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燥 主讲人 王洪京.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Advertisements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治燥剂 学习目标: ( 1 )掌握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 2 )熟悉治燥剂的概念、分类及使用注意。 ( 3 )熟悉增液汤、养阴清肺汤 ( 4 )了解益胃汤、玉液汤。
第十三章 秋燥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 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特 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 短,易于痊愈。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肺 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目录 1. 概 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查要点 4. 辨证论治 5. 结语 6. 临证备要.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温 病 教 研 室.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温 病 学. 回 顾 — 绪 论 温病四大家(清)代表著作学术成就 叶天士《温热论》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阐明温病病因病机 发展温病诊断方法 薛生白《湿热病篇》 立湿热病专论 丰富温病理论及证治 吴鞠通《温病条辨》 倡导三焦辨证 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王孟英《温热经纬》 以经典为经,以后世名著为纬,系.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第三节 补阴药及方剂. 阴虚证 表现为两类见症: 表现为两类见症: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 颧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温 病 学.
风 温.
暑 温.
春 温.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肺系.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便 秘 主讲:马剑颖 讲师.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咳 嗽.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王 付 制作.
46、 痹 证.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补阴药 功效: 本类药物的药性大多甘寒(或偏凉)质润,能补阴、滋液、润燥。故历代医家相沿以“甘寒养阴”来概括其性用。 适应范围:
经行感冒.
清热药.
便秘.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暑 温 主讲人 王洪京.
感 冒.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胃阴亏虚.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消 食 剂.
肺系病证 肺痿.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秋 燥 主讲人 王洪京

一、概述 (一)秋燥的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的特征,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短,易于痊愈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历代医家对秋燥的认识 1.《内经》时期: 2.金元时期 : 3.明代: 4.清代:

(三).分类 温燥-初秋-燥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   热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凉燥-深秋-凉燥、风燥病邪-初起以   肺卫表寒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四)秋燥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二、病因病机 (一)秋燥的病因    燥热病邪

(二)秋燥的病理变化 1..秋燥以肺经为病变重心 2.初起邪在肺卫出现肺卫证候,同时见有津液干燥征象 3.邪传气分,最易侵犯肺、胃(肠)而形成燥热阴伤的病变。 4.少数患者,感邪较重,正气较虚,亦可出现内陷营血或传入下焦等病理变化。 5.病情轻,传变少,易治愈。

秋燥病理演变示意图: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秋燥的诊断依据 1、发病季节: 2、初起证候: 3、病证特点:

(二)秋燥的鉴别诊断 秋燥与风温的鉴别表

四、辨证论治 (一)秋燥的辨证要点 1、辨燥邪的寒热属性 2、审燥热的所在部位 3、察燥热阴伤的轻重主次

(二).秋燥的治则治法 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润 中期-燥热已炽,津伤尤甚 -清养并施 治则-滋润 燥热化火,内陷营血 -清营凉血        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润        中期-燥热已炽,津伤尤甚 -清养并施 治则-滋润     燥热化火,内陷营血 -清营凉血        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           邪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滋培真阴

关于“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 上燥治气-指初起燥邪犯肺时,治宜辛凉透邪, 宣肺润燥。肺主气,肺气宣畅,邪乃外解; 肺可布津,燥亦易除。 中燥增液-指燥热传入中焦,胃肠津液耗伤时, 治疗宜予甘寒生津之品以补养胃阴。 下燥治血-则是指燥邪深入下焦,损伤肝肾精血 时,治疗宜用甘咸酸寒之品滋养肝肾精血。

“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三)、秋燥的分型辨治 1.邪在肺卫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咳嗽少痰,咽干痛,鼻燥热,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而乏津,右脉数大。  1.邪在肺卫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咳嗽少痰,咽干痛,鼻燥热,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而乏津,右脉数大。 【病机分析】燥热侵犯肺卫 【治疗方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代表方剂】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叶3g 杏仁5g 沙参6g 象贝3g 豆豉3g 栀皮5g 梨皮3g

2.邪在气分 (1)、燥干清窍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少津,脉数。 【病机分析】燥热之邪上干头面,清窍不利 【治疗方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代表方剂】翘荷汤(《温病条辨》) 薄荷5g 连翘5g 生甘草3g 黑栀皮5g 桔梗6g 绿豆皮6g

(2)、燥热伤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促,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  (2)、燥热伤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促,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 【病机分析】肺燥阴伤 【治疗方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石膏18g 冬桑叶9g 甘草3g 人参2g 胡麻仁3g(炒研) 真阿胶3g 麦门冬3g(去心)杏仁2g(去皮麸炒) 枇杷叶一片(去毛蜜炙)

(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 【临床表现】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粘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病机分析】肺中燥热之邪下迫大肠,肺、肠同病 【治疗方法】润肺清肠,清热止血。 【代表方剂】阿胶黄芩汤(《通俗伤寒论》)   陈阿胶 青子芩各9g 甜杏仁 生桑皮各6g 生白芍3g 生甘草3g 鲜车前草 甘蔗梢各15g

(4)、肺燥肠闭 【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病机分析】肺中燥热,液亏肠闭,肺肠同病 【治疗方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代表方剂】五仁橘皮汤(《通俗伤寒论》) 甜杏仁9g(研细) 松子仁9g 郁李仁12g(杵) 原桃仁6g(杵) 柏子仁6g(杵) 橘皮5g(蜜炙)

(5)、肺胃阴伤 【临床表现】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 【病机分析】燥热渐退而肺胃津伤未复 【治疗方法】甘寒生津,滋养肺胃。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方见风温章)   五汁饮(《温病条辨》)  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

(6)、腑实阴伤 【临床表现】发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或有神昏 谵语,苔黑干燥,脉沉细。 【病机分析】燥热内结阳明,津伤肠燥 【治疗方法】滋阴养液,通腑泄热。 【代表方剂】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

3.气血两燔证治 【临床表现】身热,口渴,烦躁不安,甚或吐血、衄血,苔黄燥,舌绛,脉数。 【病机分析】气分燥热未解,传入营血 【治疗方法】气血两清。 【代表方剂】加减玉女煎(方见春温章)

附.凉燥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 燥,咳嗽稀痰,舌苔薄白欠润,脉浮紧 【病机分析】凉燥之邪侵袭肺卫 【治疗方法】辛开温润 【代表方剂】杏苏散(《温病条辨》) 杏仁 紫苏 半夏 陈皮 前胡 甘草 桔梗 枳 壳 茯苓 生姜 大枣

附:温燥与凉燥初起证治比较表:

病案举例 王××,男,35岁,商人。某年9月29就诊。 病史:时值久晴无雨,始病觉恶寒,继则头痛身热,干咳少痰,咳久可吐出粘痰少许。病延多日未愈,反渐加重,所以来诊。 症状:发热不恶寒,干咳阵阵,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干,舌质边尖红,脉右浮数,左弦涩。 检查:体温39.0,脉搏91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3600/mm3, 中性83%,淋巴17%。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参考答案 1、病因:燥热病邪 2、病机:燥热病邪犯肺,阴液耗伤,肺气失宣 3、治则治法:清肺润燥养阴 4、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生石膏、麦冬、瓜蒌仁、光杏仁、南沙参、生甘草、制月石、柿霜、枇杷叶、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