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 1.2 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 什么是地震(earthquak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Advertisement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四人终于到达天竺, 取得真经,完成任务。 四人想着难得到天竺一趟, 不如在此游览一番。
【演示】:将硬币从高处静止释放。 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1 ) v 0 =0 ;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2 )竖直下落。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 20 世纪初到 80 年代中期的地震记录: 5 级以上的地震约 1200 多次,平均每年 14 次 7 级以上的地震 80 多次,平均每年 1 次 8 级以上的地震 9 次,平均每 10 年 1 次.
面波法检测地基波速中 振源与测点布置的影响因素 陈龙珠,宋春雨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 严细水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共盘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
我们毕业了 毕业留念册 再见老师 姓名:黄巧灵 班级:六(1)班 毕业时间:2012年6月.
第四章 区域稳定性问题 第1节、基本概念 第2节、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3节、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4节、水库地震.
专题二:城市化与城乡规划 授课教师:周栋文.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GB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解读 高孟潭 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 2016年4月.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2.1 2.2 车辆与车辆段 2.3 轨道交通限界
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 高三地理备课组.
滚 滚 长 江 安匠初中:李艳阁.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 资格考试复习辅导 --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 2008年8月 大连.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
白海豚的分布范围.
抗震设计规范实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超视距安保防范系统 克拉玛依市格恩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有关法律知识介绍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陈东辉
复习提问 1、二分二至日的日期? 2、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而后向南还是向北移动? 3、今天的昼夜长短情况?而后白昼怎么变?
携手平安 践行责任.
第二十章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中国的工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韦爱凤.
教学情境四:建筑结构抗震 任务1、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 任务2、砌体结构抗震.
建筑结构的抗震技术 课程目的:掌握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未来强地震发生时, 所设计的建筑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
长江.
地震知识与防震减灾常识讲座 厉庄小学 黄涛.
2014年08月0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发震断层分析 2014年08月06日.
第三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陆路交通发达,公路、铁路交通为主,基本上没有水运
第2课时 对数的运算.
第二章 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第一节 施工定额 概 述 工作时间的研究分析 劳动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
2013年京津冀发展蓝皮书 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及提升途径
神 山 圣 湖.
世界地理总论 人文地理概况.
模块四 建筑抗震设计.
第四章 水域生物群.
加强地震安全教育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宿迁市地震局 朱红
3.7 建筑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 一、产生扭转地震反应的原因 两方面:建筑自身的原因和地震地面运动的原因。 1.建筑结构的偏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程场地地震影响评价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北华大学交通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讲解.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学习情境7 SMT元器件检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七章 地球的结构.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能解释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小孔成像 3、日食、月食的形成
地震 編授教師︰楊秉鈞 桃園縣立中興國中.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 1.2 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 什么是地震(earthquake)? 第一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 1.2 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 什么是地震(earthquake)?     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source);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epicentre ); 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epicentre area);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epicentre distance)

预报和预警? 地震波(earthquake wave)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 横波(S波):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纵波(P波):胀缩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 波速慢,100-800m/s 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 波速快,200-1400m/s 面波 瑞利波 乐甫波 预报和预警? 杂波 S波开始 面波开始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 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 主要由面波造成。 P波开始

地震分类 一.按地震成因分类 地震 1.构造地震 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天然地震 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构造地震 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 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产生的震动相当于一个6.7级地震。

3.陷落地震 人工地震 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地震 天然地震 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地震是人工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

地震分类 一.按地震成因分类 二.按震源深浅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 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 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浅源地震波及范围小,但破坏力大;深源地震波及范 围大,但破坏力小。 2002年6月29日晨1:20发生于吉林的7.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40km,无破坏。 1960年2月29日发生于摩洛哥艾加迪尔城的5.8级地震, 深度为3km。震中破坏极为严重,但破坏仅局限在震中8km内。

1.3 震级与烈度 一、 地震震级(magnitude) 1.定义 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矩震级 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Richter震级或里氏震级或地方震级)。 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E的单位:尔格(1尔格= )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差1000倍。 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一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

3.按震级的地震分类 微震--- 2级以下 人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 2-4级 人有感觉 破坏性地震--- 5级以上 有破坏 微震--- 2级以下 人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 2-4级 人有感觉 破坏性地震--- 5级以上 有破坏 强烈地震--- 7级以上 有破坏 特大地震--- 8级以上 有破坏 由于震源深浅、震中距大小等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同。震级大,破坏力不一定大;震级小,破坏力不一定就小。

