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消费需求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 消费理论研究的深化: 相对收入假说 财产终生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永康杯”2015年度邢台 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制作人:尹玉.
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 ◆基本思想: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在市场供求机制下,国民收入水平是如何实现均衡的!
出品 出品 XD 一张图让你看懂 “降准” 对你我生活的影响.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金融风险评估与管理 估值 投资组合 风险管理-三大块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三节 体育消费水平 与 体育消费结构.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每周交易策略 交易部.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9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LOGO 社会总需求 扬中中专 许杨琴.
第三讲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Online job scheduling in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s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扬智科技 (股票代号: 3041) 2016年第4季法人说明会 2017年03月17日
第二章 投资学宏观领域问题研究 第一节 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 1、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资的决定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_01自己实现简单的消息处理框架模型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财政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第二十三章 宏观财政理论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凯恩斯的消费需求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 消费理论研究的深化: 相对收入假说 财产终生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 第三章消费需求 凯恩斯的消费需求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 消费理论研究的深化: 相对收入假说 财产终生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

现实的经济问题 凯恩斯:消费需求不足 我国面临的问题: 消费需求疲软:1998年上半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6.8%,扣除价格要素,实际增长9.1%,比去年 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 王裕国,消费经济,1998,6。 最终消费率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5年的 51.9%。居民消费率由2000年的46.4%下降到 2005年的37.9%,2006年又下降到36%。 卢嘉瑞,消费经济,2007,12。

支出法GDP结构 消费率 投资率 2000 62.3 35.3 2001 61.4 36.5 2002 59.6 37.8 2003 56.9 41.0 2004 54.4 43.0 2005 53.0 41.5 2006 50.8 41.7 2007 49.6 41.6 2008 48.6 43.8 2009 48.5 47.2 2010 48.2 48.1 49.1 48.3 《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第一节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一、绝对收入假说的基本思想 1、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 2、随着消费增加,消费倾向递减 (1)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第一节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一、绝对收入假说的基本思想 1、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 2、随着消费增加,消费倾向递减 (1)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3、消费倾向递减的原因: (1)短期,收入增加而消费习惯未改变。 (2)长期,较高的收入水平,积累动机较强。 4、消费函数反映了家庭的自利行为

二、线性消费函数 C=C0+cYd

线性消费函数 C C= C0+cYd Yd Y0 S 相应的储蓄曲线 S= (-C0)+(1-c)Yd Yd Y0

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1957 1964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90.62 86.35 91.08 84.68 82.60 79.59 75.70 73.95 72.52 71.24 65.04 97.12 91.50 86.90 84.79 79.83 85.18 83.06 71.11 78.51 78.87 77.86 76.90 77.49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人均现金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 最低收入户 较低收入户 中等偏下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中等偏上收入户 较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8215.1 12488.6 16761.4 22419.1 29813.7 39605.2 63824.2 7301.4 9610.4 12280.8 15719.9 19830.2 25796.9 37661.7 0.89 0.77 0.73 0.70 0.67 0.65 0.59

央行930新政启动房贷证券化 将撬动10万亿进楼市2014-10-11 08:51:52来源:经济观察报 9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住 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放松了对与自住需求密切相 关的房贷政策,并鼓励银行通过发行MBS和期限较长的 专项金融债券等筹集资金以增加贷款投放。 所谓RMBS,即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MBS),是指银行选定部分个人住房 按揭贷款设立资产包,将资产包中的每一笔贷款及其附 属担保权益转让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 券的形式发行受益证券,并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 资产支持证券收益,其偿付给投资者的现金流来自于由 住房抵押贷款组成的资产池产生的本金和利息。

央行930新政启动房贷证券化 将撬动10万亿进楼市2014-10-11 08:51:52来源:经济观察报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负债与资产间的流动性 失衡问题正日益严重,而直面和运用资产 证券化,比如推出MBS,被业界认为是解决 该问题的良药,MBS一方面解决了商业银 行流动性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又给盘活房 地产融资市场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它对 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盘活存量”以支 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或许超越了金融 创新产品本身。

