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闻 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下肢静脉曲张 武警总医院普外科 韩承新. 解剖要点 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位于皮 下脂肪层内。 深静脉:肌肉和肌间隙,和动脉伴行, 90% 下肢血流注入此静脉。 交通静脉:踝关节,小腿后方中部,膝 关节周围较多 三种静脉彼此相通.
Advertisements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三章 闻诊 [ 教学要求 ] :掌握咳嗽、哮、喘及语言变化 及其病机。 [ 教学要求 ] :掌握咳嗽、哮、喘及语言变化 及其病机。 [ 闻诊内容 ] : [ 闻诊内容 ] : 听声音 —— 语言、呼吸、咳嗽声 听声音 —— 语言、呼吸、咳嗽声 嗅气味 —— 体气、病室及排出物之气味 嗅气味 —— 体气、病室及排出物之气味.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中医对咳喘的预防和治疗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访问学者 张清苓博士. 咳喘的概念 咳:谓无痰而有声 咳嗽 有痰而有声 嗽:谓无声而有痰 呼吸困难 ,鼻翼煽动 气喘 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儿科诊法概要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陈茵.
诊 法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哮病.
中医望闻问切.
肺系.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第 三 章 问 诊.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咳 嗽.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第 五 章 四 诊 Four Diagnosis.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喘 证 新疆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 杨惠琴.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肺 胀.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癫 狂.
病理产物病因.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第四章闻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热烈欢迎专家教授 莅临指导 !.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模块五 中医诊断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喉喑.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第五章 诊法述要 诊法: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肺系病证 肺痿.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闻 诊

概述 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 呃逆、嗳气、太息、肠鸣 嗅气味—病体气味及分泌物、排泄物、病室 的气味

一、 听声音 原理:肺、喉咙(发声之机) 舌、唇、鼻、会厌等(调节) “听声审言,可察盛衰存亡” (一)正常声音 一、 听声音 原理:肺、喉咙(发声之机) 舌、唇、鼻、会厌等(调节) “听声审言,可察盛衰存亡” (一)正常声音 特点:发声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言 与意符,应答自如—气血充盛,脏腑协调 与年龄、性别有关

(二)病变的声音 1.语声 特点: 发声高亢有力,声音连续而多言—阳证、实证、热证 发声低微细弱,声音断续而懒言—阴证、虚证、寒证

语声重浊:外感风寒、痰湿阻滞 音哑、失音 实证—新病、外感风寒、风热、痰浊壅滞,肺气不宣 (金实不鸣) 虚证—久病,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津液不能上承 (金破不鸣) 呻吟:身有痛楚或胀满 惊呼:小儿惊风—阵发性惊呼,哭声高 成人—惊恐、剧痛、精神失常 小儿阵哭、夜啼:虫积、食积、惊恐、腹痛 鼻鼾:慢性鼻病、睡姿不良、热入心包、中风入脏

2.语言 谵语__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热扰心神(实) 郑声__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精神涣散(虚) 独语__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 续: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

错语—语言错乱,说后自知,不能自主:心脾两 虚或痰瘀阻滞心窍 狂言—狂躁妄言,语无伦次,精神错乱,骂詈不 避亲疏:痰火扰乱心神 语言謇涩—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 吐词不清晰:风痰蒙闭清窍

3.呼吸 实证、热证—呼吸声高气粗,发病急 外感痰热犯肺 肺失宣降 虚证、寒证—呼吸声低气微,发病慢 内伤肺肾气虚 正气不足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无痰鸣音) 实喘:痰热壅肺或风寒袭肺 虚喘:肺肾气虚 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痰鸣,时发时止,缠绵 难愈:多因外邪引动伏饮而发 喘:气息急迫困难 哮:喉间哮鸣音

短气—呼吸急短促,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似喘 不抬肩,喉中无痰鸣声:肺气不足或痰瘀内停 少气—呼吸微弱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 诸虚不足

4.咳嗽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痰气冲击气道而成 外感—实证:咳声重浊,声大气粗,有痰 内伤—虚证:无力作咳,咳声低微,咳而少气

重浊,痰白清稀—外感风寒 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肺热 沉闷,痰多易咳—寒痰湿浊停聚 干咳无痰或少痰—燥热或肺阴虚 无力作咳,咳声低微—肺气虚损 阵发,连声不绝,终止时鸡鸣样回声。 (百日咳) 如犬吠样(白喉) 咳声

实热—呕吐来势急,声高有力,物浊、稠; 5.呕吐 6.呃逆 胃气上逆 7.嗳气 呃逆、嗳气声高亢,短而有力 6.呃逆 胃气上逆 7.嗳气 实热—呕吐来势急,声高有力,物浊、稠; 呃逆、嗳气声高亢,短而有力 虚寒—呕吐势缓,低弱无力,物清、稀; 呃逆、嗳气低沉而长,气弱无力

8.太息—肝气郁结 9.喷嚏—偶发:刺激 新病兼表:外感风寒 久病阳虚:阳气回复 10.肠鸣—胃如囊裹水:水饮 饥肠漉漉:胃肠虚寒 肠鸣如雷,泄泻:外感风、寒、湿 肠鸣消失:胃肠气滞

二、嗅气味 (一)病体之气 1.口气 臭秽—胃热、龋齿、口腔不洁 酸馊—食积胃肠 口有血腥味—吐血、咳血、齿衄 口出腐臭气,兼咳吐脓血—内有溃腐脓疡

2.汗气 汗气腥膻—湿热久蕴皮肤 汗气臭秽—热毒内盛 “狐臭”—湿热郁蒸 3.痰涕之气 鼻流浊涕腥秽如鱼脑—鼻渊 4.呕吐物之气

(二)病室气味 酸臭臭秽─实热 腥味─虚寒 血腥─失血证 腐臭如败卵(尸臭味)─脏腑衰败 尿臊味─水肿病晚期,肾脏衰败(尿毒症) 烂苹果味─消渴病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