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病 始 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妊娠期药物的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 梁雪芳. 中药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十八反:干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 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 用。
Advertisement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癌痛的中医药治疗 顾 奎 兴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 南京 ). 前 言 疼痛是癌症最常见,也是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 一。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半数以上的癌症患 者伴有疼痛,晚期患者疼痛发生率常达 60% ~ 90% 。 WHO 调查统计, 1998 年全球新发癌症 患者约 1000 万人,死亡.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怎样学习《内经》??? 学习方法: 1. 疏通文理 2. 注意句读 3. 结合医理 4. 融会贯通 5. 背诵锦句 6. 善用工具.
中药复方治疗痛经 的统计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新华医院 中医科 倪建俐. [ 摘要 ]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 176 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 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在所使用的 62 种中药中,活血化瘀类 中药和理气类中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素问·评热病论.
第四章 病因病机.
《内经选读Ⅱ》重要原文.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 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药治疗 钦州中医院 杨名群副主任.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瘿 病.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中医 经络养生.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素问·厥论 主讲人 王洪京.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骨伤科基础 1、骨伤科学的主要内容 2、病因病机 3、辨证 第二章 骨伤科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一、寒厥热厥病机总纲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第五章 经络.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感 冒.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 ——五脏养生讲座.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六章 病 因.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五章 经络学说 Theory of The Meridians
刘完素 “玄府气液说”.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消 食 剂.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 》实验教学 中兽医教研室 郑州牧专.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活血化瘀药.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X-射线荧光分析.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UI 软件 设计 移动UI设计(三).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百 病 始 生

一、病因和发病部位的关系 风雨-----伤上部 起于阳 伤于外 外感 1、三部 之气 清湿-----伤下部 内伤七情 伤脏 伤中伤内 起于阴

2、内经的发病学观点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2、内经发病学观点 ① 不得虚邪不发病。突出外因。 ② 逢虚邪未必发病。正气存内,抗邪于外。 ③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发病时,正虚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前提。反映了《内经》以内因为主的发病学观点,同时又不忽视外因。

参考原文 《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二、外邪致病传变的规律 络脉 皮毛 经脉 启示:由外向内,逐步深入传变。 虚邪 输脉 伏冲脉 募原(积) 肠胃

小结、外邪致病传变的规律 1、邪由外向内逐步深入的传变规律 2、再次强调了虚邪伤人的机理 3、疼痛的发生

积的症状

(1).孙络积 部位:肠间孙络 症状与病机: 肿块可上下移动——络脉松弛,不能约束 腹胀满,腹痛——寒性凝滞而主收引,气滞不行 肠鸣——水气往来冲激

(2).阳明积 部位:阳明经 症状与病机: 积在脐膀,饱则大,饥则小——阳明经挟脐下行,属胃而受水谷之气,饱则经气盛,饥则气血少 。

(3).缓筋积 部位:缓筋 症状与病机: 积形同阳明,饱则痛,饥则安——足阳明经筋循腹布脐,饱则气壅,饥则气消。

(4).募原积 部位:肠胃之募原 症状与病机: 痛连能缓筋,饱则安,饥则痛——饱则肠胃充,津液足,脂膜润泽,故安;饥则肠胃空,津液枯,脂膜干燥,故痛。

(冲脉)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于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 ---- 《灵枢·逆顺肥瘦》

(5).伏冲积 部位:伏冲脉 症状与病机: 触之搏动应手,放手自觉有热气下流于阴股——邪盛故热循经而下。

(6).膂筋积 部位:膂筋 症状与病机: 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膂筋附于脊背,饥则肠胃空而积现,饱则肠胃充,而积隐伏其后,故不见。

(7).输脉积 部位:输脉 症状与病机: 皮毛干涩,孔窍不通——邪著输脉,脉道闭塞,津液不能宣散于皮毛,孔窍。

三、积证 孙络 阳明之经 缓筋 膂筋 1、症状 腹部积块 ①胃肠道,与饮食关系密切 越来越深 ②肠外,募原之间,更加隐蔽 启发:如何鉴别肿块

积的病因病机

病机总纲 + 外邪入侵 阴阳气血的逆乱 (厥) 积

分析 日久 日久 积 血脉凝涩 循脉上犯 肠胃 肠外汁沫 聚结 寒起于足 用力过度、暴饮多食起居不节, 伤络 血溢肠外与汁沫相搏 并合凝聚 外中于寒、内伤忧怒 寒随气逆 六输不通阳气不行 血凝津聚

[小结·积证的生成] 阴阳气血逆乱 寒凝、气滞、血瘀、津停 积聚不散 外寒、饮食起居不节、形伤、内伤忧怒 日久 积 思考: 如何治疗积证?

[小结·出血的机理] 阳络伤------衄血 阴络伤------后血 肠胃之络伤------ 内出血 -----积证

再 见

A、外邪侵入,则攻毒祛邪 本草类:草河车、半支莲、半边莲、蛇莓、蛇 六谷、蛇舌草; 动物类:守宫、斑蝥、露蜂房; 矿物类:卤砂、砒霜。

B、气滞,则破气散结 槟榔、青皮、黄药子、枳实、枳壳。

C、血瘀,则活血化瘀 本草类:桃仁、红花、三棱、莪术、 乳香、没药。 动物类:地鳖虫(虻虫)、水蛭。

D、津液凝涩,则软坚散结化痰 软坚散结:穿山甲、皂角刺、夏枯草、山慈姑; 化痰散结:胆南星、生半夏、木鳖、木馒头、海藻、昆 布等。

后世具体运用 A、外邪侵入-------攻毒祛邪 B、气滞-------破气散结 C、血瘀------活血化瘀 D、津液凝涩-------软坚散结化痰 E、顾护正气

积的鉴别 部位固定与否; 活动度的大小; 是否有搏动感; 与进食的关系; 是否有水液波动; 其它兼见症状 .

相关文献: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 ----- 《难经五十五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