央行930新政启动房贷证券化 将撬动10万亿进楼市2014-10-11 08:51:52来源:经济观察报 例如,有人两年首付30万买了一套100万 的房子,基准利率借贷30年,两年还款本 金6万,房屋当前市值150万。这时,银行 如果把按揭贷款64万打包做成MBS,抵押 品充足,发行利率取5%发行,这样银行就 顺利拿回所有贷款本金,腾出贷款额度, 并将风险转移到证券市场,同时每年可以 获得固定息差(房贷利率-MBS利率-发行费 用)。

举例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 存款 100 贷款 90 (商业银行把住房抵押贷款作为证券卖掉) 资产 负债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 存款 100 贷款 90 (商业银行把住房抵押贷款作为证券卖掉)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 存款 100 超额准备金 90 (商业银行创造出流动性以后,可以继续贷款) 准备金 10 存款 100 贷款 9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继续,以致无穷)

央行930新政启动房贷证券化 将撬动10万亿进楼市2014-10-11 08:51:52来源:经济观察报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个人房屋贷款余额达到 了10万亿元左右,如果按照一半额度发行MBS,相 当于市场重新获得4~5万亿的流动性。考虑到银行 随之对个贷业务积极性的增加,个贷规模会大幅提 升。”杭州一位房地产基金老总说。 “从发行人的角度,即便收取0.1%的通道费,那就 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收入。”上述房地产基金 老总说,关键是看能否找到风险要求高、收益要求 低的资金。

比较 宏观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均衡理论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对消费需求不足的解释 1、凯恩斯渠道: 收入增加-消费倾向递减-消费需求 2、规模性收入分配(新剑桥)渠道: 收入分配-消费倾向-消费需求 3、功能性收入分配渠道: 收入分配-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需求

劳、资收入分配 1、形式平等=公平交易 马克思理论 新古典理论 现实:力量均势 斯图尔帕-萨缪尔逊定理 2、形式不平等=强买强卖 罗宾逊夫人(1903-1983): 前资本主义的强制 秦晖:国企改制是“掌勺人私分大锅饭”

官、民收入分配秦晖:权力、责任与宪政 从制度安排的“经济人预设”出发,可以认为 无论在任何“文化”中,如果没有制约条件, 统治者都可能趋向于权力尽可能大,直至 予取予求;而责任尽可能小,乃至不闻不 问。而被统治者则相反,他们都希望兼享 最大自由与最大福利保障,因此要求统治 者权力尽可能小而责任尽可能大。

官、民分配秦晖:权力、责任与宪政 这样,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就权力与责任、或 曰权利与义务达成协议或契约就成为必要。这个 契约要规定政府必须做什么(即规定政府的责 任),为此被统治者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同时更 要规定政府不能做什么,被统治者有哪些统治者 不能剥夺的权利。这样一种契约安排,就是所谓 的宪政。宪政的目的就是要使政府的权力与责任 相对应,这种权力必须为被统治者所授予。而授 予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政府能够向被统治者负责。

官、民分配秦晖:权力、责任与宪政 政府究竟要对社会提供什么服务、承担那 些责任,要有一种机制来决定。一般地说, 由于每个人都是、并且只是他自身利益的 最佳评价者,社会最大利益的评价就只能 以“自由表达-多数决定”的方式进行。 或者更确切地说,“自由表达-多数决定” 对社会最大利益的偏离最小。这就是所谓 的民主。

第二节 消费函数之谜 一、消费之谜 1.库兹涅茨(1901-1985)的经验研究 2.消费之谜 3.消费之谜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消费函数之谜 一、消费之谜 1.库兹涅茨(1901-1985)的经验研究 2.消费之谜 3.消费之谜的主要表现 4.消费函数研究的深化

