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状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真题详解班) 主讲:王琳. 备考范围 模 块比 例 题 型 第一部分教育 知识与应用 教育基础 20% 单选题、简答题 学生指导 30% 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 班级管理 第二部分教学 知识与能力 学科知识 50% 单选题、材料分析、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总结与反思 by 张 Andy. 观念转变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期末考试 名言警句 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one will be lost in his learning. To think.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脑重量的变化过程:新生儿的脑重390克左右,占成人脑重的25%,2、3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75% ,6、7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 ,12岁时,约1400克,到20岁左右,停止增长。母亲怀孕的最后3个月和儿童出生后的头2年,被称为“大脑发育加速期”,大脑一半以上的重量在这段时间获得。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虽有佳肴 ——《礼记》 以“体验”的重要性引入,比如——花的味道不闻不知,水的味道不喝不知,不做不知哪里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讲 中国传统制度文化.
第6章 公务员考试录用 所谓公务员录用制度,就是关于国家录用公务员的各种规范和准则的总称。.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主讲人:辛勇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中国教育史 仲玉英 古代教育史 近代教育史.
项目四任务三 知晓丰富的餐饮知识 ——中餐菜肴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第三讲 中国大学的演进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二、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三、中国现代大学的普遍成长.
中西师德比较.
精彩记忆.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简明教程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简明教程 李存斌 主编 下一页 返回目录.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七讲 纪律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什么是纪律问题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状况 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状况 一、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和选士制度 (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沿革 1.公元前四五千年就开始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西周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 (1)教学机构: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2)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教师队伍: (4)管理制度:

3.春秋战国私学 《学记》、《大学》是世界是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汉代 (1)开创太学,鼓励地方政府办学,郡国曰“学”,县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2)教材:以儒学经典为教材。 (3)选士方法:察举、征辟

5.晋代 中央学制:国子学和太学 选士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6.唐代:学校体系更加完备 “六学二馆”

7.宋代书院制度:六大书院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

8.明清 (1)中央有国子监和宗学(贵族学校),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边疆有卫学。 (2)明清科举制沿袭宋元,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种。 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为八股文。

时代 教育机构 选士制度 夏商周 国学、乡学 春秋战国 官学、私学、如辟雍、泮学 汉代 中央、地方、私学、如太学 察举制(孝廉贤良方正茂才)  教育机构 选士制度 夏商周 国学、乡学 春秋战国 官学、私学、如辟雍、泮学 汉代 中央、地方、私学、如太学 察举制(孝廉贤良方正茂才) 魏晋南北朝 中央、地方、如国子学、太学 九品中正制 隋唐 中央、地方、如六学二馆 科举考试制 宋元 中央、地方 科举考试制(元中断) 清 中央、地方、如国子监 科举考试制(乡试会试殿试)

二、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 1.一是综合观,即大教育观,突出教育的重要地位。 2.二是辨证观,即对立统一观,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3.三是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一、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 孔子

孟子

王守仁 朱熹

“闻一知二”、“闻一知十”、“告诸往而知来” 。——孔子 启发诱导: “闻一知二”、“闻一知十”、“告诸往而知来” 。——孔子 孔子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引而不发,跃如也” 。 ——孟子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孟子

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温故知新: 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朱熹: “温故又要知新。唯温故而不知新,故不是以为人师。”

学思并重: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思孟学派《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 孟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 。

王充:“唯精思之,虽大无难” 。

朱熹:“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 。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王夫之

孟子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三、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循序渐进: 颜渊赞扬孔子“循循然善诱人” 。 孟子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拔苗助长

由博返约: 孔子非常重视博学,又强调用一贯之道去驾驭广博的知识。 孟子提出学习深造的途径,不仅要博学而且还要善于由博返约。 荀子认为缺乏广博的知识,就失去了专精的基础。 王夫之认为,广与专、博与约不可偏废。

四、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是《礼记·学记》提出来。 “多、寡、易、止”是学生对待学习的不同心态 。 清代王夫之: “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礼记·学记》中首先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 韩愈提出了“相互为师”的观点。 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中首先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 韩愈提出了“相互为师”的观点。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 “能者为师”。 韩愈

五、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无言之教” 。

荀子 荀子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 二是教师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三是教师需要具备有条有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师说; 四是了解精微的理论而且能解说清楚。 荀子

尊师爱生: 中国古代教育家还提倡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举例:孔子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死后学生为其守丧三年。 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宋代一些教育家也是尊师爱生的典范。 如:胡瑗 、程颢 、朱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