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and Correc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眼外肌病与弱视 姚玉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 眼眶及眼球位置 眼眶  骨壁组成的腔  眼球位置其中  眶内充满脂肪,起缓冲垫作用.
Advertisements

儿童弱视防治. 概述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眼病, 患病率约为 2%-4% 。弱视的本质是:双眼 视功能发育紊乱,引发单眼或双眼的远近 视力及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并伴发异常立 体视。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 十 章 第 十 章 高度屈光不正和特殊屈光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眼 和 视 觉(二).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第四节 相对眼镜倍率.
眼睛和眼镜.
弱视检查治疗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视光学( visual optics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刘 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视光学与斜视弱视.
视功能检查(一)、(二) 刘科佑 06\09\18.
斜视的诊治策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陶永贤.
验光处方原则 《验光技术》情境四 验光处方原则.
第十六章 眼视光学.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传统验光 &医学验光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眼科
眼的屈光和调节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眼 外 肌 病.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双眼视觉 诊处案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验光技术 《验光技术》情境二主观验光 任务10老视验光.
光心距参数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Optic Center Distance.
四、眼睛和眼镜.
老 视 及 矫 正 Corrected Presbyopia 1.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1调节功能检查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正方形 ——计成保.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PT200中拼版的制作 一、概念部分 如图中所示,PT200中坐标系定义为4种方向,当选择某的坐标系后,则认为在程式的制作中凡是在选定的贴装位置都是正的坐标,注意的是在PT200及设备中(程式部分)没有负的坐标。 *也就表示测量数据时,选择某点为原点在选定的坐标系的方向上测量元件贴装位置,所有的数值都纪录为正的数值,而不是四象限坐标系中的正的和负的数值的坐标。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眼屈光学.
第4课时 绝对值.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23.6 图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香港城市大学 导师: 布礼文教授( Dr. L M Po ) 学生: 徐叙远 ( Xu Xuyuan )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nalysis and Correc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运动性融像异常分析和矫治 Analysis and Correc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4/10/2008 12:01 AM 1

分析和矫治概述 图形分析法 运动性融像异常的分析和矫治 光学矫治准则 矫治方法 4/10/2008 12:01 AM 2

运动性融像异常 分析和矫治概述 A Overview of Analysis and Correc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4/10/2008 12:01 AM 3

运动性融像正常值指标汇总表 检测项目 正常值 标准差 客观眼位检查 远距离(6m) 外隐斜1△ ±2△ 近距离(40cm) 外隐斜3△ ±3△ 主观眼位检查 4/10/2008 12:01 AM 4

检测项目 正常值 标准差 调节检查 调节幅度(推进法) 18.5-0.3×年龄 ±2.00D 调节幅度(负镜法) 比推进法低2.00D 调节滞后(FCC法) +0.50D ±0.50D 调节滞后(检影法) ±0.25D 负相对调节 +2.00D 正相对调节 - 2.37D ±1.00D 调节灵活度 10c/min ±5c/min 4/10/2008 12:01 AM 5

检测项目 正常值 标准差 聚散检查 集合幅度 集合破裂近点5cm ±2.5cm 集合恢复近点7cm ±3cm 集合灵活度 15c/min 融像性集合总量 远距离≥9△ 近距离≥21△ 4/10/2008 12:01 AM 6

检测项目 正常值 标准差 聚散力检查 远距离BI 破裂(模糊)7△ ±3△ 恢复4△ ±2△ 远距离BO 模糊9△ ±4△ 破裂19△ ±8△ 恢复10△ 近距离BI 模糊13△ 破裂21△ 恢复13△ ±5△ 近距离BO 模糊17△ ±6△ 恢复11△ ±7△ 4/10/2008 12:01 AM 7

非老视调节功能异常 双眼视功能异常 非显斜视聚散功能异常 4/10/2008 12:01 AM 8

非老视性调节功能异常 调节不足 调节灵活度不良 调节维持不良 调节过度  类型 4/10/2008 12:01 AM 9

 重症伴有头疼、恶心、乏力,结膜充血、畏光、流泪  检测指标  调节幅度低于年龄中值或低值  调节滞后  正相对调节低常 调节不足  表现  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下降,视觉疲劳  重症伴有头疼、恶心、乏力,结膜充血、畏光、流泪  检测指标  调节幅度低于年龄中值或低值  调节滞后  正相对调节低常  调节灵活度负焦度向延缓 4/10/2008 12:01 AM 10

