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的发现 遗传学GENETICS 1、1891年德国细胞学家Henking在半翅目昆虫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现了性染色体。 2、1902 年美国科学家C.E.McClung将昆虫X染色体与性别联系在一起. 3、E.B. Wilson 详细研究了昆虫的性染色体所组成。
遗传学 (一)XY型 遗传学GENETICS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 人类、全部哺乳类、以及一些两栖类、昆虫及雌雄异株的植物的性别决定都是XY型。两条性染色体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一条为X染色体,另一条为Y染色体。
(二)ZW型 鸟类、鳞翅目昆虫、一些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这一类型。雄性为ZZ型,雌性为ZW型
(三)XO型 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蟋蟀等)属于这种类型。雌体为XX,雄体为XO型。 (四)植物的性别决定 少数雌雄异株的植物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雄株为异配性别,为XY,雌株为同配性别,染色体组成为XX。
第三节 连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 1.性状连锁的表现 1906年,Bateson用香豌豆做了一个两对性状的杂交研究。 P 紫花长花粉粒 x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长PpLl ↓自交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L- P-ll ppL-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遗传学GENETICS 按9:3:3:1推算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的理论数。 在上述结果中,F2中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不符合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的9:3:3:1的分离比例。其中亲本型的性状组合的实际数明显多于理论数。而重组类型(红长和紫圆)却明显少于理论数。很难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
遗传学GENETICS Bateson又设计了另一个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P 紫花圆花粉粒 x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 ppLL F 1 紫长 PpLl ↓自交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 按9:3:3;1 235.8 78.5 78.5 26.2 419的理论
遗传学GENETICS 试验的结果与前一试验基本相似,与9:3:3:1的独立遗传比例相比,F2群体中仍然是亲本型(紫圆、红长 )的实际数多于理论数,重组型(紫长、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遗传学GENETICS 所不同的是,在上一个试验中,是两个显性性状集中在一个亲本中,两个隐性性状集中在另一个亲本中。而第二个实验是每个亲本中都是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遗传学上把第一种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conpling phase),把第二种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repulsion phase)。
2.连锁遗传的解释 试验结果是否受分离规律支配? 第一个试验: 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5221:1731=3:1 长花粉:短花粉:(4831+393):(1338+390)=5224:1728=3:1
以上结果说明这两个试验受分离规律支配,但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F2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等,可用测交法来验证。 遗传学GENETICS 第二个试验: 紫花:红花(226+95):(97+1)=321:98=3:1 以上结果说明这两个试验受分离规律支配,但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F2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等,可用测交法来验证。
利用测交法来验证连锁遗传现象: 连锁遗传特点: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的,多于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少于50%。 (1)相引相 遗传学GENETICS 利用测交法来验证连锁遗传现象: 连锁遗传特点: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的,多于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少于50%。 (1)相引相
