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胎 儿 窘 迫 Fetal distress 胎 儿 窘 迫 Fetal distress 平凉医专妇产科教研室.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慢阻肺的防治 呼吸科 简小云. u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 COPD ) u 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 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 COPD )。特点 :气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生 理 学 PHYSIOLOGY 蔡文杰 肺容积 潮气量 (TV) 潮气量 (TV) ml ml 肺通气功能基本指标 肺通气功能基本指标 补吸气量 (IRV) 补吸气量 (IRV) ml ml 吸气储备能力.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Respiratory pathophysiology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肺 功 能 检 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赵 立.
肺气肿护理查房 呼吸一病区 姜珍珍 2015 年 11月 22 日.
呼吸系统常见病 制作: 张 颖.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缺 氧 Hypoxia.
肝肺综合征(HPS)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肺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ciency) 病理教研室 钟子健.
呼 吸 衰 竭.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血气分析——重要的临床工具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吴炜.
呼吸衰竭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急诊科 庄智伟.
Hello !.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呼吸系统急症病人的急救护理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lient with Acute Respiratory Problem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 张波.
呼吸困难 《急诊医学》.
* 07/16/96 第八章 呼吸功能不全 病理教研室 高洁 *.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failure)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7(5):309。 患者男,45岁。于1993年7月7日13时30分因车祸致全身多发伤(左胸多发肋骨骨折,左血气胸,肝脾破裂,左肾挫裂伤,左肘关节损伤,左胫内踝骨折,尿道损伤、失血性休克),伤后20 min 入院。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脾切除、肝肾破裂修补、左胸闭式引流、左胫内踝骨折固定。手术时间为2h.
无创正压通气 在COPD合并急性 左心衰的应用
( Respiratory failure chronic )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Chapter 14 Respiratory Failure
第四章 血 液.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BL教学:呼吸衰竭护理.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老年人呼吸功能变化与术前评估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呼吸内科 张德明.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水 肿.
病例分析 病史:男性患者,25岁,在一次飞机着陆事故中骨盆、胫骨等多处骨折,烧伤及烟雾吸入致呼吸道损伤。事故前身体健康。
炎症.
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ciency)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大连开发区医院呼吸科 高治庆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科 崔艳芝.
阻塞性肺气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
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简称慢支
呼吸衰竭 一、概念 七、治疗要点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八、护理诊断及措施 三、病理生理 九、其他护理诊断 四、临床表现 十、保健指导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三章 急症症状的鉴别与急救处理 第二节 呼吸困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张波.
项目八 呼吸(2) 赵红岗教授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各位专家、老师好!我是 ,来自 公司。 我公司是美国伟康公司在 国内 地区代理商,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向大家推荐伟康公司及其出色的产品。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呼吸 (respiration):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 07/16/96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2017/3/12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

2017/3/12 肺外呼吸功能 肺非呼吸功能

概述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2017/3/12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 判断标准 PaO2:低于60mmHg PaCO2:高于 50mmHg 呼衰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 RFI) =PaO2/FiO2 ≤300

类型** 2017/3/12 Ⅰ型呼衰 PaO2 Ⅱ型呼衰 PaO2 ,PaCO2

* 07/16/96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017/3/12 *

CO2 O2 O2 外呼吸 外呼吸功能障碍 1 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 CO2 2 弥散功能障碍 换气 3 通气/血流失调 HbO2 CO2 2017/3/12 CO2 O2 外呼吸 外呼吸功能障碍 1 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 O2 CO2 2 弥散功能障碍 换气 3 通气/血流失调 HbO2 CO2

发病机制 ** (1)限制性通气不足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 (1)弥散功能障碍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017/3/12 (1)限制性通气不足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阻塞性通气不足 (1)弥散功能障碍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①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 功能性分流 ②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 死腔样通气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肺泡通气不足 呼吸肌活动障碍 胸廓的顺应性降低 肺的顺应性降低 2017/3/12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肺泡通气不足 呼吸肌活动障碍 胸廓的顺应性降低 肺的顺应性降低 胸腔积液和气胸

(二)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通气障碍 8V· L ·ŋ R4 80% 病因: 20% 气道阻力(P)= 2017/3/12 (二)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通气障碍 气道阻力(P)= 8V· L ·ŋ R4 80% 病因: 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 管腔被黏液渗出物异物阻塞 气道管壁的牵引力减弱 20%

