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xities in Relating Genotype to Phenotyp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Advertisement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遗传的基本规律( 1 ) 周闽湘. 回顾 1 :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范围 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 : 1. 真核生物 ( 原核细胞和病毒不适 用 ) 2. 有性生殖 ( 无性生殖不适用 ) 3. 核遗传 ( 细胞质遗传不适用 )
第一章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高茎豌豆与短茎豌豆,F 1 都为高茎。 让 F 1 自交得 F 2, 则 F 2 表现型及其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茎∶矮茎 = 3 ∶ 1 DD ∶ Dd.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 P F 1 个体数: : 3 : 3 : 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 2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 黄色圆粒.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 独进行分析 圆粒( =423 ) 皱粒( =133 ) 黄色( =416 ) 绿色( =140 ) 其中 圆粒 : 皱粒接近 3 : 1 黄色:绿色接近 3 : 1.
第 2 节 自由组合定律. P × 黄色圆形 绿色皱形 × F1F1 F2F2 黄色 圆形 黄色 皱形 绿色 圆形 黄色 圆形 绿色 皱形 个体数 比数 9 ∶ 3 ∶ 3 ∶ 1 F 2 出现不同对性状之间的 自由组合,出现与亲本性 状不同的新类型。 现象: 单独分析每对相对性状.
第五章 多 基 因 遗 传 病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特点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复 习 基 因 的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 AA Aa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是由基因决定的。 3.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第1節動物的生殖 第2節人類的生殖和胚胎發育 第3節基因與遺傳 第4節人類的遺傳 第5節討 論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遗传.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也随之分离。 GO 没有减数分裂就没有遗传规律。
一对血型都为A型的恩爱夫妻,生了一个O型血的孩子。夫妻俩很纳闷,为何孩子的血型和他们俩都不一样呢?他们甚至怀疑过在医院分娩时,医生将孩子换错了。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遗 传 学 Genetics 授课教师: 韩志平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院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温州二中 高三生物 第一轮复习 孟德尔定律之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 Ⅱ.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经典遗传学 or 传递遗传学(transmission genetics) 经典遗传学的奠基人是Mendel
孟德尔遗传定律 拓展.
1.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的,并且通常是 的。
第 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 比例及概率计算 上杭二中 吴文丽.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Chapter3 孟德尔遗传规律 本章要求 基本名词概念 3.1 分离定律 3.2 自由组合定律 3.3 数理统计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考前重点突破—常见遗传题解题方法.
讨论: 1.分离定律适用于几对基因控制着的几对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中如何确定显隐性的关系?
欢迎光临指导.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 2002年4月.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重习要点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基 因 的 分 离 规 律.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双手手指嵌合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试验
第三节 遗传力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力的概念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第一章 Mendel定律及其扩展(3) Modification of Mendelian Ratios.
专题13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系 王石华 博士/教授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表现型的影响因素;等位基因间 的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间的相 互作用。 难点: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非等位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二章 Mendel 定律 第一节分离规律 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 分离规律的解释 三 分离规律的验证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孟德尔规律.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二章 遗传的分离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性状分离规律 二、掌握分离规律的实质
位似.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塘下中学 谢思隆 2015届高考二轮小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 2—1 孟德尔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omplexities in Relating Genotype to Phenotype 第4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Complexities in Relating Genotype to Phenotype Genetics

第一节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生物性状的表现,不只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们列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生物的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Coat color in deer is one of many trait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governed by the interactions of many genes and of these genes with the environment.

第一节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例1.玉米中的隐性基因a使叶内不能形成叶绿体,造成白化苗,显性等位基因A是叶绿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有光照的条件下,AA,Aa个体都表现绿色,aa个体表现白色;而在无光照的条件下,无论AA,Aa还是aa都表现白色。 这说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基因型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表型;另一方面,同一基因型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也可发育成不同的表型。

第一节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例2. 有一种太阳红玉米,植物体见光部分表现为红色,不见光部分表现不出红色而呈绿色(表)。 这个例子说明环境的变化可引起表型的变化,甚至可使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也发生变化。

第一节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复杂的,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对于研究和理解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是有益的。

1、表型模写(phenocopy)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基因型改变,表型随着改变;环境改变,有时表型也随着改变,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表型模写。 模写的表型性状是不能遗传的。上述例1中描述的在黑暗条件下AA和Aa型植株的表型与aa型植株相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表型模写。

