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肝脏基本功能 : 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如 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 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 的功能。人体 “ 中心实验室 ” 或 “ 物质代谢中枢 ” ①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②胆红素代谢检查; ③血清酶检查; ④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 ⑤病毒性肝炎常用标志物检测等。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 教 学目 标  熟悉 : 败血症感染的常见途径 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鉴别 蓝光箱使用目的、方法  掌握 : 胆红素脑病的定义及临床观察要点 败血症的护理诊断、措施.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新生儿黄疸. 概 念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又 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 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 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 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 导致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 重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的新进展 郑 玲 芳.
溶血性贫血 ( Hemolytic Anemia HA )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黄 疸.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六节 黄疸 《健康评估》配套CAI课件 主编:蔡小红 编者:周肖英 2010年10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肝脏的基本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蛋白合成,血糖调节,脂类代谢,激素及维生素代谢) 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解毒作用)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第十二章 黄 疸.
第十七章 肝胆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十七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平湖一院儿科 缪海中.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华医院儿内科 钱继红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吴明昌 教授 主任医师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第五章).
第六章 肝脏功能检验.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东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胡彩英.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胎 黄 儿科教研室.
新生儿黄疸概论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 杨萍萍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上课了 请安静.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Welcome.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新生儿肺炎 Neonatal Pneumonia
常见症状评估和 护理诊断 * 黄疸6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章 雅 青.
第十四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第 十 一 章 肝的生物化学.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十二章 黄 疸.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主讲教师:尹燕华.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 教学目的 £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新生儿黄疸常见病因及特点 黄疸的治疗目的以及有哪些方法

概 述 黄疸 是体内胆红素累积 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黄染的现象 新生儿时期黄疸颇为常见,即可以是生理性的,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体征 概 述 黄疸 是体内胆红素累积 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黄染的现象 新生儿时期黄疸颇为常见,即可以是生理性的,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体征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在新生儿时期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普遍现象、原因复杂、中枢中毒

一.正常胆红素代谢 1. 胆红素的形成 1)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约占80% 衰老RBC 单核吞噬系统 Hb 珠蛋白 1)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约占80% 衰老RBC 单核吞噬系统 Hb 珠蛋白 正铁血红素 血红素氧化酶 铁 CO 胆绿素 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 游离胆红素

2)旁路胆红素 占3%左右 骨髓内部分网织红细胞和幼红细胞未发育成熟即被分解,其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再转为胆红素 3)其它 肝脏和其他组织内含血红素的血色蛋白,如肌红蛋白、过氧化酶、细胞色素等。约占20%

2、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 Hb等单核-吞噬系统 游离胆红素 与白蛋白联结 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核黄疸的理论依据

3、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 ①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肝细胞膜特殊载体,与胞浆内的两种受体蛋白(Y、Z蛋白)结合 ② 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DPGT,形成直接胆红素,能溶于水 ③ 排泄及“肠-肝循环” 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T分解还原成尿胆素类。大部分随粪便排除,小部分重吸收经门静脉至肝脏,再经胆道排泄,此即 . 极少部分流如体循环,由肾脏排泄 肠-肝循环

胆红素的代谢示意图 肝 肠道 ß-GT 网状内皮系统 衰老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胆红素 胆红素 UDPGAB-UGT 胆红素 珠蛋白 血红素 加氧酶 胆绿素 还原酶 胆红素 肝 血液 胆红素 Y,Z蛋白 UDPGAB-UGT 胆红素 胆红素-白蛋白 白蛋白 UDP 胆红素-GA 胆红素GA 胆素原 胆红素 ß-GT 胆素原 胆素 尿胆素 肠道 粪胆素

二.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产生增加 ① 红细胞数量过多 ② 红细胞寿命短(新生儿70-90d,成人120d) 1.   胆红素产生增加 ①  红细胞数量过多 ②  红细胞寿命短(新生儿70-90d,成人120d) ③  旁路性及早期标记的胆红素增多 2.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转运能力不足 白蛋白↓,代谢性酸中毒

