gradf(X0)=0. 当gradf(X0)=0时,若ΔX≠0,且‖ΔX‖充分小时,则可略去泰勒展开式中的高阶无穷小量. 于是有 f(X)-f(X0)≈(ΔX)TH(X0)ΔX.

由此可见,f(X0)是否为f(X)的极值,取决于二次型(ΔX)TH(X0)ΔX的符号 由此可见,f(X0)是否为f(X)的极值,取决于二次型(ΔX)TH(X0)ΔX的符号. 因此,由二次型与极值的概念,三元函数取得极值的充分条件可叙述为,当H(X0)为正定矩阵时,f(X0)为f(X)的极小值;当H(X0)为负定矩阵时,f(X0)为f(X)的极大值. 并且还可得知,当H(X0)为半正(负)定矩阵时,f(X0)是否为f(X)的极值需进一步确定;当H(X0)为不定矩阵时,f(X0)不是f(X)的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