1. 中央气道阻塞 2. 外周气道阻塞 胸外部分 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部分 呼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17/3/12 胸外部分 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内部分 呼气性呼吸困难* 2. 外周气道阻塞 呼气性呼吸困难* 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等压点 2017/3/12 呼气时,气道内压力与气道外压力相等的位置 20 35 30 10 25 尾端 上游 等压点上移

◆通气障碍引起哪型呼衰? (三)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总通气量减少 PaO2 PaCO2 (呈比例) * 16.0 动脉血氧饱和度 2017/3/12 (三)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总通气量减少 PaO2 PaCO2 (呈比例) * 16.0 动脉血氧饱和度 100% 13.3 -7.6 动脉血pH 75% 10.7 -7.4 50% 8.00 -7.2 ◆通气障碍引起哪型呼衰? 25% 5.33 2.67 2 4 6 8 10 肺泡O2和CO2(kPa) 肺泡通气(L/min)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一)弥散障碍 肺泡气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物理过程 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 肺泡毛细血管两侧气体分压差 2017/3/12 (一)弥散障碍 肺泡气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物理过程 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 肺泡毛细血管两侧气体分压差 肺泡膜的面积与厚度 气体的弥散能力(分子量和溶解度) 气体与血液接触时间

2017/3/12 1. 弥散障碍的常见原因* ①肺泡膜面积减少 ②肺泡膜厚度增加

◆弥散障碍引起哪型呼衰 ? 2. 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PaO2 PaCO2 (通气量正常) / (代偿) * PO2 PCO2 弥散速度= 2017/3/12 弥散速度= 弥散系数/分压差 CO2>O2 PaO2 PaCO2 (通气量正常) / (代偿) * PO2 PCO2 13.3 正常 PvCO2 10.7 肺泡膜增厚 6.13 ◆弥散障碍引起哪型呼衰 ? 8.00 PvO2 5.33 2.67 0.25 0.50 0.75s 血液通过肺泡毛细血管时的血气变化

(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血液流经肺泡时能否获得足够的氧和充分排出二氧化碳,取决于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例 死腔样通气 正常 最常见、最重要的机制 (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2017/3/12 血液流经肺泡时能否获得足够的氧和充分排出二氧化碳,取决于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例 死腔样通气 正常 功能性分流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类型 2017/3/12 功能性分流 真性分流 死腔样通气

类型和原因 2017/3/12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功能性分流** 病变部分的肺泡通气量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增加,使V/Q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参入动脉内的情况。 病因: 慢阻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 限制性肺通气障碍

↓ 血气变化 通气不足 病肺:PaO2↓↓、CaO2↓↓ PaO2↓ CaO2↓ 健肺:PaO2 ↑ 、CaO2↑ 2017/3/12 血气变化 通气不足 病肺:PaO2↓↓、CaO2↓↓ PaO2↓ CaO2↓ 健肺:PaO2 ↑ 、CaO2↑ ↑ 病肺:PaCO2↑↑、CaCO2↑↑ PaCO2N CaCO2N ↓ 健肺:PaCO2↓↓、CaCO2↓↓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死腔样通气** 由于病变肺泡血流明显减少,而通气未相应减少,V/Q显著增加,使这部分肺泡的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 类型和原因 2017/3/12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死腔样通气** 由于病变肺泡血流明显减少,而通气未相应减少,V/Q显著增加,使这部分肺泡的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 病因: 肺动脉栓塞 DIC 肺动脉炎 肺血管收缩

↑ ↓ 血气变化 血流不足 病肺:PaO2↑↑、CaO2 ↑ PaO2↓ CaO2↓ 健肺:PaO2↓↓、CaO2↓↓ 2017/3/12 血气变化 血流不足 病肺:PaO2↑↑、CaO2 ↑ PaO2↓ CaO2↓ 健肺:PaO2↓↓、CaO2↓↓ 病肺:PaCO2↓↓、CaCO2↓↓ PaCO2N CaCO2N ↑ ↓ 健肺:PaCO2↑↑、CaCO2↑↑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2017/3/12 PaO2 PaCO2 代偿/通气过度 通气不足

(三)解剖分流增加 支气管扩张症 慢阻肺 肺实变,肺不张 吸纯氧无效 1、解剖分流 部分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 病因: 支气管扩张症 慢阻肺 2、真性分流 肺泡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的过程 病因: 肺实变,肺不张 吸纯氧无效 2017/3/12

