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 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妊娠小便淋痛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 掌握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及 辨证论治。  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 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内伤发热.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黄 疸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 丽 娟.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肺结核.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第十四章 安神药.
便秘.
气血同病辩证.
安 神 剂.
心悸 概述 是指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失眠、脉律失常等症。或阵发性或持续性。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乳衄.
胃阴亏虚.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七章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教师:英洪友.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自汗、盗汗 2019/1/16.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汗 证

学习要求 掌握汗证的概念、病位、病因病机、病性、治疗原则、治法,以及各类汗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熟悉汗证的诊断、辨证要点及不同类型。 了解汗证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要点。

一、概述 (一)概念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根据汗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五种,其中自汗和盗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生理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同·阴阳别论篇》载“阳加于阴谓之汗”,明确指出汗为心液,为心所主,是阳气蒸化阴液而形成; 病机 《灵枢·经脉》曰:“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汉代张仲景将外感病汗出的症状分为汗出、自汗出、大汗出、手足濈然汗出、头汗出、额汗出、汗出而喘、盗汗和黄汗等,拟定了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茵陈蒿汤等有效方剂。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者,此劳气也。”“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丹溪心法》“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气虚。” 《景岳全书》“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医林改错》对血瘀导致自汗、盗汗的治疗作了补充。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伤寒论》指出:“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实,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温疫论》对战汗的发生机制,以及病情转归的关系都有一定见解,认为战汗在临床上常作为观察病情变化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金匾要略》指出:“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腰髋驰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

一、概述 (三)西医学范畴 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脱、休克及肝病、黄疸等某些传染病以汗出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位 汗证的病位在卫表肌腠,其发生与肺、心、肾密切相关。

三、病性 汗证的病机性质有虚有实,以虚者居多。 前人有 “自汗(多)阳(气)虚,盗汗(多)阴(血)虚” 之说。

四、病因病机 (一)营卫不和 阴阳偏盛之体 卒感风邪,营卫不和,卫 阴阳偏衰之体 强营弱,卫外失司,营阴 表虚之人 不能内守而汗出。

四、病因病机 (二)肺气亏虚 素体虚弱 病后体虚 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腠理 久患咳喘 不固而汗自出。

四、病因病机 (三)阳气虚衰 久病重病,脏气不足,阳气过耗,不能敛阴,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甚则发生大汗亡阳之变。

四、病因病机 (四)虚火扰津 烦劳过度,血虚精亏 虚火内生,心液被扰, 邪热伤阴,阴液不足 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

四、病因病机 (五)心血不足 劳心过度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液不 久病血虚 藏而外泄则盗汗。

四、病因病机 (六)热邪郁蒸 风寒入里化热 热淫于内,迫津外泄 感受风热、暑热之邪 则大汗出。 或 饮食不节,湿热蕴结,熏蒸肝胆,汗出色黄。

五、诊断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 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一)主要依据 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 (二)分类诊断 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 外感热病中,全身战栗而汗出为战汗; 病情危重时,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者为脱汗; 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为黄汗。

六、相关检查 血沉、抗“O”、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测定、胸部X线摄片、痰培养等,以鉴别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汗多。

七、鉴别诊断 生理性汗出与病理性汗出:因外界气候、运动、饮食等生活环境因素影响,稍有出汗,其人并无不适,为正常现象,应与病理性汗出鉴别。

八、辨证论治 2.辨寒热:由热邪或阴虚火旺所致者属热;由阳气虚衰所致者属寒。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邪气盛多实,正气衰则虚,正衰邪恋则虚实夹杂。一般来说,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脱汗多属阳气亏虚;黄汗为实证;战汗以实证为主,也可出现虚实错杂的情况。 2.辨寒热:由热邪或阴虚火旺所致者属热;由阳气虚衰所致者属寒。

八、辨证论治 虚证: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 实证:清泄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 虚实夹杂者:根据证候的虚实主次而适当兼顾。 (二)治疗原则 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虚证: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 实证:清泄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 虚实夹杂者:根据证候的虚实主次而适当兼顾。

