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非细胞微生物 【知识目标】 1 .掌握病毒及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理 解病毒的增殖过程。 2 .了解噬菌体的检测方法及与发酵工业的关系。 【技能目标】 1 .学会识别噬菌体在发酵工业中造成的污染。 2 .学会噬菌体检测的方法并处理噬菌体的污染。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护理基本技术 第十二单元 冷热疗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造口病人护理新进展 凤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王三凤. 玫瑰使者 什么是肠造口?  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 往往是 挽救、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治疗疾病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 于腹部表面,以排泄粪便,就是「肠造口」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芦荟汁酶解液 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陈力. 2 设想的由来 3 问题的出现 由于芦荟含有较多的凝胶大分 子物质,加热、调酸等会影响 胶体稳定性,出现变色和沉淀 等现象。
5 消毒与灭菌 5.1 常用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法 5.2 船舶常见传染病的消毒处理措施.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男性不育症的对策 佛山市中医院男科 朱成彬 副主任中医师.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第一节 排尿护理.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四 冷热疗法 项目五 标本采集 项目六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 武威十九中 刘玉香.
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编写要求保健食品企业检验环境设备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膳食调查与评价 1.
《成人健康护理学》的 教学组织与实施 何平先.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食品分析 实验.
第十章 酒.
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李建军.
牟 杰 (国家二级评茶师 助理讲师) 贵州省经济学校 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黄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陈 惠 明 博 士 电话: (073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张德纯 研究员 2016 —03 —30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复 习 纲 要.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护理学基础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刘芬.
第五节 洗胃术.
环境空气监测(1) 环境监测总站 2016年04月.
菜豆.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物質的變化 陳弦希製作.
导尿术.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托幼机构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科
模块九 牛乳掺假检验 学习任务 1. 查阅资料,总结牛乳中掺假物质的种类 2. 查阅资料,总结牛乳中掺假物质的检测方法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卫生监督协管技术 规范及要点 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 2015年4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目的与要求     了解土壤的组成、背景值等基本概念,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的原则及基本方法等。 重点和难点     1)土壤污染样品和背景值样品的采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制备;     2)土壤试样含水量、锌、镉、铜、汞等金属,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第七章 焦化废水的检验 §7-1 水样的采取 §7-2 pH的测定 §7-3 浊度的测定 §7-4 氨氮的测定 §7-5 溶解氧的测定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色谱法(Chromatography)简介
床上洗头.
柑橘皮中黄酮两种提取方法的探索 及含黄酮类饮料生产工艺改进
实验性质:设计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温晓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 生态监测

6.1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的概念及优缺点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生物测试法 细菌学检验法

6.1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1 生物监测概念及优缺点 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变化和反应,来研究或度量环境污染程度、测定污染物毒性的一类监测方法,称为生物监测。

6.1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 生态(群落生态和个体)监测 生物测试(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等) 生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内容或方法 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 生物测试(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等) 生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生物监测优点 局限性: 确切反映污染因子对人和生物危害及环境污染综合影响 利用污染敏感种进行“早期诊断” 不能象理化监测那样获得准确数据。 敏感性随生活在污染环境中时间增长而降低,专一性差。

6.1.2水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 监测目的样品采集监测项目 细菌学检测法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生物测试法

监测目的样品采集监测项目 细菌学检测法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生物测试法 了解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状况; 判别和测定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程度; 为制定控制污染措施、保持水系统平衡提供依据。 目的 有代表性,与化学监测断面一致; 考虑水环境整体性、监测工作连续性 和经济性; 河流:至少设上、中、下三断面; 库、湖:入湖区、中心区、出口区、最深水区、清洁区等设监测断面。 监测断面及 采样点布设

水环境生物监测项目和频率见表6-1(必测) √ √ √ √ √ √ √

生物监测主要方法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二、生物测试法 三、细菌学检验法 监测目的样品采集监测项目 细菌学检测法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 6.1.3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6.1.3.1 水污染指示生物 生物群落监测中的对象: 水污染指示生物 能对水体中污染物 产生各种定性、定 量反应的生物 在清洁的河流、湖泊、池塘中,有机质含量少,微生物也很少,但受到有机物污染后,微生物数量大量增加,所以水体中含微生物的多少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 未受污染的环境水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这是长期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的标志。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使自然生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这是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论依据。 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藻类 着生生物-附着于长期浸没水中的各 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群落。 底栖动物-栖息在水体底部淤泥内、石块或砾石表面及其间隙中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微生物

