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其他单股正股RNA病毒 单股正股RNA病毒是指: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基因组核酸为单链正股RNA的病毒。 小RNA病毒科—感染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发 热 ( Fever ).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相对恒定 36.3 ~ 37.2 ℃, 肠温较口温高 0.3 ~ 0.5 ℃,腋温较口温低 0.2 ~ 0.4 ℃。 一、概念.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病 毒 (virus) 体积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一类非细 胞型微生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黄热病 杨亚荣. 黄热病概述  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蚊媒传播的急性 传染病 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  进入肝肾损伤期,病死率可高达 20% ~ 40%  本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 亚洲没有本地病例.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董颖.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Stile, 1915 简称贾第虫,呈全球性分布 虫体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 引起贾第虫病(旅游者腹泻) 近年,贾第虫也常与艾滋病合并感染,而 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狂犬病 狂犬病晚期的犬. 一、狂犬病病原 : 狂犬 病毒属于弹状病毒, 75×180nm 大小,外层为含脂 质的囊膜,内部为含核蛋白的 核心,对脂溶剂敏感,为单链 RNA 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 染动物的唾液和脑组织。 狂犬病病毒结构.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 教学目的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 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免疫性。
肝炎病毒.  熟悉肝炎病毒的类型;所含核酸除乙型肝 炎病毒为 DNA 外,其他型均为 RNA ;熟悉 5 个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掌握 5 个型肝 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掌握乙型肝 炎病毒的抗原组成;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和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熟悉 5.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
安徽阜阳肠道病毒71型感染 疫情概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维中
第29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酸鹼食物對人體的影響性.
強制認領私生子首例 第十組組員:4970T012 劉柏宇 4970T013 黃偵泰 4970T035 陳建儒 4970T100 蔡維哲
第40讲 基因工程 第41讲 克隆技术 第42讲 胚胎工程 第43讲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第44讲 生态工程 1.
登 革 熱第2類 草嶺國小健康中心.
第32章 分节段的负股RNA病毒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正粘病毒科 布尼病毒科 嵌沙样病毒科 都是: 分节段的单股负股RNA病毒.
腸病毒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小兒科 卜令枏 醫師.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书利华教育网
第五章 反刍动物的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 2.牛流行热 3.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6.蓝舌病 7.茨城病(类蓝舌病) 13. 赤羽病.
专题一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食品分析 实验.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 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命题展望 1. 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往下扎根 向上生长 ——提高学考选考教学实效的几点感想 桐庐中学 李文娟
傳染病防治宣導 -登革熱 桃園縣平鎮市北勢國小衛生組長 陳敏慧.
食品的卫生管理.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内 容 细菌学检查方法 抗生素治疗 人工免疫预防.
输入性传染病的诊疗思路 义乌市中心医院 楼莲青.
专题3 胚胎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课时2 DNA的结构与复制 一、高考要求 内容标准及等级要求 学习要求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说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22.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十九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一、氨基酸 结构、命名、制法、性质 二、多肽 分类、命名、结构测定、合成 三、蛋白质 四、核酸.
猪 瘟 hog cholera(HC)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肠道病毒 粪-口途径传播 种类繁多,包括小RNA病毒科中的人类肠道病毒,呼肠病毒科中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等。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寻找生命的螺旋 深圳市育才中学 黄俊芳.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mRNA 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核 转录 翻译 DNA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信息传递 时间 产物 生长发育过程中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有67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六章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电话)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肠道病毒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赵奇 生命科学系 校级精品课程.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手足口病的护理.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兔肝脱氧核糖核酸的提取.
(摘自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北京卫生信息网) 时间:
PETER H. RUSSELL, BVSc, PhD, FRCPath, MRCVS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三章 基因工程制药.
第五章 目的基因的获得 第一节 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或cDNA 第二节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基因分离 第三节 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生物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必修1 提升能力 夯实基础 新课标专用 2011高考 自动播放 共16套 作者:邵寄璋(生物特级教师) 新人教版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登革熱來襲.
第四章 病毒 一、 病毒的一般特性 二、 噬菌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4章 其他单股正股RNA病毒 单股正股RNA病毒是指: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基因组核酸为单链正股RNA的病毒。 小RNA病毒科—感染性 杯状病毒科—感染性 星状病毒科 诺达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 黄病毒科—感染性 冠状病毒科—感染性 动脉炎病毒科 反录病毒科 单股正链线状RNA、不分节段,无囊膜 单股正链线状RNA、不分节段,有囊膜