库兹涅茨: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的G.N.P.之父” 1901年出生在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市的一个皮毛商人 的家庭里,父亲亚伯拉罕·库兹涅茨和母亲波琳·弗里 德曼都是犹太人。 1906年,在西蒙库兹涅茨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移居美 国,西蒙·库兹涅茨本人说,他从那时候起已经对经济 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经济学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 基础。 1922年,西蒙·库兹涅茨也移居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 大学攻读经济学。 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5年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又译作剑桥, 哈佛大学所在地)。

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 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收入不均 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对我国功能性收入分配的研究 李稻葵 刘霖林 王红领, 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 型规律,经济研究, 2009年第1期。

消费函数之谜 消费之迷的表现: 理论:消费倾向递减 经验:消费倾向不变 解谜: 1、消费倾向既递减、又不变。 2、长期消费倾向大于短期消费倾向

消费之谜 C 长期消费函数 短期消费函数 Y

第三节 相对收入假说 主要内容 1.相对收入的含义 2.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 3.棘轮效应

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 若收入增长率相同(相对收入不变),则消费倾向 不变。 收入增长率较高(相对收入增加),则降低消费倾 向(示范效应); 收入增长率较低(相对收入下降),则提高消费倾 向(攀比效应)。 总效应如何?

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 绝对收入假 相对收入假说 时期1 时期2 YA=100 YA=200 CA=80 CA=? CA=? 绝对收入假 相对收入假说 时期1 时期2 YA=100 YA=200 CA=80 CA=? CA=? YB=100 YB=100 CB=80 CB=? CB=?

相对收入假说: 攀比效应与示范效应 时期1 YA=YB=Y1 时期2 YA=Y2 YB=Y1 C 长期消费函数 攀比效应 示范效应 Y

棘轮效应 收入较过去增加,消费倾向不变; 收入较过去减少,消费倾向提高。 绝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 时期1 时期2 Y=100 Y=200 绝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 时期1 时期2 Y=100 Y=200 C=80 C=? C=? Y=200 Y=100 C=160 C=? C=?

相对收入假说: 棘轮效应 C 长期消费函数 短期消费函数 Y Y1 Y2

例:二战以后,可支配收入下降, 但消费需求增加, 这是攀比 效应起作用。 同学评论:更像是棘轮效应。

第四节 财产-终生收入假说 (莫迪利安尼:1918-2003) 第四节 财产-终生收入假说 (莫迪利安尼:1918-2003) 1、基本思想 (1)均匀消费模式 (2)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终生收入 财富 工作年数(工作期) 预期寿命 年龄

2.预期收入不变的情况 开始工作时,对未来年收入有一个预期且不变,这 样有一个预期总收入。然后根据预期寿命,把预期 总收入平均分配于各年,形成各年(包括工作期和 退休期)数额相等的年消费。

2.预期收入不变的情况 YL C YL S C -S t WL NL

预期收入不变的情况           C:消费需求,NL:预期寿命 YL:预期年均收入,WL:一生工作期

3.预期收入变化的情况 工作一段时期以后,调整(提高)收入预期。之后 的年消费随之调整。供以后消费支出有两个来源: 过去积累的储蓄(财富)和未来增加了的预期收入。 在此基础上形成较前提高了的年消费。

3.预期收入变化的情况 YL C YL1 C1 S1 YL0 S0 C0 -S t T WL NL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1) 预期年平均收入YL (2) 财产W (3) 工作期WL、预期寿命NL (4) 年龄(T) (5) 当年收入Y   3.预期收入变化的情况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1) 预期年平均收入YL (2) 财产W (3) 工作期WL、预期寿命NL (4) 年龄(T) (5) 当年收入Y

财产-终生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C 预期收入不变情况 预期收入改变情况 YL

4.例:1987、10、19、美国股市崩塌, 损失1-2万亿美圆。 运用1/(NL-T)公式,可知对GNP 的影响要小得多,约为250-500亿美圆, 仅占当时GNP的0.6-1.2%。所以预言 1988年不会出现衰退。

比较 1.理论观点: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1)绝对收入假说: 即期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递减,自发性消费支出 (2)财产-终生收入假说: 终生收入,财产 (注意:自发性消费支出到底是什么?) 2.方法论: (1)绝对收入假说:武断地归结为心理因素 (2)财产-终生收入假说:从效用最大化出发推导出结 论

第五节 持久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1912-2006) 主要内容 1.基本思想 2.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持久收入的估计 对持久收入的估计,就是对预期收入的估计. (1)以上一期的估计为基础,比较预期收入和实际收 入:对则维持; 错则调整. (2)认为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的差的一部分具有持久 收入的性质,从而调整持久收入.