1、表型模写(phenocopy) 表型模写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如将孵化后4—7天的黑腹果蝇的野生型(红眼、长翅、灰体、直刚毛)的幼虫经35—37℃处理6—24小时(正常培养温度为25℃),获得了一些翅形、眼形与某些突变型(如残翅vgvg)表型一样的果蝇。 但是,这些果蝇的后代仍然是野生型的长翅。实验说明,某些环境因素(如温度)影响生物体幼体特定发育阶段的某些生化反应速率,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幼体发生了相似于突变体表型的变化,但其基因型是不变的。

2、外显率(penetrance) 外显率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型的比率,它是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 譬如说,玉米形成叶绿素的基因型AA或Aa,在有光的条件下,应该100%形成叶绿体,基因A的外显率是100%;而在无光的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叶绿体,我们就可以说在无光的条件下,基因A的外显率为0。

2、外显率(penetrance) 另外如在黑腹果蝇中,隐性的间断翅脉基因i的外显率只有90%,也就是说90%的ii基因型个体有间断翅脉,而其余10%的个体是野生型,但它们的遗传组成仍然都是ii。

3、表现度(expressivity)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基因的表达在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基因的表型效应会有各种变化,我们将个体间这种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叫表现度。

3、表现度(expressivity) 表现度的不同等级往往形成一个从极端的表现过渡到“无外显”的连续系列。因此,外显率是指一个基因效应的表达或不表达,而不管表达的程度如何;而表现度则适用于描述基因表达的程度。

3、表现度(expressivity) 人类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nperfecta)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杂合体患者可以同时有多发性骨折(骨骼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蓝色巩膜(眼球壁后部最外面的一层纤维膜呈白色)和耳聋等症状,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临床表现,所以说这基因的表现度很不一致(图)。 一个成骨不全患者的家系图

3、表现度(expressivity) 另外如人类中的短食指(第二指)是以简单的显性遗传方式遗传的,然而具相同基因型Aa的人第二指的短小程度有很大差异,有些人指骨很短,而另一些人则只稍许短些。

4、反应规范 我们怎样来衡量基因型,环境和表型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对于一个特定的基因型而言,我们可以制一个表格来表示在不同的环境中基因通过发育将产生什么样的表型。对于特定的基因型而言,这样一套环境一表型的相关性就称为这种基因型的反应规范(norm of reaction)。也可以说是某一基因型不同环境中所显示出的表型变化范围。

4、反应规范 例如,水毛茛的叶片形态在不同的环境中是不同的。同一株植株,基因型完全一样,长在水下的叶片呈丝状,长在水面上的却呈掌状

4、反应规范 再例如果蝇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复眼大小也不同。在这一物种中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复眼数基因型来测量果蝇的反应规范。如有三个基因型:野生型,中棒眼和小棒眼,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然后来计算单眼的数目,绘成曲线(如图),曲线就显示出三种反应规范。 Close-up showing how the normal eye comprises hundreds of units called facets. The number of facets determines eye size.

4、反应规范 野生型 中棒眼 小棒眼 果蝇中控制复眼数的三种不同基因型

果蝇中控制复眼数的三种不同基因型对不同温度的反应规范 4、反应规范 野生型果蝇在15℃~30℃环境中,复眼是从1000逐步减少到700。 果蝇中控制复眼数的三种不同基因型对不同温度的反应规范 中棒眼随着温度的升高,单眼反而增加。 小棒眼的在同样的环境下,复眼减少,虽然减少的数目比野生型小,但幅变减少得比野生型大。

第二节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对性状都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杂合体与显性纯合体在性状的表型上几乎完全不能区别,即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只完全表现其中的显性因子,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即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另外,这7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是独立的,没有相互影响。

第二节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但事实上生物体内的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相对的,非等位基因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虽然这些作用会使孟德尔比率发生改变,但它并不有损于孟德尔定律,而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2.1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1.1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1.2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2.1.4 一因多效

2.1.1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在孟德尔实验所用的7对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现象是完全的,即杂合体Cc与显性纯合体CC在性状上几乎完全不能区别,但后来发现在有些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现象是不完全的,或显隐性关系可以随所依据的标准而改变。

1、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之为不完全显性。 例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红花亲本(RR)和白花亲本(rr)杂交,F1(Rr)为粉红色。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F1代杂合体与亲本纯合体在表型上是不同的,杂合体的表型介于纯合体显性与纯合体隐性之间,这种现象叫不完全显性,也叫半显性(semidominance)。在F2中有红花、粉红花、白花三种植株,其比例为1:2:1,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和rr,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基因型比率是一致的。