第一节 小RNA病毒科 第二节 杯状病毒科 第三节 星状病毒科 第四节 披膜病毒科 第五节 黄病毒科

第一节 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该科的病毒在人医和兽医中均具有重要性。 其中口蹄疫病毒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动物病毒;而且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病毒之一。 人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是该科的成员。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 肠病毒属Enterovirus 心病毒属Cardiovirus 5’端非翻译区 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 肠病毒属Enterovirus 心病毒属Cardiovirus 鼻病毒属Rhinovirus 肝病毒属Hepatovirus 副肠孤病毒属Paraechovirus pH7以下不稳定 pH3稳定 pH5以下失活 有长的聚C尾 无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口蹄疫病毒A型 口蹄疫病毒O型 口蹄疫病毒C型 口蹄疫病毒南非1型 口蹄疫病毒南非2型 口蹄疫病毒南非3型 口蹄疫病毒亚洲1型 马鼻病毒→马→有呼吸道症状的全身疾病 牛、绵羊、山羊、猪、野生反刍兽的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猪水泡病病毒→猪→猪水泡病 猪肠病毒1型→猪→脑脊髓灰质炎 猪肠病毒2-11型→猪→腹泻,心周炎,无症状感染 牛肠病毒1-7型→牛→一般为无症状感染 猴肠病毒1-18型→猴→一般为无症状感染 禽肠病毒→鸡→禽脑脊髓炎 →鸭→ 肝炎 →火鸡→肝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人→脊髓灰质炎 柯赛奇病毒A1-22、A24、B1-6型→人 → 无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心肌炎、胸膜痛等。 人肠孤病毒1-7、9、11-27、29-33型→人 →无菌性脑炎及其他 人肠病毒68-71型→人 →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及其他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脑心肌炎病毒→猪,象,与啮齿动物接触的哺乳动物 →较少发病,猪及象发生脑心肌炎 鼠脑心肌炎病毒→ 小鼠→鼠脊髓灰质炎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牛鼻病毒1-3型→牛→温和性鼻炎 人鼻病毒1-100,1A,1B型→人→普通感冒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猴甲型肝炎病毒→猴→肝炎 人甲型肝炎病毒→人→肝炎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人肠孤病毒22、23型→人→无菌型脑炎

一、小RNA病毒科的分类 本科分为6个属 口蹄疫病毒属 肠病毒属 心病毒属 鼻病毒属 肝病毒属 副肠孤病毒属 未定属的病毒 马鼻病毒2型→马→鼻炎

一、小RNA病毒科的特性 极小的圆形病毒;直径20~30nm; 单分子线状单股正股RNA: 没有囊膜; 7.2~8.4kbp, 5’端与VPg蛋白共价结合 3’端为polyA尾。 具有传染性 没有囊膜; 衣壳20面体对称;具有32、42或60个壳粒。

病毒衣壳的基本单位为蛋白亚单位(单体) 每个单体分别由1个VP1、 VP2、 VP3、 VP4分子组成; 可能与RNA相连。

病毒的复制: 胞浆内复制 病毒的RNA可直接作为mRNA 病毒的RNA聚合酶 (复制酶) proteins (+ve) sense mRNA AAA

装配 VP0, VP1, VP3 VPg-RNA进入, VP0 裂解 VPg VP2, VP4, VP1, VP3

释放 裂解释放

三、临床常见的小RNA病毒 (一)口蹄疫病毒 (二)猪水泡病病毒 (三)禽脑脊髓炎病毒 (四)鸭肝炎病毒

(一)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马除外 口蹄疫是OIE A类传染病, 是全球性最重要的动物健康问题之一。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有7个血清型: 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亚洲1型, 近70个亚型。 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性。 FMDV,×10万倍