(1)浮游藻类监测法 定性采样 阀门口:大约存水30ml 固 定 镜检 13#:125目尼龙 ,采集水中枝角类和挠足类等 25#:200目尼龙 ,采集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轮虫等 在表水下0.3-0.5m水深处用浮游生物网“8”型采集样品5-8min 阀门口:大约存水30ml 固 定 镜检

适于固定:藻类、原生动物和轮虫;15ml/1000ml 碘化钾(60g)+碘(40g)+蒸馏水1000ml 适于固定:藻类、原生动物和轮虫;15ml/1000ml 鲁哥试液 福尔马林4ml+甘油10ml+蒸馏水86ml 适于固定:枝角类和桡足类; 4-5ml/100ml 4%福尔马林液 适于固定:枝角类和桡足类; 4-5ml/100ml 70%酒精

镜检 样品瓶摇匀 胶头滴管 取液1滴 盖玻片 镜检

定量采样 特定深度下取水样1L或5L 固 定 静置24-48h 镜检 最后30ml 浓缩 离心法 过滤法 沉淀法 0.1ml计数框

集合迅数藻类辅助鉴定功能与迅数浮游动物辅助鉴定功能于一体,快速实现浮游生物清晰成像、分类计数、自动总数累计和优势种排序功能 迅数F200浮游生物计数仪

(2)浮游动物监测法 采样 活体镜检 固 定 镜检 0.1、1ml计数框 (3)底栖动物监测法 甘油做透明剂

6.1.3.2 生物指数监测法 生物指数监测法(贝克生物指数 、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硅藻生物指数 )

生物指数(BI)=2A+B 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 (1)贝克生物指数和贝克-津田生物指数(底栖) 生物指数(BI)=2A+B 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 贝克指数 贝克-津田指数 采样点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河段所有的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BI≥20,清洁; 10<BI<20,轻度污染; 6<BI≤10,中等污染; 0<BI≤6,严重污染 。 BI>10,清洁水域; BI为1—6,中等污染; BI=0,严重污染。

(2)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式中: ——种类多样性指数; N——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各类动物的总个数; ni——单位面积样品中第i种动物的个数; S——收集到的动物种类数。 动物种类越多,指数越大,水质越好;反之,种类越 少,指数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威尔姆对美国十几条河 流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指数与水样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 值<1.0:严重污染; 值1.0~3.0:中等污染; 值>3.0:清洁

(3)硅藻生物指数 硅藻指数= 式中: 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 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 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0~50,多污带; 50~100,α-中污带; 100~150,β-中污带; 150~200,轻污带。

(4)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 生物指数=颤蚓类个体数/底栖动物总个体数*100% >80%,严重污染; 60~80,中等污染; <60,水质良好。

6.1.3.3 污水生物系统法 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流按照污染程度和自净过程,自上游向下游划分为四个相互连续的河段,即多污带段、α-中污带段、β-中污带段和寡污带段,每个带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6.1.3.4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简称PFU法) PFU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 Polyurechane Foam Unit ,PFU)作为人工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

测定要点(参考标准GB/T12990-91): 用细绳捆紧PFU 块并有重物垂吊,悬挂于水体中采样,静水采样四周时间,流动的水样二周时间。采样结束后,带回实验室,把PFU 块中的水全部挤于烧杯内,用显微镜观察,计算微型生物的种类,及活体个数,然后用给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5*7.2*6.5cm3

静态毒性试验 不同毒物浓度 试验盘 挂放 空白PFU 种源PFU 玻璃培养柜培养 白天开灯、夜间关灯 于第1、3、7、11、15天取出镜检

污染较轻的情况下,随着污染加重,集群速度G、平衡时的物种数Seq都会增大,达到90%Seq的时间T90%将缩短。此时营养水平适合大多数原生动物的生长,因此,种类多,丰度也大; 污染加重,平衡时物种数Seq会减少,达到90%Seq所需时间T90%将延长,集群速度G也减小。 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已超出大多数原生动物的耐受限度,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大多数种类不能耐受而消失。

