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家暴 組員: 莊小萱、林昀儒、劉思妤、周昱昀 林幸儀、盧楊紅、蔡佳璇、陳玉琴 指導老師:吳麗雲老師 遊戲治療-第五組 主題:家暴 組員: 莊小萱、林昀儒、劉思妤、周昱昀 林幸儀、盧楊紅、蔡佳璇、陳玉琴 指導老師:吳麗雲老師
家庭圖 媽媽 40歲 爸爸 小萱 6歲
個案資料 小萱是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裡,媽媽工作忙碌時,把小萱寄託在保母家。 某天早上,小萱媽媽要帶小萱去保母家,小萱不但極力反抗,小萱媽媽還意外發現小萱身上有著許多瘀青。
行為特徵 在較小的孩童身上可能於玩耍中出現重複排演的創傷情景;或出現尿床、吸吮手指、在地上打滾…等退化行為;甚至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敢睡覺、不明原因的身體疾病(如頭痛、腹痛等等)。
行為特徵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主要症狀: 1. 反覆在腦中出現創傷事件或痛苦經驗,或接連出現可怕惡夢。 2. 經常感覺又再度經歷創傷事件。 3. 當回想起創傷事件時引發極強烈的心理痛苦情緒和生理反應。 4. 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地點、思緒、活動,封鎖相關記憶。 5. 反應麻木、消沈、沮喪、無助感、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產生疏離 感、對未來感到悲觀。 6. 警覺性增加、睡眠困難、緊張暴躁、強烈害怕、驚嚇反應強烈。
孩子玩了什麼 第一次治療(自由遊戲):小萱拿了娃娃 起來玩,玩著玩著抱著感覺很有安全感。 第二次治療(布偶劇):小萱拿了娃娃,剛開始玩的很開心,可是後來有出現一隻動物,那隻動物去攻擊了另一隻娃娃。 第三次治療(畫畫):小萱拿了蠟筆畫畫,越畫越生氣。
做了什麼 小萱在玩遊戲的時候會不定時的回頭看媽媽,小萱在保母家的時候跟保母的女兒玩遊戲時,因為玩具被搶走而推保母的女兒,保母因為疼女兒所以把一切的錯怪到小萱身上,因此處罰小萱,由於小萱想上廁所又不敢說所以尿了褲子。
治療策略 第一次治療:使用自由遊戲讓小孩子卸下心防,可以放心的在遊戲是裡輕鬆的遊戲。 第二次治療:使用自由遊戲讓小孩反應出心中的情緒,遊戲室還放具有攻擊型的玩具。 第三次治療:建構遊戲裡帶著一點自由,設定讓小朋友畫畫但是可以自由選擇材料,讓孩子發洩情緒。
目的 把小萱會變成這樣的原因找出來,並把小萱所有退化的行為慢慢的輔導好,也幫小萱克服心理的恐懼,幫助小萱對陌生人比較不會有恐懼也慢慢的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習慣。
角色分配 盧楊紅 >>> 小萱媽媽 莊小萱 >>> 受虐兒 劉思妤 >>> 遊戲治療師 盧楊紅 >>> 小萱媽媽 莊小萱 >>> 受虐兒 劉思妤 >>> 遊戲治療師 林昀儒 >>> 保母&攝影 蔡佳璇 >>> 保母女兒 周昱昀 >>> 社工&攝影 陳玉琴 >>> 協助 林幸儀 >>> 協助
遊戲室佈置 >>> 大家一起提供佈置 PPT及書面 >>> 林幸儀 工作分配 劇本 >>> 大家一起想 遊戲室佈置 >>> 大家一起提供佈置 影片 >>> 陳玉琴 攝影 >>> 周昱昀 PPT及書面 >>> 林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