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节 国际国际金融危机界定 第二节 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国际债务危机 第四节 国际银行危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华尔街的股权文化与金融工程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金岩石博士 2006 年 3 月 26 日 金融专题系列讲座之二.
Advertisements

前言 進入 2008 年 9 月以來,美國金融市場風雲再起,雷曼 兄弟控股公司破產、美洲銀行收購美林集團、 AIG 集 團陷入危機,強烈震撼了美國金融市場,並在國際金 融市場掀起滔天巨浪,曠日持久的美國次貸危機轉化 為嚴峻的世紀性金融危機。由于這場金融危機仍處于 持續發展中,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危機將走向何方並.
債券分析-ABS 系級:商教99 指導老師:吳明政 老師.
第二篇:微观金融部分 ----金融中介 第五章 商业银行.
金融市場概述 中華經濟研究院 國際所研究員 王儷容 2015/3 L.R. Wang.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机制 (Credit and Interest Rate)
102年10月 公共債務法 講師:財政部國庫署 林組長達聰.
分级基金产品优势与发展动向 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 2010年3月.
現貨市場概況 於2004年 上市公司共有1,096家,內地企業佔304家 上市公司總市值達66,959億港元 每日平均成交額達160億港元.
人民币升值及汇率有关问题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序和
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危機與改革 章節內容 前言 世界經濟的所得、財富與成長 開發中國家的結構特性 開發中國家的借款和債務 東亞:成功與危機
人民币升值 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组 组长 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院长 陈永昌.
学.科.网 国际视野中 开放、合作、共赢的中国.
結構型商品概論 洪志興 博士.
通貨交換、換利及換匯換利 交換的意義與起源 通貨交換 利率交換 通貨利率交換(換匯換利交易) 交換的特性 交換市場概況.
長壽風險與反向房屋抵押貸款 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國際研討會2010年
第十二章  為企業財源把關:財務管理.
2014年金融形势分析及银行信贷业务策略
指導教授: 黃淑卿 教授 組員: 4980P018 黃梓婷 4980P011 薛琇萍 4980P077 陳佳蓉 4991P025 池靜怡
第三章 企业筹资管理.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基础课,40课时 房 地 产 经 济 学 主讲:赵旭.
臺灣不動產融資方式 邱大展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第四节 不良债权与存款保险制度
證 券 周 邊 事 業 指導教師:楊 雪 蘭 老師 班 級:專 四 技 企 三 甲 學 生:8A070004高玉鳳 8A070012陳詠勝
Ch1 固定收益证券概述 固定收益证券在整个金融领域中的 重要位置 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 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的风险 债券种类的划分与工具.
第7章 国际货币体系1.
Chapter 9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 ▲欧洲货币体系.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材的地位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第五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 利润和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生息资本和利息 地租.
2008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启示 施继元 副教授 国际金融保险学院 国际金融保险学院.
債券分析報告 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化 MBS 鄭惇伊 曾雪玲 黃馨玫 汪靜姿
第14章 國際金融危機.
Lessons from Financial Disasters
学党章、用党章 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吴莹 (研究员 博士).
第十八章 健康保险.
財 金 新 聞 報 告 指導老師:劉海清老師 組員:徐明漢、蔡佩听、鄭佳妮、卓奕淳 日期:104年5月27日.
金融转型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013年7月19日 昆明 保险与风险管理年会.
金融学 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周世俭教授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的中心和基本内容 一个中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选择权贷款操作实务.
2013年宏观经济 及钢铁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郑玉春.
报告构成 1 金融形势 2 知识产权 3 开发性金融支持及保护知识产权.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基础与实操》 单元18 网上银行业务实践 主讲人:万守付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经济系
金融商品創新與設計 朝陽科技大學 保險金融管理系 05/2007 主講人 劉正毅 投資部 副總經理 友邦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主講人:林維義教授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財金學院院長 2009年6月6日
第一節 財務報表分析之意義及方法 第二節 動態分析 第三節 靜態分析 第四節 財務分析的限制
選用新制,封殺博智 南山人壽外勤人員 選擇勞工退休金新制 這就是 勞資有爭議 AIG不准走 南山人壽 工會青年軍.
教学要点: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作用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特点 欧洲货币市场贷款的主要条件 基本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 開場.
宏观经济分析 第11次课 尚德娜娜老师.
朝陽科技大學99-2#1043金融市場 第3專題-貨幣市場 指導老師:張輝鑫 老師
企業金融的十二堂課 企業金融緒論 資管所 羅以豪 資管所 黃立文.
次按危機的啟示: 房市泡沫的預防 何濼生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固定收益證券之投資 市場風險與風險值 共變異法及其應用 歷史模擬法 市場風險與資本計提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金融風暴後 國有化、資本化、商業銀行化及金融監理
第七章 互换的定价与风险分析.
Bank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班級:四財一A 姓名:蕭宇伶 學號:4990S019 指導老師:蔡享翰 老師
2013年宏观经济 及钢铁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郑玉春.
全面解构中印四栖并存的复合型国家关系 (上)
第一章 資產證券化導論.
資產證券化 組員: 魏嘉瑩 賴枚汮 藍文君 廖盈捷 陳炫文
第十三章  長期負債.
金融機構與管理 延燒中的次級房貸風暴 商業教育學系 指導老師:謝孟芬老師 第一組 鄭惇伊、 林佩儀
固定收益证券定价.
資源與能力 沈培輝老師(科管所).
行為財務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节 国际国际金融危机界定 第二节 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国际债务危机 第四节 国际银行危机 第五节 国际货币危机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界定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二、金融危机的分类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完善、交易风险管理水平差、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国际 游资的冲击等原因而引起的动荡现象。 表现为: 货币市场银根奇紧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于金融秩序不 完善、交易风险管理水平差、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国际 游资的冲击等原因而引起的动荡现象。 表现为: 货币市场银根奇紧 资本市场价格暴跌 企业破产 银行发生挤兑或停兑 金融机构倒闭等。