FMD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易感动物: 怕酸, 常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1~2%)、甲醛等。 口蹄疫病毒 FMD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怕酸, 常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1~2%)、甲醛等。 易感动物: 偶蹄兽、易感性最强的是牛(黄牛>奶牛>水牛),其次为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指示灯 扩大器 保持者

传播途径 流行特点: 呼吸道、消化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 创伤、皮肤、粘膜 有一定的季节性 传播迅速,一般沿交通线进行传播 口蹄疫病毒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 创伤、皮肤、粘膜 流行特点: 有一定的季节性 (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夏季可以平息) 传播迅速,一般沿交通线进行传播

7. 症状 口蹄疫又称“鹅口疮热” ( Aphthous Fever ), 口蹄疫病毒 7. 症状 口蹄疫又称“鹅口疮热” ( Aphthous Fever ), 以牛为例: 起初为发热,逐渐发展为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出现水泡, 在24小时之内这些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继而破裂、形成烂斑。 细菌 感染后,引起蹄壳脱落,出血。 以猪为例: 猪很少在鼻吻端和口腔中出现水泡,主要以蹄部和乳头出现水泡。 口腔、蹄部、乳房部出现水泡、烂斑、蹄壳脱落、哺乳期的动物出现出血性胃肠炎。 病理剖检出现心肌切面为虎斑心。

口蹄疫病毒 患猪流涎,精神沉郁,弓背

口蹄疫病毒 患猪鼻拱部水泡

患猪鼻拱部水泡溃疡和结痂 破裂形成的鲜红的溃疡面及 舌面水痘破裂形成溃疡溃疡和结痂 口蹄疫病毒 患猪鼻拱部水泡溃疡和结痂 破裂形成的鲜红的溃疡面及 舌面水痘破裂形成溃疡溃疡和结痂

口蹄疫病毒 蹄踵、蹄叉部红肿、 溃疡,蹄壳脱落

口蹄疫患猪虎斑心 心肌病变,心包膜弥漫性和点状出血,心包积液浑浊,心肌松软,切面有灰黄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患猪虎斑心 心肌病变,心包膜弥漫性和点状出血,心包积液浑浊,心肌松软,切面有灰黄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

8. 公共卫生 据科学家解释,FMDV几乎不会感染人类,但人类接触或摄入被污染的畜产品后,FMDV会通过受伤的皮肤和口腔黏膜侵入人体。 口蹄疫病毒 8. 公共卫生 据科学家解释,FMDV几乎不会感染人类,但人类接触或摄入被污染的畜产品后,FMDV会通过受伤的皮肤和口腔黏膜侵入人体。 人感染口蹄疫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口、咽、掌等部位出现大而清亮的水疱 。

口蹄疫病毒 9. 微生物学诊断 病毒分离检查: 细胞培养 PCR法 血清学检查: ELISA 双份血清 IFA 补体试验 中和试验

口蹄疫病毒

FMDV接种乳鼠:呼吸急促,四肢和全身麻痹 口蹄疫病毒 FMDV接种乳鼠:呼吸急促,四肢和全身麻痹

口蹄疫病毒 FMDV致细胞病变 正常IB-RS-2单层细胞

FDMV感染的IB-RS-2细胞,细胞变圆 FDMV感染的IB-RS-2细胞,细胞变圆收缩,细胞间隙增大 口蹄疫病毒 FMDV致细胞病变 FDMV感染的IB-RS-2细胞,细胞变圆 FDMV感染的IB-RS-2细胞,细胞变圆收缩,细胞间隙增大