 调节幅度过低,须给予适量正性近附加球镜  若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的追加检测 提示调节功能递减性改变  矫治  调节幅度过低,须给予适量正性近附加球镜  若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的追加检测 提示调节功能递减性改变 须在给予正性近附加球镜的同时进行调节功能训练 避免对正性近附加依赖,导致调节功能进一步下降 4/10/2008 12:01 AM 11

调节灵活度不良  表现  近距离工作后,一过性中远距离视力下降 一过性痉挛性近视 或长时间远距离用眼,短时间近视力模糊  表现  近距离工作后,一过性中远距离视力下降 一过性痉挛性近视 或长时间远距离用眼,短时间近视力模糊 表现为一过性调节反应钝化  检测指标  调节幅度和调节反应正常  调节灵活度下降  正负相对调节均低常 4/10/2008 12:01 AM 12

调动潜在调节机能,改善调节速度,减轻症状  矫治  以调节功能训练为主 调动潜在调节机能,改善调节速度,减轻症状 4/10/2008 12:01 AM 13

 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和相对调节初始均正常  阅读工作15min以上 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下降,正相对调节低常 调节滞后增高 调节维持不良  表现  近距离工作初期视力正常 随着用眼时间延长,近视力逐渐模糊  检测指标  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和相对调节初始均正常  阅读工作15min以上 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下降,正相对调节低常 调节滞后增高  矫治  给予正性近附加的同时进行调节功能训练 4/10/2008 12:01 AM 14

 给予散开功能训练,可辅助使用解除睫状肌痉挛的药物 调节过度  表现  近工作距离缩短,阵发性近固视困难 重症出现近复视、头痛、眼涨和外隐斜  检测指标  调节幅度正常,调节灵活度正光度向延缓 负相对调节低常,调节超前偏高  矫治  给予散开功能训练,可辅助使用解除睫状肌痉挛的药物 4/10/2008 12:01 AM 15

调节功能异常的检测指标小结 调节幅度 调节反应 相对调节 调节灵活度 调节不足 调节幅度↓ 调节滞后↑ 正相对调节↓ 负光度向延缓 调节维持 不良 追加检查调节幅度↓ 追加检查调节滞后↑ 调节灵活度↓ 调节灵活度不良 正常 调节反应正常 正负相对调节均↓ 调节过度 调节超前↑ 负相对调节↓ 正光度向延缓

非显斜视聚散功能异常 集合不足 集合过度 散开不足 散开过度 单纯隐性外斜 单纯隐性内斜 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 假性集合不足  类型  类型 4/10/2008 12:01 AM 17

因视线点位于负透镜鼻下方,发生底向内的棱镜效应  表现为近距离工作视觉模糊、疲劳、交叉性复视 眼痛头痛,回避近距离工作 集合不足  表现  见于中高度近视眼 高度远视眼初戴矫正眼镜、屈光参差等 或中高度近视眼戴矫正眼镜看近 因视线点位于负透镜鼻下方,发生底向内的棱镜效应  表现为近距离工作视觉模糊、疲劳、交叉性复视 眼痛头痛,回避近距离工作 4/10/2008 12:01 AM 18

 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高度外隐性斜视  近距离正相对集合降低  集合近点远移(>10cm)  AC/A比率低常  检测  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高度外隐性斜视  近距离正相对集合降低  集合近点远移(>10cm)  AC/A比率低常  调节检测正常 4/10/2008 12:01 AM 19

1. 集合功能训练(推进训练或Brock线训练)  矫治 1. 集合功能训练(推进训练或Brock线训练) 是首选和有效的方法,有效率超过90% 有效的指标是正向相对性集合量增加 集合近点距离缩短,达到正常接近正常范围 2. 部分集合功能训练效果不显著者 可考虑近距离工作采用底向内的棱镜缓解症状 4/10/2008 12:01 AM 20