6.1.4 生物测试法

6.1.4.1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可用: 鱼类、溞类、藻类等, 其中鱼类毒性试验应用较广泛。 褐藻 金鱼 绿藻 蝴蝶鱼

实验 类别 受试生物 微型藻类 毒性实验 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羊角月牙藻、四尾栅藻、小球藻、小环藻、菱形藻、针杆藻 鱼类 青草鲢鳙、团头鲂、鲫、罗非鱼等

(1)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供试鱼的选择和驯养 选择无病、行动活泼、鱼鳍完整舒展、食欲和逆水性强、体长(不包括尾部)约3 cm的同种和同龄的金鱼。 选出的鱼必须先在与试验条件相似的生活条件(温度、水质等)下驯养7 d以上;试验前一天停止喂食;如果在试验前4 d天内发生死亡现象或发病的鱼高于10%,则不能使用。

配制试验溶液和驯养鱼用水应是未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水。如果使用自来水,必须经充分曝气才能使用。不宜使用蒸馏水。 每组至少10尾 约10L玻璃钢 温度:冷水鱼:10-28℃, 温水鱼: 20-28 ℃。 DO: 冷水鱼:≥5mg/L 温水鱼:≥4mg/L pH: 6.7-8.5 试验条 件选择 配制试验溶液和驯养鱼用水应是未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水。如果使用自来水,必须经充分曝气才能使用。不宜使用蒸馏水。

试验步骤 预试验(探索性试验) 试验溶液浓度设计 试验 毒性判定 确定试验溶液的浓度范围 通常选七个浓度(至少五个) 记录不同时间的金鱼成活数 毒性判定 计算半数忍受限度(TLm)

半数忍受限度(TLm),即半数存活浓度。求TLm值的简便方法是将试验鱼存活半数以上和半数以下的数据与相应试验液毒物(或污水)浓度绘于半对数坐标纸上(对数坐标表示毒物浓度,算术坐标表示存活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 安全浓度= 安全浓度=48TLm×0.1

6.1.4.2 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 发光细菌是一类能自发发光的细菌,其发光机制是由于菌体内有一种荧光素酶,通过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向外界辐射蓝绿色的荧光,发光光谱范围在435~630nm,有单一最大发射峰(λmax=475nm). 以氯化汞浓度作为参比毒物表征废水或可溶性化学物质的毒性,也可以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即发光强度为最大发光强度一半时的废水浓度或可溶化学物质的浓度来表征。选用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作发光细菌。

6.1.4.3 其他方法 (1)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测定 (2)致诱变物质监测 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固氮能力等 指标的变化。 微核测定 艾姆斯(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采样:无菌操作;从采样到检验不宜超过2h,在10℃以下冷藏不超过6h. 6.1.5 细菌学检验法 6.1.5.1 卫生学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检验细菌总数,特别是检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如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粪链球菌、肠道病毒等,来间接判断水的卫生学质量。 采样:无菌操作;从采样到检验不宜超过2h,在10℃以下冷藏不超过6h.

另外,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检测废水毒性: 利用细菌的活动能力 利用用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利用细菌的呼吸代谢检测

6.2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6.2.1 利用植物监测 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空气污染的伤害,其原因为: 1)植物能以庞大的叶面积与空气接触,进行活跃的气体交换; 6.2.1 利用植物监测 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空气污染的伤害,其原因为: 1)植物能以庞大的叶面积与空气接触,进行活跃的气体交换; 2)植物缺乏动物的循环系统来缓冲外界的影响; 3)植物固定生长的特点使其无法避开污染物的伤害。 正因为植物对空气污染的反应敏感性强,加上本身位置的固定,便于监测与管理,空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