10. 预防控制 常规免疫预防 可疑病例 迅速向当地兽医机关报告,封锁疫点,采集病料送专门机构检验 口蹄疫病毒 10. 预防控制 常规免疫预防 可疑病例 迅速向当地兽医机关报告,封锁疫点,采集病料送专门机构检验 采用国家指定单位(如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FMDV疫苗进行常规接种,每6个月免疫1次。首次或遇特殊情况应进行加强免疫,第1次免疫后2周~2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 建立周围至少5公里的隔离、封锁区,严禁任何动物和可疑污染物流出控制区 捕杀病畜及与病畜接触的动物,其他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周围建立环形免疫带 捕杀疫区全部易感动物,对疫区以外的动物进行大规模血清学检查,阳性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应全部捕杀

(二)猪水泡病病毒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virus,SVDV 该病毒主要引起猪的水泡病,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仅见猪发病 。 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 SVDV的特性符合科的特性; 但对低pH和温度变化有抵抗力(低pH和4℃可存活160天)。 未发现SVDV的持续性感染。 SVDV能在猪肾细胞生长(CPE), 也能感染乳鼠麻痹死亡。

OIE A类传染病 以接触传染为主,尤其是感染猪只的粪便 病变常在摄入污染食物 3~11天后产生。 发病猪场的蚯蚓体表、体内可分离到病毒。 猪水泡病病毒 以接触传染为主,尤其是感染猪只的粪便 发病猪场的蚯蚓体表、体内可分离到病毒。 病变常在摄入污染食物 3~11天后产生。 水泡病变的初发通常出现在冠状带及趾间而引起跛脚,并伴有发烧。 溃疡性病灶也常延伸至掌骨 及跖骨附近,伴发掉落的脚底或蹄。 水泡也可能长在乳头、口腔、舌黏膜以及鼻吻部。 许多水泡破裂后留下红色出血颗粒状的溃疡面。 OIE A类传染病

SVDV与FMDV的鉴别 病名 一般性口蹄疫 猪口蹄疫 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病毒 病原体 FMDV SVDV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牛羊猪人 流行形式 流行性 大流行 发生集中饲养的猪场 发病率 高 较高 病死率 幼畜60%以上 成猪3~5%,幼猪>60% 无 症状 口腔水泡 少 蹄部水泡 100% 动物接种试验 猪 + 黄牛 - 水牛 ± 羊 2日龄乳鼠 7~9日龄乳鼠 豚鼠 乳兔 抗酸试验 对pH5.0敏感 耐受pH5.0 FMDV血清保护试验 能保护 不能保护 SVDV血清保护试验

(三)禽脑脊髓炎病毒 Avian encephalomyetitis virus,AEV AEV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具有科的特性 病毒粒子具有六边形轮廓,无囊膜, 直径24~32nm。 只有1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毒力有较大差异)。 抵抗力: 抵抗氯仿、酸、胰酶、胃蛋白酶和DNA酶。在二价镁离子保护下可抵抗热效应,56℃1h稳定。

AEV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病毒粒子直径24~32nm,正20面体,无囊膜,无表面纤突,含32或42个壳粒,对脂溶剂有抵抗力 禽脑脊髓炎病毒 AEV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病毒粒子直径24~32nm,正20面体,无囊膜,无表面纤突,含32或42个壳粒,对脂溶剂有抵抗力

致病性 培养: AEV大多为嗜肠性,但有些毒株是嗜神经性的 此种病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则较强 禽脑脊髓炎病毒 致病性 AEV大多为嗜肠性,但有些毒株是嗜神经性的 此种病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则较强 粪→口传播,当家禽被感染后,病毒自粪便中排出,且可存活至少4周 只对1~21日龄雏鸡致病,成鸡感染后可表现轻度腹泻,产蛋下降10~20%。 培养: 野毒株可在易感鸡胚卵黄囊发育,但对不致死鸡胚。 鸡胚出现特征性病变,如胚胎萎缩,爪卷曲,肌营养不良、萎缩和脑软化等 还可在鸡胚肾、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胰细胞中增殖,一般见不到致细胞病变现象。