 见于高度远视眼未经矫正,或高度近视眼初戴矫正眼镜  短时间近距离工作及发生视觉疲劳、模糊 伴头痛、同侧性复视  检测 集合过度  表现  见于高度远视眼未经矫正,或高度近视眼初戴矫正眼镜  短时间近距离工作及发生视觉疲劳、模糊 伴头痛、同侧性复视  检测  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内隐性斜视  近距离负相对集合降低,近距离正相对调节相应降低  AC/A比率高常(>6△) 4/10/2008 12:01 AM 21

1. 近距离工作时,眼镜附加正球镜光度是有显效 由于AC/A比率高常 故少量近附加光度即可大幅度的改善集合异常  矫治 1. 近距离工作时,眼镜附加正球镜光度是有显效 由于AC/A比率高常 故少量近附加光度即可大幅度的改善集合异常 2. 在戴镜缓解症状的同时可进行散开功能训练 (立体镜训练或底向内三棱镜训练) 散开功能训练不如集合功能训练效果显著 但对于增加负相对集合量有一定帮助 4/10/2008 12:01 AM 22

 见于近距离用眼过度,或无显著诱因的功能性异常  表现为远距离工作视觉疲劳、头痛、伴同侧性复视  检测 散开不足  表现  见于近距离用眼过度,或无显著诱因的功能性异常  表现为远距离工作视觉疲劳、头痛、伴同侧性复视  检测  近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远距离隐性内斜视  远距离负相对集合降低  AC/A比率降低(<3△) 4/10/2008 12:01 AM 23

眼镜附加底向外的缓解三棱镜,是有效的症状的方法  若远距离正相对集合量值足够大 远近均配戴缓解棱镜 2. 可进行底向内的三棱镜功能训练  矫治 1. 矫正屈光不正 在远距离工作时 眼镜附加底向外的缓解三棱镜,是有效的症状的方法  若远距离正相对集合量值足够大 远近均配戴缓解棱镜 2. 可进行底向内的三棱镜功能训练 以提高远距离负相对集合 4/10/2008 12:01 AM 24

 表现为眺望远距离目标时,闭上一眼更清晰 视觉疲劳、伴交叉性复视  检测  近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远距离高度隐性外斜 散开过度  表现  体弱、疲劳,饮酒等原因可诱发加重  表现为眺望远距离目标时,闭上一眼更清晰 视觉疲劳、伴交叉性复视  检测  近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远距离高度隐性外斜  或间歇性远距离显性外斜  远距离正相对集合降低  AC/A比率增高  部分患者因远距离异常视网膜对应,出现黄斑抑制 4/10/2008 12:01 AM 25

1. 矫正屈光不正,酌量增加远用近视焦度或减少远视焦度 眼镜附加负焦度对于矫正远距离隐性外斜效果显著 2. 采用底向外的三棱镜功能训练  矫治 1. 矫正屈光不正,酌量增加远用近视焦度或减少远视焦度 眼镜附加负焦度对于矫正远距离隐性外斜效果显著 2. 采用底向外的三棱镜功能训练 提高远距离正相对集合量值(BO) 治愈标准: 正相对集合量值大于远距离隐性外斜量值的2倍以上 4/10/2008 12:01 AM 26

 近读时目标模糊,额部、眼球后部疼痛,上睑沉重 近读时间过长发生调节痉挛,伴交叉性复视  检测  远距离和近距离均表现为隐性外斜视 单纯性隐性外斜  表现  近读时目标模糊,额部、眼球后部疼痛,上睑沉重 近读时间过长发生调节痉挛,伴交叉性复视  检测  远距离和近距离均表现为隐性外斜视  AC/A比率正常  远、近距离正相对性集合均降低,负相对调节降低 4/10/2008 12:01 AM 27

1. 采用底向外的三棱镜功能训练是有效的矫治方法 2. 功能训练不理想时 若远、近隐性斜视量值相近  矫治 1. 采用底向外的三棱镜功能训练是有效的矫治方法 2. 功能训练不理想时 若远、近隐性斜视量值相近 可考虑在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底向内的缓解三棱镜 4/10/2008 12:01 AM 28