对空气污染反应灵敏、快速,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物,称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6.2.1.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对空气污染反应灵敏、快速,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物,称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受害症状: 随污染物的种类、浓度以及受害植物的品种、曝露时间不同而受害症状有差异,但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如叶绿素被破坏、细胞组织脱水,进而发生叶面失去光泽,出现不同颜色(黄色、褐色或灰白色)的斑点,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枯死等异常现象。

(1)二氧化硫指示植物 云杉 堇菜 白杨 棉花 地衣 苔藓 白蜡树 图6.3 部分二氧化硫指示植物

(2)光化学氧化物指示植物 葡萄 菠菜 洋葱 矮牵牛花 黄瓜 马铃薯 图6.4 O3的指示植物

(3)氟化物指示植物 慈竹 郁金香 雪松 唐菖蒲 玉簪 金线草 图6.5 氟化物的指示植物

当氟的积累量超过一定限度的浓度时,就使叶片遭受伤害,被伤害组织和正常叶组织之间有一明显的褐色界限。在一般情况下,叶尖和叶边缘(尤其是前叶边缘)最先受害,变成灰白色或褐色。在叶脉间也形成类似二氧化硫伤害所出现的斑点 作为氟化物污染的指示植物有唐菖蒲、郁金香、葡萄、玉簪、雪松等,它们对氟化物都很敏感。

(4)乙烯的指示植物 番茄 兰花 万寿菊 黄瓜 皂荚树 图6.6 乙烯的指示植物

(5)氮氧化物指示植物 秋海棠 向日葵 菠菜 烟草 番茄 图6.7 氮氧化物指示植物

SO2对植物的危害症状 臭氧对植物的危害症状 PAN对植物的危害症状

氟化氢对唐菖蒲的危害症状 氟化氢对植物的危害症状 氮氧化物对植物的危害症状

氨气对植物的危害症状 氨气对木芙蓉的危害症状 氯气对茉莉的危害症状

先将指示植物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盆栽或地栽培植,待生长到适宜大小时,移至监测点观察它们的受害症状和程度。 6.2.1.2 监测方法 (1)栽培指示植物监测法 先将指示植物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盆栽或地栽培植,待生长到适宜大小时,移至监测点观察它们的受害症状和程度。 1.气泵; 2.针型阀; 3.流量计; 4.活性炭净化器; 5.盆栽指示植物 图6.8 植物监测器示意图

(2)植物群落监测法 先通过调查和试验,确定群落中不同种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等级,将其分为敏感、抗性中等和抗性强三类。 如果敏感植物叶部出现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轻度污染;如果抗性中等的植物出现部分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中度污染;当抗性中等植物出现明显受害症状,有些抗性强的植物也出现部分受害症状时,则表明已造成严重污染。

表6.3 排放SO2的某化工厂附近植物群落受害情况 植 物 受 害 情 况 悬铃木、加拿大白杨 桧柏、丝瓜 向日葵、葱、玉米、菊、牵牛花、 月季、蔷薇、枸杞、香椿、乌柏 葡萄、金银花、枸树、马齿苋 广玉兰、大叶黄杨、栀子花、腊梅 80%~100%叶片受害,甚至脱落 叶片有明显大块伤斑,部分植株枯死 50%左右叶面积受害,叶片脉间有点、块状伤斑 30%左右叶面积受害,叶脉间有轻度点、块状伤斑 10%左右叶面积受害,叶片上有轻度点状斑 无明显症状

植物监测不足: 不精准; 重度污染会死; 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敏感性不同; 个体差异影响结果。

6.2.2 利用动物监测 (1)利用动物个体的异常反应 对矿井内瓦斯毒气敏感的动物 金丝雀 金翅雀 鸡 老鼠 图6.9 对矿井内瓦斯毒气敏感的动物

对SO2敏感的动物 俺狗狗第二 敏感性水平: 本鸟最高 狗 金丝雀 耐受力最好的当属我们家禽了 家禽 图6.10 对SO2敏感的动物

图6.11 大型哺乳动物、鸟类不堪忍受空气污染而迁往别处 (2)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大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迁移 受不了啦,快跑吧! 图6.11 大型哺乳动物、鸟类不堪忍受空气污染而迁往别处