禽脑脊髓炎病毒 此病主要见于3周龄以内的雏鸡,虽然出雏时有较多的弱雏并可能有一些病雏,但有神经症状的病雏大多在1~2周龄出现。病雏最初表现为迟钝,继而出现共济失调 病鸡羽毛逆立,头颈震颤

禽脑脊髓炎病毒 10日龄自然发病鸡 两肢麻痹、瘫痪 跗关节行走、两肢瘫痪 病雏仍有食欲

禽脑脊髓炎病毒 12日龄自然发病鸡 两肢麻痹、瘫痪 头颈扭曲

禽脑脊髓炎病毒 病鸡大脑水肿

禽脑脊髓炎病毒 53日龄自然发病鸡 头颈震颤、轻瘫

耐过鸡,生长发育迟缓,一侧或两侧眼球晶状体浑浊褪色,内有絮状物,眼球增大失明,瞳孔光反应弱。 禽脑脊髓炎病毒 耐过鸡,生长发育迟缓,一侧或两侧眼球晶状体浑浊褪色,内有絮状物,眼球增大失明,瞳孔光反应弱。

7. 微生物学诊断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荧光抗体技术(FA) 琼脂扩散试验(AGP) 除上述诊断方法外,还可应用中和试验及ELISA。 禽脑脊髓炎病毒 7. 微生物学诊断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① 病料:脑、胰脏等 ② 1日龄易感雏鸡脑内接种 ③ 鸡胚卵黄囊接种 荧光抗体技术(FA) 荧光抗体技术可用于检测雏鸡组织中的脑脊髓炎病毒 琼脂扩散试验(AGP) 琼脂扩散试验能检出感染后4~10d的抗体。 除上述诊断方法外,还可应用中和试验及ELISA。

第二节 杯状病毒科 Caliciviridae 本科病毒为球形,直径约40nm; 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对称 颗粒数约180;表面形成杯状凹陷。 核酸: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 7.4~7.8kbp; 5’端有帽,与VPg共价结合; 3’端为polyA尾; 具有传染性。 胞浆内复制。

杯状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分为4个属 水泡疹病毒属 Vesuvurus 兔病毒属 类诺瓦克病毒属 类扎幌病毒属

杯状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分为4个属 水泡疹病毒属 Vesuvurus 兔病毒属 类诺瓦克病毒属 类扎幌病毒属 猪水泡疹病毒1-13型 —猪,海洋哺乳动物(西半球) —与口蹄疫类似的水泡疹 圣明戈海狮病毒1-7型 —海狮,海豹,海象,海豚 —水泡性病变, 是水泡疹的疫源 猫杯状病毒—猫,猎豹—结膜炎,鼻炎,气管炎,口炎 鲸杯状病毒—鲸 灵长类杯状病毒—灵长类 臭鼬杯状病毒—臭鼬 爬行类杯状病毒—爬行类 水泡疹病毒属 Vesuvurus 兔病毒属 类诺瓦克病毒属 类扎幌病毒属

杯状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分为4个属 水泡疹病毒属 Vesuvurus 兔病毒属 类诺瓦克病毒属 类扎幌病毒属 兔出血症病毒—兔—兔出血性败血症 欧洲野兔综合征病毒—野兔—与兔出血症类似

杯状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分为4个属 水泡疹病毒属 Vesuvurus 兔病毒属 类诺瓦克病毒属 类扎幌病毒属 第一群 第二群 诺瓦克病毒—人—腹泻 南安普顿病毒—人—腹泻 积雪山病毒—人—腹泻 夏威夷病毒—人—腹泻 陶顿病毒—人—腹泻 第一群 第二群 多伦多病毒——人—腹泻 敖德病毒—人—腹泻 猪杯状病毒—猪—肠炎

杯状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分为4个属 水泡疹病毒属 Vesuvurus 兔病毒属 类诺瓦克病毒属 类扎幌病毒属 扎幌病毒—人—腹泻 曼彻斯特病毒—人—腹泻