发病机制小结 通气障碍 —— 通常引起Ⅱ型呼衰 包括:限制性 阻塞性 2. 换气障碍 —— 通常引起Ⅰ型呼衰 包括:弥散障碍 2017/3/12 通气障碍 —— 通常引起Ⅱ型呼衰 包括:限制性 阻塞性 2. 换气障碍 —— 通常引起Ⅰ型呼衰 包括: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 解剖分流增加 — 解剖分流、真性分流 3.临床上常为多种机制参与 4.血气变化与发病机制有关,影响吸氧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呼衰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2017/3/12 是由急性肺-毛细血管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病因: 化学性— 物理性— 生物性— 全身疾病— 治疗—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和通透性增高 损伤机制: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激活白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 释放趋化因子、产生氧自由基、蛋白酶、 2017/3/12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激活白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 释放趋化因子、产生氧自由基、蛋白酶、 脂质代谢产物 和炎症介质,促凝血物质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和通透性增高

病理变化 急性阶段:肺间质水肿,肺泡水肿,肺泡腔内有蛋白质、 血细胞、巨噬细胞、细胞碎片、纤维蛋白条和 表面活性物质的残存物。 2017/3/12 病理变化 急性阶段:肺间质水肿,肺泡水肿,肺泡腔内有蛋白质、 血细胞、巨噬细胞、细胞碎片、纤维蛋白条和 表面活性物质的残存物。 慢性阶段:细胞增生,肺纤维化,肺泡间隔增厚,肺泡 腔与肺泡管内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机化形成纤 维化

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引起那种 类型呼衰? 致病因子 肺水肿 透明膜形成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不张 支气管痉挛、阻塞 2017/3/12 致病因子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肺水肿 透明膜形成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不张 支气管痉挛、阻塞 肺内DIC 肺血管收缩 肺毛细血管损伤 肺顺应性下降 弥散障碍 阻塞性肺通气不足 死腔样通气 限制性肺通气不足 引起那种 类型呼衰? 功能性分流 PaO2下降,肺充血 J 感受器刺激 反射引起呼吸加快, PaO2 PaCO2 / PaO2 PaCO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衰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COPD) 2017/3/12 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的慢性气道阻塞 慢性呼衰最常见的原因 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阻塞性通道障碍—炎症、水肿、分泌物、细胞增殖 气道反应性增强、等压点上移 限制性通气障碍—II型上皮细胞受损,表面活性物质 减少,呼吸劳损 弥散障碍—肺损伤,肺泡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 V/Q比例失调—气道阻塞不均,血栓形成

* 07/16/96 第二节 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 2017/3/12 *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混合性酸碱失衡最多见! 呼吸性酸中毒也常见! (一)代谢性酸中毒 缺氧、肾功能不全、原发疾病 (二)呼吸性酸中毒 2017/3/12 (一)代谢性酸中毒 缺氧、肾功能不全、原发疾病 血钾增高,血氯升高 (二)呼吸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潴留 血钾增高,血氯降低 (三)呼吸性碱中毒 通气过度,二氧化碳降低 血钾降低,血氯升高 混合性酸碱失衡最多见! 呼吸性酸中毒也常见!

二、呼吸系统变化 代偿适应性反应 吸氧* 低浓度(24%-30%),低流量,间歇给氧 呼吸运动加强 PaO2 60-30mmHg 呼吸中枢 2017/3/12 代偿适应性反应 呼吸运动加强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PaO2 60-30mmHg 化学感受器 反射 呼吸中枢 PaCO2 50-80mmHg 延髓化学感受器 吸氧* Ⅱ型呼衰 低浓度(24%-30%),低流量,间歇给氧

失代偿反应 呼吸抑制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 PaO2 PaCO2 浅而慢 : 潮式呼吸 间歇呼吸 抽泣样呼吸 叹气样呼吸 浅而快 2017/3/12 失代偿反应 呼吸抑制 浅而慢 : 潮式呼吸 间歇呼吸 抽泣样呼吸 叹气样呼吸 浅而快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 PaO2 PaCO2

三、循环系统变化 代偿反应 心功加强 心率加快 心缩力加强 血管收缩 回心血量增加 PaO2 PaCO2 心输出量增加 心、脑功能维持 2017/3/12 代偿反应 心功加强 心率加快 心缩力加强 血管收缩 回心血量增加 PaO2 PaCO2 反射 心血管 中枢兴奋 交感 心输出量增加 心、脑功能维持