 轻症无症状,重症眼球有向鼻侧的牵拉感,视疲劳 可见球结膜充血,发展到融合机能破坏时 出现双眼同侧复视。  检测 单纯性隐性内斜  表现  轻症无症状,重症眼球有向鼻侧的牵拉感,视疲劳 可见球结膜充血,发展到融合机能破坏时 出现双眼同侧复视。  检测  远距离和近距离均表现为隐性内斜  AC/A比率正常  远、近距离负相对性集合均降低,正相对调节降低 4/10/2008 12:01 AM 29

1. 用底向内的三棱镜进行功能训练可望提高负相对集合量 2. 正附加球镜常规配戴可以缓解症状 3. 若远、近隐性斜视量值相近  矫治 1. 用底向内的三棱镜进行功能训练可望提高负相对集合量 2. 正附加球镜常规配戴可以缓解症状 3. 若远、近隐性斜视量值相近 考虑给予底向外的三棱镜缓解症状  若远、近隐性斜视量值不等,则采用量值较低者 4/10/2008 12:01 AM 30

 仅表现为正融像性集合与负融像性集合总量低常 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  表现 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视觉疲劳  检测  远距离和近距离眼位正常  AC/A比率正常  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均正常  仅表现为正融像性集合与负融像性集合总量低常 4/10/2008 12:01 AM 31

 棱镜反转拍进行功能训练可望提高正、负聚散力  同时检查是否有妨碍双眼融合功能的潜在因素 包括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和低度眼位垂直偏斜等  矫治  棱镜反转拍进行功能训练可望提高正、负聚散力  同时检查是否有妨碍双眼融合功能的潜在因素 包括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和低度眼位垂直偏斜等 4/10/2008 12:01 AM 32

 不同的是调节检测显示调节幅度降低,调节滞后显著增高  由于调节幅度下降,在检测近距离隐性斜视时 因调节性集合下降,导致近距离外隐性斜视 假性集合不足  表现  与集合不足相近  检测  远距离眼位正常,近距离隐性外斜视  近距离正相对集合降低  集合近点远移,集合幅度下降  AC/A比率低常  不同的是调节检测显示调节幅度降低,调节滞后显著增高  由于调节幅度下降,在检测近距离隐性斜视时 因调节性集合下降,导致近距离外隐性斜视 4/10/2008 12:01 AM 33

 矫治 1. 近距离工作时 眼镜附加正球镜光度可以替代滞后的调节量 可有效的缓解症状 2. 同时采用推进法功能训练改进调节不足  矫治 1. 近距离工作时 眼镜附加正球镜光度可以替代滞后的调节量 可有效的缓解症状 2. 同时采用推进法功能训练改进调节不足 4/10/2008 12:01 AM 34

聚散功能异常的检测指标小结 远距离眼位 近距离眼位 集合 AC/A 调节 集合不足 基本正常 高度外隐斜 近正相对集合↓ 集合近点移远 低常 集合过度 内隐斜 近负相对集合↓ 高常 近正相对调节↓ 散开不足 远负相对集合↓ 散开过度 远正相对集合↓

远距离眼位 近距离眼位 集合 AC/A 调节 单纯隐性外斜 外隐斜 远近正相对集合↓ 正常 负相对调节↓ 单纯隐性内斜 内隐斜 远近负相对集合↓ 正相对调节↓ 融像集合功能低下 基本正常 正负融像性集合↓ 假性集合不足 高度外隐斜 近正相对集合↓ 集合幅度↓ 低常 调节幅度↓调节滞后↑

Graphic Analysis of Motor Fusion 运动性融像图形分析法 Graphic Analysis of Motor Fusion 4/10/2008 12:01 AM 37

双眼视图形的结构 X轴  水平向的X轴表示集合需求,刻度单位为棱镜度(△) 分为下X轴和上X轴  下X轴刻度为注视距离6m的远集合需求  上X轴刻度为注视距离40cm的近集合需求 7/19/2008 9:01 AM 38

40cm棱镜刻度 6m棱镜刻度 X 轴上近下远 4/10/2008 12:01 AM 39

例1 设:注视距离d 为0.4m,双眼瞳距p 为6.4cm。 求:近集合需求Ca 解:Ca=p/d =6.4/0.4=16△ 4/10/2008 12:01 AM 40

