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简答题专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 折射光线向 法线方向偏 折.( 填 “ 靠近 ” 或 “ 远离 ” ) 空气 玻璃 靠近 2. 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 ( 如下 图 ), 画出光折射的情况.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第二节 温度的测量. 一、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的测量 靠人体感知是不可靠、不准确的。 准确测量必须使用温度计。
第十九课.
熔化与凝固(一).
人的正常体温为: 冰箱中设定的温 度:2 ~ 6 ℃ 37 ℃.
空调是用来改善环境舒适性的设备,它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保持车内的空气清洁。 空调的功能
干涸的土地.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四节 汽化和液化.
超导磁悬浮小列车.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执教者 :和兆星.
流体输送与传热 了解工业制冷方式.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23课 水的三态变化.
汽化和液化(二) 哈密市六中:来琰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 多档位电热器的电路分析与判断 夏湾中学 孙玥.
第四章 热现象 1、怎样使用温度计? 2、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几种? 它们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三章 物 态 变 化.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学科网.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导学案同步课件) 坚乃提古丽 迪坎乡.
汽化与液化(二)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维修技术》 第四章 分体式空调器 第一节 分体式空调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分体式空调器的组成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液体在凝固成晶体过程中要 放热。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非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要 放热。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专题二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课标要求 1、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4/13/2019.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科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分类复习 温岭市泽国小学 吴仁胜.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第九章第四、五节 物态变化. 物态的变化 气态 固态 液态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凝华 升华 物质具有三种状态,称 为物态。不同物态之间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称 为物态变化。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1.物态变化 温度.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1.2 温度計 伽利略温度計 温度計 進度評估 3 第 1 冊 單元 1.2 温度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汽化和液化.
乘法的初步认识.
3.4 角的比较.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模块三 热 学.
汽车空调制冷剂配套冷冻机油类型与特点 建议学时:1 学时.
H a S = a h.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913 physweb-nobel prize 卡末林—昂内斯 低温物质的特性 应物72 刘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物态变化简答题专题

1、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你能帮忙吗?这一过程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答:我能帮忙;发生了物态变化,水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 2、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时候这样做? 答;向水中撒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为防止由于气温低,水凝固成冰,常用食盐防止水凝固成冰。

3、医用体温计能当寒暑表使用吗?用它能准确测出气温吗? 答:医用体温计不能当寒暑表用。因为寒暑表的测量范围-30℃~50 ℃,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 ℃ ~42 ℃。另外体温计有缩口,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不能下,当气温降低时,不能反应此时的气温。 4、佳佳学完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后想到: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质,又多又便宜,也是液体,为什么不能用水作为温度计液泡内的液体呢?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进行了解,看看谁能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在0 ℃ ~4 ℃时是热缩冷胀的,所以不能用做液泡内的液体。 5、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 答:0 ℃冰好一些;因为0 ℃的水和0 ℃的冰的温度相同,冷却的效果相同,但0 ℃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

6、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答: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正在熔化0 ℃的冰放在0 ℃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 7、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答:吃冰棒是熔化吸热,而扇扇子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来吸收人体的热量。

8、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 答: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9、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炉火上烧一段时间(烧红),然后把烧红的部位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有白气产生,这是什么现象? 答:由于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的沸腾现象,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10、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舞台上喷撒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11、冰和雪都是水的固定形式,但它们的形状又有很大的区别,你能作出解释吗? 答:冰是水凝固而形成的有圆滑的表面 ;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有规则的图形。

12、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 答:因为灯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因受热升华变成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在灯内壁上,长时间灯泡变黑。 13、为什么北方的冷气流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交汇处会下雨? 答:南方的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与北方的冷气流相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 熔化变成水滴,与原来 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14、我国南方的夏天,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急剧上升,人们普通感到酷热难当:有时会下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了。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和原理。 答:烈日当空,温度很高,人体的汗液难蒸发,人体不能散热,所以感到酷热难当;下了阵雨以后,空气中温度增大,人体汗液变慢,所以人体感到湿热;刮风加快汗液蒸发,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人们感到凉爽。

15、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的感觉呢? 答:呵气时呵出的水蒸气温度高在手背遇冷液化放热,于是手背感觉暖和;吹气可以加速手上汗液的蒸发吸热,所以手背感觉凉爽。

1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答:冷藏鸡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鸡蛋上,所在鸡蛋变湿了;擦拭以后水蒸气还不断液化,所以擦不干;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鸡蛋表面的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变干了。

