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諦之安立 (著重於一切法空性) 《中觀今論》 第十章第二節 沈文義 12/29/‘0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IT 服务与业务发展融合 王维航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分钟的悲剧.
Advertisements

蕭文生 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  壹、前言  貳、司法院釋字第六八四號解釋  參、大學生之受教權  肆、大學自治之範疇  伍、大學生之其他基本權利  陸、救濟管道之改善  柒、結語.
提昇餐廳供餐品質 及服務滿意度 標竿學習主題 標竿學習計劃排定進度 分析客戶對餐廳供餐滿意度偏低原因:
第八課 謝 天. 第八課 謝 天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陳之藩 謙卑感 恩,功 成不居 以「謝天」的傳統觀念 為中心,經由疑惑、思 索、領悟三個層次的敘 述,賦予新的意義 ★題目含義:表示對很多「人」的感謝。
模仿貓 記敘文 ( 童話 ) 作者: 海倫、波頓 課文朗讀課文朗讀、模仿大賽 作者 美國女畫家,她用藝術家的嚴 肅態度和精神,幫兒童讀繪畫 插圖,並得過許多次獎。她的 作品藝術價值高,有雨本成為 美國美術協會兒童讀物展覽的 入選作品。她常常自寫自畫, 文筆很不錯。
蔬菜大觀園 V.S 大家來種菜 蔬菜的外觀及分類  蔬菜是我們常吃的食物,蔬菜的外觀形狀不 同,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形狀、氣味等,嚐 起來的味道也不相同。  蔬菜的營養價值不盡相同,可實用的部位也 不同,有的是根、有的是莖、有的是葉、有 的是花、有的是果實,還有的是種子。  依據蔬菜種類和食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將蔬.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 九龙坡区法院一名张院长称,法院已组织6次调解,有时1天就有2次调解。3月28日下午,九龙坡区委书记郑洪还专门接待吴苹3小时。1日,在法院组织下,拆迁双方基本达成口头协议,今天下午,双方签字生效。按协议,吴苹选择了异地实物安置方案,开发商将其在沙坪坝开发的一处门面房,按同样面积交付吴苹,吴同意此方案.
第八課 馮諼客孟嘗君 謀職達人 來也.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比較與對照法 (配合四下 課業4 媽媽的變化 外貌描寫、對比).
蔬菜大觀園V.S大家來種菜 高雄市楠梓區翠屏國中小教師 林珮如
“腸”保安康 現代人的腸胃保健.
如何做個稱職的父母 財團法人雲林縣雲萱婦幼文教基金會 王招萍.
那一段「詩聲戀」的日子 孟令今老師.
獨立國家國協 1.地形 2.氣候 3.產業.
綜合活動領域 教學分享.
诚信人生 ---高二(2)班主题班会.
航向未來 飛揚國際 —關於華航與長榮的財務報表 指導老師: 組員:張甄芸 4A 鄭雅華 4A070079
世界史.
面对苦难 (约翰福音15:18-16:4) 2/22/15 我们不属世界,神从这世界中拣选了我们,却没有为我们另设一处“世外桃源”,乃是让我们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以他的生命为光。既然在这被罪玷污的世界中,就会有苦难仇恨,然而它们不能打倒我们,因为它们 无目的 无缘故 无胜算 在世上我们虽有苦难,也可以放心,因为耶稣已经胜了世界。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
102學年度第二學期 208家長座談會 歐陽美慧.
第六章 中国公务员制度 干部 VS 公务员.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大陸教育基本現況認識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性別平權.
中觀今論 第十一章 中道之實踐 第一節 頓漸與偏圓.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解深密經專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2005.
樣本空間與事件 餘事件:不在A中的樣本所構成的事件,即A′.
中觀今論 第九章 現象與實性之中道 第一節 太過‧不及‧中道 參考資料: 福嚴佛學院, 講義.
二元一次不等式 課堂練習一:圖解 x
人間大學遠距教學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8) 林崇安教授 2008年4月30日.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佛經導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法眼僧蹤 融熙詞曲.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正見為眼目 Right View 假使有世間  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  終不墮惡趣  ─雜阿含經 788經.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所知相分第二 分六大科 出體相 釋名義 辨一異 辨品類 釋妨難 通契經.
探索唯識(再修訂版) 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陳玉璽 主講.
1.3 在整除性問題之應用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1 數系的發展.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第 19 章 XML記憶體執行模式.
《成佛之道》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般若波羅蜜 圓融 /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乙二、別釋修學方便 丙一、明教觀宗本 丙二、明二諦觀門 丙三、明起修方便 丁一、明二諦修證次第 丁二、明二諦正觀教學 戊一、世俗假施設門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第十三單元 旋轉體的體積-剝殼法.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一 什麼是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method of thinking)的意義為研究使人思考正確的一門學科。
十二門論-觀相門第四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從龍樹《中論》第二十四品 深入瞭解大乘空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 puann1-ceh4-po1-lo5-bit8-to1 sim1-king1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日式素雅商务模板 Office2010 and above, click to select the picture, right, Format Picture, fill, or image texture fill, file, select the image to your quest.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大家吉祥.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中觀哲學對於軍校哲學課程所能提供的改進與助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諦之安立 (著重於一切法空性) 《中觀今論》 第十章第二節 沈文義 12/29/‘05