2017/3/12 失代偿反应 心功受抑血管扩张 酸中毒 高钾血症缺氧 血压下降 心缩力下降心律失常 PaO2 PaCO2

肺小动脉收缩 肺小动脉壁增厚肺血管缩窄 血黏度高 肺血管床破坏 肺血栓 胸内压增高 2017/3/12 肺心病* 慢性呼衰累及,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 机制: 肺小动脉收缩 肺小动脉壁增厚肺血管缩窄 血黏度高 肺血管床破坏 肺血栓 胸内压增高 肺动脉压升高 右心 后负荷增加 右心功能障碍 缺氧 酸中毒 呼吸困难 心肌受损

头痛,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惊厥,昏迷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2017/3/12 轻度(PaO2<60mmHg) 智力和视力减退 中度(PaO240-50mmHg) 头痛,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惊厥,昏迷 重度(PaO2<20mmHg) 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

由于二氧化碳潴留(>80mmHg),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抽搐、呼吸抑制 2017/3/12 二氧化碳麻醉 由于二氧化碳潴留(>80mmHg),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抽搐、呼吸抑制

肺性脑病* 由于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机制: 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增加 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脑间质水肿 脑细胞水肿 脑血管DIC 颅内压增高 2017/3/12 由于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机制: 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增加 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脑间质水肿 脑细胞水肿 脑血管DIC 颅内压增高 脑疝 1、对脑血管的作用 酸中毒和缺氧 脑电波变慢 γ-氨基丁酸增多 磷脂酶激活 脑功能抑制脑细胞损伤 2、对脑细胞的作用

五、肾功能变化 CO2增加增强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使 胃酸分泌增多 合并DIC、休克 机制 缺氧、高碳酸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 收缩 2017/3/12 五、肾功能变化 急性肾功能衰竭 机制 缺氧、高碳酸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 收缩 六、胃肠变化 胃酸增加,胃黏膜糜烂、坏死、出血、溃疡形成 机制 缺氧 使胃血管收缩,胃粘膜屏障障碍, CO2增加增强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使 胃酸分泌增多 合并DIC、休克

第三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防止及去除原发病因 二、提高PaO2* 三、降低PaCO2 四、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功能 删除样本文档图标,并替换为工作文档图标,如下: 从“插入”菜单,选择“对象...”... 单击“从文件创建” 定位“文件”框中的文件名 确认选中“显示为图标” 单击“确定” 选择图标 从“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动作设置” 单击“对象动作”,并选择“编辑” 第三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017/3/12 一、防止及去除原发病因 治疗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病。 Ⅰ型呼衰可吸较高浓度的氧,但不超过50% 二、提高PaO2* Ⅱ 型呼衰吸较低浓度的氧,<30% 三、降低PaCO2 解除呼吸道阻力,增强呼吸力,人工辅助呼吸, 补充营养 四、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功能

本章小结 外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机制 代谢功能变化 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限制性 阻塞性 (肺泡)(气道) 面积 2017/3/12 外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机制 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限制性 阻塞性 (肺泡)(气道) 面积 厚度 功能性分流 死腔样通气 (V/Q ) (V/Q ) 代谢功能变化 酸碱电解质紊乱 代酸、呼酸、呼碱 高钾 呼吸系统 吸氧 呼吸形式 循环系统 肺心病 中枢 CO2麻醉 肺性脑病

本章要求 掌握 呼吸衰竭、Ⅰ、Ⅱ型呼衰的概念,肺心病、肺性脑病的概念 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和死腔样通气的解释疾 病因 2017/3/12 掌握 呼吸衰竭、Ⅰ、Ⅱ型呼衰的概念,肺心病、肺性脑病的概念 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和死腔样通气的解释疾 病因 呼衰的主要发病环节 肺心病和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不同类型呼衰的吸氧原则及机制 呼衰引起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的类型和原因 熟悉 呼衰的诊断标准和依据,不同原因引起呼吸困难的形式 不同发病环节对血气的影响 了解 等压点的意义 ARDS、COPD引起呼衰的机制 防治原则

3. 阻塞性呼吸困难、限制性呼吸困难、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的概念。 2017/3/12 思考题 1.呼吸衰竭的概念。 2. 呼衰的诊断标准。 3. 阻塞性呼吸困难、限制性呼吸困难、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的概念。 4. 阻塞性通气不足中,不同阻塞部位出现的呼吸困难形成有何不同,为什么? 5.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气如何变化?为什么? 6.什么是肺性脑病?试述其发病机制。 7.什么是肺心病?试述其发病机制。 8. 呼衰能引起哪些类型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9. I、II型呼衰的吸氧原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