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 本病是以喙突部疼痛、压痛、肿胀、活动(高举、外展、外旋、后伸)障碍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肩部伤筋”之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一)喙突、盂上粗隆、二腹肌相交点的三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在上臂后伸和外展时肱二头肌短头及其肌腹为锐角三角肌的长边,承受较大的牵伸,同时承担的舒缩功能大于长头。故在日常生活中间外展、后伸动作时,短头肌腱犹如弓旋绷紧,又无腱鞘、韧带的保护,最容易受到暴力的牵拉损伤。
(二)退行性变 由于喙突附着点附近经常牵扯和在小结节周围反复摩擦,引起微细损伤而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局部充血、渗出、肿胀、增生、机化、粘连等一系列创伤性炎性反应,使肌肉肿胀、变硬、挛缩、粘连而出现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患者多有肩部急慢性损伤史,伤后出现肩部疼痛、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 2、患者自觉肩部喙突处疼痛,也可蔓延到全肩部、上背部疼痛。
3、肩关节外展后伸活动时疼痛加剧,内收、内旋位时疼痛可以缓解。随着疼痛的发展,肩关节逐渐僵硬,活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肩臂上举、外展、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 4、最后随着“凝肩”出现, 疼痛逐渐减轻,但肩部及上臂的肌肉明显萎缩。
(二)体征: 1、急性患者肩关节多呈内收、内旋位。 2、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后伸、旋转为明显。 3、喙突处有明显压痛,慢性病人可触及短腱增粗变硬。
4、特殊体征为二头肌短头肌腱抗阻力试验,患者坐位,患肢屈肘,肩外展90度,后伸40度。术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腕部,另一手拇指压于喙突处,嘱患者作屈肘活动。术者在腕部的手与患者对抗牵引,此时喙突处有明显压痛,或压痛加重者为阳性。
三、辨证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二)主要手法:滚、揉、点、按、弹拨、拿、摇、扳、搓、抖法等。 (三)取穴:阿是、缺盆、云门、中府、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四)操作方法: 1.先以轻柔地滚、揉(拇指或掌根揉法)于患侧肩臂部及上肢部往返操作。 2.以拇指端或屈曲的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缘点按阿是(喙突二头肌腱短头处)、缺盆、云门、中府、、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使之达酸、麻、胀、痛、重“得气”为宜。
3.拿、捏或拿捏法于患肩臂部往返施术,手法以轻快柔和为宜。 4.弹拨、摇肩、扳肩等运动,幅度由小渐大,用力先轻后重为原则。 5.搓法、抖法于患肩臂部往返施术1~2次,亦可配合拿肩井结束。
四、按语 (一)损伤早期1~2天内手法以轻柔,勿用暴力或蛮劲,以免加重病情。 (二)2周以后患者疼痛减轻,单肩关节活动障碍者,可配用摇、扳、拔伸、弹拨等较重手法,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使其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