3.持久收入的估计

4.持久收入的消费函数 5.YP和Y变化对消费的不同影响

例:1977年卡特总统建议实施一次性 50美元税收减免,以刺激经济。 90年代,国会与布什总统辩论是否 实行一次性“中产阶级减税”,以尽快 结束90-92年的衰退。 反对者根据该理论认为不会增加 持久收入,所以不会得到预期想的结果。

消费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1、绝对收入假说的政策含义 (1)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2)增加自发性支出 2、相对收入假说的政策含义 (1)限制贫富差距拉大 (2)提高低收入在总收入中的份额 3、终生收入假说的政策含义 (1)提高收入预期 (2)增加居民财产收入

方法论小结:对经济行为的研究 1、研究经济行为是经济研究的基础 2、经济理性主义假设 3、经济行为的形式化表达: 几何方法,代数方法 4、宏观经济行为:(各种)需求、供给 5、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产出和物价

消费需求理论的发展 随机游走假说,即除了本期消费,任何变量都无助于预测下 期消费。 预防性储蓄假说,是指厌恶风险的消费者为预防未来的不 确定性导致的消费水平急剧下降而进行的储蓄。 流动性约束假说,消费者不能利用消费信贷进行负债消费。 假说,将消费者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凯恩斯框架下的消费 者,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另一类符合随机游走假说的消费 者,消费由持久收入决定。

对消费理论的质疑 1、能否解释计划经济时期的消费需求? 2、经济危机-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消费倾向递 减?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反例: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 1959年ΔY=160亿元, ΔC=-31亿元 1961年ΔY=-233亿元, ΔC=63亿元

降息和加薪对消费的影响 我国98年以来多次降息与99年开征利息税对消费的 影响: 替代效应 消费增加 降息的两种效应 ? 收入相应 消费减少 替代效应 消费增加 降息的两种效应 ? 收入相应 消费减少 99年下半年加薪500亿元对消费的影响。

我国消费需求形成机制的变化 1.计划经济时期: 政府决定积累/消费的比例 家庭被动接受消费 消费被压至最低 家庭C=Y,S=0

我国消费需求形成机制的变化 2、改革初期(80年代): 政府决定积累/消费的比例 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 政府储蓄(一部分)转化为家庭消费 工资侵蚀利润:S C 消费基金膨胀

我国消费需求形成机制的变化 3、90年代后半期:消费需求增长较慢 家庭成为消费、储蓄的主体 政府通过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间接地影响 家庭消费决策 C=C(Y-T-π+R)

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讨论 减税 提高消费倾向(社保、居民收入、消费信贷)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收入预期 政府“救市” 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支出法GDP结构 消费率 投资率 2000 62.3 35.3 2001 61.4 36.5 2002 59.6 37.8 2003 56.9 41.0 2004 54.4 43.0 2005 53.0 41.5 2006 50.8 41.7 2007 49.6 41.6 2008 48.6 43.8 2009 48.5 47.2 2010 48.2 48.1 49.1 48.3 《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3年世界投资率和消费率 投资率 消费率 世界(02年) 20.7 79.1 低收入国家 22.7 79.7 投资率 消费率 世界(02年) 20.7 79.1 低收入国家 22.7 79.7 中等收入国家 25.3 71.7 中、低收入国家 24.0 72.8 东亚、太平洋 37.8 58.7 高收入国家(02年) 19.9 80.3 2005国际统计年鉴