兔出血症病毒 该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 主要引起兔、野兔的出血性败血症(俗称兔瘟)。 病毒具有科的特性 需要强调: 粪→口传播,发病率、死亡率90~100% 病毒具有科的特性 需要强调: 该病毒能凝集人的红细胞 能抵抗脂溶剂 病兔的肝脾肺肾内形成核内包涵体 人工接种小鼠、大鼠、仓鼠、豚鼠不发病 不能在鸡胚生长 没有细胞培养成功的报道

兔出血症病毒

第四节 披膜病毒科 Togaviridae 过去本科病毒是兽医微生物学讲述的重点 由于动脉炎科和黄病毒科的单独成立,目前只剩下一些对兽医重要性相对较小的虫媒病毒。

第五节 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 为什么叫:黄病毒科 本科病毒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动物病毒, 如: 1900年人类的黄热病——黄热病病毒 本科病毒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动物病毒, 如: 猪瘟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一、黄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有3个属: 黄病毒属 该属绝大多数成员生活史为: Flavivirus 昆虫—脊椎动物—昆虫 瘟病毒属 Pestivirus 丙肝病毒属 Hepacivirus 该属绝大多数成员生活史为: 昆虫—脊椎动物—昆虫

一、黄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有3个属: 黄病毒属 Flavivirus 瘟病毒属 Pestivirus 丙肝病毒属 Hepacivirus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马人(禽) →流产、脑炎→亚洲 墨罗谷脑炎病毒 →人(禽) →脑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圣路易斯脑炎病毒→人(禽) →脑炎→美洲 威斯布仑病毒→绵羊 →全身性感染、流产→非洲 登革热病毒1、2、3、4型→人(猴) →出血热→热带地区 西尼罗病毒→人马 (禽) →发热→地中海地区,亚洲,非洲,美国 黄热病病毒→人(猴) →肝炎、出血热→热带非洲及美洲 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人(啮齿类,禽) →脑炎→俄罗斯东部 中欧脑炎病毒→人(啮齿类,禽)) →脑炎→全欧洲 奥姆斯克出血热病毒→人(麝鼠) →出血热→俄罗斯中部 卡萨努森林病毒→人(猴,啮齿类禽) →出血热、脑炎→印度 帕瓦萨病毒→小哺乳动物 →脑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 跳跃病病毒→绵羊 →脑炎→欧洲 黄病毒属 Flavivirus 瘟病毒属 Pestivirus 丙肝病毒属 Hepacivirus

一、黄病毒科的成员 本科有3个属: 黄病毒属 Flavivirus 瘟病毒属 Pestivirus 丙肝病毒属 Hepacivirus 猪瘟病毒→猪 →全身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全世界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大多数为不明显的先天性疾病 或全身性持续性感染,粘膜病→全世界 边地病病毒→绵羊→大多为不明显的先天性疾病→全世界

二、黄病毒科的特点 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约50nm; 有囊膜,膜粒不明显; 核衣壳20面体对称; 核酸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 黄病毒属10.6~10.9kbp,瘟病毒属12.5kbp,丙肝病毒属9.5kbp 5’有帽,3’端有发夹样环 传染性核酸

病毒在内质网的贮泡内成熟,通过胞吐或细胞裂解的方式释放(不出芽)。 可在许多肾细胞系上生长( 如Vero、BHK-21 ); 可感染致死新生小鼠。 抵抗力 在外环境中不太稳定; 热、普通消毒剂可灭活。

三、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也称为“Hog cholera virus”——HCV。 猪瘟病毒是猪瘟的病原体, 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 基本呈球形,直径40~5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55和46kD两种糖蛋白; 核衣壳20面体对称; 基因组为单股RNA,约12kbp。

