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表259 妇人杂病概念 张仲景把不属于妊娠病和产后病之外,而与妇女生理病理有关的多种妇科疾病归于本篇称为妇人杂病。本篇涉及的范围较广,首先提出因虚,积冷,结气,是妇人杂病的总的病因病机。其次论述了热入血室,经水不利,带下,脏躁,梅核气,漏下,腹痛,转胞和前阴疾患,如阴吹,阴痒,阴疮等十余种病证,为后世妇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良好了基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癥瘕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主讲人:武权生. 目 的 要 求 掌握 癥瘕的定义。 掌握 癥瘕的定义。 掌握 癥瘕的辨证论治。 掌握 癥瘕的辨证论治。 了解 癥瘕的病因病机。 了解 癥瘕的病因病机。
Advertisement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妇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月经病. 月经先期 : 脾 肾 阳 阴 肝 薪水)补 ( 不) 固(够 ) 清 - 两张 丹 ( 账单 ) 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 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 调经固阴煎/归肾丸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
化妆品解决不了的问题 —— 面色暗黄、色斑、暗疮 ……. —— 面色暗黄、色斑、暗疮 ……. 月经不调与色斑、暗疮的关系 内分泌 失调 月经 不调 色 斑 暗 疮 皮肤色素沉积面色黯淡无光皮脂分泌过多.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郁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概 述概 述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 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 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经行发热. 一、概 述 (一)定义: 概念: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 “ 经 行发热 ” 。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 桃仁 芍药 茯苓 丹皮 各等分(各 12g )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主讲人:武权生.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胁 痛.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妇人妊娠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方舟®盆炎净胶囊.
月 经 过 少.
月经病.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甘肃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李朝平
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妊娠小便不通.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月 经 病 (概 述) 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许丽绵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表245 妇人产后病概论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各种月经不调中药调理 主讲:肖老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王素娥 青岛大学医学院 张玉杰
痛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梁菁.
崩 漏.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月经不调.
气血同病辩证.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崩漏.
郁证 郁:广义---气血郁滞---所有病证 狭义---情志不舒---七情病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 八 章 固涩剂.
第8条: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表225 妊娠病名含义 育龄妇人受孕以后,至足月正常生产之前所发生的疾病,往往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甚至可终止胎儿的生长,故称此期间所发的疾病为妊娠病.
消 食 剂.
经间期出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妇科 齐聪.
堕胎 小产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赵颖 掌握堕胎、小产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堕胎、小产的辨证论治。 熟悉堕胎、小产的病因病机。
活血化瘀药.
易××,女,12周岁,1975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近三月来月经过频过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天曾服凉血止血中药,药后流血更多(一天用卫生纸一包多,并用很多棉花),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痠,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国家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刘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表259 妇人杂病概念 张仲景把不属于妊娠病和产后病之外,而与妇女生理病理有关的多种妇科疾病归于本篇称为妇人杂病。本篇涉及的范围较广,首先提出因虚,积冷,结气,是妇人杂病的总的病因病机。其次论述了热入血室,经水不利,带下,脏躁,梅核气,漏下,腹痛,转胞和前阴疾患,如阴吹,阴痒,阴疮等十余种病证,为后世妇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良好了基础。

表260 妇人杂病证治总纲(原文:八) 分析 类别 病 因 病 机 简 析 病 因 因虚 病 因 病 机 简 析 病 因 因虚 病人素体阳虚,体质薄弱,营气不充,气血虚少,血行不畅,即阴阳气血皆虚,抗病能力低下,故因虚。 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故为经水不利,甚或诸经水断绝,迁延数年而不愈, 积冷 阳气素虚,寒冷久积,失于温煦,则寒自内生,或感受寒冷之邪,因虚寒冷凝结不化。导致积冷。 结气 由于精神情志刺激,肝失疏泄,致气机郁结而不能调畅,导致结气。

表261 瘀血致月经不调证治(原文:十) (1)证候分析: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即月经断断续续,一月二、三行,少腹胀满疼痛,此皆瘀血阻滞,血不归经所致。 (2)病机:瘀血留滞,血不归经,月经失调。 (3)治法:温经活血,调经止血。 (4)方药:土瓜根散,土瓜根、芍药、桂枝,庶虫各三两。(注:葫芦科植物王瓜的根,异名称土瓜根。《本经》:“味寒无毒”。功用,泻热、生津、破血、消痰。用于经闭,症癖,痈肿) (5)用法: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3-5g),日三服 (6)临床应用:本方可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男子疝气痛,均可于本方加入当归、川芎、木通养血活血。

主证:经血漏下不止,血色暗黑,淋沥不断,舌质淡。 表262 冲任虚寒漏经证治(原文:十二) 主证:经血漏下不止,血色暗黑,淋沥不断,舌质淡。 病机:冲任虚寒不能摄血,寒凝血瘀, 血不归经。 治法:温补冲任,养血止血。 方剂:胶姜汤(可用胶艾汤代之)

表263 水血并结血室的证治(原文:十三) (1)证候分析: 妇人少腹满,当有蓄水与蓄血不同,应当鉴别。 表263 水血并结血室的证治(原文:十三) (1)证候分析: 妇人少腹满,当有蓄水与蓄血不同,应当鉴别。 少腹满如敦状:小便不利,口渴——为蓄水;小便不利,口不渴——为蓄血。小便微难而不渴,其病在产后,是水与血俱结在血窒。 (2)病机:产后瘀血未尽,水与血互结血室,(气滞血瘀) (3)治法:破血逐水,佐以养血。 (4)方药:大黄甘遂汤,大黄四两,甘遂二两,用量宜轻,1-3克即可,阿胶二两。 (5)方义:大黄——开血闭;甘遂——逐水;阿胶——补血,全方体现了破血逐水,佐以养血,攻补兼施的治法。