二、金融危机分类 1.根据金融危机影响所波及到的区域范围,金融危机可以划分为: 国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区域性金融危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

2. 根据金融危机所研究的对象不同,金融危机可以划分为: 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 债务危机

3. 根据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的不同,金融危机可以划分为: 投机引致的金融危机 货币扩张引致的金融危机 预期引致的金融危机 流动性不足引致的金融危机等

三、金融危机的性质 ? 1.金融危机往往由于“外部冲击”,即对宏观经济体系的外部冲击。 2.金融危机是经济周期运行中出现的一种金融动荡,并且这种动荡在经济生活中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带有蔓延性的金融恐慌。 这种金融恐慌表现为: 3.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金融危机对经济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

第二节 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 二、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三、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四、亚洲金融危机 五、美国次贷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 (一)1929—1933年金融危机 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给 世界经济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此期间,伴随着大萧 条而出现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 溃,严重动摇了整个国际信用体系。

二、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九月危机”是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以来遭遇的最 大的一次危机。危机发生的原因如下: 首先,德国不顾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而单方面提 高利率的举措使得德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无法进行有 效的政策协调,使得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稳定机制难 以维系,这是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其次,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机炒家不失时机的炒 作,是这次危机爆发的催化剂;

再次,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各个成员国在经济实力 方面极不均衡,而经济不均衡的市场自发调整特别容 易引发危机,这是这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三、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墨西哥过度依赖外资。高利率吸引外资的政 策使整个经济过分依赖外资。但当出现经常项目逆差等 不良经济基本状况时,会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外资流 入减缓,外国投资者开始把投资于墨西哥金融市场的资 金撤走,由此触发了危机; 其次,进入墨西哥的外资大部分是短期资本。短期 资本的大量流入,使比索的币值被过度高估,一旦外资 流入速度减缓,或者外资不能被用来提高国内生产率以 促进出口,长期存在的经常项目逆差就会引发外资大规 模抽逃,汇率的大幅度调整就势在必行。

四、亚洲金融危机 (一) 危机概况 1.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巨大。其中,受打击最大的泰铢、韩元、印尼盾和新加坡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价相比较得出); 2.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前20位的企业集团中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幅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

3.国际资本大量外逃。 据估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 国等国的私人资本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净流入变为 1998年的246亿美元净流出,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 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 4.日元汇率的剧烈动荡,造成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

5.危机扩散蔓延到区外,为后来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 金融动荡埋下伏笔。 在此之后,俄罗斯、巴西等国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1998年9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LTCM)在这场危机中出现巨额 亏损,后由美联储出面组织大商业银行出资相救,才 免于倒闭; 6.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地区出现经济衰 退,并在一些地区激起了政治动荡和安全危机。

(二) 原因解析 1.这些国家经济基本状况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贸易条件恶化和经常项目出现高额逆差。1996年底,印 度尼西亚经常项目逆差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3%, 韩国为5%,马来西亚为6%,泰国为9%左右; 2.过早推行资本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使这一地区聚集了 大量的流动性强的短期资本,它们极容易受到市场预期和 信心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急剧的逆转,中小规模的东亚经济 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金流入、流出的逆转;