遗传学GENETICS 玉米籽粒的糊粉层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饱满Sh对凹陷sh是显性。 有色饱满 x 无色凹陷 CCShSh ↓ ccshsh 有色饱满 CcShsh x ccshsh 无色凹陷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Ft 有色饱 有色凹 无色饱 无色凹 实得粒数 4032 149 152 4035 8368 Percent 48.2 1.8 1.8 48.2
在Ft中, 亲本型性状组合=(4032+4035)/8368=96. 4% 重组型性状 =(149+152)/8368=3 在Ft中, 亲本型性状组合=(4032+4035)/8368=96.4% 重组型性状 =(149+152)/8368=3.6% 假如是独立分配,Ft中四种类型应该是1:1:1:1,测交结果显然不能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虽然形成四种配子,但绝非各占1/4,而是亲本组合类型占绝大多数。
遗传学GENETICS 相斥相 两个亲本各具有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杂交F1再与双隐性植株测交。 有色凹陷 × 无色饱满 CCshsh ↓ ccShSh CcShsh × ccshsh 有色饱满 无色凹陷 CcShsh Ccshsh ccShsh ccshsh 有、饱 有、凹 无、饱 无、凹 638 21379 210 96 672 43785 1.5 48.5 48.5 1.5
测交后代中, 亲本型=(21379+21096)/43785=97.01% 重组型=(638+672)/43785=2.99% 遗传学GENETICS 测交后代中, 亲本型=(21379+21096)/43785=97.01% 重组型=(638+672)/43785=2.99% 相斥组测交结果与相引组基本一致,Ft群体中也有四种类型,但亲本型组合占97.01%,远远超过独立分配所应有的50%,重组型只有3%左右,远远低于独立分配所应有的50%。
以上结果说明什么? 提示:这两对性状以什么方式遗传? 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分布如何? 两组测交结果说明,亲本所具有的C- c、Sh-sh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连系在一起遗传。
遗传学GENETICS 在相引相中,C和Sh连系在一起遗传,c和sh连系在一起遗传,因此F1产生的配子中,亲本型的(CSh和csh)占大多数,重新组合型的(cSh和Csh)数量偏少。
在相斥相中,c与Sh、C与sh连系在一起遗传,亲本型配子cSh和Csh明显多于50%,重组型CSh和csh明显少于50%。
结论是,原本属于亲本的两个非等位基因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连锁遗传。 遗传学GENETICS 结论是,原本属于亲本的两个非等位基因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连锁遗传。
遗传学GENETICS 连锁遗传的证据: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交换的发生。
遗传学GENETICS
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重组率(值)= (重组型配子数)/ (重组型配子+亲本型配子) ×100% 应用这个公式首先要知道两大类配子的数目。
重组率越小,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 遗传学GENETICS 重组率的变动幅度介于0-50%之间。 重组率越小,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
通常用重组率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称为遗传距离。 遗传学GENETICS 通常用重组率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称为遗传距离。 其数值以重组率的数值去掉%表示,单位是“重组单位”或centi-Morgor(cM)。 比如,CSh之间的重组率为3.5%,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相距3.5重组单位,或3.5cM。
玉米测交试验的重组率,相引相为3.6%,相斥相为2.99%,就是根据测交结果和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 遗传学GENETICS 2.重组率的测定 1)测交法 玉米测交试验的重组率,相引相为3.6%,相斥相为2.99%,就是根据测交结果和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
遗传学GENETICS 例如,在雄果蝇和雌蚕中通常不发生交换,连锁基因完全连锁,不发生重组。 在黑腹果蝇中,灰色体B对黑体b为显性,红眼Pr对紫色眼pr为显性。这两个基因座位是连锁的。
黑体红眼 × 灰体紫眼 b Pr × B pr b Pr B pr 灰体红眼 b Pr B pr F1雄 灰体红眼 × 雌 双隐性个体 b Pr b pr B pr × bpr 黑体红眼 灰体紫眼 1 : 1