主证:经水不利,少腹硬满疼痛,脉 沉涩。 病机:瘀血内结,经闭不行。 治法:破血通经。 方剂:抵当汤,(活血化瘀,破血通经) 表264 瘀热内结经水不利的证治(原文:十四) 主证:经水不利,少腹硬满疼痛,脉 沉涩。 病机:瘀血内结,经闭不行。 治法:破血通经。 方剂:抵当汤,(活血化瘀,破血通经)

(4)方药:矾石丸,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表265 湿热经闭兼带下的证治(原文:十五) (1)证候分析:经水闭不利:脏坚辟不止,(即小腹坚满涩痛)中有干血,这是由于子脏内有瘀血坚结不散,致经闭干血内着,久郁为湿热,湿热下注,变生白带。 (2)病机:干血瘀结,湿热下注。 (3)治法:清热燥湿,化瘀止带。 (4)方药:矾石丸,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5)用法:上二味,末之,炼密和丸枣核大, 内脏中剧者再内之。

(1)外治:暖宫除湿,杀虫止带。方剂:蛇床子散。 表266 寒湿带下的证治(原文:二十) 主证:阴中冷,腰腹酸痛,带下阴痒。 病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下焦。久蕴生 虫毒。 治法: (1)外治:暖宫除湿,杀虫止带。方剂:蛇床子散。 (2)内治:温肾状阳,健脾除湿,方剂:桂附理中汤加当归,苡仁,龙骨,牡蛎。

表267 虚寒夹瘀致崩漏的证治(原文九) 主证: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 满手心烦热,唇口干燥。 病机:冲任虚寒,瘀血内停。 治法:温经活血,养阴益气,调经止漏。 方剂:温经汤,本方除治崩漏外,亦治少腹寒,久 不受胎,月经过多,至期不来。

表268 瘀血内阻腹痛(原文十六) 主证:腹中血气滞痛。 病机:风邪相搏,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方剂:红兰花酒。

表269 肝脾失调腹痛(原文十八) 主证:月经前后腹痛,经量少血色淡, 小便不利。 病机:气滞血瘀,兼有水湿,肝郁脾湿。 表269 肝脾失调腹痛(原文十八) 主证:月经前后腹痛,经量少血色淡, 小便不利。 病机:气滞血瘀,兼有水湿,肝郁脾湿。 治法:疏肝活血,健脾利湿 方剂:当归芍药散(方见妊娠篇中)

主证:腹痛轻缓,喜温喜按,心悸虚 烦,舌质淡。 病机:中焦阳虚,血脉失养。 治法:甘温健中,益气生血。 方剂:小健中汤。 表270 脾胃虚寒腹痛(原文十八) 主证:腹痛轻缓,喜温喜按,心悸虚 烦,舌质淡。 病机:中焦阳虚,血脉失养。 治法:甘温健中,益气生血。 方剂:小健中汤。

表271 妇人脏躁证治(原文:六) 主证:喜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病机:情志不舒,思虑过多,肝郁化火,阴伤脏躁, 表271 妇人脏躁证治(原文:六) 主证:喜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病机:情志不舒,思虑过多,肝郁化火,阴伤脏躁, 脏腑失养,心脾两虚。 治法:补益心脾,润燥缓急。 方剂:甘麦大枣汤。 方义:方中小麦养心安神,甘草、大枣甘润补中缓急, 共达补益心脾,润燥缓急之功。即《素问·脏气 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治法的体现。

主证:妇人转胞,脐下急痛,小便不通。 病机:肾气不足,水气不化,膀胱之 系缭绕不顺。 治法:温补肾气,化气行水,“但利其小 便”。 表272 妇人转胞证治(原文:十九) 主证:妇人转胞,脐下急痛,小便不通。 病机:肾气不足,水气不化,膀胱之 系缭绕不顺。 治法:温补肾气,化气行水,“但利其小 便”。 方剂:肾气丸。

表273 妇人阴吹证治(原文:二十二) 主症:阴吹声宣作响,或有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病机:胃肠燥结,兼有血瘀,谷气不行常道。 治法:润燥通便,活血化瘀。 方剂:膏发煎。 方义:猪膏半斤,乱发鸡子大三枚(约15g),方 中猪膏利血脉,解风热,润燥结;乱发消 瘀血,开关格,利水道,使病从小便出。 《本草衍义补遗》说乱发“消瘀血,补阴甚 捷”。

主证: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吐之 不出。 病机:七情郁结,痰凝气滞。 治法: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方剂:半夏厚朴汤 表274 梅核气(原文:五) 主证: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吐之 不出。 病机:七情郁结,痰凝气滞。 治法: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方剂:半夏厚朴汤

2、妇人杂病的腹痛如何辨证论治?(参考图解 表221) 表275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原文阐述妇人杂病的病因。 2、妇人杂病的腹痛如何辨证论治?(参考图解 表221) 3、温经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什么? 4、说明脏躁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5、词解:①脏躁 ②梅核气 [重点条文] 5、6、8(第一段)、9、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