3、肝功能不成熟 4、 肠肝循环特殊 1)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 Y,Z蛋白含量低(5天后逐渐↑) 2) 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1)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 Y,Z蛋白含量低(5天后逐渐↑) 2) 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UDPGT含量、活性低 3) 肝细胞对胆红素排泄功能较差 4、 肠肝循环特殊 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 结合胆红素水解 葡萄糖醛酸 + 未结合胆红素 正常菌群未建立—结合胆红素不能还原成尿胆素原

三.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程 度 足月儿<221μmol/L 足月儿>221μmol/L 早产儿<257μmol/L 早产儿>257μmol/L 持续时间 足月儿10~14天消退 早产儿>3~4周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消退 或退而复现 结合胆红素 < 34μmol/L >34μmol/L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好 较差,有原发病症状

四、新生儿黄疸主要病因 肝前性 肝性 肝后性 感染性 非感染性

新生儿黄疸 1、肝前性(胆红素生成过多): RBC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 染、肠肝循环增加、血红蛋白病、红细胞膜异常 2、肝性(摄取或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 新生儿黄疸 ①缺氧、感染 ②先天性UDPGT缺乏;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多症;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先天性甲低、先天性愚型 ③药物:竞争胆红素的Y、Z蛋白结合位点(磺胺、水杨酸盐、苯唑青霉素、西地兰等) 3、肝后性(胆汁排泄障碍): 肝炎、胆管阻塞- 胆道闭锁等;代谢缺陷病

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 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TORCH 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娩出时被感染 临床特点:① 起病较晚,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 ② 粪便颜色随黄疸轻重而改变 ③ 常不发热,部分有纳差、呕吐、肝脏肿大 ④ 血清胆红素常有直接、间接胆红素升高

(2)新生儿败血症 ① 新生儿败血症可伴有黄疸,且可为败血症的首显症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②原因:细菌毒素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和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以及毒素对肝细胞的破坏(中毒性肝炎) ③血清胆红素在1周内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2周后肝脏形成结合胆红素的能力成熟,此时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

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病 (2)胆道闭锁 * 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 * 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 * 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 * 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 3个月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 发病率在0.5%~2%, 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迟至3~4周消退。 机理: 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亦有认为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相似,黄疸在生后3~4d出现,高峰在生后5~7天,但消退时间延长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在生后6~8天出现,高峰在生后数周,6~12周消退

临床特点 ① 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 ② 黄疸似生理性黄疸,但不随生理性黄疸消退而消退 ③ 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④ 吃奶好、体重增加,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 ⑤ 停母乳2~3天后,黄疸明显减退,如再哺乳,黄疸可有反复,但不超过原来程度 ⑥ 预后好,不会引起核黄疸

(4)遗传性疾病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5)药物性黄疸 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孕母用药引起者 (6) 缺氧、酸中毒 (7) 出血(头皮血肿) (8) 红细胞增多症

五、胆红素脑病 bilirubin-encephalopathy (核黄疸 kernicterus) 未结合胆红素重度升高时,游离胆红素浸润脑组织引起损害 易侵犯基底核

高危因素 胆红素浓度 18~20mg/dl为临界浓度 血脑屏障成熟度(早产) 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感染 低蛋白血症 和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位点的阴离子:脂肪酸、磺胺、安定、先锋霉素等

临床分期 警告期: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嗜睡 吸吮反射弱,发热 痉挛期:痉挛或松弛、发热,呼吸 衰竭 (死亡) 恢复期:症状消退 后遗症期:持久性锥体外系神经异常 12~24h 12~24h 1~2w

后遗症:四联症 手足徐动症(100%) 眼球运动障碍 眼上转困难(90%) 高频率失听(50%) 牙釉质发育不良(75%)

六、新生儿溶血病 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最为常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其它如MN、Kell、Duffy等)