2、并显性(codominance) 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叫并显性遗传(也叫共显性遗传)。 例如,人类的MN血型。 3种表型的基因型分别为LMLM,LNLN,LMLN。MN血型这种现象表明LM与LN这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分别控制不同的抗原物质,它们在杂合体中同时表现出来,互不遮盖。 就MN血型而言,有M型、N型、MN型,M型个体的红血细胞上有M抗原,N型的红血细胞上有N抗原,MN型的红血细胞上既有M抗原又有N型抗原。它的遗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用LM,LN表示。

2、并显性(codominance) 举例:镰刀形贫血症 镰形红血球贫血病患者和正常人结婚所生的子女,他们的红血球细胞,即有碟形又有镰刀形 正常人的红血球是碟形 镰形红血球贫血病患者和正常人结婚所生的子女,他们的红血球细胞,即有碟形又有镰刀形 镰形红血球贫血病患者的红血球细胞呈是镰刀形

3、镶嵌显性 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 ,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差异。 异色瓢虫是色型变化最多的种类之一 (一百多种) 。著名动物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从30年代起对此虫的生物学及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异色瓢虫的斑纹遗传是一种镶嵌显性。 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

3、镶嵌显性 鞘翅的底色是黄色,但不同的色斑类型在底色上呈现不同的黑色斑纹,黑缘型鞘翅只在前缘呈黑色,由SAU基因决定,均色型鞘翅则只在后缘呈黑色,由SE基因决定。黑缘型(SAUSAU)与均色型(SESE)杂交,F1杂种(SAUSE)既不表现黑缘型,也不表现均色型,而出现一种新的色斑,即按两个亲本的色斑类型镶嵌:翅的前缘和后缘都为黑色。 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一部分,另一个等位基因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显性(谈家桢,1946)。当F1互相交配,在F2中有1/4SAUSAU黑缘型;2/4 SAUSE表型与F1杂种相同;1/4 SESE表型为均色型。

3、镶嵌显性 例2,大豆种皮颜色遗传,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F2表现型为1/4黄色种皮、2/4黑黄镶嵌、1/4黑色种皮。

显隐性关系相对性图解

4、随所依据标准的不同显隐性关系发生改变 鉴别相对性状表现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也取决于观察的分析水平。 例如:豌豆种子外形的遗传

举例:豌豆种子外形的遗传 眼观 圆粒种子 × 皱缩粒种子 ↓ ↓ 显微镜 淀粉粒持水力 淀粉粒持水力弱, 观察 强,发育完善, 发育不完善表现 结构饱满 皱缩 眼观 F1(圆粒) ↓ 显微镜观察 淀粉粒发育为中间型, 外形是近圆粒

4、随所依据标准的不同显隐性关系发生改变 镰形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memia),患者贫血很严重,发育不良,多在幼年期死亡。这种病人的血球在显微镜下观察,不使其接触氧气,全部红血球都变成镰刀形,这种病是由于珠蛋白链上的第6个疏水性的氨基酸取代亲水性的谷氨酸所引起,镰刀形血红蛋白HbS在脱氧状态下比正常血红蛋白HbA的溶解度低5倍。

4、随所依据标准的不同显隐性关系发生改变 在遗传上通常由一对隐性基因HbSHbS控制,杂合体的人(HbAHbS)在表型上是完全正常的,没有任何病症,但是将杂合体人的血液放在显微镜下检验,不使其接触氧气,也有一部分红细胞变成镰刀形,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见表。

4、随所依据标准的不同显隐性关系发生改变 在这个例子中,显隐性关系随所依据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 从临床角度来看,HbS是隐性,显隐性完全; 从HbS含量看,HbS显性但不完全; 从分子水平上看,HbA和HbS呈共显性。

2.1.2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第一次发现致死基因是在1904年,法国学者居埃诺(L.Cuenot)在研究中发现黄色皮毛的小鼠品种不能真实遗传。 Mice expressing the black, yellow, and agouti coat phenotypes.