在注视6m目标时双眼视轴近似平行,集合需求约为1△ 则在注视0.4m的近目标时的集合需求为16△ 远近集合差距为15△  假定被测双眼瞳距6.4cm 在注视6m目标时双眼视轴近似平行,集合需求约为1△ 则在注视0.4m的近目标时的集合需求为16△ 远近集合差距为15△  看近0.4m静态,相当比看远多15△  故将看近的上X轴的0刻度与 看远的下X轴的15△刻度垂直向对齐 并以垂直虚线相连 4/10/2008 12:01 AM 41

40cm棱镜刻度 25 15 5 5 15 25 35 45 55 65 75 10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6m棱镜刻度 远近集合差距 4/10/2008 12:01 AM 42

 X轴0刻度左侧为底向内的棱镜刻度(BI),表示 1. 双眼散开的能力 2. 外斜视的量值  X轴0刻度右侧为底向外的棱镜刻度(BO ),表示 1. 双眼集合的能力 2. 内斜视的量值 4/10/2008 12:01 AM 43

底向内(BI) 底向外(BO) 底向内(BI) 底向外(BO) X轴棱镜底向左内右外 4/10/2008 12:01 AM 44

Y轴  垂直向的Y轴表示调节刺激,刻度单位为屈光度(D) 分为左Y轴和右Y轴两根  左Y轴刻度为注视距离6m的远调节刺激  右Y轴刻度为注视距离40cm的近调节刺激 4/10/2008 12:01 AM 45

35 85 6m调节刺激 20 100 Y轴调节焦度左远右近 4/10/2008 12:01 AM 46

 假定被测双眼在注视6m目标时,双眼调节刺激约为0 则注视0.4m的近目标时的调节刺激为2.50D  远近调节差距为2.50D,看近静态相当看远时2.50D  故将看近右Y轴的0刻度 与看远左Y轴的2.50D刻度水平向对齐,并以水平虚线相连  看近右Y轴的0刻度上方为正相对调节(可加负透镜的量) 看近右Y轴的0刻度下方为负相对调节(可加正透镜的量) 4/10/2008 12:01 AM 47

12 -9.50 11 -8.50 10 -7.50 9 -6.50 8 -5.50 7 -4.50 6 -3.50 5 -2.50 4 -1.50 3 -0.50 2.50 2 +0.50 1 +1.50 远近调节差距 4/10/2008 12:01 AM 48

需求线(demand line)  又称为Donder线  为横坐标集合需求与相应的 纵坐标调节刺激的线性相关函数线  为横坐标集合需求与相应的 纵坐标调节刺激的线性相关函数线  注视6m时坐标点为(0,0)  注视40cm时坐标点为(15,2.5)  将两点相连,再与注视距离更小的坐标点相连 形成一条大致为直线的需求线 4/10/2008 12:01 AM 49

需求线函数坐标参数(瞳距6.4cm) 6.0 0.4 0.2 0.1 集合需求 0 15 32 64 调节刺激 0 2.5 5 10 6.0 0.4 0.2 0.1 集合需求 0 15 32 64 调节刺激 0 2.5 5 10 4/10/2008 12:01 AM 50

需求线 4/10/2008 12:01 AM 51

瞳距p 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分数值集合需求Ca的量值 . 故在注视距离<15cm 图形另标出瞳距为60mm和67mm的需求线  从公式Ca=p/d 可以看出 . 当注视距离d >20cm 瞳距p 的微小变化对于分数值的影响不大 . 当注视距离d 小到一定程度时 瞳距p 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分数值集合需求Ca的量值 . 故在注视距离<15cm 图形另标出瞳距为60mm和67mm的需求线 4/10/2008 12:01 AM 52

双眼视分析图形 4/10/2008 12:01 AM 53

双眼视图形的绘制和分析 绘制方法  调节幅度线  在左Y轴刻度上定位调节幅度测定值 划一条水平线,为调节幅度线  调节幅度线  在左Y轴刻度上定位调节幅度测定值 划一条水平线,为调节幅度线 4/10/2008 12:01 AM 54

