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学 广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李锦新 1020603
胚胎学(embryology) 胚胎学: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 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
人胚发育的分期 精子 受精卵 胚盘 胚胎 胎儿 分娩 卵子 1-2周 3-8周 9-38周 胚前期 胚期 胎期 围产期:第26周至出生后4周
第一周胚胎的发育
一、受 精(fertilization) 受精:成熟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一个 受精的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时间:排卵后12小时内 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时间:排卵后12小时内
受精的条件 1.卵子必须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2.精子必须获能 3.精子必须正常和有足够的数量 4.精子和卵子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相遇 5.男女双方生殖管道必须畅通
受精过程 1.精卵接触,精子释放顶体酶,穿越放 射冠。 2.顶体反应,穿越 透明带。 3.透明带反应。 4.精子与卵子细胞 膜融合,精子头 部进入卵细胞内。 5.精子与卵子的细胞核融合。
受精的意义 (1)激发卵裂 (2)恢复染色体数目 (3)促使遗传性变异 (4)决定性别
二、卵 裂 卵裂(cleavage):受精卵的早期细胞分裂。 卵裂球(blastomere):卵裂产生的子细胞。 二、卵 裂 卵裂(cleavage):受精卵的早期细胞分裂。 卵裂球(blastomere):卵裂产生的子细胞。 桑椹胚(morula):受精后第3天,形成由 12- 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 。
受精和卵裂 卵裂过程中受精卵逐渐由输卵管向子宫方向移动。
三、胚泡的形成 第4天,桑椹胚发育成一个囊泡状的胚称为胚泡 (blastocyst)
胚泡的结构 由三部分组成: (1)内细胞群(inner cell mass) (2)滋养层(trophoblast) (3)胚泡腔(blastocoele) 此时,胚泡外的 透明带已消失,胚泡进入子宫腔内。
四、植 入 植入(implantation):胚泡接触子宫内膜 并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时间:开始于第5-6天,完成于第11-12天 四、植 入 植入(implantation):胚泡接触子宫内膜 并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时间:开始于第5-6天,完成于第11-12天 部位:子宫体部和底部 宫外孕----植入在子宫以外的部位 前置胎盘----植入在近子宫颈处
胚胎异常植入部位
植入的条件 (1) 母体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正常分泌, 使子宫内膜保持在分泌期。 (2)子宫腔内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内环境。 (3)透明带及时消失和胚泡适时进入子宫 腔。
植入过程及胚泡的早期变化 1.接触 2.溶蚀 3.陷入 4.包埋 5.修复
植入过程中滋养层的变化 滋养层增殖,分化为内、外两层 内层:细胞滋养层(cytotrophoblast) 外层:合体滋养层(syncytiotrophoblast)
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植入后内膜腺体分泌旺盛,基质细胞肥大,富含糖元和脂滴,称蜕膜反应。分为: 1.基蜕膜 2.包蜕膜 3.壁蜕膜
第二周胚胎的发育
五、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胚盘:在植入过程中,内细胞群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圆盘状的结构,由上胚层和下胚层紧贴在一起组成,是人体的原基。
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内细胞群细胞的分化 外层呈柱状,称上胚层(epiblast) 内层呈立方状,称下胚层(hypoblast) 羊膜囊 胚盘 羊膜囊切迹 上胚层 羊膜囊 胚盘 卵黄囊 卵黄囊切迹 下胚层
胚外中胚层的形成 细胞滋养层分化出许多星形细胞,充填在细胞滋养层和羊膜囊、卵黄囊之间,称胚外中胚层。随后其间出现一个大腔,称为胚外体腔,将胚外中胚层分隔成壁层和脏层。合体滋养层不断增多,伸入子宫内膜,称绒毛。
第三周胚胎的发育
六、三胚层胚盘的形成 原条和中胚层的形成 原结 外胚层 中胚层
脊索的形成 脊索 脊索 原结 脊索 中胚层
第四至八周胚胎的发育
七、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的分化 (1)神经管的形成 神经板(neural plate) 神经沟(neural groove) 神经褶(neural fold) 神经管(neural tube) 中枢神经系统
(2)神经嵴的形成 神经嵴:神经管左右 背外则形成的两条 纵行的细胞索。 周围神经系统、 肾上腺髓质、 APUD细胞等。 (3)其他外胚层 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器等
2.中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在脊索两旁从内向外依次分化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中胚层 间充质