2.1.2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小鼠(Mus musculus)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黄鼠黑鼠黄2378:黑2398 在上述杂交中,黑色小鼠是能真实遗传的。 从第一个交配看,子代分离比为1:1,黄鼠很可能是杂合体,如果这样,根据孟德尔遗传分析原理,则第二个杂交黄鼠黄鼠的子代分离比应该是3:1,可是实验结果却是2:1。 以后的研究发现,每窝黄鼠黄鼠的子代数比黄鼠黑鼠的子代数少1/4左右,表明有一部分小鼠在胚胎期即死亡。

2.1.2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设黄鼠的基因型为AYa,黑鼠的基因型为aa,则上述杂交可写为: 黄鼠黑鼠:AYaaa1AYa(黄):1aa(黑) 黄鼠黄鼠:AYaAYa1AYAY (死亡) : 2AYa(黄):1aa(黑)

2.1.2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纯合体AYAY纯合体在胚胎期就死亡,AY是隐性致死基因。 AY在体色上呈显性效应,对黑鼠基因a是显性,杂合体AYa的表型是黄鼠;但黄鼠基因AY在致死作用方向呈隐性效应,即只有当黄鼠基因有两份,为AYAY纯合体时,才引起小鼠的死亡。

2.1.2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除隐性致死基因外,还有一类致死基因是属于显性致死的,即在杂合体状态下就表现致死效应。由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眼科致死性遗传病,常在幼年发病,患者通常因肿瘤长入单侧或双侧眼内玻璃体,晚期向眼外蔓延,最后可全身转移而死亡。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上面讲的等位基因总是一对一对的,如豌豆的红花基因与白花基因、圆豌豆基因与皱豌豆基因、MN血型基因等等。其实一个基因可以有很多的等位形式a1,a2,…,an,但就每一个二倍体细胞来讲,最多只能有两个,并且都是按孟德尔定律进行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像这样,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遗传学上的概念,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群。 一般而言,n个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数目为[n+n(n+1)/2],其中纯合体为n个,杂合体为n(n+1)/2 。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控制ABO血型的基因是较为常见的复等位基因。 按ABO 血型,所有的人都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ABO血型由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它们分别是IA,IB和i,IA和IB是并显性,IA和IB对i是显性,所以由IA,IB和i所组成6种基因型IAIA,IBIB,ii,IAi,IBi,IAIB显示4种表型,即我们常说的A,B,AB和O型。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O型女人的基因型肯定是ii,而这个A型男人的基因型可以是IAIA或IAi,如果是IAIA,那么他们的子女的血型肯定是A型(IAi),如果这个男人的基因型是IAi,则他们的子女的血型可以是A型(IAi)也可以是O型(ii)。 下面我们来看看ABO血型的遗传方式:假设一个A型男人和一个O型女人结婚,那么他们所生的子女会是什么样的血型呢?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从这里看,子女的血型是像父或像母的,但实际上子女的血型不一定跟父母亲是相同的;相反,如果子女的表型与父亲或母亲相同,那也不一定就能肯定是他们的子女。 请试着推算一个AB型的丈夫和一个O型的妻子,能否生出一个O型的孩子?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另一复等位现象就是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大多数高等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其中有些能正常自花授粉,但有部分植物如烟草等是自交不育的。我们已经知道,在烟草中至少有15个自交不亲和基因S1,S2,…,S15构成一个复等位系列,相互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在烟草中,基因型为S1S2的植株的花粉会受到具有相同基因型S1S2的植株的花柱所抑阻,花粉不能萌发,但基因型为S2S3的花粉落在S1S2的柱头上时,S2的花粉受到抑阻,而S3的花粉不被抑阻,因而可以参加受精,生成S1S3和S2S3的合子(图)。 ?

2.1.3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由于自交不亲和性,同一基因型的花粉落在同一基因型的柱头上是不能受精的,这在生产实践中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果树如苹果、梨、桃等都是通过扦插或是嫁接进行营养繁殖产生,它们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如果这些果树是自交不亲和的,那么整个果园的结实率就很低,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果园里添种一些不同基因型系列的授粉植物来供应合适基因型的花粉,从而可促使正常结实。

2.1.4 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这就叫一因多效或叫基因的多效性(pleiotropism)。 如前面讲的人类成骨不全显性遗传病,一个座位上的基因发生改变,使患者可以同时有多发性骨折、蓝色巩膜和耳聋等3种不同的病症。当然由于表现度的差异,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临床表现。

