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冷、热疗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冷、热疗法的应用 一、冷疗法 二、热疗法
课程要求 掌握: 用冷用热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常用的冷热疗技术:热水袋、热湿敷、温水擦 浴、酒精擦浴、冰袋的使用 熟悉: 冷热疗法的生理效应及继发效应 影响冷热疗法的因素
问题 1 男,20岁,参加体育活动时不慎踝关节扭伤, 疼痛难忍,不能走动,被同学急送校医务室. 1.应立即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为什么? 2.48h后,应指导患者采取何种护理方法? 为什么?
问题 2 1. 应采取何种有效方式为患儿降温? 2. 如何操作? 患儿,女,3岁, 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 T40.5℃,P120次/min,R24次/min,首选 物理降温。 1. 应采取何种有效方式为患儿降温? 2. 如何操作?
这些情况如何处理? 手烫伤 鼻出血 麦粒肿 传染性结膜炎 急性腹痛 …………
第一节 概述 一、冷、热疗法的概念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一、冷、热疗法(cold and heat therapy)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 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 管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 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法。 冷疗:止血、止痛、消炎、退热; 热疗:促进血液循环、消炎、解痉、促进舒适.
冷热应用的生理机制 冷觉感受器--真皮上层(乳头状层),接受 冷的信息 温觉感受器--真皮下层(网状层 ),接受热的 信息 25-30万个 3万个
冷刺激 热刺激 真皮上层 真皮下层 传入神经纤维 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反射性地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收缩或扩张 机体产生相应运动 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代谢活动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一)生理效应 (二)机体对冷热应用反应的特点 感受器的适应 继发性效应 (secondary effect)
(一)冷热疗法的生理效应 生理效应 用 热 用 冷 血管舒/缩 舒张 收缩 细胞代谢 增加 减少 需氧量 增加 减少 生理指标 血管舒/缩 舒张 收缩 细胞代谢 增加 减少 需氧量 增加 减少 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 减少 血液粘稠度 降低 增加 血液流动 增快 减慢 淋巴流动 增快 减慢 结缔组织伸展性 增强 减弱 神经传导速度 增快 减慢 体温 上升 下降 用 热 用 冷
(二)机体对冷热应用反应的特点 感受器的适应 在皮肤上用冷或用热时, 冷热刺激会引起温度感受 器产生强烈的反应, 但在几秒钟后, 对温度的感 受会逐渐减弱, 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皮肤在16~42 ℃范围内作用一段时间时,皮肤感受器会产生适应反应.
(二)机体对冷热应用反应的特点 继发性效应 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原发性生理效 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性效应.
继发效应 小动脉长时间扩张会造成组织水肿。 持续用热30~45min后血 管收缩; 持续用冷30~60min后血 管扩张。 小动脉长时间收缩会造成组织缺血缺氧。 此为机体为了保护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防御作用。 防止继发效应的产生而抵消其应有的治疗作用。 保护组织免受损伤
用冷用热时应注意! 冷热治疗应有适当的时间; 每次以 20~30min 为宜; 如需反复使用,中间需给予1小时的复原时间,防 止继发效应的产生而抵消其应有的治疗作用.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方式 ◇温度 ◇面积 ◇部位 ◇时间 ◇个体差异
方式 干冷: 冰袋、冰帽、冰囊等 干法 干热: 热水袋、烤灯等 湿法 湿冷: 冷湿敷、温水擦浴、乙醇擦浴等 湿热: 热湿敷、热水坐浴、温水浸泡等 ,
面积 注意! 冷热应用的面积与效果成正比 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应用面积越大,产生的冷热效应越强 大面积热疗→广泛性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眩晕,面色苍白,脉搏加快等; 大面积冷疗→皮肤血管收缩→回内脏血管血液增多 →血压升高. 人体接受热疗面积的大小与机体反应的强弱有关
! 时间 一般为20~30min 冷热应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才能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应用时间过长 所产生的继发效应将抵消治 疗效应 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 疼痛、皮肤苍白、冻伤、烫伤、血压升高等.
温度 冷热疗法的温度与之相差越大,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越强. 治疗前皮肤温度 环境温度
部位 较厚处对冷热的耐受力强; 较薄处对冷热敏感性强. 皮肤厚薄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可增强冷热应用的效果.
个体差异 婴幼儿、老年人及特殊身体状况者须小心 ; 胖瘦:肥胖者由于脂肪组织较多,有隔热效果; 居住区域:热带居民较怕冷,但对热耐受力较高.
