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肌力訓練 設 計 者:林章榜 適用對象:高中一年級學生 教學節數:4節 教材編選根據教學及參與經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學原理 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課 程 綱 要 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意義 班級是由師生構成的情境,其最主要 的活動是教學,而教學活動即是一種 師生互動行為的具體表現。師生互動 又稱為教學關係、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 歷程。
Advertisements

增進體能的肌力 訓練法 林嘉志 博士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副教授 美國運動醫學會團體運動教練 (ACSM-GEI) 美國運動醫學會個人教練 (ACSM-CPT) 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生理師 (ACSM-EP-C) 美國運動醫學會註冊臨床運動生理師 (ACSM-RCEP) 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即良藥認證第三級.
資料整理與圖表編製 內容說明: 教師與學生互動練習,熟習資料整理 與圖表編製。.
資料整理與圖表編製 內容說明: 教師與學生互動練習,熟習資料整理與圖表編製。.
基礎動作分析.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健康體能運動處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卓俊辰.
享受想瘦 蘿蔔腿變角阿咖.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水中體適能訓練原則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黃偉揚.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循環訓練與體適能關係 1. 運動的好處 2. 運動訓練四大步驟 3. 體適能 4. 循環訓練 5. 參考資料.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肌力訓練(I).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任課老師:黃如華 任教年資19年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教室分機:827
第三章 肌力與肌耐力.
Science Society (Games Factory)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流行mv舞蹈.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視覺式體操動作辨識系統 Vision-based Gymnastics Motion Recognition System 學生:顏羽君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102學年度 (4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INDEX 資訊學科種子教師研習 課程說明 教學活動計畫.
Ch2多項式函數 2-2 多項式的運算與應用 影音錄製:陳清海老師 資料提供: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103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日 一年級英語科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拒做大腹翁.小腹婆 中華科技大學.
電子量角器 撰寫人:董瑩蟬.
視訊skype計畫 多元評量 蔡麗棉.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抬腳運動 核心肌群肌力訓練 起始姿勢Position (20%) 動做 movement (20%)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流程控制:Switch-Case 94學年度第一學期‧資訊教育 東海大學物理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1-1 隨機的意義– P.1.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POWER POINT 簡報小工具 課程教授:楊淳皓 老師 學生姓名:連逸峻.
資訊隱藏概論 (Introduction to Data Hiding)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有效的教學理論與實務 報告者:鍾瑞國.
102學年度 (4下)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102學年度 (5上) 英文科 教學計畫簡報 教師 徐偉娣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徒手肌力訓練 設 計 者:林章榜 適用對象:高中一年級學生 教學節數:4節 教材編選根據教學及參與經驗 學生起點行為分析:未曾接受過器械訓練的學生。

教學目標 :認知方面 瞭解瞭解肌力運動的意義,並釐清錯誤的肌力訓練觀念。 瞭解正確肌力改善的知識。 瞭解正確記錄學習單的知識。 瞭解肌肉收縮的型態。 設計個人改善肌力的計劃。

教學目標 :技能方面 做出正確的無器械肌力訓練動作。 配合呼吸實施動作。

教學目標 :情意方面 將所學的肌力運動相關知識,運用在自己所喜好的運動中,享受運動樂趣、促進身心均衡發展。 在運動過程中,加入肌力型態的運動。 於課後積極參與運動,並定期定量做肌力訓練,執行終身運動計劃,增進身體適應能力。 與同學、朋友及家人相互練習,增加正向人際互動。

設計理念1 肌肉適能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肌力也並非運動選手才需擁有的。 日常生活的行走、坐臥、提物等,無肌力則無以完成。肌力之強弱,適用於用進廢退的原則,若不能落實於日常,則成效有限。 購置單一重量訓練器材功能有限、加入健身俱樂部費用昂貴,而且並非所有學生家庭所能負擔。因此,藉由無器械的肌力訓練改善肌力或肌耐力,可說是經濟實用的一種方式。

設計理念2 體育科課程核心能力的概念,就是正確的運動認知、體適能的提昇、以及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展體適能檢測,其目的是讓學生瞭解自己的體適能水準。 透過瞭解的過程,喚起學生透過運動以提昇自己的身體適能。也就是說,體適能檢測最主要的目的不在於與他人比較,也不是做為體育成績評量的參考或依據,而是透過瞭解自己的體能水準,並依據體適能檢測結果,擬訂或調整個人的健身運動計劃。 許多體育老師或學生,在完成體適能檢測後,就認為已經完成了一件事,而將體適能檢測視為資料建檔的例行公事。事實上,就體適能檢測的理念來說,體適能檢測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雖然體適能包括四大組成要素,本文則以肌肉適能方面可能的做法,為教材設計理念。

