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掌握常见新生儿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 ★ 熟悉各种新生儿疾病的病因和防治要点; ★ 了解新生儿常见病的 发病机制。
任务四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 新生儿颅内出血 二 新生儿黄疸 三 新生儿败血症 四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五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因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所致新生儿窒息,进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病因】 孕母因素 新生儿窒息 胎盘因素 分娩因素 脐带因素 胎儿因素
【发病机制】 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1.脑血流改变:出现第2次重新分配 形成压力被动性血流 2.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 3.神经病理学改变
【临床表现】 1.胎儿缺氧(宫内窒息) 2. 窒息诊断和分度(Apgar评分) 3. 各器官受累及表现、临床分度 4.机体代谢改变
【辅助检查】 1.血气分析 2.血生化检查 3.头颅B超和CT检查 4.脑电图检查
【治疗要点】 1.早期预测 2.及时复苏:按ABCDE复苏方案 3.支持疗法 4.控制惊厥 5.治疗脑水肿 6.纠正代谢紊乱
【护理措施】 1.立即按A、B、C、D、E程序复苏 2.复苏后的护理 3.用药护理 4.定期随访 5.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 二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早产儿多见,出血量少者,多可痊愈,出血量大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常留有脑性瘫痪、运动和智能障碍、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因】 缺氧窒息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压力被动性血流 脑血管扩张 脑静脉血管 破裂出血 脑内 毛细血管 缺血性损伤 脑内 动脉压 动脉压 血管内压 脑静脉血管 破裂出血 脑内 毛细血管 缺血性损伤 脑内 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病因】 胎位不正 产程延长 胎儿头部 过分受压 胎儿过大
【病 因】 胎头吸引 急产 产钳助产 机械性损伤 臀牵引 天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 硬脑膜下出血
【临床表现】 神志改变、呼吸改变、颅内 压增高、眼部表现 、瞳孔改 变、肌张力改变、其他 。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和有皱缩红细胞有助于诊断,但正常者不能排除本病,病情危重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2.头颅CT和B超可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有助于判断预后。
【治疗要点】 镇静、止惊 降低颅内压 止血 应用脑代谢激活剂 治疗并发症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措施】 1.协助降低颅内压 减少刺激 缓解颅内高压 纠正缺氧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措施】 2.补充营养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保证能量和水分供给。
【护理措施】 3.健康指导 向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可能的预后,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让家长接受新生儿患病的事实;如有后遗症,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出院后遵医嘱继续服用脑代谢激活剂。
新生儿黄疸 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粘膜、巩膜等部位黄染的现象。
新生儿黄疸 三 黄疸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主要介绍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三 1.新生儿溶血病 2.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3.新生儿肝炎 4.先天性胆管阻塞 5.母乳性黄疸 6.遗传性疾病 7.药物性黄疸
【临床表现】 1.黄疸表现特点 ①黄疸出现早 ②黄疸程度重 ③黄疸进展快 ④不退或退而复现 ⑤血清胆红素过高
【临床表现】 2.严重表现 胆红素脑病 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µmol/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表现】 3.不同病因所致黄疸特点 新生儿溶血病: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肝炎:生后2‾3周出现黄疸,并且逐渐加重 新生儿败血症: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 先天性胆管阻塞:生后1‾3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黄绿色,大便呈灰白色
【辅助检查】 血清胆红素浓度 总胆红素 足月儿>205.2µmol/L 早产儿>257µmol/L 血常规 血型测定
【治疗要点】 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采用光照疗法 输入血浆和清蛋白 肝酶诱导剂 换血等疗法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预防胆红素脑病 1.加强保暖 2.喂养调整 3.蓝光照射 4.按医嘱用药 5.配合换血治疗 6.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措施】 (二)健康指导 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常见原因、如何观察黄疸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介绍黄疸的预防知识。并发胆红素脑病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
新生儿败血症 四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细菌,也有因病毒、霉菌等引起者。
【病因】 1.致病菌 以葡萄球菌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和气管插管技术的广泛应用,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有增加趋势。
脐部、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各种器械消毒不严 【病因】 2.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 产前感染 产后感染 产时感染 羊膜囊感染、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时消毒不严等 脐部、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各种器械消毒不严
【病因】 产前感染 经胎盘感染 羊水穿刺消毒不严 产道细菌上行
【病因】 产时感染 抽羊水 产钳损伤皮肤黏摸 气管插管
【病因】 产后感染 脐带感染 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病因】 医源性感染因素 静脉留置针 吸痰 暖箱内水箱中的水 机械通气 医务人员的手
【临床表现】 ①一般表现:一般情况差 ②出现黄疸 ③出血倾向 ④休克及其它表现
【辅助检查】 血常规 病原学检查
【治疗要点】 合理使用抗生素 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正常 体温过高时: 调节环境适宜的温、湿度 松解包被 多喂水 温水浴 降温处理后30分钟复测体温,并记录
【护理措施】 体温低时: 预热后的柔软棉被包裹 母怀抱 热水袋 必要时应用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床
【护理措施】 2.清除局部感染灶 及时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脓疱疮、皮肤黏膜破损等,促进病灶早日愈合,防止感染蔓延扩散。遵医嘱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护理措施】 3.保证营养供给 有吸吮及吞咽能力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但主张少量多次,耐心喂哺;吸吮及吞咽能力差者,可管饲喂乳;病情危重者,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每天测量体重1次。
【护理措施】 (4)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积极控制感染,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应注意保护静脉,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密切观察病情,如面色青灰、突然尖叫、频繁呕吐、前囟饱满、两眼凝视等化脓性脑膜炎的征象,应及时报告医生,重新评估患儿的身心状况,调整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 (5)健康指导 向家长介绍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当新生儿发生脐部、呼吸道及消化道等感染时,应及时彻底进行治疗。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说明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长,树立家长对患儿康复的耐心和信心。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五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受寒及其他多种原因(早产、感染、窒息)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皮肤发硬和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病因】 寒冷 早产 缺氧 感染
【发病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 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 棕色脂肪含量少, 缺乏寒战产热方式, 摄入能量少 摄入能量少 产热能力差,散热多,易发生低体温
【发病机制】 重症感染、心力衰竭、休克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能量摄入不足,致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
【发病机制】 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其熔点高,体温低时易凝固出现皮肤硬肿。 低体温及皮肤硬肿,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流缓慢,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表现低体温、反应低下、食欲差或拒乳、哭声低弱、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等。 1.低体温 体温常低于30℃ 发病初期表现低体温、反应低下、食欲差或拒乳、哭声低弱、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等。 1.低体温 体温常低于30℃ 2.皮肤硬肿 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多器官功能损害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X线胸片等检测。
【治疗要点】 复温 供给能量和液体 合理用药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低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损害
【护理措施】 1.复温 积极复温是护理的关键措施,应根据患儿的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复温方法。 (1)自产热复温 (2)外加热方式复温 积极复温是护理的关键措施,应根据患儿的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复温方法。 (1)自产热复温 (2)外加热方式复温 (3)其它方式复温
【护理措施】 2.合理喂养 根据患儿的吸吮、吞咽、消化能力,选择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保证能量和水分的供给。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供给的能量和液体需加温至35℃左右。
【护理措施】 3.预防感染 ①实行保护性隔离; ②做好病室、暖箱内的清洁消毒; ③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护理措施】 (4)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 遵医嘱正确用药,并观察疗效与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硬肿范围、尿量,有无DIC、肺出血等,详细记录,并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
【护理措施】 (5)健康指导 介绍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对患儿加强护理,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提供新生儿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从而避免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