1.发病机制 1) ABO溶血病 以母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最多见;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均不会发生溶血病 有父亲遗传而母亲所不具备的显性胎儿红细胞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这种IgG血型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与红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使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系统遭受破坏而发生血管外溶血 以母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最多见;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均不会发生溶血病

2) Rh血型不合 ①多见于少数民族,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C> D>E>c>d>e)。Rh溶血病以RhD溶血病最常见, 其次为RhE溶血病 ②Rh抗原仅存于Rh猴及人的红细胞上,故第一胎很少发病 ③Rh阴性母亲第一胎发生Rh溶血病,一可能是输过血;二可能是“外祖母学说”

2.临床表现 Rh溶血病症状较ABO溶血病严重 ① 胎儿水肿:红细胞破坏、 贫血、缺氧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水肿、死胎 ② 黄疸: 出现早,且进行性加深 ③ 贫血、肝脾肿大 ④ 胆红素脑病:多发生在生后2~7天内

3、诊断 1)病史:母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等;母亲血型、新生儿血型检查;黄疸出现时间及进展情况 2)血清学实验 ①Coomb’s实验(改良抗人球蛋白实验) ②抗体释放实验 ③游离抗体检测:表明母血抗体已进入胎儿体 内,但不一定致敏

七、新生儿黄疸诊断、鉴别诊断 1.确定有无黄疸;是生理性或病理性;间接或直接胆红素升高 2. 黄疸首现的时间及日龄 <24h 溶血病多 2~3d 生理性、ABO溶血 4~7d 败血症,母乳性(早发性),围产因素 >7d 母乳性(晚发性),败血症,肝炎,胆道闭锁等

3. 黄疸程度及进展 黄疸重、进展快 溶血症,败血症 黄疸发展慢、持久 肝炎,胆道闭锁 4.粪尿颜色 粪色浅、尿色深黄者 肝炎,胆道闭锁 5.妊娠史、生产史 胎膜早破,产时延长 感染 母用药物(如催产素,使母水钠潴留,红细胞水肿破坏) 家族史 (蚕豆病),父母肝病史 6.伴随症状、体征 感染中毒表现 溶血表现

八、新生儿黄疸治疗 1. 寻找病因,对应治疗(败血症、肝炎等) 2. 对症(退黄) 1)药物治疗 ① 中药: 茵栀黄 ① 中药: 茵栀黄 ② 肝酶诱导剂: 鲁米那5mg/kg/d×5d 可拉明

③ 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吸收:1%活性炭 5ml;琼脂125~250mg ④ 激素: ⑤ 减少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 白蛋白 1g/kg;丙种球蛋白1g/kg 血浆 25ml 纠酸 5%碳酸氢钠3~5ml/kg

2)光疗

① 间接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升高,易致青铜症 ② 原理:使胆红素结构发生改变 ③ 波长420~470nm的蓝光,双面优于单面 ④ 副作用:发热、腹泻、皮疹、不显性失水增加,核黄素分解增加,血钙降低 ⑤ 注意点:用黑纸片保护双眼、生殖器;补充水分及WitB2 ⑥ 光疗需12~24小时才能使胆红素下降

3)换血治疗 ①指征: Rh溶血病、重症ABO溶血病 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 ( 20mg/dl ) 对早产儿,特别是有缺氧、酸中毒、感染、脱水等时,指征可放宽 有早期核黄疸表现者 ② 血源选择 ABO溶血病:O型血球、AB型血浆 Rh溶血病: Rh血型与母亲相同 ABO与患儿相同(或O型)

③换血途径: 脐静脉换血、脐静脉和脐动脉同步换血、外周血管同步换血 ④ 换血量和换血速度: 按150~180ml/kg 总量在400~600ml 速度要均匀

黄疸治疗进展 金属卟啉类药物: 血红素氧合酶抑制剂,主动过程。锡原(中)卟啉,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

思考题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何鉴别? 2、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3、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4、新生儿黄疸有哪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