3.东亚各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它们抵御外来影响的能力 很差,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危机四伏; 4.东亚各国经济模式的相似性使危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国出现危机,就迅速蔓延 到其他国家; 5.对国际投机性资本的危险性估计不足。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投机技术的多样化和巨额短期投机资本的存在,都为投机者的炒作提供了条件,而东亚国家缺乏金融监管的经验更是使投机者屡屡得手。

五、美国次贷危机 (一) 危机概况 次级贷款(Subprime Loan)是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 给那些不具备资格享受优惠利率(Prime Rate)贷款的客 户的一种贷款。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是指次级 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大量违约而引起的信贷市场上的信 用危机及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证券(Subprime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价值大幅缩水而导致的资 本市场上的次级债危机。 回顾起来,从次贷危机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共经历 了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1.2007年2月—5月为次贷危机的初步爆发阶段 2月汇丰控股在美国的次级房贷业务增加了18 亿美元 坏账拨备,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次 级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之后,3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 司被迫停业,演变成了次级抵押贷款的系统性危机。这一 阶段的危机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都没有产生太大的冲 击,人们对危机的严重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美国政府 并没有采取因应措施。

2.2007年6月—9月为次贷危机的扩散阶段 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开始做出剧烈的反应。 6月美国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出现巨额次级抵 押贷款投资损失。7月穆迪公司降低对总价值约52亿美元 的399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信用评级。8月初,法国、德国 和日本等国金融机构开始披露次贷相关损失,次贷危机开 始向全球金融体系扩散。全球股票市场开始出现强烈反 应,但投资者的信心并未根本动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开始向金融体系注 入流动性。

3.2008年1月—5月为危机的深化阶段 卷入到危机当中的金融机构规模越来越大,公告的损 失也常常出人意料。2008 年1月中旬,花旗集团和美林证 券分别公告,因次贷净亏损98.3亿美元和98亿美元,摩根 大通2007年度财务报告显示第四季度亏损35.88亿元,1月 底,瑞士银行预计其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约114亿美元。

3月中旬,贝尔斯登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产损失,被摩 根大通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开始 蔓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扩大,对经济前景预期越来越悲 观。为了应对可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还实施了总额达 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1月下 旬的一周之内两次大幅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

4.自2008年7月起,危机进入恶化与全球化阶段 不仅股票市场反应强烈,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 值,投资者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2008年7月中旬,房利 美和房地美(美国最大的两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因陷入财务困境和投资者的担忧,其股价双双大跌50%以 上,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

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保险巨头AIG 陷入困境,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3亿美元的价格收 购。至此,华尔街的最大五家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消 失了三家,另外两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变为银行控 股公司。雷曼兄弟的破产,彻底摧垮了全球投资者的信 心,即便在美国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各国 中央银行采取了协调一致的救市措施之后,投资者的恐慌 情绪依然十分严重,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持续暴跌。最 终,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原因解析 1.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消费者负债消费。 2.次贷机构降低标准,大力营销,造成房地产交易剧增。 3.猎杀放贷大行其道。 4.资产证券化的兴起为次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5.金融监管反应滞后,存在缺位现象。

第三节 国际债务危机 一、国际债务与国际债务危机 二、国际债务危机的历史成因 三、缓解国际债务危机的措施

一、国际债务与国际债务危机 (一)国际债务 一个国家的国际债务可定义为“对非本国居民以外国 货币或本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一国的国际债务也即该国的外债。 这一定义对国际债务有两个基本的判断: 一是债权方必须是非本国居民; 二是债务必须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

计算国际债务的口径: (1)官方发展援助 (2)多边贷款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 (4)债券和其他私人贷款 (5)对方政府担保的非银行贸易信贷 (6)对方政府担保的银行信贷 (7)无政府担保的银行信贷 (8)外国使领馆、外国企业和个人在一国银行中的存款 (9)公司、企业等从国外非银行机构借入的贸易性贷款

(二)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由于国际债务负担日趋加重,债务 人无力偿付到期国际债务的本金和利息的状况。 如果是由暂时的资金短缺造成 “流动性不足”问题 如果无力偿还是长期的 “无力偿付”问题

二、国际债务危机的历史成因 (一)国际债务危机的客观诱发因素 1.西方国家为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减少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致使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 2.国际债务条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这主要表现为: (1)优惠贷款和国际援助减少,私人贷款比重上升。 (2)偿债期缩短,外债使用效益降低。

(3)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通行浮动汇率制度和美国等 西方国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等原 因。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中 心的兴起,国际私人银行的大规模扩展以及国际资金的 迅速增长,为世界资金市场的供求调节创造了极好的条 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发展中国家的举债之风。