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 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 60℃ 16~24小时、72~76℃ 1小时,才能致死病毒; 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猪瘟病毒 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 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 60℃ 16~24小时、72~76℃ 1小时,才能致死病毒; 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5%NaOH需1小时,才能灭活; 在pH4.8-5.5时比在中性环境中更稳定; 干燥的空气环境,病毒很快灭活; 对乙醚、氯仿、胰酶等敏感; 5%石炭酸15分钟可灭活之。

培养: HCV可在猪肾、脾、睾丸、胎皮、骨髓、淋巴结、白细胞等原代细胞中生长: HCV能增强NDV对猪睾丸细胞的致病效应。 猪瘟病毒 培养: HCV可在猪肾、脾、睾丸、胎皮、骨髓、淋巴结、白细胞等原代细胞中生长: 一般不产生CPE(或极轻微CPE)。 HCV能增强NDV对猪睾丸细胞的致病效应。 HCV和NDV在猪睾丸细胞上均不产生CPE,但在接种HCV后3天再接种NDV,可产生明显的CPE,而且提高了NDV的滴度,根据CPE的有无可间接测定HCV,此试验称为“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Exalting of Newcastle Diease virus,END试验) 另外,HCV和NDV在猪肾细胞中也不产生CPE;在接种HCV于猪肾细胞中后,再接种NDV,仍不出现CPE,但细胞培养液中血凝滴度显著升高,所以测定血凝滴度可间接检查HCV,称为“血凝增加病变抑制试验”(HEIC试验),此法也可间接用于猪瘟的诊断。

致病性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HCV均易感;特别是幼猪。 该病表现为:最急性、急性、慢性 猪瘟病毒 致病性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HCV均易感;特别是幼猪。 该病表现为:最急性、急性、慢性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90%以上。 急性发病的主要特征是由于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坏死和梗死。 怀孕母猪感染,可引起幼猪的先天性感染。

猪瘟病毒 急性猪瘟的临床症状

猪瘟病毒 急性型猪瘟的病猪皮肤出血斑

猪瘟病毒 急性猪瘟的临床症状:耳部皮肤出血斑块

猪瘟病毒 急性猪瘟的临床症状:颈部皮肤出血点

猪瘟病毒 急性猪瘟的临床症状:胸部皮肤出血斑点

猪瘟病毒 急性猪瘟的病猪淋巴结周边出血

下颌、肺门、腹股沟、肝门、肠系膜等处淋巴结出血 猪瘟病毒 下颌、肺门、腹股沟、肝门、肠系膜等处淋巴结出血

慢性猪瘟的病猪 耳部皮肤陈旧性出血和坏死痂 猪瘟病毒 慢性猪瘟的病猪 耳部皮肤陈旧性出血和坏死痂

猪瘟病毒 猪瘟: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的弱仔

猪瘟: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的新生仔猪奄奄一息 猪瘟病毒 猪瘟:繁殖障碍型母猪所产的新生仔猪奄奄一息

猪瘟:繁殖障碍型母猪产出的存活的仔猪发生结膜炎 猪瘟病毒 猪瘟:繁殖障碍型母猪产出的存活的仔猪发生结膜炎

6、诊断 病料的采集 END试验 荧光抗体试验 酶标抗体技术:组化法和ELISA 兔体反应试验 高热期的血液、淋巴结、脾和扁桃体; 猪瘟病毒 6、诊断 病料的采集 高热期的血液、淋巴结、脾和扁桃体; 慢性病例可采集流产胎儿和死产猪的脏器。 END试验 荧光抗体试验 酶标抗体技术:组化法和ELISA 兔体反应试验

猪瘟病毒 兔体反应试验: 取健康易感兔测定体温后,接种送检病料,每天测定体温,7天后再接种兔化猪瘟弱毒并连续测温3天。如果兔体温没有升高或升高不到1℃,则证明病料中存在HCV。(同时设不接种病料的对照兔,它们在接种兔化弱毒后体温应该升高) 病料 兔 无体温反应 兔化弱毒 病料含HCV 7天 有体温反应

猪瘟病毒 7、防制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 患猪瘟耐过的猪可获得很高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