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 是 什 么 金塔县中学 杜志明. 1 、欣赏课文语势充沛、以情动 人、方法多样、层次清晰的写作特点。 2 、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 质疑思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奉献青 春的崇高思想。 教学目标.
Advertisements

课前预习学案 课堂讲练学案 课后活页作业 工具 工具 科学之光 栏目导引. 课前预习学案 课堂讲练学案 课后活页作业 工具 工具 科学之光 栏目导引.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北京人、山顶 洞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是什 么? 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 用的生产、生 活工具又是什 么呢? 青铜器.
《礼记 · 学记》学习心得报告 教育的本质与运用 主讲人:徐浩明. 一、认识什么是教育 二、明白教育的本质 三、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概况  全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为 曹雪芹著,后四十为高鹗续 写)  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 毛泽东  推荐读本 —— 《红楼梦》 1982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 校注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红 楼梦研究所校注.
《菲律宾华语课本》第十二册 小学六年级 1 、复习 2 、生词学习 3 、语法学习 4 、课文讲解 5 、布置作业.
201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 咸阳市秦都中学 陈飞跃.
苏 轼.
兵 车 行 杜甫.
海伦·凯勒.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么欢快,多么有趣,至今记忆犹新,下面请欣赏几副童年的图片,让它们带我们回到童年时代。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苏轼轶闻】.
第十四篇 答李翊書 韓 愈.
史記 貨 殖 列 傳                                                            商业篇.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四年级试卷分析 千山教师进修学校 张艳玲.
第一单元  秋天的故事.
南昌 --我的家乡 姓名:万欣 时间:
《诲人不倦》.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贴经: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将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遮盖住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它是古代科举考试“明经科”中的一种试题类型。
大雁归来 (美国)利奥波德 课件 制作人 支迎秋.
福建省2016届高三毕业班语文学科研讨会议资料之八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 温庭筠.
高考复习专题 文言文翻译
陆游称赞《出师表》: 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称赞《出师表》: 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
语文园地五.
高考诗歌鉴赏 复习系列(六) 按内容分类鉴赏.
《大学语文》 俞晓红.
不可全抛一片心 逢人只说三分话 闲时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 言多语失 祸从口出 沉默是金 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请您欣赏.
童年的发现 (俄)费奥多罗夫.
第八课 童年的发现 R 五年级下册.
在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他什么呢?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 “刷子李” 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搭 石.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这既可以做导入画面又可做朗读画面..
酒 中国是一个 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
伟人细胞 秦文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说说你所知道的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 ……
华威先生.
蜀道难 ——李白.
香港. 香港 cuǐ càn *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cuǐ càn *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增加涵养、丰富语言。 方法:培养语感。 1.熟读背诵 2.用心领悟
木兰从军.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 杨玉环,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yǎn),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jiǎo)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永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科普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 高天群.
王 何 必 曰 利.
文化底蕴与作文 第一节:底蕴成句 【温馨点拨】: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底蕴成句有三种情况:
记念刘和珍君.
圆又圆,像火球, 一大早,准时到。 花草树木,有了它, 生机勃勃,又一天。
重庆市万州区太安初级中学 制作、执教:张宗平.
临海市沿江镇中心校 许慧飞.
口 技 林嗣环.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河南师大附中 尚德玲(制作). 河南师大附中 尚德玲(制作) 作品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坟》、 《南腔北调集》等.
诗经·蒹葭.
大自然的文字 江门实验中学 梁晓燕.
玲玲的画 龙山中心小学二年级 张冬梅.
第三編 唐宋文学批评 第五章 唐代文学批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
17、小壁虎借尾巴 授课班级:一年三班 授课人:马海燕.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劝 学 《荀子》.
小熊住山洞 深泽县耿庄小学 赵习琴 情景朗读 情景朗读 我会读 我会记 课文 想一想 说话练习 作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导语 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两位主人公

秦始皇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 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年7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时年50岁。

荆轲前传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两路障碍

正音正字 淬 揕 拊 夏无且 樊於期 忤 徵 陛 卒 提 (cuì) (zhèn) (wǔ) (fǔ) (zhǐ) (jū) (bì) 揕 拊 夏无且 樊於期 (zhèn) (wǔ) (fǔ) (zhǐ) (jū) (bì) (cù) (wū) (dǐ)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通假字: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 同上。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秦王方还柱走 同上

通假字: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秦武阳奉地图匣 同上。     轲既取图奉之 同上。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同上。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 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 同上   

