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 液 (Blood Physiolog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Advertisements

第七节 心 悸 郑祖平. 一、概述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 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 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 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 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一般认为与心肌收缩力心搏量的变化及 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种因 素有关。
1/67 美和科技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系. 2/67 社工系基礎學程規劃 ( 四技 )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 校訂必修校訂必修 英文 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 計算機概論 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 英文 I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I 計算機概論 I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I.
食物知多少 我的午餐我做主. 目录 一、五谷根茎类 二、蛋豆鱼肉类 三、油脂类 四、蔬菜类 五、水果类 六、奶类.
學力測驗試題分析 ( 地球科學科 ). 年度 總題數 章 總題數 (90 ~ 92)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血液. 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合理选择饮食 平衡膳食禁止偏食和暴食。 2. 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①主食和副食搭配;②干食和稀食搭配; ③粗粮和细粮搭配 ④荤菜和蔬菜搭配;
鲁科版高二选修1 2.2平 衡 膳 食.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八章 互换的运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 2008小學校長高峰會 講題:健康飲食政策個案分享 講者:啟基學校-莫鳳儀校長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星期二)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无锡市急救中心 林长春.
基本医疗、医疗保险 相关政策简介.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3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第四章 血 液.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2013年二手车市场环境分析.
鱼类病害防控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孔祥会.
新课导入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遗传.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往下扎根 向上生长 ——提高学考选考教学实效的几点感想 桐庐中学 李文娟
温州二中 高三生物 第一轮复习 孟德尔定律之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 Ⅱ.
blood group & blood transfusion
4-2 人類的遺傳. 4-2 人類的遺傳 前 言 1.部分的人類遺傳性狀,可適用孟德爾遺傳法則。 如:人的耳垂緊貼或分離、舌頭捲舌或不捲舌。 4-2 人類的遺傳 前 言 1.部分的人類遺傳性狀,可適用孟德爾遺傳法則。 如:人的耳垂緊貼或分離、舌頭捲舌或不捲舌。 2.有些遺傳性狀無法用簡單的孟德爾遺傳法則來說明: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四象限工作分析法.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调查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成员 母亲 父亲
封面 二 氧 化 碳 CO2.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怎样选择饮食才能保障人体需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學生:蔡耀峻、許裕邦 座號:23號、21號 指導老師:黃耿凌 老師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
四年級 中 文 科.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五章 三角比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科學專題研究 日常飲品pH值的探究.
基督是更美的祭物 希伯來書 9:1-10:18.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血 液 (Blood Physiology)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二、血 浆 三、血细胞 四、血液凝固 五、血型与输血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 2、血 量 3、血液的理化特性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水(90%—92%) 晶体物质(2%—3%) 血 浆 (Plasma)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 (5%—8%) 血 液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40%—50%)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Hematocrit)

2、血 量: 指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占畜体的6%-8%。并且存在种间的、年龄的、所处生态环境等的不同的差异。 循环血量 ——参与机体血液循环的血量 贮备血量 ——贮存于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 静脉 丛的血量

颜色——鲜红、暗红 血腥气——挥发性脂肪酸 咸味——NaCl 比重——1.04~1.075 颜色、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血液的pH值

血液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的特性,称为血液的粘滞性。(比水高4~5倍) 血液的粘滞性相对恒定——对维持正常的血流速度和血压起重要作用。 颜色、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血液的pH值

哺乳动物的血浆渗透压约等于7.6个大气压。 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称为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包括胶体渗透压( 0.5%)和晶体渗透压(99.5%) 哺乳动物的血浆渗透压约等于7.6个大气压。 把0.9%NaCl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或生理盐水。 颜色、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血液的pH值

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耐受极限为7.00 ~7.80——相对恒定。 1、血浆中的缓冲对有: NaHCO3/H2CO3; 蛋白质纳盐/蛋白质; Na2HPO3/NaH2PO4等 2、肺和肾也不断排出体内 过多的酸和碱。 颜色、比重和气味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血液的pH值

二、血 浆: 1、血浆的化学组成 2、血浆的主要功能

血浆 水(90-92%) 养分:血浆蛋白质、脂类、葡萄糖、维生素等 电解质:Na+、K+、Ca2+、Cl-、HCO3-、HPO42-等 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由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组成,约占血液总量的50~60%,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90-92%) 养分:血浆蛋白质、脂类、葡萄糖、维生素等 电解质:Na+、K+、Ca2+、Cl-、HCO3-、HPO42-等 血浆 代谢产物:氨基酸、多肽、乳酸、酮体、尿素、 尿酸、肌酸、肌酐、马尿酸、胆色素和氨 气体:O2、CO2、和N2等气体 其他:激素和酶等

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 球蛋白:α、β、γ 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