(1)轴旁中胚层---------体节 分化为脊柱、骨骼肌、真皮等 (2)间介中胚层 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 (3)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体壁的骨骼、肌肉、结缔组织 脏壁中胚层: 内脏平滑肌、浆膜、系膜 胚内体腔: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4)间充质:结缔组织、血管等
3.内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被包卷入胚体内形成原始消化管,将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组织,以及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等器官的上皮组织。
八、胚体的形成 随着三胚层的分化,胚盘边缘向腹侧卷折形成头褶、尾褶和左右侧褶,扁平形的胚盘逐渐变为圆柱形的胚体。胚盘卷折主要是由于各部分的生长速度差异引起的,中轴部生长速度快于边缘部,外胚层的生长速度快于内胚层,这样导致了侧褶,使外胚层包于胚体外表,内胚层卷到胚体内部;胚盘头尾方向的生长速度快于左右方向的生长,头侧的生长速度又快于尾侧,导致了头褶和尾褶的形成,因而胚盘卷折为头大尾小的圆柱形胚体,胚盘边缘则卷折到胚体腹侧,并逐渐靠拢,最终在胚体腹侧形成圆索状的原始脐带。
左右侧褶的形成 头褶、尾褶的形成
九、胎 膜 (fetal membrane) 胎膜是胎儿的附属结构,对胎儿起保护和营养作用。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与子宫分离并排出体外,总称衣胞(afterbirth)。 包蜕膜 壁蜕膜 胚外体腔 子宫腔 绒毛膜 脐带 羊膜 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与子宫分离并排出体外,总称衣胞(afterbirth)。
1.绒毛膜(chorion) 由滋养层和衬于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表面伸出许多突起,称绒毛。绒毛浸浴在绒毛间隙的母体血中,胚胎通过绒毛汲取母血中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
绒毛的发育 初级绒毛干 次级绒毛干 三级绒毛干
绒毛膜的发育 1.平滑绒毛膜:包蜕膜的血供匮乏,绒毛逐渐退化,形成表面无绒毛的平滑绒毛膜。 2.丛密绒毛膜:基蜕膜的血供充足,绒毛生长茂密,形成丛密绒毛膜,它与基蜕膜一起组成胎盘。
2.羊膜(amnion) 为半透明膜,由羊膜上皮和胚外中胚层组成,羊膜腔内充满羊水,胚体浸泡在羊水中生长发育。 羊膜
羊膜的形成 羊膜最初附着在胚盘的边缘,随着胚体形成,羊膜腔扩大,羊膜在胚体腹侧逐渐靠拢,包裹体蒂形成圆索状的原始脐带。
羊水的来源:羊膜上皮细胞分泌和胎儿 的排泄物。 羊水的成分:水、胎儿排泄物、脱落细 胞等。 羊水的数量:足月量约1000-1500ml; 500ml以下称羊水过少;2000ml以 上称羊水过多。
羊水的作用: (1)保护作用。 (2)分娩时可扩张宫颈、冲洗产道。 (3)羊水检查可早期诊断某些先天 性异常。
3.卵黄囊(yolk sac) 位于原始消化管腹侧,人类的造血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分别来自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和内胚层。脐带形成后,卵黄囊被包入脐带内,与原始消化管相连的卵黄蒂于第6周闭锁,卵黄囊也逐渐退化。
4.尿囊(allantois) 卵黄囊顶壁末端的内胚层长入体蒂内,形成的一条盲囊,其壁上的血管演化成脐动脉和脐静脉。脐带形成后,尿囊被包入脐带内,演化为脐尿管,闭锁后形成脐正中韧带。
5.脐带(umbilical cord) 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索状结构,由羊膜将体蒂、尿囊、尿囊血管和卵黄囊包围而成。脐带内除结缔组织外,还有一对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
胎儿出生时,脐带长约40-60cm,粗1.5-2cm。脐带过短,胎儿娩出时易引起胎盘早剥;脐带过长,易缠绕胎儿四肢或颈部,造成胎儿窒息死亡。
十、胎盘(placenta) 1.胎盘的结构 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组成。分:胎儿面,光滑,连有脐带,表面有羊膜覆盖。 母体面,粗糙,可见15-30个胎盘小叶。
胎盘的结构: 绒毛干 绒毛 绒毛间隙 胎盘隔 胎盘小叶 绒毛间隙 绒毛干 胎盘隔
2.胎盘的血液循环 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系统。母体和胎儿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混,但可进行物质交换。
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屏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绒毛内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
3.胎盘的功能: (1)物质交换 (2)分泌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催乳素 孕激素和雌激素
十一、双胎、 多胎和联胎 A 形成两个胚泡 B 形成两个内细胞群 C 形成两个原条
多 胎:一次娩出两个以上的胎儿。 联胎:指两个孪生胎儿的某一部位联结在一起。 原因:一个胚盘发生两个原条,若两个原条靠得较近,胚体发生局部联接。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胚泡的形成和结构。 2.简述胎盘膜。 3.简述宫外孕的发生原因和常见部位。 4.胚泡植入的定义,时间、地点、条 件及过程。 5.试述胎盘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