不易直接接触污染物的潜叶性昆虫、虫瘿昆虫、体表有蜡质的蚧类增加。 红蜡蚧 潜叶蛾 瘿蚊 图6.12 部分昆虫和蚧类

6.3.3 利用微生物监测 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 室外空气微生物监测: 辽宁省某市空气中微生物区系分布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随着人群和车辆流动的增加而增多,繁华的中街微生物数量最多,其次是交通路口,居民小区;郊区某公园和农村空气中细菌最少。

6.3 生物污染监测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其 体内分布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污染物的测定

作物体上残留农药量的减少通常与施药后的间隔时间呈指数关系。 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量的顺序是:根> 茎>叶 >穗 >壳>种子 6.3.1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 氟化物、农药等 6.3.1.1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其 体内分布 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粘附、从叶片气孔或茎部皮孔侵入方式进入植物体;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水溶态污染物。 图6.13 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吸收 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量的顺序是:根> 茎>叶 >穗 >壳>种子 污染物 图6.14 植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污染物

放射性计数/(脉冲·min-1·g干样-1) 植物内污染物的分布见表6.4和表6.5。 表6.4 成熟期水稻各部位中的含镉量 植株部位 放射性计数/(脉冲·min-1·g干样-1) 含镉量/(μg·g干样-1) 分配百分数/% 不同部位 合计 地上 部位 叶、叶鞘 茎 杆 穗 轴 穗 壳 糙 米 148 375 44 37 35 0.67 1.70 0.20 0.16 0.15 3.5 9.0 1.1 0.8 15.2 根系部分 3540 16.12 84.4 84.8 表6.5 氟污染区蔬菜不同部位的含氟量 单位:μg/g 品 种 叶 片 根 茎 果 实 番 茄 茄 子 黄 瓜 菜 豆 菠 菜 青萝卜 胡萝卜 149 107 110 164 57.0 34.0 63.0 32.0 31.0 50.0 — 18.7 3.8 2.4 19.5 9.0 33.0 7.3 2.5 3.6 17.0

污染物渗透能力与在植物体内富集部位有关:渗透能力强的农药多富集于果肉、米粒内,能力弱的多在果皮、米糠中。 表6.6 农药在稻谷中的蓄积情况 农 药 糠 / % 米 / % p,p´-DDT γ—六六六 马拉硫磷 70 40 87 30 60 13 苯硫磷 乙拌磷 倍硫磷 80 65 94 20 35 6 污染物渗透能力与在植物体内富集部位有关:渗透能力强的农药多富集于果肉、米粒内,能力弱的多在果皮、米糠中。 表6.7 农药在水果中的蓄积情况 农 药 品种 果皮 / % 果肉 / % 果皮/ % 果肉/ % p,p´-DDT 西维因 敌菌丹 倍硫磷 苹果 桃 97 22 70 3 78 30 异狄氏剂 杀螟松 乐果 柿子 葡萄 橘子 96 98 85 4 2 15

6.3.1.2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其体内分布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规律 污染物性质 主要分布部位 污染物质 能溶于体液 水解后形成胶体 6.3.1.2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其体内分布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规律 污染物性质 主要分布部位 污染物质 能溶于体液 水解后形成胶体 与骨骼亲和性较强 脂溶性物质 对某种器官有特殊亲和性 均匀分布于体内各组织 肝脏、其他网状内皮系统 骨骼 脂肪 甲状腺、肾脏 钾 钠 锂 氟 溴等 镧 锑 钍等阳离子 铅 钙 钡 锶 镭 铍等 有机氯化物(六六六 DDT等) 碘 汞 铀

① 对样品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 ②布点方法:梅花形布点法或交叉间隔布点法; 6.3.2、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6.3.2.1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植物样品的采集 ① 对样品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 ②布点方法:梅花形布点法或交叉间隔布点法; 图6.16 采样点布设方法

③采样方法:在每个采样小区内的采样点上分别采集5~10处植株的根、茎、叶、果实等,将同部位样混合,组成一个混合样;采集样品量要能满足需要,一般经制备后,至少有20~50g干重样品。 要针对不同时期或管理阶段进行采样。