血浆功能 运输功能——结合蛋白 营养功能——白蛋白 形成胶体渗透压——白蛋白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 缓冲功能——pH 免疫功能——γ球蛋白 血浆功能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椭圆形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生活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能力,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或简称脆性。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膜通透性(osmotic fragility)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1)骨髓有正常的造血功能。 (2)机体能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 合成珠蛋白用蛋白质、铁等。 (3)有促进细胞分化及成熟的物质: 维生素B12和叶酸;铜和锰。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红细胞的破坏: 平均寿命120天。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主要由于衰老而遭破坏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在脾脏和骨髓中被吞噬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比重小,有细胞核。 中性粒细胞 有颗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50%—70%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20%—40% 白细胞的功能 无颗粒细胞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单核细胞 2%—8%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 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消灭侵入机体的外来异物,即免疫功能。 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 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当病原微生物突破皮肤侵入机体时,淋巴细胞将产生大量化学趋化因子,这些趋化因子能诱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区运动,并参与防御反应。 在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病原微生物突破皮肤侵入机体时,淋巴细胞将产生大量化学趋化因子,这些趋化因子能诱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区运动,并参与防御反应。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碱性粒细胞: 组织胺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上述两种物质以及其他调节因子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其它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 胞质颗粒中含组织胺和肝素。 组织胺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上述两种物质以及其他调节因子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其它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2、嗜酸性粒细胞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它能够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减弱过敏反应的程度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单核—巨噬细胞: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①吞噬和消化作用——吞噬和消化病原 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 ②分泌功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因 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种物质 ③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④杀伤肿瘤细胞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淋巴细胞: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①T淋巴细胞——实施细胞免疫。 ②B淋巴细胞——实施体液免疫, 即抗体免疫。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功 能—— 1、参与凝血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2、参与止血 3、纤维蛋白溶解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4、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小板的存活时间很短,衰老血小板绝大部分是在脾、肝和骨髓内被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干细胞 血小板 巨核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血小板的存活时间很短,衰老血小板绝大部分是在脾、肝和骨髓内被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第三节 血液凝固 1、生理性止血 2、血液凝固 3、纤维蛋白溶解 4、抗凝和促凝

生理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正常动物仅在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Endothelial collagen fibers fibrin 生理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正常动物仅在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或血凝。 血凝概念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

( blood clotting factors )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凝血因子有12种。 血凝概念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

血液生理 血凝概念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

凝血过程 血凝概念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 一系列蛋白质水解的过程—“瀑布”样反应链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X Xa 凝血酶原 II 纤维蛋白原 I 纤维蛋白 Ia 凝血酶 IIa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血凝概念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

血凝概念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 血液中存在着一些抗凝物质,通常把这些抗凝物质统称为抗凝系统。 肝素 抗凝血酶III Heparin AntithrombinIII 肝素 Heparin 血凝概念 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精氨酸残基。 凝血因子Ⅱa、Ⅶ、Ⅸa、Ⅹa、均属丝氨酸蛋白酶,其活性中心均有丝氨酸残基。 精氨酸残基与凝血因子中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封闭了这些酶的活性中心而使之失活。 每一分子抗凝血酶Ⅲ可与一分子凝血酶结合。

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 它能抑制对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协助完成、相辅相成。

3、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维蛋白 降 解 (产物为可溶性小肽——抗凝) 纤溶酶原的激活 二个阶段 激活物(+) (-)抑制物 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维蛋白 降 解 (产物为可溶性小肽——抗凝) 纤溶酶原的激活 二个阶段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凝血、纤溶和抗纤溶三方面活动的相互制约,对于凝血和纤溶局限于创伤局部有重要意义,确保机体血液循环的通畅。※ 凝血过程 纤溶抑制 纤溶过程 正常情况,血浆中抗纤溶酶浓度很高,为纤溶酶的20—30倍,因此,纤溶酶在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 凝血、纤溶和抗纤溶三方面活动的相互制约,对于凝血和纤溶局限于创伤局部有重要意义,确保机体血液循环的通畅。※

五、血 型(Blood Group): 指由遗传决定的血液的各种特性。主要有两大类: 1、以细胞膜抗原结构的差异为特征的血细胞抗原型 ——血细胞抗原型 2、以蛋白质化学结构微小差异为特征的蛋白质多态性和同工酶 ——蛋白质型和酶型

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了第一个血型系统,即ABO血型系统。此外还有Rh血型系统 凝集原(agglutinogen): 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 ——抗原 凝集素(agglutinin): 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抗体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红细胞凝集与输血原则)。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血 型 凝 集 原 凝 集 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抗A+抗B

——红细胞失去载氧能力,同时凝集 的红细胞阻塞血管,诱发过敏反应。 红细胞凝集: 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红细胞产生凝集的现象叫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失去载氧能力,同时凝集 的红细胞阻塞血管,诱发过敏反应。 血型的测定方法?

输血原则:同型输血,异型之间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交叉配血实验示意图: 供血者 受血者 红细胞 红细胞 主侧 血 清 血 清 次侧

交叉配血试验※  1、 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的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为配血相合, 可以进行输血; 2、 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 3、 如果主侧不引起凝集反应,而次侧有凝集反应,只能在应急情况下输血,输血时不宜太快太多,并密切观察,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