第二节 冷、热疗法的应用 一、冷疗法 二、热疗法
一、冷疗法 冷疗法(cryotherapy):是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 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止血、止痛、消 炎和退热的治疗方法。 目的 禁忌 方法
冷疗法--目的 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 控制炎症扩散 降低体温
冷疗法--应用禁忌 血液循环障碍 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组织损伤、破裂 对冷过敏 冷疗的禁忌部位
冷疗的禁忌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处:易引起冻伤; 心前区: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房颤或室颤、房 室传导阻滞等; 腹部:易引起腹痛、腹泻; 足底:可引起反射性的冠状动脉收缩,或引起末梢 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 机体某些部位禁忌用冷
冷疗的方法 冰袋、冰帽、冰囊等 化学致冷袋 医用冰毯全身降温仪(全身冷疗法) 干 冷 dry cold 冷湿敷 温水擦浴 乙醇擦浴 湿 冷 moist cold 全身冷疗法
局部冷疗法 冰袋(冰囊、冰领)的使用 冰帽(冰槽)的使用 化学致冷袋的使用 冷湿敷法
冰袋(ice bags)的使用 目的: 降温、止血、镇痛、消炎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 注意 事项及配合要点. ◇ 用物准备 具体操作步骤(略) 注意事项
冰袋的使用--操作步骤 7 压力不宜过大 高热者--放冰袋于前额、头顶、侧颈、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流经处. 扁桃体术后放于颈前颌下.
冰袋的使用--注意事项 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冰块冰融化后应及时 更换,保持布套干燥; 时间不应超过30min; 注意观察用冷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局部皮肤颜 色,如出现皮肤苍白、青紫,患者诉麻木等情 况,应停止使用; 如为降温,用后30min需测体温,如体温低于 39℃,停止使用,记录. 用冷时间15~30min,防止继发反应的发生
冰帽(ice cap)的使用 目的:头部降温,防治脑水肿,减轻脑细胞损害. 用于脑外伤、脑缺氧患者.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 事项及配合要点. ◇ 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冰帽的使用--操作要点 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 ; 床头垫小橡胶单和治疗巾; 冰块装入冰帽,排水管放水桶内; 头部置冰帽中,后颈部、双耳廓垫海绵,防止冻伤.
冰帽的使用--注意事项 观察冰帽有无破损、漏水,冰块冰融化后应及 时更换或添加; 时间不应超过30min; 注意监测肛温:维持肛温在33℃左右,不可低于 30℃,以防止心室纤颤等并发症出现.
冷湿敷法(cold moist compress) 目的: 降温、止血、消肿、止痛。 常用于软组织扭伤、挫伤早期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 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冷湿敷法—操作要点 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 暴露患处,下垫橡胶单和治疗巾,受敷部位涂凡 士林,上盖一层纱布; 敷布拧至不滴水敷于患处. 每3~5min更换一次敷布,持续15~20min.
冷湿敷法—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及患者反应; 使用过程中及时更换敷布; 若冷敷部位有开放性伤口,需按无菌技术处理; 用冷的时间正确; 若为降温,使用30min后测体温.
十水碳酸钠和硝酸铵 化学致冷袋的使用 一次性:特制密封的聚乙烯塑料袋两边分别装入两种化 学制剂 ,使用时将两种物质充分混合,使之发生化学反 应,温度迅速下降至0℃以下,可持续使用2h. 反复使用:内装凝胶或其他冰冻介质的聚乙烯醇冷袋, 置冰箱内4h可取出使用,可维持2h.
全身冷疗法 温水擦浴(tepid water sponge bath) 乙醇擦浴(alcohol sponge bath) 冰毯机的使用(ice blanket machine)
温水擦浴(乙醇擦浴) 目的:为高热患者降温.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 注 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 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温水(乙醇)擦浴—操作步骤 以助降温并防止头部充血而致头痛 核对,解释 头部置冰袋; 热水袋置足底 擦浴: ◆ 方法 ◆ 顺序(双上肢 腰背部 双下肢) ◆ 时间 观察 整理,记录 以促进足底血管扩张,减轻头部充血,促进舒适
操作步骤—顺序 上肢 背部 下肢 侧颈→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 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前臂内侧→手心 侧卧,颈下肩部→臀部. 髂骨→下肢外侧→足背; 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 臀下沟→下肢后侧→腘窝→足跟. 上肢 背部 下肢
温水(乙醇)擦浴—注意事项 擦浴过程不宜超过20min。擦浴过程中注意患者 反应,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 时,应立即停止。 拭浴时以轻拍方式进行,避免用力摩擦; 禁拭后项、胸前区、腹部、足心等处,以免引起不 良反应。 婴幼儿及血液病高热患者禁用乙醇擦浴.
