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Advertisements

守门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会作出 哪些反应?这一系列反应是不是 自觉的、有意识的反应呢?这些 反应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第 二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入神经:局麻药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 效 应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局麻药 传出药物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第五节 脑神经  脑神经概况 脑神经概况  脑神经分布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 Ⅸ舌咽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 小结 小结  作业.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位于颅腔内 脑的结构 沟 回 大脑 脑干 小脑 1 、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 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 层是灰质,也 叫大脑皮层, 平均厚度约为 2~3mm 。
周围神经系统 —— 脑神经 平凉医专解剖教研室. 周围神经系统 平凉医专解剖教研室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掌握三叉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 2. 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及 损失后的临床表现。 3. 熟悉各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 4. 熟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主要分.
第三节 小脑. 位置: 颅后窝、延脑和桥脑的背侧。上方隔小脑幕 与大脑枕叶相邻,前下方借小脑上、中、下三对脚与 脑干的中脑、桥脑和延髓相连。
脑脑:延髓 脑桥 脑干 中脑 间脑 小脑 端脑. 脑干 一、外形 (一)前面观:前面观 1 、延髓:脊髓前面的一裂两沟延续到延髓 下端:锥体交叉锥体交叉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出脑 前外侧沟与前正中裂间:锥体( 深面为锥体束) 前外侧沟后方的突起:橄榄( 深面为下橄榄核 ) 橄榄后方: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四、脑神经 (一)脑神经的成分 ①躯体运动纤维二 支配由肌节发生的骨骼肌,如舌肌、眼球外肌.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主讲:周丽华教授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必修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能力单元十 神经系统 10-1 神经系统的构造 10-2 神经生理.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脑干.
第四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作为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称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纠错卡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树突和细胞体三部分组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用手一碰含羞草,它的叶子合拢,就是反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其中感受器指的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给某点一个适宜强度刺激,可以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就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五节 端脑.
二、 小 脑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在延髓和脑桥的背面。.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小 脑 Cerebellum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人体科学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
(三)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为运动神经节,节细胞为多极运动神经元。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三讲 主讲教师:刘一兵.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第三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神经 主讲教师 滕树成
周围神经系统 概述、脊神经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第十章 神 经 系 统 第一节 总 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一) 实验8 大脑、小脑、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的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第十章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初中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课件 肥西县新仓学校 李斌.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看看下面这些照片,在这些活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参加了这个活动?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神 经 节 换 元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 新纹状体 } 纹状体 旧纹状体.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什么能协调一致?
体系概览 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稳态的各种调节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动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在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2.重点关注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细胞代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在高考命题中,常把血糖的代谢与调节、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流程图解的形式表示调节的机理,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规律本质。
第二节 脑 神 经 cranial nerves (一)脑神经名称 Ⅰ嗅N Ⅱ视N Ⅲ动眼N Ⅳ滑车N Ⅴ三叉N Ⅵ展N
第三节内脏神经 内脏神经又叫自主神经或植物性神经。 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分为: 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不受意志控制 感觉神经——来自内脏、心血管等处。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八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 小脑皮质 脊髓灰质 神经节 脑脊膜与血脑屏障.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人脑平均重为1400 g,(男性1375.5g ,女性 g)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 2007春 (心理系 双学位) 第二讲: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脊髓.
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脊 髓 The Spinal Cord.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 腺体等处。 包括: 内脏运动神经 又叫自主神经 autonomic nerve 或植物性神经 vegetative nerve ,
第八章 神经系统 2019/4/8.
脑干 brain stem 脑干由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脑干背面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
第二节 脑 神 经 cranial nerves.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神经组织 神经元 1、基本形态 2、功能 3、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第一节 神经元及其相关结构 一 神经元 一个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不同神经元其细胞体的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 第一节 神经元及其相关结构 一 神经元 一个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不同神经元其细胞体的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 突起分轴突和树突两种。树突一条或多条,短而分枝多;轴突在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

按照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 按照神经元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 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从细胞体发出一个突起,这个突起在距胞体不远处由呈“T”形分枝,一枝分布到外周组织和器官,称周围突;另一枝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称中枢突。 双极神经元;细胞体呈梭形,其相对两极各自发出突起,其中一个树突,另一个是轴突。 多极神经元;细胞体发出一个轴突,多个树突。 按照神经元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 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类型

神经元类型

多极神经元

根据轴突的长短,神经元可分为: 大神经元:具长轴突,最长可达1米以上,称为GolgiI型神经元。 小神经元:具短轴突,可短至几个微米,称为GolgiII型神经元。 按照神经元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感觉神经元或称传入神经元: 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入中枢,或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和双极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或称传出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从中枢传给肌肉或腺体,故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中枢神经元或称联络神经元:整个神经元在中枢内,位于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故称联络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二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讯联系。