调节幅度:7.50D 4/10/2008 12:01 AM 55

 集合幅度线  在下X轴刻度上定位集合幅度的测定值 划一垂直线,为集合幅度线  使集合幅度线与调节幅度线相交  集合幅度线  在下X轴刻度上定位集合幅度的测定值 划一垂直线,为集合幅度线  使集合幅度线与调节幅度线相交 4/10/2008 12:01 AM 56

集合幅度:66△ 4/10/2008 12:01 AM 57

外隐斜视底向内(BI),内隐斜视底向外(BO)  以水平虚线与垂直虚线的交点为0位  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来定位近隐斜视测值  斜视线  在下X轴刻度上定位远隐斜视测值 外隐斜视底向内(BI),内隐斜视底向外(BO)  以水平虚线与垂直虚线的交点为0位  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来定位近隐斜视测值  定位点以×为标记  远、近隐性斜视定位点的连线为斜视线  延长斜视线至调节幅度线 4/10/2008 12:01 AM 58

隐斜视:远距离:内隐斜2△,近距离:外隐斜3△ × × 4/10/2008 12:01 AM 59

远距离BI模糊点(破裂点)测值和BO模糊点测值  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 近距离BI模糊点测值和BO模糊点测值  模糊线  在下X轴刻度上分别定位 远距离BI模糊点(破裂点)测值和BO模糊点测值  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 近距离BI模糊点测值和BO模糊点测值  定位点以○为标记  连接远、近BI模糊点,可得BI模糊线  连接远、近BO模糊点,可得BO模糊线  延长两条模糊线至调节幅度线 4/10/2008 12:01 AM 60

 破裂线  在下X轴刻度上分别定位 远距离BI破裂点测值和BO破裂点测值  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  破裂线  在下X轴刻度上分别定位 远距离BI破裂点测值和BO破裂点测值  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 近距离BI破裂点测值和BO破裂点测值  定位点以□为标记  连接远、近BI破裂点,可得BI破裂线  连接远、近BO破裂点,可得BO破裂线  延长两条破裂线至调节幅度线 4/10/2008 12:01 AM 61

 为使图形简洁,通常仅标定恢复点,不描记恢复线  恢复线  在下X轴刻度上分别定位 远距离BI恢复点测值和BO恢复点测值  在水平虚线上以上X轴刻度分别定位 近距离BI恢复点测值和BO恢复点测值  定位点以△为标记  为使图形简洁,通常仅标定恢复点,不描记恢复线 4/10/2008 12:01 AM 62

聚散力测试: 远距离 BI:x/11/5 BO:16/22/12 近距离 BI:12/17/8 BO:9/16/5   △ △     △ △   4/10/2008 12:01 AM 63

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  定位点以○为标记  相对调节  在垂直虚线上以右Y轴刻度分别定位 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  定位点以○为标记 4/10/2008 12:01 AM 64

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3.00,负相对调节+2.00 4/10/2008 12:01 AM 65

 相对集合  BI模糊线至需求线的范围为 不同调节水平下的负相对集合(NRC)  BO模糊线至需求线的范围为  相对集合  BI模糊线至需求线的范围为 不同调节水平下的负相对集合(NRC)  BO模糊线至需求线的范围为 不同调节水平下的正相对集合(PRC) 4/10/2008 12:01 AM 66

相对集合 4/10/2008 12:01 AM 67

 若测试值无误隐斜线与BI模糊线、BO模糊线应大致平行  融像性集合  BI模糊线至斜视线的范围为 不同调节水平下的负融像性集合(NFC)  BO模糊线至斜视线的范围为 不同调节水平下的正融像性集合(PFC)  若测试值无误隐斜线与BI模糊线、BO模糊线应大致平行 4/10/2008 12:01 AM 68

融像性集合 4/10/2008 12:01 AM 69

 BI模糊线、BO模糊线、调节幅度线和下X轴 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双眼融像清晰区(ZCSBV)  双眼融像清晰区  BI模糊线、BO模糊线、调节幅度线和下X轴 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双眼融像清晰区(ZCSBV)  理论上被测双眼视觉系统能满足这一区域里的 任何调节刺激与集合需求,而维持清晰的双眼清晰融像 4/10/2008 12:01 AM 70