2.1.4 一因多效 有一种翻毛鸡,羽毛是反卷的,翻毛鸡与正常鸡交配,F1代是轻度翻毛,子二代是1/4翻毛,2/4轻度翻毛,1/4正常,由此可以初步看出,翻毛鸡与正常鸡是由一对基因的差别造成的,且翻毛对非翻毛是不完全显性;另外,F1与正常的非翻毛鸡回交,子代得1/2轻度翻毛,1/2正常,这更支持一对基因的解释。 但翻毛鸡与正常鸡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别,如下表所示。

2.1.4 一因多效 这些性状的起因都是因为这一对基因的差异—鸡毛的翻与不翻,从而影响到鸡的体温、代谢、心跳等。

2.1.4 一因多效 产生一因多效的原因是因为生物体发育中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因通过生理生化过程而影响性状。 这样由于一对基因的差异而引起许多性状的变化,在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例如,果蝇的残翅基因不仅使翅膀大大缩小,而且也使平衡棍的第三节大为缩小,使某些刚毛竖起和生殖器官的某些部分改变形状,甚至影响到它的寿命和幼虫的生活力等等。

2.2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2.1 基因互作 2.2.2 互补效应 2.2.3 积加作用 2.2.4 重叠作用 2.2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2.1 基因互作 2.2.2 互补效应 2.2.3 积加作用 2.2.4 重叠作用 2.2.5 显性上位作用 2.2.6 隐性上位作用 2.2.7 抑制作用

2.2.1 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就叫基因互作。 2.2.1 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就叫基因互作。 鸡冠的形状很多,除常见的单冠外,还有胡桃冠、玫瑰冠和豌豆冠等(图),它们都能稳定遗传而成为品种的特征之一。

2.2.1 基因互作 如果把玫瑰冠的鸡跟豌豆冠的鸡交配,子一代的鸡冠是胡桃冠,它不像任何一个亲体,而是一种新的类型;子一代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子二代,它们的鸡冠有胡桃冠、豌豆冠、玫瑰冠和单冠,其比例接近9:3:3:1,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新类型——胡桃冠和单冠,它与孟德尔的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所产生的9:3:3:1的性状组合比是完全不同的。那末怎样来说明这种遗传现象呢?

2.2.1 基因互作 假定控制玫瑰冠的基因是R,控制碗豆冠的基因是P,而且都是显性的,那末玫瑰冠的鸡没有显性豌豆冠基因,所以基因型是RRpp;与之相反,豌豆冠的鸡没有显性玫瑰冠基因,所以基因型是rrPP。子一代的基因型是RrPp,由于P与R的互相作用,出现了胡桃冠。

2.2.1 基因互作 子一代的公鸡和母鸡都形成RP,rP,Rp和rp的四种配子。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的基因型可以分为4类:R_P_,rrP_,R_pp和rrpp,比数为9:3:3:1,这正好与F2中出现的4种表型——胡桃冠、玫瑰冠、豌豆冠和单冠的比数相同,胡桃冠的形成是由于R与P的互作,而单冠是由于p与r互作的结果。

2.2.2 互补效应(complement effect) 互补作用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2.2.2 互补效应 如果品种A和品种B在基因型上相同的话,它们相互杂交所得子一代的表型应该全是白花,可是实际上全是红花,且子二代出现一个新的比数,红花与白花之比为9 :7(图)。 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有许多花色不同的品种。白花品种A及白花品种B分别与普通红花品种杂交时,子一代都是红花,子二代红花与白花比均为3 :1。 ?

2.2.2 互补效应 假定品种A有隐性基因pp,品种B有隐性基因cc,所以品种A的基因型应该是CCpp,品种B的基因型应该是ccPP。两品种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CcPp,由于显性基因C与显性基因R的互补作用,所以花冠为红色。 从子一代的表型分析,白花品种A与白花品种B在基因型上肯定是不同的。因它们与普通红花品种杂交时,子一代都是红花,故白花品种A与白花品种B都是由不同的隐性基因决定的。

2.2.2 互补效应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应该9/16C_P_, 3/16C_pp, 3/16ccP_,1/16ccpp,由于显性基因C与显性基因P间的互补作用,只有9/16 C_P_在表型上是红花,其余的7/16都是白花,在这里C与P是互补基因。

2.2.3 积加作用 积加作用是指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 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例如,南瓜有不同的果形,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如果用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圆球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 F2出现三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

2.2.3 积加作用 在这个例子中,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形成长圆形,只有显性基因A或B存在时,形成圆球形,A和B同时存在时,则形成扁盘形。