17、霜前冷,雪后寒? 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18、(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2)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答:(1)因为人身上有水,而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因此人感觉冷。 (2)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天热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加快舌头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加快舌头表面唾液蒸发来吸收身体的热量。

19、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被高温烧坏?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下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大水池里的水受到高温汽化吸收热量,保护发射架不补烧坏;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成的

20、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近几年中考物态变化简答

1、如图,大烧杯内的冰 熔化时小烧杯内的冰是 否会熔化?为什么? 答:不会熔化,因为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熔点温度不变(1分);小烧杯内的冰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熔点温度(1分),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混合物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混合物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1分)。

2、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 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 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 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 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1分); 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1分);冰块继续吸热,冰块 附近O‘C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1分)。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3、 “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答: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1分);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1分),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1分)。

4、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 不会燃烧。实际做一做,并且 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答: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1分),用纸锅烧水,纸锅始终要向水传热,所以温度不能达到纸锅的着火点,所以纸锅能烧开水,而不会燃烧。

5.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溅入油里的水滴,到达油面时有一定的速度,要继续向下运动。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滴向下运动过程中快速汽化,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

1、夏季的清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夏季的白天温度高,湖水蒸发,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夜间至次日清晨,气温降低,湖面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飘在湖面上。

2、在玻璃杯里倒上半杯开水,会发现玻璃杯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 答:开水蒸发产生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壁,降温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杯壁上,因而模糊不清。

3.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块,其表面通常会有一层霜。请解释这层霜是怎样产生的。 答: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通常在零下十几度的冻肉块,发生凝华现象,在冻肉块表面形成小冰晶。(评分点:1.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2.零下温度的冻肉块;3.凝华、产生小冰晶)

4.人们常将新鲜蔬菜装在塑料袋内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在夏天,当把装有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看到塑料袋内、外都有水珠。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把装蔬菜的塑料袋放入冰箱后,塑料袋内蔬菜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1分) 在塑料袋内侧形成小水珠; (1分) 把装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在塑料袋外面形成小水珠。 (1分)

5.不同季节的清晨,有时会看到卧室窗玻璃内侧表面有一层小水珠,有时是小冰花.请分别解释这两个现象,并说明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答: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成的:小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两种物态变化中,水蒸气遇冷温度不同。凝华时遇冷温度低且低于零度。

9、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 很快就能除掉“哈气”; 夏天, 在下大雨后, 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 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 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 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水蒸汽遇冷才能液化成小水珠形成哈气,司机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抑制气体液化的条件入手的(1 分)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汽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1分)在夏季下大雨时.车外温度较低,关闭车窗后.车内温度较高,风档玻璃玻温度较低,车内水蒸汽在风档玻璃玻上遇冷可以液化形成哈气,此时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档玻璃的温度.车内水蒸汽不能在璃玻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2 分)。

10.一天下午,天气突然变得阴沉,九年一班的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了许多雾水,但是隔壁无人上课的物理实验室玻璃上的雾水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 答案:天气变阴,气温降低,窗户上的玻璃温度降低(1分)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玻璃的内表面(1分),而隔壁的物理实验室由于没有同学呼出的大量水蒸气,所以玻璃上液化现象并不明显(1分)

答案: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 冷冻室内迅速汽化、吸热,使 水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 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 凝器,制冷剂蒸气液化放热 11、如图是电冰箱制冷系 统简化示意图,请说明电 冰箱制冷的工作过程。 答案: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 冷冻室内迅速汽化、吸热,使 水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 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 凝器,制冷剂蒸气液化放热

12、简述“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 1 分),温度骤降到零下二土几度时( l 分),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1 分)。(评分标准;回答加下划线的内容必须准确到位,即答出与液化不同的条件,否则不得分)

13、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 13、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阀门 答:火机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阀门 松动,丁烷液体迅速汽化,从外壳吸收 大量的热,外壳温度降低,所以冷;而 阀门处的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 迅速放热降温,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 阀门处结了一层白色的粉末。

14、据传某年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甜点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笑以为柄;林则徐不动声色,过得几日,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呲牙咧嘴。请用物理知识解释 答案:冰淇淋上面的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冰淇淋而液化成的水滴。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轻,水的温度虽然高,但是水在油的下面,被油隔开了空气,不能汽化;而油的沸点比较高,所以从表面看来,油没有沸腾,无一丝白气冒出,给人一种温度不高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