文言实词 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

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 jiè。 

教 乃今得闻教 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jiào 敢 人不敢与忤视 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 xuán。 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图 乃骇而图之 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 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鞘。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名词,朝廷。 诏 非有诏不得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

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 同上。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     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 同上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词宾语 )     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 同上 )     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 省略谓语 )     见燕使者 ( 于 ) 咸阳宫 ( 省略介词 )     使 ( 之 ) 毕使于前 ( 省略兼语 )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 )     献 ( 于 ) 秦王 ( 省略介词 )     比 ( 于 ) 诸侯之列 ( 省略介词 )     而 ( 按 ) 秦法…… ( 根据文意省略 )     皆陈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词 )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邑万家 (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 东西 )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首见 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九宾 箕踞 戮没 无可奈何 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古代文化常识     徐夫人 击筑 变徵之声 慷慨羽声 既祖 中庶子 郎中 九宾 箕踞 戮没

课文分析 1.故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语言特点如何? 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课文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2.荆轲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表现他城府很深,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 反衬荆轲智谋非凡。 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让他慷慨献身? 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患报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於期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於期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求匕首找副手为何略写? 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做必要的交代。这显得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 5. 轲怒斥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什么性 格? 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狭义之士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评 价 性 训 练: 1.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 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一往无前,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

2.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为。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

情节 矛盾冲突 形象 计议行刺 不忍 私见 深谋远虑 一、准备 求取信物 善于言辞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武阳 所待 周密 情节 矛盾冲突 形象 大军压境 计议行刺 不忍 私见 深谋远虑 一、准备 求取信物 善于言辞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武阳 所待 周密 怒而遂发 迟之 怒叱 刚毅 二、决别 易水送行 视死如归 慷慨悲歌 计见秦王 机智 顾笑武阳 色变 顾笑 临危不惧 三、行刺 秦廷搏击 英勇顽强 倚柱笑骂 遇难去逝 宁死不屈

课文分析: (1)简介背景。(1-2) (2)准备“信物”。(3-4) (3)准备武器。(5) (4)配备助手。(6) 一、本文结构: (1)简介背景。(1-2)  (2)准备“信物”。(3-4)  (3)准备武器。(5) (4)配备助手。(6) 课文分析: 一、本文结构:     1、准备。(1--6)   2、诀别。(7--9)         3、刺秦。(10--18)    (1)、怒叱太子。(7--8)  (2)、易水悲歌。(9)   (1)、计见秦王。(10--11)  (2)、勇刺秦王。(12--17)  (3)、壮志未酬。(18)

一曲悲歌 且看如何演绎………

} 狼烟四起 义士请缨 危机四伏 悲歌初唱 沉郁顿挫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危机四伏 悲歌初唱 沉郁顿挫 狼烟四起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 义士请缨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 壮士扼腕 英雄神兵 苦心准备 一波三折 壮歌序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乃得闻教!” 遂自刎。 苦心准备 一波三折 壮歌序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乃得闻教!” 遂自刎。 } 英雄神兵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 毅然辞决 白衣送别 悲歌初唱 变徵复羽 慷慨凄凉 悲歌初唱 变徵复羽 慷慨凄凉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白衣送别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敌国斡旋 图穷匕现 生死一搏 激昂短促 进入高潮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生死一搏 激昂短促 进入高潮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图穷匕现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 自引而起,绝 袖。拔剑,剑长, 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壮士身死 空余英明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壮士身死 空余英明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尾声 意味深长 余音绕梁……

三、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 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 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 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 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 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 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 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 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对荆轲的评价】 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荆轲的行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荆轲是“匹夫之勇”,也有很多人对他表示称赞,比如,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随已没,千载有余情”。不管怎样,荆轲刺秦王不是为一己之私,是为“国家大事”,所以他的故事才会流传千百年,历久而不衰。

【写作特点】 “长于叙事,精于描写”是《战国策》写作的特点,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文章结构完整,情节曲折生动,可读性很强,有小说的影子;大量的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场面描写有特色,特别是刺秦王一段,既有全景描写,又有特写,集中完整的表现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人物分析 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下,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秦王: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何等刻毒。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大喜”,多么贪婪。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太子丹 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 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秦武阳 是荆轲的朋友。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从他击筑的情调,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激奋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五年后,前二二二年,燕国为秦所灭。秦兼併天下之后,下令捉拿太子丹和荆轲的客人。高渐离逃到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傭工。一天听到堂上客人击筑,他在旁批评,主人命他击筑,才露出本相。秦始皇知道后,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教他击筑给秦始皇听。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始皇,替燕国报仇,没有打中,被杀。这都反映了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要求。 高渐离 “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秦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