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失于宣肃,肺气上逆。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百病为咳嗽难医”
(二)源流 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了咳嗽的病位在肺。 2、分类:繁 简。 2、分类:繁 简。 3、对咳嗽病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杂病源流犀浊》“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 4、近代運用中醫治療咳嗽的理法方药,积极开展全国性的慢支炎防治工作。
(三)范围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痰湿蕴肺----慢支、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内伤咳嗽
(二)、病因病机 (邪实) 肺失宣肃----气逆而咳 肺失布津----津聚为痰 六淫外邪 邪壅气道 外感咳嗽 肺卫 口鼻 邪壅气道 外感咳嗽 肺卫 皮毛 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 内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伤咳嗽 痰阻气逆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 (邪实)
阴虚火旺灼津为痰 阳虚水泛为痰 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肃降无权 痰阻气逆 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 肺肾两虚 内伤咳嗽 (正虚)
病理转化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阻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痰热)等情况。内伤咳嗽多属那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热),火的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雍塞,上逆为咳。若久延脾肺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则病延及肾,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至于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为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
病理小结 由此可知,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 咳嗽的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咳嗽的病性:外感咳嗽一般为邪盛而正气未虚;内伤咳嗽则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多邪实与正虚并见。 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肝、脾、肾。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咳嗽,咳痰,或伴咽痒不适。 2.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常伴有其它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3. 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4. 双肺可闻及呼吸音增粗及散在干湿罗音。 5. 肺部X线表现: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二)、鉴别诊断 1、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3、肺胀:咳、痰、喘、肿、悸。病情缠 绵,经久难愈。 4、肺痨:干咳、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5、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恶液质。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起病 急 慢 病程 长 短 证候特点 咳嗽伴脏腑内伤证 咳嗽伴肺卫表证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起病 急 慢 病程 长 短 证候特点 咳嗽伴脏腑内伤证 咳嗽伴肺卫表证 虚实夹杂 虚实 实 治法 调理脏腑,忌辛散 疏邪宣肺,忌收敛
2.辨痰的色、质、量、味 咳而少痰的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的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的为风寒;痰黄而稠者为热;痰白质粘者同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的为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的,为痰热互结成痈之候。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脾虚;味咸者属肾虚。
(二)、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疏风宣肺祛邪 调理脏腑(健脾,清肝,养肺补肾) 内伤咳嗽 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之品)
(三)、分型论治 1、风寒袭肺 症状: 痰稀薄白,咽痒+风寒表证 舌: 淡苔薄白 脉: 浮紧 治则: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三拗汤,止嗽散 加减: 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鱼腥草、黄芩
2、风热束肺 症状: 痰黄稠,咯出不爽,咽痛,口渴+风热表证(恶风,发热,流黄涕) 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
加减: 痰难咯:+竹茹、竹黄、瓜蒌、川贝、海蛤 壳 咽痛:+射干、山豆根、板兰根、土牛膝 扁桃腺肥大:+公英、玄参 喉燥:+玄参、沙参、花粉
3、风燥伤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痛,唇舌干燥,初起伴有寒热表证 症状: 脉浮数 舌红苔薄黄而干 治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三叶汤----燥热证 杏苏散----凉燥证
4、痰湿蕴肺 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粘腻 伴胸闷、脘痞、纳呆、便溏、体倦乏力。舌苔白腻,脉 濡滑 症状: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湿重:+胆南星、川朴 痰湿兼感风寒:+小青龙汤 加减:
5、痰热郁肺 症状: 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 咳嗽气息粗促,喉中有痰声,痰多黄稠,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有血痰,伴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饮。 症状: 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 痰稠难咯:+瓜蒌、贝母、竹黄、海蛤壳、鱼腥草 伴喘促:+葶苈子、莱菔子 加减:
6 、肝火犯肺 症状: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加减:燥咳痰粘;沙参、杏仁、紫苑、 气逆阵咳,咳时面赤,咽干,痰少质粘,咯之难出,伴咳引胸痛,胁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加减:燥咳痰粘;沙参、杏仁、紫苑、 梨干、花粉
7、肺阴亏耗 症状: 咳声短促,嘶哑,干咳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丝,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痰中带血:+丹皮、白芨、白茅根、 仙鹤草、紫珠草 加减: 久咳兼喘:参蚧散+五味子,冬花
预防调理 1、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 外感----饮食清淡 阴虚----清热生津:玉竹、沙参、罗汉果 3、加强体育锻炼,空气清新。
病例分析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以反复咳嗽咯痰四年,加重两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四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症状反复,未作系统治疗,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晨起咳甚。两周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门诊求治,服用宣肺解表的中药,外感症状缓解,仍发热,咳嗽,咯痰,痰多黄稠难咯出,胸满气粗,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咳嗽 辨证分型: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10g,山栀子15g,桔梗12g,麦冬12g,桑白皮15g,贝母12g,茯苓15g,鱼腥草30g,海蛤壳15g,葶苈子12g,瓜蒌皮15g,花粉15g,甘草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