每个突触都是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构成。 根据突触前、后膜胞质致密物质厚度的差异可把突触分为I型、II型。I型突触为兴奋性突触;II型突触为抑制形突触。 突触按它的传递特征可分为化学突触;电突触。 突触可分为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突触连结

三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具有传递神经冲动功能的物质。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包括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等,按神经递质的性质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合成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受神经冲动刺激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发挥效应后很快在酶作用下失活。

四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它和神经元数量之比超过10∶1。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树突和轴突,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1 支持作用;2隔离及绝缘作用;3 分泌功能;4 运输营养作用。

第二节 神经系统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一) 脊髓 1 脊髓的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B 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和反射功 能。 (一) 脊髓 1 脊髓的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1) 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组成,横切面上灰质呈“H”形,中间横行部分称灰质连合,灰质连合中央有中央管,它贯穿脊髓全长。灰质两侧前端延伸部分称作前角,后端延伸部分称作后角。脊髓在胸1—腰3节段,灰质前后角之间向外突出部分称作侧角。脊髓全部灰质连续呈现柱状,前、后、侧角则称作前柱、后柱和侧柱。 B 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和反射功 能。

 (2) 白质:主要由密集的有髓神经纤维组成,每 侧借脊髓纵沟分成3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部分称作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部分称作外侧索;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部分称作后索。灰 质连合与前正中裂之间的白质称作白质前连合。

2脊髓的功能:脊髓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 (1) 传导功能: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感觉活动,通过上行纤维束传脑进行分析、综合和协调,通过下行纤维束传达脑部指令,进行必要的反应活动。 (2) 反射功能:脊髓能够完成许多反射活动,如膝反射、跟腱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及与一些本能活动有关的血压上升、发汗等项活动反射。

 (二) 脑:位于颅腔,是神经系统最复杂的部分,由延髓、桥脑、中脑、小脑、间脑和大脑组成,其中延髓、桥脑和中脑合称为脑干。 因此脑应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1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和网状 结构。 脑干上接间脑、下连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脑干的灰质是团块状或短柱状的神经核,而白质由纵行纤维束构成。脑干内还有网状结构。脑干除了传导上下神经冲动之外,各个部分都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2 间脑: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其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仅次于大脑皮质。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   3小脑:位于颅后窝内,由灰质和白质构成。小脑表层为灰质,称小脑皮质,内部为髓质,称小脑髓质,白质内埋有几对灰质块为中央核。小脑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骨骼肌的运动,近年研究发现小脑还与感觉功能有关。 4 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大脑半球高度发展,它遮盖了间脑、中脑和小脑的上面。左右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纵裂底部的胼胝体将两侧半球连接而成。大脑皮质按其演化顺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

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及内脏活动有关,人的大脑半球主要由新皮质组成。随着新皮质的高度发展,原皮质和旧皮质移向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构成边缘叶。  (三)大脑的结构:大脑左右半球表面由灰质构成,称作大脑皮质,皮质内侧为白质,称作大脑髓质,埋在髓质中的灰质团块称作基底神经节,而大脑半球里的腔隙为侧脑室。大脑皮质有许多深陷的脑沟和隆起的脑回。脑沟和脑回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的各个部位发展速度不均衡所致,脑沟和脑回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每侧半球以三条主要沟为界分为五叶。三条沟为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五叶则是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岛叶位于外侧沟深处,被额、顶、颞叶摭盖。此外在胼低体与大脑半球上缘之间有扣

 带钩,扣带沟与胼胝体之间的回为扣带回,大脑皮质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确定的。各区称作中枢,也叫投射区。各区周边之间的重叠联络区称作联合区。 1 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是躯体随意运动的最高中枢。它的投射特点是:交叉性支配骨骼肌,局部定位呈倒立分布,即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支配下肢肌运动,但头面部的投影是正立的;中央前回中部支配上肢、躯干肌运动;中央前回下部支配头颈部肌肉运动。躯体各部位在投射区所占面积大小与运动的经常性和复杂性有关,例如手的代表区比足的大。