二、 地震烈度(intensity) 1.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是指该地点 周围一定范围内平均水平而言 在同一地震的影响下,各地烈度不同;地震烈度不仅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大小,同时还受震源处岩层错动的方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震波的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地下水埋藏深度,以及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建筑材料、设计标准、施工质量和维护情况等许多条件的综合影响。 2.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 我国在1980年制定了《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度。

烈度是在还没有地震动观测仪器以前,地震动强弱的评定不得不以宏观现象为依据的物理量,它以人的感觉、物体的反应、各种结构的破坏以及地表破坏为标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烈度表,采用的标准不同,所分的级别也不相同。 缺点、震害指数

速度 加速度 1-5度:以人的感觉为主 6-10度:以房屋震害为主 10-12度:以地表现象为主 个别:10%以下 少数:10%——50% 其它现象 一般房屋 人的感觉 烈度 无感 1 1-5度:以人的感觉为主 6-10度:以房屋震害为主 10-12度:以地表现象为主 个别:10%以下 少数:10%——50% 多数:50%——70% 大多数:70%——90% 普遍:90%以上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 2 悬挂物微动 门、窗轻微作响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 3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门、窗作响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4 3 (2-4) 31 (22-44) 不稳定器物翻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5 6 (5-9) 63 (45-89) 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惊惶失措,仓皇逃出 13 (10-18) 125 (90-177) 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 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7 25 (19-35) 250 (178-353) 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 中等破坏——结构受损,需要修理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8 50 (36-71) 500 (354-707) 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 严重破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9 100 (72-141) 1000 (708-1414)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10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毁坏 毁灭 11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12

二、地震烈度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 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 各地区的基本烈度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 (下图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二、地震烈度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 4.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 设防烈度的取值依据: 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规范规定: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黑龙江省 规范附录中列出了我国主要城镇的抗震设防烈度。如: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绥化,罗北,泰来; 哈尔滨(7个市辖区),齐齐哈尔( 7个市辖区),…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二、地震烈度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 4.设防烈度 5.多遇烈度 6.罕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 6.罕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具有超越概率 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2000年。

1.5 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 地震地面运动或地震动(ground motion):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的振动,是地震与结构抗震的桥梁。 强震观测 地震动三要素: 幅值(最大加速度、最大速度及最大位移等) 频谱特性 持续时间

1.6 地震的破坏作用(震害现象) 一、直接灾害: 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动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1、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错动、塌陷、喷水冒砂等;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3、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二、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 主要的次生灾害有:  1、火灾 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东京市内227处起火,33处未能扑灭造成火灾蔓,旧市区烧毁约50%;横滨市烧毁80%,死亡10万。

2、水灾。 由水坝决口或山崩拥塞河道等引起; 3、毒气泄漏。 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4、瘟疫。 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引起.

5、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可造成沿海地区 的破坏;

印度洋大海啸 时间:2004年12月20日 事件:四十年来最强地震——九级地震,在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底爆发,并引发海啸。数十亿吨重海水,高达十米的海浪,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在印度洋扩散。 范围:海啸波及分布两大洲的十二个国家: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孟加拉、缅甸、索马里、坦桑尼亚、塞舌尔、肯尼亚。 损失: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距离震中最近,损失最重:一些村庄被海浪整个卷走,班达亚齐大部分被毁。在泰国,游人聚集的沿海旅游胜地一片废墟。从斯里兰卡到印度南部,乃至东非,沿海村庄都被夷为平地。

印度洋大海啸 死亡人数:据各国官方权威统计,至少21.6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或失踪。联合国提供的数字是22.3万人。由于许多遇难者遗体被海水冲走和统计方式的问题,精确统计数字难以做出。 重建:联合国报告称,允诺捐赠的136亿美元中的75%已经到位。重建工作已经开始。但救援组织透露,80%的难民仍居住在帐篷或其他暂居点。 预防:受灾各国政府已经迅速做出承诺,建立全面的灾害早期预警系统和加强国际沟通,以避免悲剧重演。但是一年后这个系统仍然不完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各自的防灾计划。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  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  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  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  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  4、结构构件连接支撑失效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 6、非结构构件破坏 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 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 4、结构构件连接支撑失效  4、结构构件连接支撑失效 三、工程结构破坏现象 1、结构丧失整体性  2、承重结构强度不足  3、结构变形过大导致倒塌  6、非结构构件破坏  5、地基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