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月经病.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脾.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素问·经脉别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病理产物病因.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中医基础理论 之 精气血津液 授课者:梅志刚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四章 气、血、津液.
ATP SLYTYZJAM.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教学目标 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 掌握气的生成、功能、分类、及运动形式。 掌握血的生成、功能和循行。 掌握津液的生成、功能、输布及排泄。

精、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其生成和代谢,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一、精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肾精、气、血、津液等 狭义:肾所藏之“生殖之精”

二、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具有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特性 通过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来体现

气的生成来源 先天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水谷之精气 脾胃化生 后天之气 肾藏之精 先天之气 肺主呼吸 人体之气

“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矣;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气的运动形式▲ 升、降、出、入-气机 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和脏腑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来体现的 气的升与降、出与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 “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矣;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气机失调 脏腑气机失调 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 气闭:气闭结于内,不能外出。 脏腑气机失调 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 人的生长发育生殖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血的循行 津液的输布 均需气的 激发和推动 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的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等病变。

气的温煦作用 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温煦脏腑、经络,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 血和津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温煦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 与侵入人体的外邪作斗争,驱邪外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气的固摄作用 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作用(血液、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精液、月经、白带等) 对腹腔的脏器有固护作用(胃、肾、子宫、大肠等)

气的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化生及其相互转化。实质上是新陈代谢,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具体表现: 食物→水谷精微→精、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营气 卫气 元气 宗气

分布与功能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通过三焦循行全身。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 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 一 营气 循行于脉中,为血液的组成部分。为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提供营养。 运行于脉外。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卫气

三、血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的生成 肾之所藏 精髓 营气 津液 脾胃水谷化生 营气 津液 津液 《灵枢·决气》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 血。” 《诸病源候论》 “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 《张氏医通》 “(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血的循行: 血在脉中运行,流布于全身。 心气推动。 肺朝百脉,与清气合并,布散全身 脾气的统摄, 肝气疏泄功能的调节

血的功能▲ 营养和滋润全身,又是神的物质基础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神对血的依附关系,因此血虚、血热临床多表现为神志改变。

四、津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功能: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滋润、濡养,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清者为津,分布于皮肤、孔窍,血脉。 稠者为液,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 功能: 滋润、濡养,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津液生成 水谷 《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 胃 分清 水谷 胃 小肠 大肠 脾 游溢精气 大便 《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别浊

津液输布与排泄 分清 水谷 胃 小肠 大肠 脾 游溢精气 D.大便 全身 肾 C.尿 肺 A.汗、B.呼气 膀胱 三焦

五、神 神的基本概念 广义:指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志、感觉、领悟、智慧等

神的生成 神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生来之精是神的始基,后天的精气是神的给养。

神的作用 心主神的功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指挥和调节中心。精神活动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神气的盛衰可反映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观察神气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态及病势的轻重安危。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 血能载气 血能养气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气病的辨证 气虚证:脏腑机能衰退 临床表现: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自汗, 活动时诸症加重,舌淡,脉弱无力。 治疗方法:补气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

气病的辨证 气陷证:气的升举无力 临床表现: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 坠胀,内脏下垂,舌淡,脉弱无力。 治疗方法:补气升提 临床表现: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 坠胀,内脏下垂,舌淡,脉弱无力。 治疗方法:补气升提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气病的辨证 气滞证:气机阻滞,运行不畅 临床表现:闷胀、疼痛,脉弦。 治疗方法:行气消滞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

气病的辨证 气逆证:气机升降失常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嗽喘息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昏厥、呕血 治疗方法:降气镇逆

血病的辨证 血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行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补血 代表方剂:四物汤

血病的辨证 血瘀证: 临床表现:肿块疼痛拒按、痛处不移,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

血病的辨证 血热证: 临床表现:有关章节介绍 治疗方法: 清热凉血 代表方剂: 依病因处方

出血证: 临床表现:有关章节介绍 治疗方法:止血 代表方剂:依病因处方

气血同病的辨证 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窜痛,痞块刺痛拒按,痛经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

气血同病的辨证 气血两虚证: 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少气懒言, 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治疗方法:气血双补 代表方剂:八珍汤

气血同病的辨证 气不摄血证: 临床表现:出血的同时有乏力、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脉软弱细微。 治疗方法:补气摄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

气血同病的辨证 气随血脱证: 临床表现:大出血的同时见面色 晄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昏厥,脉微细或芤。 治疗方法:补气固脱 代表方剂:独参汤

津液病的辨证 津液不足: 水液停滞:略 临床表现:咽干,唇焦舌燥,口渴少津或无津,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脉细数。 治疗方法:增补津液 代表方剂:增液汤 水液停滞:略

总结 精、气、血、津液的概念。 气的生成、功能、分类、及运动形式。 血的生成、功能和循行。 气血之间的关系。 津液的生成、功能、输布及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