八、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主症:汗出恶风,周身酸楚。 兼症:或微发热,头痛,或失眠,多梦,心悸。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缓。 1.自汗 (1)营卫不和 主症:汗出恶风,周身酸楚。 兼症:或微发热,头痛,或失眠,多梦,心悸。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益气固表; 失眠多梦、心悸者,加龙骨、牡蛎,以安神止汗。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主症:汗出恶风,动则益甚。 兼症:久病体虚,平时不耐风寒,易于感冒,体倦乏力。 1.自汗 (2)肺气虚弱 主症:汗出恶风,动则益甚。 兼症:久病体虚,平时不耐风寒,易于感冒,体倦乏力。 舌脉: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汗多加麻黄根、浮小麦、五 味子、煅牡蛎以止汗敛阴。病久脾胃虚弱合用四君子汤培土生金。兼中气虚者加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主症:动则心悸汗出,或身寒汗冷。 兼症:胸闷气短,腰酸腿软,面白唇淡,小便频数而色清,夜尿多。 1.自汗 (3)心肾亏虚 主症:动则心悸汗出,或身寒汗冷。 兼症:胸闷气短,腰酸腿软,面白唇淡,小便频数而色清,夜尿多。 舌脉:舌质淡,舌体胖润,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芪附汤。乏力甚加人参、白术、大枣补中益气;四肢厥冷加桂枝、肉桂通阳补肾;汗多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以止汗敛阴。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主症:蒸蒸汗出,但头汗出,或手足汗出。 1.自汗 (4)热郁于内 主症:蒸蒸汗出,但头汗出,或手足汗出。 兼症:面赤,发热,气粗口渴,口苦,喜冷饮,胸腹胀闷,烦躁不安,大便干结,或见胁肋胀痛,身目发黄,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泄里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宿食在胃者,可用枳实导滞丸消导和胃,佐以泄热。如大便秘结,潮热汗出,脉沉实者,可用增液承气汤或大承气汤攻下热结。肝胆湿热者,可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主症:睡则汗出,醒则自止,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兼症:眩晕健忘,气短神疲,面色少华或萎黄,口唇色淡。 2.盗汗 (1)心血不足 主症:睡则汗出,醒则自止,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兼症:眩晕健忘,气短神疲,面色少华或萎黄,口唇色淡。 舌脉:舌质红,苔薄;脉虚或细。 治法:补血养心。 方药:归脾汤。心悸甚者加龙骨、琥珀粉、朱砂以镇惊安神;不寐加柏子仁、合欢皮以养心安神;气虚甚者加黄芪、浮小麦以固表敛汗。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主症:寐则汗出,虚烦少寐,五心烦热。 2.盗汗 (2)阴虚火旺 主症:寐则汗出,虚烦少寐,五心烦热。 兼症:久咳虚喘,形体消瘦,两颧发红,午后潮热,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 舌脉:舌质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骨蒸潮热重者,可合青蒿鳖甲汤滋阴退热。阴虚相火妄动者,可合知柏地黄丸加减应用。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主症:多在病情危重之时,出现大汗淋漓,汗出如油。 兼症: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气短息微。 3.脱汗 主症:多在病情危重之时,出现大汗淋漓,汗出如油。 兼症: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气短息微。 舌脉:舌萎少津;脉微欲绝,或脉大无力。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味。可加生黄芪益气止汗。病情危急,亦可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急救之品。若在热病中所见,尚可加麦冬、五味子敛阴止汗。汗多时可加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等敛汗之品。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4.战汗 主症:多在急性热病中,突然全身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兼症:发热口渴,躁扰不宁。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论治。战栗恶寒而汗出顺利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恶寒战栗而无汗者,属正气亏虚,用人参、生姜煎汤服之,以扶正祛邪;若汗出过多,见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者,治宜益气回阳固脱,用参附汤、生脉散煎汤频服;若战汗之后,汗出不解,再战再汗病情反复者,若已无表证,里热内结,可用滋阴增液,通便泄热之法,以增液承气汤加减治之。若表证未尽,腑气热闭,应表里同治,以凉膈散加减治之。 营卫不和

八、辨证论治 营卫不和 (三)分证论治 主症:汗出色黄,染衣着色。 5.黄汗 主症:汗出色黄,染衣着色。 兼症:或有身目黄染,胁肋胀痛,小便短赤;或有发热、口渴不欲饮,或身体浮肿。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若热势不甚,小便短赤,身体浮肿,予茵陈五苓散清热利水退黄。若湿热未清而气阴已亏者,可用清暑益气汤清热利湿,益气养阴并举。 营卫不和

九、转归预后 良好。若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出 汗,往往病情较重。引起汗证的疾病较 多,原发病的发展转归决定其预后。 单纯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 良好。若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出 汗,往往病情较重。引起汗证的疾病较 多,原发病的发展转归决定其预后。 营卫不和

十、临证要点 营卫不和 自汗和盗汗是临床常见的汗证,临床有单独出现的,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症状之一而出现的,在辨证论治时应加以区别。 在临证时应掌握不同的汗证及主要病机变化。 在临证时,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选用相应的治法且应注意补虚、滋阴。脱证乃重危之证,是生命垂危、阴阳离决的一种表现,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各类汗证在治疗时除辨证论治外,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止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作用。 营卫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