医用冰毯全身降温仪(冰毯机) 单纯降温:用于高热患者; 亚低温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工作原理--利用半导体制冷原理
二、热疗法 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 促进血液循环、消炎、解痉和促进舒适的治疗 方法。 目的 禁忌 方法 热疗法(thermotherapy):是用高于人体温 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 促进血液循环、消炎、解痉和促进舒适的治疗 方法。 目的 禁忌 方法
热疗的目的 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减轻疼痛 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保暖与舒适
热疗应用禁忌 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 各种脏器内出血 软组织扭伤或损伤早期(48小时内) 其他情况 宜用冷疗
热疗的方法 干 热 湿热 热水袋(hot water bag) 烤灯(hot lamps) 热湿敷(hot moist compress) 热坐浴(hot sitz bath) 温水浸泡(warm soak) 干 热 dry hot 湿热 moist cold 湿热的穿透力强,较干热局部效应强.
热水袋的使用 目的: 保暖、解痉、镇痛、舒适.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 事项及配合要点. ◇ 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用于保暖、舒适、解除痉挛、镇痛
热水袋的使用--操作要点 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漏水; 测量及调节水温:60~70℃; 热水袋灌入热水至1/2~2/3满.
热水袋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热水袋是否完好; 老年、小儿、意识不清、感觉迟钝者水温应为50℃以内, 热水袋套外再包一块大毛巾; 老年、小儿、意识不清、感觉迟钝者水温应为50℃以内, 热水袋套外再包一块大毛巾; 加强巡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观察局部皮肤,一旦发现皮肤潮红,疼痛等反应,应立即停止 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用热30min后撤掉热水袋.
化学加热袋 密封的塑料袋内盛两种化学物质,使用时,将化学物质充分混 合,使其发生反应而产热,最高温度可达76℃,平均温度为 56℃,可持续使用2h左右。 使用方法:加布套或包裹后使用。因袋内两种化学物质反应初 期热温不足,以后逐渐加热并有一高峰期,温度可达70℃以上 ,此时要注意防止烫伤,必要时可加双层包裹使用。 老年人、小儿、昏迷、感觉麻痹的病人不宜使用。
烤灯(鹅颈灯、红外线灯)的使用 是利用可见光线、红外线热的辐射作用于人体,使局部温 度升高、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组织代谢、 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 目的 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促进 肉芽组织的生长、利于伤口愈合。 用于: 感染的伤口、压疮、臀红、神经炎、关 节炎等症的治疗。
烤灯的使用--操作要点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 取舒适体位,暴露患处; 调节灯距:30~50cm; 温度:温热 照射时间:20~30min,随时观察反应并记录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烤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不同功率灯泡; 照射时,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 照射颈部和胸前时,应注意保护好眼睛,用湿纱布遮盖或 戴有色眼镜。 照射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反应,以皮肤出现桃红色的 均匀红斑为合适剂量,如出现紫红色,应立即停止照射, 局部涂凡士林保护皮肤; 对特殊患者应加大灯距.
热湿敷 目的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解除肌肉痉 挛、减轻疼痛; 加速炎症过程,促进化脓. 多用于急性感染部位。 操作步骤:略
热湿敷--注意事项 受敷部位上依次涂凡士林、纱布、敷垫、棉垫; 每3~5min更换一次敷布,持续15~20min; 有伤口、创面或结痂,按无菌技术处理,敷后按换药法处 理伤口; 面部热敷者,应隔30min方可外出,以防感冒.
热坐浴 目的:消肿、消炎、止痛. 常用于: 会阴部、肛门疾患及手术后 (如痔疮患者及产 后妇女等). 盆腔内器官充血、水肿等.
热坐浴—操作要点 备齐用物至患者处,核对,解释; 患者排尿、排便; 药液、水倒入盆内1/2满,调节水温至40~45℃,置于坐 浴椅上; 屏风遮挡,暴露患处,臀部完全坐于浴盆内; 持续15~20min; 随时调节水温; 观察并记录; 整理用物.
热坐浴—注意事项 若会阴、肛门部位有伤口,用无菌浴盆和溶液,坐浴后 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女患者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器 官急性炎症期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坐浴时,注意患者安全,随时观察,若出现面色苍白、 脉搏加快、诉头晕、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坐浴,扶患者上 床休息.
温水浸泡 目的 消炎、镇痛、清洁、消毒创口. 用于: 手、足、前臂、小腿部位的感染早期. 感染晚期伤口破溃、有脓痂者,促进伤口愈合.
温水浸泡--操作要点 备齐用物至病人处,核对,解释; 药液、水倒入盆内1/2满,调节水温43~46℃; 将病人肢体浸入盆内,可用镊子夹纱布轻擦创面; 时间约30min; 浸泡完毕擦干肢体,观察并记录; 整理用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