教材設計內容1 活動一:複習肌肉適能相關概念: (一)改善肌肉適能(肌力、肌耐力)的原則。 (二)建立正確無器械操作方式的知識。 (三)建立正確無器械操作方式的能力。 (四)呼吸與動作配合的練習。 活動二:老師透過教學媒體或示範,指導學生操作單人無器械肌力訓練的動作,而操作次數以體適能檢測結果為依據。

教材設計內容2 首先建立學生正確肌力訓練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再則老師透過教學媒體或示範, 指導學生操作動作。除了讓學生能做出正確的動作外,還要建立學生肌力訓練動作組的概念,及呼吸與動作配合的練習。 除了建立學生肌力訓練動作組的概念外,還要建立學生動作組的內容安排原則的概念。 透過學生自創或重新編排肌力訓練動作,做為個人改善肌肉適能的計畫。 分享設計內容及評量學生學習結果。

重量訓練應注意事項 1.穿著適當的運動服裝。 2.穿著適當的運動鞋(嚴禁裸足或穿著其他鞋類) 。 3.避免單獨從事重量訓練。 4.使用前先檢查器材(確定重量卡鎖、滑輪等)是否固定妥當。 5.負荷重量是否正確。 6.是否有足夠的動作空間。 7.是否採正確姿勢(站姿、坐姿或臥姿) 。 8.集中於動作操作、避免外務或旁人干擾。 9.勿與他人競爭或比較 。 10攜帶毛巾,隨時擦拭汗水及保持與器材接觸部位之乾燥 11若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 12慢穩定進行每個動作,體認舉起與放下同等重要(每個動作所花的時間約2.5秒至4秒) 。 13呼吸法:不可閉氣操作(向心收縮時吐氣、離心收縮時吸氣;或吸氣時舉起、放下時吐氣)使用口及鼻吸氣,以避免單用口或鼻的吸氣量不足所倒致的腦部缺氧情形。

屈膝伏地挺身 1.目的:強化三頭肌。 2.動作要領:雙手與雙膝著地,上體保持正直,儘可能不使腹部下垂。雙肘反覆緩慢彎曲與伸直。 亦可改變手與膝的距離,以改變難度。

屈膝伏地挺身

橋形撐 1.目的:強化腹直肌、四肢及背部肌群。 2.動作要領:雙手反撐仰臥,利用四肢力量將身體緩緩撐起,儘量保持上體水平,維持一段時間後緩緩放下。

橋形撐

俯臥弓身 1.目的:強化背部肌群 2.動作要領:俯臥,雙手置於體側,上體緩緩抬起,儘可能離開地面,到達定點後停留數秒後再緩緩回復原來姿勢。

俯臥弓身

仰臥抬臀(臀部) 1.目的:強化臀大肌、臀中肌。 2.動作要領:採仰臥姿,兩腳比肩寬雙手置於體側,肩部以下部位緩緩抬起離開地面,以足踵及背部支撐全身重量,維持數秒後再緩緩放下,並反覆操作數次。

仰臥抬臀(臀部)

立姿舉踵 1.目的:刺激腓腸肌及比目魚肌並強化踝關節。 2.動作要領立姿雙腳併攏,挺胸縮小腹,上體保持正直。腳跟緩緩舉起,直至利用腳尖站立時,再緩緩放下約反覆10-20次。

立姿舉踵

俯臥後抬腿 1.目的:強化腓腸肌及股二頭肌。 2.動作要領:俯臥,雙手置於大腿下方,其中一隻腿緩緩抬起,儘可能離開地面,到達定點後靜止不動。感到疲勞後再緩緩放下,並換腳操作。

俯臥後抬腿

仰臥撐身 1.目的:強化肱三頭肌、三角肌及腹直肌。 2.動作要領:採仰臥姿勢,雙手置於體側,以腳跟及雙手支撐身體重量,身體保持斜向正直,緩緩屈肘及伸肘,反覆操作數次。注意:勿使臀部下垂。