什麼是安立? 即施設差別之義。亦即用語言、名相來區別種種事物。反之,則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對之差別,不以語言、名相表示。 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上,舉出安立之四義: (一)安置,係於已存在之事理上,建立其存在之依據,又稱為建立、成立。 (二)施設,係廣以道理施設教法之理趣。 (三)開演,係對於未經闡說之事理加以新說,或將已有之舊說加以廣說者。 (四)可建,係對言亡慮絕之法性境界,以教理相稱,可通解此境界之語言表達者。

一、實有真空,二、幻有真空,三、妙有真空。 二諦的三種不同境界 第一節總說提到三種不同深淺境界的二諦: 一、實有真空,二、幻有真空,三、妙有真空。 從凡聖二諦為本,展轉深入,較易悟解,但要以究竟的中道二諦融貫前前的二諦。 若株守第一種二諦,即執有自性不空的世俗。 若定執第二種二諦,即有二諦不能融觀的流弊。 妙有真空:即眞即俗的二諦並觀,畢竟空而幻有,幻有而畢竟性空。 十四無記 又作十四不可記、十四難。乃十四種之不記答,為佛四記答中之捨置記答。即對於外道以顛倒之見來問難之十四種事,而佛則捨置不答。十四種,即:(一)世間常,(二)世間無常,(三)世間亦常亦無常,(四)世間非常非無常,(五)世間有邊,(六)世間無邊,(七)世間亦有邊亦無邊,(八)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九)如來死後有,(十)如來死後無,(十一)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十二)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十三)命身一,(十四)命身異。又大智度論卷二載有十四難不答(大二五‧七四下):「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無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無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無常?世界及我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亦非有邊亦非無邊?死後有神去後世?無神去後世?亦有神去亦無神去?死後亦非有神去亦非無神去後世?是身是神?身異神異?」上述乃係總舉外道由「斷常一異」等妄見生起之邪執,前十二句係針對「有無」等而發之問句,後二則針對「一異」而發。對於此類問題,佛陀一概置而不答。歸納原因,凡有三種:(一)此等之事,皆為虛妄無實之事。(二)諸法既非「有常」,亦非「斷滅」。(三)此十四無記乃鬥諍法、無益之戲論,對修行無有用處,故不予置答。〔雜阿含經卷三十四、新華嚴經卷二十一、大品般若經卷十四、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九、俱舍論卷十九、大乘義章卷六〕 勝義空經 全一卷。宋代施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係佛陀對於「勝義空」所作之簡扼說明。謂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諸法,其生之時,法實無所從來;其滅之時,法亦無所離散。復說十二因緣法,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如是生起一大苦蘊;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如是則一大苦蘊滅。此即勝義空之要旨。

菩薩 vs. 佛 聲聞學者,不了究竟無礙的二諦。但菩薩成佛,則必須悟證(中道)方可。 佛所以為佛,即徹見空有的融貫而得其中道。 般若經說:『菩薩坐道場時,觀十二緣起如虛空不可盡,是菩薩不共中道妙觀』。 菩薩能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悟此即可成佛。學佛者應以佛所悟證為最高的衡量,於前二種二諦,予以融貫抉擇。

世俗諦義 諦,諦實義。 從凡聖二諦說:『無明覆障故世俗』。眾生無始以來,有無明故,執一切法有自性,以為一切法都是真實自性有的。 依此,世俗有的於凡夫而稱為諦。聖者能通達如幻假名,即世俗而非諦。因為世俗的事相都是顛倒虛妄的,不能稱之為諦。可通於實有真空的思想。 阿含經說四聖諦,諦即如實不顛倒。若以如實而名諦,幻有真空、妙有真空的俗有,仍不失其為諦。 故約凡情的諦執說,無名實執為諦;約如實知世俗說,聖者世俗也可名為諦。