2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1、2、3区),它接受躯体浅、深感觉冲动。其投身特点是:感觉传入该皮质中枢的投射呈交叉状,即躯体一侧的感觉冲动投射到对侧感觉中枢。感觉传入该皮质中枢的投射呈倒置状,即下肢的感觉投射到中央后回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上肢及躯干的感觉投射到中央后回中部;头颈的感觉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但头面部的感觉在投射区域的位置是正立的。躯体各部位的感觉在投射区所占面积大小取决于敏感性,例如手指和唇在感觉中枢的投射范围比较大。 3 视觉中枢:在枕叶内侧面的距状沟两侧皮质(17区),主要接受视觉引起的冲动。 4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上(41、42区)。每侧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听觉冲动。因此,当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致于引起全聋。

5 语言中枢:在一侧半球发展,善用右手者,语言中枢在左侧半球,善于左手者,其语言中枢也在左侧半球,只有部分善用左手者,语言中枢在右侧半球。语言中枢包括说话、听语、书写和阅读4个区。 (1)说话中枢:又叫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区、45区),此中枢受损,患者则丧失说话能力,但仍能发音,称运动性失语。 (2)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此中枢受损,患者手的运动虽然正常,但不能以书写的方式表达意思,称失写症。 (3)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39区),此中枢受损,患者视觉虽然正常,但不能理解曾认识的文字含意,不能读书看报,称失读症,也为感觉性失语症。 (4)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22区),此中枢受损,患者听觉虽然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自己常出现语言表达失误,称感觉性失语症。

6 联合区:大脑皮质各个中枢周围的皮质称周边区,在各个周边区之间的重叠联络区称联合区,它在几个中枢之间起联合作用,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区域。 (1)前额联合区:包括三个额回的大部分8、9、10、11、45、46、47区,眶回12、13、14区和内侧额回。对躯体和内脏活动有高度复杂的影响。与人的性格、精神状态、行为、注意和记忆密切相关。此区受损,患者精神涣散、判断力差、智力减退。 (2)顶、颞、枕联合区:与听、视性语言记忆和活动有关,与躯体和内脏活动有一定联系。此区受损,患者不能理解所见物体的正确涵意,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性欲较强,情绪反应消失。 7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有关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如杏仁核、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等构成。它与嗅觉、内脏活动、内分泌活动、记忆和情绪反应有关,可调节觅食、生殖行为和防御行为。

  二 外周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结构,由神经、神经节、神经丛和神经终末装置构成。根据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连接部位不同,可把它分成三部分即脑神经,与脑部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脊神经,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内脏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一) 脑神经: 共有12对,其排列顺序为Ⅰ. 嗅神经;Ⅱ. 视神经;Ⅲ. 动眼神经;Ⅳ. 滑车神经;Ⅴ. 三叉神经;Ⅵ. 展神经;Ⅶ (一) 脑神经: 共有12对,其排列顺序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 滑车神经;Ⅴ. 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大致可分为四类:  1 躯体感觉纤维:将头、面部躯体感受器接受的感觉冲动传入脑内躯体感觉核。  2 内脏感觉纤维:将面部深层、咽喉、胸腔、腹部内脏感受器接受的感觉冲动传入脑内内脏感觉核。  3 躯体运动纤维;由脑干躯体运动核发出纤维,支配头、面、颈部骨骼肌如眼球外肌、舌肌、咀嚼肌、面肌和咽喉肌等。

4内脏运动纤维:由脑干内内脏运动核发出纤维,此纤维为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它终止于副交感神经节,再由副交感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脑神经可分为感觉性、运动性和混合性神经三种,12对脑神经中Ⅰ、Ⅱ、Ⅷ为感觉性神经;Ⅲ、Ⅳ、Ⅵ、Ⅺ、Ⅻ为运动性神经;Ⅴ、Ⅶ、Ⅸ、Ⅹ为混合性神经,即同时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二)脊神经: 共有31对,其中有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一对尾神经,图2-14。每对脊神经是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成。前根属于运动性,后根属于感觉性的。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因为每个脊神经是由前、后根合成,都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它的纤维成分可分为四类: 1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这些部位的深浅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腹腔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这些部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3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4 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控制它们的运动和分泌。

(三)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由于不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因此称作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内脏神经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两种: 1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内脏运动神经自脑干和脊髓中枢发出后,在内脏神经节交换神经元,由内脏神经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支配器官。因此,内脏运动神经从脑干和脊髓中枢到达所支配器官需要经过两个神经元。第一个神经元称作节前神经元,其细胞体位于中枢内,其发出的轴突称作节前纤维;第二个神经元称作节后神经元,其细胞体在内脏神经节内,它发出的轴突称作节后纤维。内脏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多数内脏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的双重支配。

2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内,是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进入脊髓或脑干,周围突伴随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各内脏器官和血管。 内脏感觉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借中间神经元与内脏运动神经元联系或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以分别完成内脏一内脏反射或内脏一躯体反射;另一方面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内脏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