表1:我国1978――2009年的初次分配(%) 年份 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间接税减补贴 1978 1985 199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2006 2007 2009 49.81 52.96 53.28 50.62 51.20 52.58 52.80 52.89 53.12 52.44 51.19 51.47 50.92 49.62 41.40 40.61 39.74 46.62 9.43 9.84 11.82 11.65 11.91 12.30 12.86 13.75 14.46 15.02 15.41 15.73 15.67 15.90 14.93 14.56 14.16 13.79 28.00 24.79 21.85 23.90 23.26 22.32 21.64 20.23 19.11 19.07 19.27 18.73 19.36 20.19 29.56 30.67 31.29 24.39 12.75 12.42 13.05 13.82 13.63 12.80 12.71 13.13 13.31 13.48 14.13 14.08 14.04 14.29 13.96 14.81 15.2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5-2002》数据计算。

年份 消费率 收入占比 1992 62.4 68.7 1993 59.3 67.7 1994 58.2 1995 58.1 1996 59.2 67.2 1997 59 65.7 1998 59.6 65.6 1999 61.1 65 2000 62.3 67.1 2001 61.4 65.9 2002 64.5 2003 56.9 64.1 2004 54.4 2005 53 61.3 2006 50.8 60.7 2007 49.6 2008 48.6 58.7 2009 48.5 2010 48.2 60.5 2011 49.1

本章小结:基本概念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自发性消费 攀比效应 示范效应 棘轮效应

本章小结:重要问题 利用线性消费曲线和线性消费函数说明绝对收入假 说的主要观点。 什么是消费之谜? 利用消费函数说明财产-终生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各消费理论可以得出怎样的政策结论? 消费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如何?

练习:选择题 2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 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 3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 A消费和收入同比例增加 B消费增加的比例大于收入增加 C消费增加的比例小于收入增加 D二者增加的关系不确定

练习:选择题 10消费之迷是指()。 A LMPC>SMPC B LMPC<SMPC C LMPC=SMPC D二者关系不确定 20根据终身收入假说,若收入预期不变,则 APC()。 A提高B下降 C不变D不确定

练习:选择题 26在终身收入假说模型中,若收入预期不变,影响消费的 主要变量是()。 A工作期 B预期寿命 C预期年平均收入 D其他 27在终身收入假说模型中,若收入预期改变,则随年龄增 大,财产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A变大 B变小 C不存在 D不确定 28在终身收入假说模型中,随年龄增大,预期收入增加对 消费需求的影响()。

练习:计算题 1已知消费函数C=100+0.8Y。 (1) 指出自发性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 倾向; (2) 推导储蓄函数; (3) 指出自发性储蓄、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 倾向; (4) 确定储蓄区和负储蓄区。

练习:计算题 5假定工作期为40,预期寿命为60(从20岁工 作算起)。 (1) 若预期收入不变,求终身收入假说的消费函 数。 (2) 若预期年均收入为1500,求退休期年消费。 (3) 假定在工作10年后认为以后年均收入将提高, 求消费函数。 (4) 若年均收入增至2000,则年消费为多少?

练习:问答题 18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 否不同?为什么? 各消费理论怎样解释消费之谜? 提示:消费之谜是指—— (1)消费倾向既递减又不变; (2)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作业:消费函数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资金流 量表)计算各年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观 察是否存在消费倾向递减现象。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8) 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占用 来源 占用 来源 占用 来源 占用 来源 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占用 来源 占用 来源 占用 来源 占用 来源 增加值 185950 14863 29689 83543 劳动报酬 67533 4326 23156 55052 150512 生产税净额 42577 2083 498 50610 5451 财产收入 19609 14428 22532 23286 3042 1788 3638 11056 初次分配总收入 70689 9209 55391 180970 经常转移 9856 1362 3877 1506 16011 28597 18335 19794 可支配总收入 62164 6838 67977 182430 最终消费 41752 110595 总储蓄 62164 6838 26225 71835 资本转移 3163 3181 231 资本形成 95648 181 15065 27432 其他非金融资产 获得减处置 7685 -3612 -4073 净金融投资-38006 6658 11822 4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