諦不能離開現象而安立 從凡聖二諦說,世俗諦,諦不能離幻現。 從差別的觀點,雖可說世俗是如幻現的,因凡夫愚癡而執為諦實有。 從凡夫的境界說,凡是諦實的,不能離幻現而存在。凡夫心境的現相與諦實相,不可機械的分開,以為這是幻現,那是實有。一切緣起幻有,於凡夫即成為實有。 唯識家雖重於依他起及遍計執的差別說,也有此義,即凡夫位的染依他,即是遍計所執性,諦是不能離開現象而安立的。反之,離諦實相的性空,也須在現象上觀察,如色性空,一切法性空,不能離現象而說空。

唯識三性觀 即就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行唯識之觀。又作三性觀行、唯識觀、唯識心定。為顯唯識之實性: 成唯識論卷九遂就三性立真妄、真俗之二種相對;即遍計為虛妄之唯識性,依他為世俗之唯識性,圓成為真實之唯識性。 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上所釋,遍計所執性為虛妄之唯識;依他起性為非有似有,乃因緣所生,故為因緣之唯識,即識之相;圓成實性為真實之唯識,即識之性。所觀之境的三性既通三種唯識性,故稱唯識三性觀。 修此唯識三性觀,自淺至深有五重,稱為五重唯識觀,即: (一)遣虛存實識,即觀虛妄遣去所執,存留依他、圓成二性之實,此乃虛實相對之觀法。(二)捨濫留純識,乃心境相對之觀法。(三)攝末歸本識,乃體用相對之觀法。(四)隱劣顯勝識,乃心心所相對之觀法。(五)遣相證性識,乃事理相對,唯識觀之至極。

依他起性 依於他緣而生起一切如幻假有等現象之諸法。此依他起性乃屬有為之法…。又眾緣分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等四緣,若具足四緣,則能生起心法;若具足因緣、增上緣,則能生起色法。乃知一切有為之現象皆由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則諸法滅盡,此即一切諸法,有而非有、無而非無之意,故佛典中常有「如幻假有、非有似有、假有無實」等說法。 依他起性又可分為染分、淨分二種: (一)染分依他,指依虛妄分別之緣而生起的有漏雜染之諸法。 (二)淨分依他,指依聖智之緣而生起的無漏純淨之法。其中,若就別義而言,淨分依他亦攝於唯識三性之第三「圓成實性」中。

遍計所執性 凡夫於妄情上,遍計依他起性之法,乃產生「實有我、實有法」之妄執性。由此一妄執性所現之相,僅能存於妄情中,而不存於實理之中,故稱「情有理無」之法、「體性都無」之法。此種分別計度之妄執性乃周遍於一切境者,故以「遍計」稱之。

圓成實性 指真如具有圓滿、成就、真實等三種性質: (一)圓滿,諸法之相僅局限於其自身之法體,不通餘處;相對於此,真如之妙理則可周遍四處。 (二)成就,諸法具有空、無常、無我等共相;而真如之實體常住,無生滅作用。 (三)真實,諸法之體虛妄不真;而真如之性常住遍通。

印導以為各派對二締觀點 唯識家說三性,即偏重在遍計執性,不是依他起性,由此竟引起不許依他性空的偏執。 中觀者說二諦,重在世俗於眾生而成諦,破除世俗諦而引凡入聖。 不得意者,流於惡取空,即誤以為空能破一切法。結果,類似方廣道人的撥無一切,或轉為形而上的實在論。

非真實、真實 世俗一般的認識,以為可分為:非真實的、真實的 前者,一般人能了解為不實的。而後者,一般人以為有實性的。 如陽焰,見為水相,而非真實的水。 見清冷的水,以為是實有的。 前者,一般人能了解為不實的。而後者,一般人以為有實性的。 一般學者亦如此,如有部的二諦,即約假有無自性與實有自性而建立:以為青黃色等是實在自體的,是勝義有;相續相合的現相,是假的,世俗有。 依中觀者看,此二類中所謂不實的,並不全是主觀的產物。如遠望馬路越遠越狹,是錯亂,但非主觀的錯誤。

幻相法爾,雖空而可聞可見 龍樹說:幻相法爾,雖空而可聞可見。說錯亂,說假名,說空無實性,不是甚麼都沒有。空宗說空不礙幻有,即以此為理論依據。 反之,一般人以為所見千眞萬確,並不就是實在的。如薩婆多部,以青黃赤白色為實有自性的,但依科學,這不過光波長短強弱所致。有人以為體積實有,實則不可析不可入的極微不可得,即無體積的實性。容積的擴大與收縮,並無固定的實體可得。 一般人以為千眞萬確的,不見得實在如此。以為虛假的,也不見得全屬子虛。 中觀者以為都是如幻假有的,錯亂而妄現的。