遗传学GENETICS 以F1中雄蝇与双隐性雌蝇测交,因为雄蝇的小孢母细胞中不发生交换,所以只产生两种精子,bPr和Bpr,且比例相等,双隐性雌蝇当然只产生一种卵子,bpr,所以测交后代中只有灰体紫眼和黑体红眼两种亲本类型,比例为1:1。
遗传学GENETICS 若用F1中的雌蝇与双隐性雄蝇测交, F1 (雌)灰体红眼 × (雄)黑体紫眼 b+/+pr ↓ bpr/bpr 雌b+,+pr ,++,bpr ;雄 bpr F2 ++/bpr 灰体红眼1 +pr/bpr 灰体紫眼19 b+/bpr 黑体红眼19 bpr/bpr 黑体紫眼1 重组值 =(1+1)/(1+19+19+1)=0.05 =5%
遗传学GENETICS 2)自交法 有的作物,如玉米,测交比较容易,它授粉方便,一次授粉能得到大量种子。但是,有些作物如小麦,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不仅去雄和授粉比较困难,而且一次杂交只能得到很少量的种子,不宜用测交的方法测定重组率。 自花授粉作物可以用自交法,根据F2群体的资料估算重组率
遗传学GENETICS 以相斥相为例。假设有两对基因A-a和B- b AAbb × aaBB ↓ AaBb 配子 AB Ab aB ab 比例 a b c d a+b+c+d=1 AB a AABB a2 Ab b AAbb b2 Ab c aaBB c2 ab d aabb d2
双隐性个体的频率(aabb个体的频率)为d2。实际上我们只能观察到d2,而不能观察到d。因为组成aabb个体的配子只能是ab。 d=d2 开平方(只取正值)。 假设 A-B- A-bb aaB- aabb 10 490 490 10
遗传学GENETICS F2中aabb个体的比例为10/1000=0.01=d2,d=0.1=10%,AB配子的频率与ab相等,也应该是10%。在相斥相,AB和ab均为重组型配子,重组率是两种重组型配子比率之和,即10%+10%=20%。那么,F1形成的四种配子的比例应为 10AB:40Ab:40aB:10ab
相引相也可以用上述方法,但在相引相中,双隐性配子是亲本型配子,而不是重组型配子,应予注意。
遗传学GENETICS 第四节 基因定位 一、基因定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的位置。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就叫做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1、基因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与相邻基因之间的关系 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相对顺序和距离。基因之间的距离是用重组率来表示的。
做三个两点测验才能完成。设有A-a、B-b和C-c三对基因,其定位的具体步骤是:
3、又通过同样的方法确定A-a和C-c是否连 4、根据三个重组值的大小,确定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遗传学GENETICS 3、又通过同样的方法确定A-a和C-c是否连 4、根据三个重组值的大小,确定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例:玉米籽粒颜色C-c (有色-无),饱满(Sh)对凹陷(sh)为显性,非糯性(Wx)对糯性(wx)为显性,为了明确这三对基因是否连锁,曾有人做过三个两点测验。
1 有色 饱满 × 无色 凹陷 CCShSh × ccshsh 有色 饱满 无色 凹陷 F1 CcShsh × ccshsh 3.6% 遗传学GENETICS 1 有色 饱满 × 无色 凹陷 CCShSh × ccshsh 有色 饱满 无色 凹陷 F1 CcShsh × ccshsh 3.6%
2 饱满 糯性 x 凹陷 非糯 wxwxShSh × WxWxshsh F1 WxwxShsh × wxwxshsh 20% 遗传学GENETICS 2 饱满 糯性 x 凹陷 非糯 wxwxShSh × WxWxshsh F1 WxwxShsh × wxwxshsh 20% 3 非糯 有色 x 糯性 无色 WxWxCC x wxwxcc F1 WxwxCc × wxwxcc 23.6%
结果:1 C-c和Sh-sh之间的重组值为3. 6% 2 Wx-wx和Sh-sh 20% 3 Wx-wx和C-c 23 结果:1 C-c和Sh-sh之间的重组值为3.6% 2 Wx-wx和Sh-sh 20% 3 Wx-wx和C-c 23.6% 这样,可以确定三个基因之间的顺序和距离如下图: 20 3.6 wx ―――――――――Sh―――C
遗传学GENETICS 两点测验法有两大缺点: (1)工作量大。要给三个基因定位须做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 (2)如果基因间距离较远,很可能发生双交换,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确性。
(二) 三点测验 三点测验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能同时确定三个非等位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而且结果也比较精确。 仍以上述玉米的三对等位基因为例,介绍三点测验的具体步骤。 步骤: 1 杂交 2 测交
遗传学GENETICS 凹陷非糯性有色 × 饱满糯性无色 shsh + + + + ↓ + +wxwx cc +Sh+Wx+c × shshwxwxcc 测交结果如下表
表型 F1配子型 个体数 交换类型 饱满、糯性、无色 + wx c 2708 亲型 凹陷、非糯、有色 sh + + 2538 饱满、非糯、无色 + + c 626 单交换} 凹陷、糯性、有色, sh wx + 601 凹陷、非糯、无色, sh + c 113 饱满、糯性、有色, + wx + 116 饱满、非糯、有色 + + + 4 双交换 凹陷、糯性、无色, sh wx c 2