① 鲜样的制备:测定植物内容易挥发、转化或降解的污染物质、营养成分,以及多汁的瓜、果、蔬菜样品,应制备成新鲜样品。 (2) 植物样品的制备 ① 鲜样的制备:测定植物内容易挥发、转化或降解的污染物质、营养成分,以及多汁的瓜、果、蔬菜样品,应制备成新鲜样品。 样品洗净→晾干或拭干→捣碎机捣碎制浆→研磨 ②干样的制备: 风干、烘干→磨碎→过筛→保存 (3) 分析结果表示方法 常以干重为基础表示(mg/kg),但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等,以鲜重表示为好。

6.3.2.2 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动物的尿液、血液、唾液、胃液、乳液、粪便、毛发、指甲、骨骼和组织等均可作为检验样品。 水产食品-取可食用部分。

6.4.3、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湿法消解 灰化法 提取方法 分离方法 蒸馏法 K-D浓缩器 蒸发法等 (一)消解和灰化 振荡浸取法 组织捣碎提取法 脂肪提取器提取 直接球磨提取法 提取方法 分离方法 (二) 提取、分离和浓缩 液-液萃取法 蒸馏法 层析法: 磺化法和皂化法 气提法和液上空间法 低温冷冻法 蒸馏法 K-D浓缩器 蒸发法等 (三) 浓缩方法

图6.17 高频电场激发灰化装置示意图 图6.18 氧瓶燃烧灰化装置示意图

图6.20 实验室用搅拌球磨机实物照片 图6.19 索式提取器示意图 1.蒸馏烧瓶;2.样品纸筒 3.提取筒; 4.虹吸管 3.提取筒; 4.虹吸管 5.冷凝器; 6.样品 图6.20 实验室用搅拌球磨机实物照片 图6.19 索式提取器示意图

6.4.4、污染物的测定 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和联机法等。 表6.8 硅酸镁-乙醚-石油醚层析体系分离农药 吸附剂 淋洗溶液 能分离出来的农药 硅酸镁 6%乙醚-石油醚 艾氏剂、六六六各种异构体、p,p´-DDT、 p,p´-DDT、p,p´-DDD、p,p´-DDE、七氯、多氯联苯等 15%乙醚-石油醚 狄氏剂、异狄氏剂、地亚农、杀螟硫磷、对硫磷、苯硫磷等 50%乙醚-石油醚 强碱农药、马拉硫磷等

粮食作物中铜、铅、锌、镉的测定: 采集粮食作物的样品及制备; 湿法消解或干法灰化制备成样品溶液; 测定

6.5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的概念 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生态监测方案 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 生态监测方法

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6.5.1 生态监测的概念 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生命支持系统:包括生物(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和非生物,可分为生境、动物群、经济的/社会性。

6.5.2 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1)宏观生态监测 根据生态监测的对象及其涉及的空间尺度,可分为: 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 6.5.2 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根据生态监测的对象及其涉及的空间尺度,可分为: 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 (1)宏观生态监测 内容: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等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测定。

(2)微观生态监测 干扰性生态监测; 污染性生态监测; 治理性生态监测;

6.5.3 生态监测方案 制定及 实施程序

我国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

6.5.4 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 (1)陆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 (2)水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

6.5.5 生态监测方法 (1)地面监测 地面监测中获得:降雨量、土壤湿度、小型动物、动物残余物(粪便、尿和残余食物)等。 6.5.5 生态监测方法 (1)地面监测 地面监测中获得:降雨量、土壤湿度、小型动物、动物残余物(粪便、尿和残余食物)等。 地面测量采样线一般沿着现存的地貌,如小路、家畜和野兽行走的小道。 收集数据,包括植物物候现象、高度、物种、物种密度、草地覆盖以及生长阶段、密度和木本 物种的覆盖;观察动物活动、生长、生殖、粪便及食物残余物等。

(2)空中监测 图6.25 空中监测飞行路线图 图6.26 空中观察示意图

(3)卫星监测 卫星监测最大的优点是覆盖面宽,可以获得人工难以到达的高山、丛林资料;由于目前资料来源增加,费用相对降低。但对地面细微变化难以了解。因此地面监测、空中监测和卫星监测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完整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