常態的 人類由於引業所感報體(根身的類似性),由此根身(生理觸境)所引起的認識,有著共同性與必然性。但此中有二: (一)各色於正常的眼根、眼識及一定的光線前,大家有同樣的認識。這些,現有諦實性,常人即難了解為虛妄亂現,即名為正世俗。 (二)如水月、陽焰、空谷傳聲、雲駛月運,非根身的病態所成,亦非認識的顛倒所致。這由於境相現起的誑詐相,是一般人所同見聞。經世俗意識的考察,可知其虛妄,唯有無知童稚引以為真。這些,易於了解它的虛妄無自性,是『易解空』。經中常以此為喻,表示蘊、處、界的『難解空』。

變態的 根的變異:如眼有(生目)翳(眼球為白膜所覆),身有頑癬,也有因服藥而起變化。根身變異所引起的認識。凡病態所見,缺乏共同與必然性,常人也知是錯亂的。 識的變異:或過去受邪偽薰息,或現受社會、師長、宗派的薰陶,或出於個人謬誤推理所得的錯誤結論,或以心不專注而起的恍惚印象,以及見蛇為繩等,是可由正確知識給予糾正,揭破錯謬。 這境相的誑惑、根身的變異、心識的謬誤,雖是世俗的,而在世俗中也不是諦實的,即可以世智而了解為虛妄的。這都屬於倒世俗。

常態、變態,正世俗、倒世俗 雖有正式俗、倒世俗之分,但正世俗經如實的觀察,漸漸顯露出它的幻現性,即實有定性不可得,無不是待緣而似現的。 似有時間相,而始終不可得;似有空間相,而中邊不可得;似有生滅相,而來去不可得。即此而悟為虛妄錯亂,以易解空比喻難解空。 易解空的幻化影響,還是可見可聞的,宛然現有,心境間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以為諦實有的,也還是虛誑的、性空的,但不礙緣起的幻有,不礙因果法則的確立。

何以不得緣起性空的正見? 屬於根的變異,可由醫藥糾正。屬於心識的錯亂,可以正確的知識來破斥。屬於境相的誑惑,如童稚也執為實有,但由於知識的發展,常人即易於了解是空。色等正世俗,常人見為真實,雖難了解非真,但經勝義的觀察,即能了悟為虛妄的性空。 從聖者看凡夫,就像成人看童稚一樣。僅知識的深淺不同,即世俗識與勝義智的悟解不同,在極無自性而現有亂相說,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緣起的幻化,比喻緣起的色聲。 理解諸法性空,理應通達性空緣起的道理,何以小乘與世間學者們,能知水月是假,但仍不能了悟?原因在他沒有真徹的了解中觀的假有義、性空義。

假有義、性空義 一般人雖以水月為假有的,但仍執另有真實自性的存在,如天上的真月。依彼實而此假,即不能正知中觀者所名的假有義,不能通達緣起的正義,也就不能悟空性而得解脫。 中觀者通達諸法如幻緣起時,決不另立真實,觀一切是相依相待的假立,這才通達一法時,即能通達一切法。 所以在了解諸法的性空緣起時,必須達一切如幻,理解根、境、識的不實性,進而反觀到我我所的非有性,這才徹悟一切法假有而通達性空而得解脫。 所以:依實立假,從自性妄執而來,障礙空有無礙的中道。

勝義諦 廣義勝義諦:聖者由般若慧而悟達的境地。 狹義勝義諦:空性。眾生於一切現象而執為實有,聖者即於似有的現象中,知道是無自性空。佛經說:色受想行識空,都是藉現法以否定實性而顯示空義的,不能離開現法而觀空相。 在聖者的體驗中,知法法的本性空寂,也知諸法的如幻緣生。含攝此性空與現有。這如唯識家的圓成實,含攝得四種清靜一樣。 凡夫的境界,處處執為實有,現起種種錯亂顛倒。聖者以勝義慧破除凡夫的實有妄執,通達諸法平等一味的空性,即為勝義。

如實、真實 勝義有如實與真實的含義,所以勝義諦即是真實諦。 一切本空,今能徹見法性本寂,豈不是如實?約此義說,性空名勝義諦,不是說另有實體可得而名勝義諦。 經部師以真實有的為勝義,所以不許無為是勝義諦。某些學者說:即是勝義,即應是妙有不空的,空即不能說是勝義諦。這都是不明聖義諦得名的真意。

勝義諦與世俗諦 兩者方便相對而安立。 世俗諦,有遷變義,如此隱覆真實。 勝義諦,是本性空寂,離一切戱亂相,待世俗名勝義。勝義有三義: (一)究竟而必然如此的, (二)本來是如此的, (三)遍通一切的。 故經中稱此為法性、法住、法界。 勝義諦不可想像為甚麼實在本體,或微妙不思議的實在。雖聖者的覺境,可通明勝義,但佛法安立二諦,是著重於一切法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