遗传学GENETICS 如何分析上述结果呢? 第一步:判断这三对基因是否连锁。若这三对基因不连锁,即独立遗传(分别位于非同源的三对染色体上),测交后代的八种表现型应该彼此相等,而现在的比例相差很远。
其次,若是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另一对独立,应该每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一样,总共有两类比例值。现在的结果也不是如此。试验结果是每两种表现型的比例一样,共有四类不同的比例值,这正是三对基因连锁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特征。
遗传学GENETICS 第二步:确定排列顺序 既然这三对基因是连锁的,在染色体上就有一个排列顺序的问题。首先在Ft群体中找出两种亲本表现型和两种双交换表现型。双交换的可能性肯定是最少的,而亲本型个体数应该最多。
本例中无疑是 + wx c 和sh + + 为亲型 + + + 和sh wx c 为双交换型 三对基因,有三种可能的排列方式: sh c +, + + wx;
只有第二种才能产生+++和wxshc两种双交换配子,其它两种都不可能。所以可以确定三个基因间的相对位置,是sh在wx和c之间。 遗传学GENETICS 只有第二种才能产生+++和wxshc两种双交换配子,其它两种都不可能。所以可以确定三个基因间的相对位置,是sh在wx和c之间。
用三点测验法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时,先要在Ft中找出双交换类型,尔后以亲本类型为对照,在双交换中居于中间的基因是三个连锁基因中的中间基因。确定了中间基因,排列顺序也就被确定了。
第三步,计算重组值,以确定三对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由于每个双交换是由两个单交换组成的,所以在估算两个单交换时,必须分别加上双交换值,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发生的单交换频率。
遗传学GENETICS 双交换值= (4+2)/6708 ×100% =0.09% wx和sh间的重组率= (601+626)/6708 × 100%+0.09%=18.4% sh和c间的重组值 = (116+113)/6708 × 100%+0.09%=3.5%
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距离可以图示如下: 18.4 3.5 wx ―――――――――――sh ―――c 21.9cM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的。
y+ w+ ec+/y w ec可产生8种配子,这8种配子来源于非交换、单交换和双交换。 遗传学GENETICS 再举一个例子 y+ w+ ec+/y w ec可产生8种配子,这8种配子来源于非交换、单交换和双交换。
遗传学GENETICS
遗传学GENETICS 下面是另一对基因定位的数据
遗传学GENETICS 类型 数目 占总数% y—ec ec—ct y—ct y ct ec 1071 74.68 Y Ct Ec 1080 Y ct ec 66 5.00 √ √ y Ct Ec 78 y Ct ec 282 19.97 √ √ Y ct Ec 293 Y Ct ec 4 0.35 √ √ y ct Ec 6
遗传学GENETICS 确定基因顺序:根据双交换类型的特点,我们知道这3个基因的顺序为y—ec—ct。 统计各类型的数据。 计算重组值: y—ec: 5.00%+0.35%=5.35% ec—ct: 19.97%+0.35%=20.32% y—ct: 5.00%+19.97=24.97% 图距: y 5.35 ec 20.32 ct 24.97
问题:24.97≠5.35+20.32 原因:双交换引起 校正: 5.35+20.32=24.97+2 x 0.35=25.67 遗传学GENETICS 问题:24.97≠5.35+20.32 原因:双交换引起 校正: 5.35+20.32=24.97+2 x 0.35=25.67 y 5.35 ec 20.32 ct 25.67
遗传学GENETICS (三) 干扰和符合 如果两个单交换的发生是彼此独立的,双交换的频率就应该是两个单交换频率 的乘积。 上例中,理论双交换值应该是 0.184 × 0.035=0.0064=0.64% 而实际双交换值只有0.09%
可见: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附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一些。这种现象叫做干扰(干涉)(interference)。
遗传学GENETICS 一般用符合系数来表示干扰的大小。 符合系数 = 实际双交换值 理论双交换值 上例中符合系数 =0.09/0.64=0.14 符合系数愈大,表示干扰愈小。符合系数等于1,表示无干扰。符合系数为0,表示完全干扰,即一点发生交换,其邻近的另一点就不再发生交换。 干扰=1-符合系数
遗传学GENETICS 二、遗传连锁图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它们具有连锁遗传的关系。 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的顺序和距离标志出来,就成为连锁图(linkage map),又称为遗传学图(genetic map)(图)。
遗传学GE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