2.2.4 重叠作用 重叠作用是指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 产生15∶1的比例。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例:将荠菜三角形蒴果与卵圆形蒴果植株杂交,F1全是三角形蒴果。F2分离为 15/16三角形蒴果∶1/16卵形蒴果。

2.2.4 重叠作用 每一对显性基因都具有使蒴果表现为三角形的相同作用,如果只有隐性基因,即表现为卵型蒴果,所以F2出现15∶1的比例。

2.2.5 显性上位作用 上位作用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这种情况称为上位性,后者被前者所遮盖,称为下位性,起遮盖作用的基因如果是显性基因,称为上位显性基因。

2.2.5 显性上位作用 例:决定西葫芦的显性白皮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Y)有上位性作用, 当W基因存在时能阻碍Y基因的作用,表现为白色。缺少W时Y基因表现其黄色作用。如果W和Y都不存在,则表现y基因的绿色。

2.2.5 显性上位作用 用白皮和绿皮杂交,F1产生白皮西葫芦,F2代 白皮:黄皮:绿皮=12:3:1

2.2.6 隐性上位作用 隐性上位作用是指: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例:用真实遗传的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杂交,F1全是黑色家鼠。F2代群体出现9/16黑色:3/16淡黄色:4/16白化。(图) 上述实验中,隐性基因cc能够阻止任何色素的形成。因此只要cc基因存在,即使其他基因存在也不能呈现出颜色,而表现出白化,没有cc基因,R基因控制黑色性状,r基因控制淡黄色性状。

2.2.7 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是指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 例如:白羽毛莱杭鸡(♀)和温德鸡(♂)杂交。F1代全为白羽毛,F2群体出现13/16白羽毛和3/16有色羽毛。(图) 基因C控制有色羽毛,I基因为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C不能起作用;I_C_基因型是白羽毛。I_cc和iicc也都是白羽毛,只有I基因不存在时C基因才决定有色羽毛。F2代白羽毛与有色羽毛的比例为13:3。

Summary of various two-locus interactions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当两对非等位基因决定同一性状时,由于基因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使孟德尔比例发生了修饰。从遗传学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这并不违背孟德尔定律,而实质上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我们知道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实质上是一种颗粒,从上面的各种各样的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现,不同的遗传因子之间不管形成什么样的组合,它们彼此之间仍然保持其完整性,并且在遗传传递过程中仍能分离出来,决定其原有性状。这种颗粒式遗传(Particulate inheritance)就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精髓,也是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生物体内基因作用的表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除了上述简单的基因间相互作用外,实际上许多性状是由超过两对基因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如在玉米中: A1和a1决定花青素的有无 A2和a2决定花有素的有无 C和c决定糊粉层颜色的有无 R和r决定糊粉层和植株颜色的有无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当A1_A2_C_R_四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胚乳是红色的,这时当另一显性基因Pr存在时,胚乳紫色,所以可以说胚乳的紫色和红色是由Pr和pr这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但这有个条件,即在A1,A2,C,R四个显性基因存在的条件下,Pr_才显示出紫色,prpr红色,否则即使Pr存在,它既不会显示紫色,也不会显示红色,而是无色的。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换言之,紫色胚乳植株的基因型必须是:A1_A2_C_R_ Pr_,红色胚乳的植株的基因型必须是:A1_A2_C_R_prpr。因此说等位基因Pr和pr决定紫色和红色只是一种简单化了的说法。 我们说某对基因决定某一性状,是在其他基因都相同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其实—个性状受到若干个基因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下面我们用图解方式来说明上述例子中出现这种现象的机理: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下面我们用图解方式来说明上述例子中出现这种现象的机理: 反应的每一步都需一定的酶的作用,而且隐性纯合体不能合成酶,因而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前面四个基因均为显性(A1_A2_C_R_)时,若为Pr_,因能合成物质E,则胚乳呈紫色,若为prpr,因不能合成物质E,只有D物质,故胚乳为红色; 同样,若A1,A2,C中某一个为隐性纯合体,均无法产生物质D,因没有合成色素的前体,故尽管Pr或R基因为显性,胚乳仍表现为无色。 这个图说明了产生胚乳颜色所需的一系列化合物的产生过程,即由A物质转变成B物质,由B物质转变成C物质等,A,B,C这三种物质是无色的,D是红色的,而E是紫色的。

2.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玉米叶绿素的合成与50多个显性基因有关,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叶绿素合成的异常;在果蝇中至少有40个不同位置的基因影响果蝇眼睛的颜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