仰臥撐身

仰臥V字舉腿 1.目的:強化腹部肌群(腹直肌及腹斜肌)。 2.動作要領:採仰臥姿勢,雙手置於體側平衡身體,雙腿併攏緩慢向上 (或左、右)舉起,並緩緩放下(上舉與放下同等重要)反覆操作。

仰臥V字舉腿

驢式舉踵(小腿) 1.目的:強化小腿三頭肌。 2.動作要領:俯臥,上身向前彎曲,雙手交叉,額頭放在兩手之上,兩腳比肩寬,兩腳伸直狀況下將後腳跟緩緩抬起離開地面,亦緩緩放下,反覆實施。

驢式舉踵(小腿)

坐姿伸屈腿 1.目的:腹部及腿部肌群。 2.動作要領:坐姿雙腳併攏,利用腿部及腹部力量,將雙腳向前伸再緩緩縮回,反覆實施。

坐姿伸屈腿

改善肌肉適能(肌力、肌耐力)的方法 1.等張收縮訓練:用力時肌肉長度改變但肌肉仍維持某種程度的張力。實施等張收縮訓練通常使用重量訓練器材,如槓啞鈴、綜合機械式器材及液壓式器材等。槓啞鈴又稱為自由重量,適合於運動員使用;綜合機械式及液壓式器材較安全。 2.等長收縮訓練:用力時肌肉張力改變,肌肉長度不變,通常空手就可以實施,例如:用力推牆,雙手互推等,可以不受空間和設備的限制就可以自我鍛鍊。 3.等速收縮訓練:運用電磁作阻力,使肌肉在等速等力的情況下收縮訓練,這種訓練器材設備昂貴,較適用於肌肉、關節的復健。 4.周期訓練計劃是頗受推崇的科學漸進訓練法。假設您希望進行一項為期三個月的肌力訓練,您可以把三個月分成三個周期,第一個月是準備期,以1-RM的50-60%為 起始強度,選擇八項肌力訓練動作,每一項每次做十次,每次三回合(做完八項動作一回合)。以此類推,第二個月為鍛鍊期,強度設定為1-RM的60-70%,每個動作做八次,三回合。第三個月為強化期,強度設定為1-RM的70-80%,每個動作做六次,每次訓練三回合。

改善肌肉適能(肌力、肌耐力)的原則  1.超負荷的原則:鍛鍊者適當的超越自己目前的肌力水準,進行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量化控制,目的在於增進肌纖維的數量和橫斷面積,以促進神經肌肉的功能。 2.特殊性的原則:訓練內容會反應訓練的結果,對一般人而言,肌力訓練通常以70%~85%的最大肌力(1-RM),實施 6-8次為原則;肌耐力訓練則以40%~70%的最大肌力,實施10-12次為原則。肌耐力是肌力的基礎,因此,訓練時 應從訓練肌耐力開始,並逐漸增加負荷強度,減少負荷次數,以安全而有效的訓練肌力。 3.漸進的原則:訓練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透過漸進而適切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安排,可以明顯的增進肌力、肌耐力並改善淨體質。 4.個別差異的原則:每個人各有不同的生理生化特質,其對訓練適應及進步的情況亦會有差異,因此,肌力、肌耐力的訓練應採個別化的設計與安排,方能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第1節和第2節課動作練習 建立正確肌力訓練相關的知識與能力。老師透過教學媒體或示 範,指導學生操作動作。主要目的是在介紹十個簡單動作,以達到鍛鍊強健體魄、促進體能發展。 有些常犯的錯誤是一種習以為常或積非成是的一種錯誤,必需在體育課程中釐清。

第3節課分組創作 主要目的為先使學生學會基本動作及了解相關知能後,使學生在 安全情況下,發揮想像自創動作(將學生隨機分成數組)。複習活 動一和二的內容,除了建立學生肌力訓練動作組的概念外,還要 建立學生動作組的內容安排原則的概念。並請學生自行設計另一組全新的肌力訓練動作組。

第4節課表演 抽籤決定表演順序,亦以此做為評量的依據(包括老師評量及學生互評)。透過學生自創或重新編排肌力訓練動作,做為個人改善肌肉適能的計畫。分享設計內容及評量學生學習結果。 教師做依四節課的表現,給予正向的回饋。

家庭作業 1屈膝伏地挺身 2橋形撐 3俯臥弓身 4仰臥抬臀 5立姿舉踵 6俯臥後抬腿 7仰臥撐身 8仰臥V字舉腿 9驢式舉踵 10坐姿伸屈腿 實施情況家長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