(二)国际债务危机的主观诱发因素 1.多数债务国的发展计划庞大,建设规模超出国力承受限 度,为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只好实行依靠外债来发展 经济的战略。 2.债务国缺乏有效的外债宏观调控,管理混乱。 (1)表现为多头借债在发展中国家中相当普遍,从而抬高 了借债的利率成本; (2)政府缺乏对外债的宏观指导政策,政府也缺乏统一有 力的外债管理机构;

(3)对外债缺乏明确的概念、分类和统一口径,没有形成 统一的报表报告制度和监测统计指标体系,从而不能 对外债进行有效的统计和监测。 3.外债投向不当,投资效益和创汇率较低。 ①主要投向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 ②部分投向进口消费品和奢侈品 ③“债务军事化”

四、缓解国际债务危机的措施 (一)国际金融机构采取的措施 IMF的措施 世界银行的措施 债务危机国家 债务危机国家 提供紧急贷款 执行调整政策 政策性贷款 债务危机国家 债务危机国家

债 务 国 债 权 国 (二)发展中国家缓解债务的对策 1.进行债务再谈判,促使债务的重新安排 重新安排偿还期 重新提供资金 债务延缓偿付 债 务 国 债 权 国 重新提供资金 债务延缓偿付 债务豁免

2.债务—股权互换(Debt-Equity Swap) 将债务转换为投资股权,使债务资本化。 重点是对债务资本化进行管理。 3.债务回购(Debt Repurchase) 4.限制偿债

在1987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第七届贸易和发展大会上, 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四种方法:缓、 减、免、转。 所谓“缓”,就是债权人不逼债。 所谓“减”,主要指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 所谓“免”,就是豁免最不发达国家所欠的全部或部分债务。 所谓“转”,就是将债务转换为直接投资等,如推行债务资本化,将到期应付而未付的一部分利息转入未偿还贷款总额上的利息资本化等。

(三)债权国政府缓解国际债务危机的方案 1.贝克计划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在IMF和世界银行第40届年 会上提出了“美国关于发展中国家持 续增长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对债务 国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的期限延 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 同时要求债务国调整国内政策,这 些措施被称为“贝克计划”。

2.布雷迪计划 同以往方案相比,“布雷迪计划”把 解决外债的重点放在债务本息的减免上, 而不是放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上。这 一计划改变了美国过去坚持逼债的僵硬 立场,意味着美国的债务政策出现了一 个重大转折,严峻的现实迫使美国政府 开始承认减免债务是解决债务问题必由 之路。

第四节 国际银行危机 一、银行危机的界定 二、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效应

一、银行危机的界定 (一) 银行危机的定义 银行危机的实质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银行的流动性 或清偿性的过度丧失所带来的市场失败,其界定标准是: (1)依靠自身的资源难以支付到期债务 (2)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行挤兑(Bank Runs) (3)大量银行倒闭 (4)政府大规模强制性援救 只要这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出现了,就应该认定发 生了银行危机。

(二) 银行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 2.传染性 3.周期性 4.危害性 5.自我强化性 (三)银行危机历史大事年表(见课本144页)

二、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效应 (一) 银行危机传染性的概念 (二) 银行危机传染性的原因分析 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是指银行危机是可以互相传染的, 通常是指一家银行的危机传染给别的银行甚至整个银行体 系。 (二) 银行危机传染性的原因分析 一是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难以相互匹配; 二是存在信息不对称; 三是当事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三、银行危机的救助 (一)救助与市场退出 救助与市场退出是银行危机处置的两种基本方式: 救助方式,一般倾向于在维持原有银行的法人资格不 变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办法支持其走出危机; 市场退出倾向于取消危机机构的法人资格,具体方式包 括关闭、并购、破产清算等。

(二)救助的资金安排 1.银行自筹资金 2.中央银行出资:充当最后贷款人。 3.政府出资:直接动用财政资金或发行国债。 4.股东出资:原股东出资或增资扩股。 5.银行同业出资 6.存款保险体系的支持

第五节 国际货币危机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二、货币危机产生的危害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一)含义 广义: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 狭义: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 (二)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 货币危机:外汇市场,体现汇率的变动 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 市场上的价格波动,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 与破产。

(三)类型 按照产生的原因划分: 1、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从而引发国 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 2、在经济基础比较健康时,主要由心理预期作用而带 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

3、蔓延型货币危机 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 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的国家; 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潜在经济问题的国家; 过分依赖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二、货币危机产生的危害 1、货币危机发生过程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2、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 3、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 补救措施的影响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普 遍的。

二、货币危机产生的危害 1、货币危机发生过程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2、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 3、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 补救措施的影响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普 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