双眼单视清晰区 4/10/2008 12:01 AM 71

斜视线与下X轴夹角越小,AC/A越大,夹角越大,AC/A越小 斜率=角对边/角邻边 斜率的倒数=角邻边/角对边 斜视线与下X轴夹角越小,AC/A越大,夹角越大,AC/A越小 AC/A大 AC/A小 下X轴 4/10/2008 12:01 AM 72

远距离外隐斜3△,近距离内隐斜4△

隐斜视:远距离:内隐斜2△,近距离:外隐斜3△ AC/A 10/2.5=4△/D 4/10/2008 12:01 AM 74

非显斜视聚散功能异常的斜视线分析  集合不足  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高度外隐性斜视 AC/A比率低常  集合不足  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高度外隐性斜视 AC/A比率低常 4/10/2008 12:01 AM 75

集合不足:远距离0,近距离外隐斜9△, AC/A=6/2.5=2.4 × × 4/10/2008 12:01 AM 76

 集合过度  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内隐性斜视 AC/A比率高常 4/10/2008 12:01 AM 77

集合过度:远距离0,近距离内隐斜7△ , AC/A=22/2.5=8.8 × × 4/10/2008 12:01 AM 78

 散开不足  近距离眼位正常,远距离隐性内斜视 AC/A比率降低 4/10/2008 12:01 AM 79

散开不足:近距离0,远距离内隐斜10△,AC/A=5/2.5=2 × × 4/10/2008 12:01 AM 80

远距离高度隐性外斜,或间歇性远距离显性外斜 AC/A比率增高  散开过度  近距离眼位正常 远距离高度隐性外斜,或间歇性远距离显性外斜 AC/A比率增高 4/10/2008 12:01 AM 81

散开过度:近距离0,远距离外隐斜10△,AC/A=25/2.5=10 × × 4/10/2008 12:01 AM 82

 单纯性隐性外斜  远距离和近距离均表现为隐性外斜 AC/A比率正常 4/10/2008 12:01 AM 83

单纯性隐性外斜:远距离外隐斜8△,近距离外隐斜12△ AC/A=11/2.5=4.4 × × 4/10/2008 12:01 AM 84

 单纯性隐性内斜  远距离和近距离均表现为隐性内斜 AC/A比率正常 4/10/2008 12:01 AM 85

单纯性隐性内斜:远距离内隐斜9△,近距离内隐斜6△ AC/A=12/2.5=4.8 × × 4/10/2008 12:01 AM 86

The Optic Correcting Canon of 运动性融像异常 光学矫治准则 The Optic Correcting Canon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4/10/2008 12:01 AM 87

 正相对集合(BO)至少应为外隐斜视量值的两倍  负相对集合(BI)至少应为内隐斜视量值的两倍 Sheard准则  准则  要求相对集合至少应为隐斜视量值的两倍  正相对集合(BO)至少应为外隐斜视量值的两倍  负相对集合(BI)至少应为内隐斜视量值的两倍 4/10/2008 12:01 AM 88

 检验测试结果能不能满足Sheard准则 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棱镜参考值  棱镜参考值  检验测试结果能不能满足Sheard准则 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棱镜参考值  式中P 为棱镜参考值,H 为隐斜视量值(取绝对值) CR为相对集合(取绝对值)  计算结果P 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 P 为正值,则需要缓解棱镜 内隐斜取底向外,外隐斜取底向内 4/10/2008 12:01 AM 89

 若AC/A测定值正常或偏高,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 通过修改调节来控制调节性集合,从而改变集合储备 计算公式如下  附加球镜  棱镜参考值P 的计算结果若为正值  若AC/A测定值正常或偏高,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 通过修改调节来控制调节性集合,从而改变集合储备 计算公式如下 S =P/A 式中S 为附加球镜,A 为AC/A, P 为棱镜参考值 内隐斜视(底向外)P 取正值 外隐斜视(底向内)P 取负值 4/10/2008 12:01 AM 90

例2 设: 远距离外隐斜12△ 聚散力测定结果: 远B0:15/27/11 AC/A为6△/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例2 设: 远距离外隐斜12△ 聚散力测定结果: 远B0:15/27/11 AC/A为6△/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BI 3△分到双眼 S =P/A=-3/6=-0.50(D) -0.50D加到双眼 4/10/2008 12:01 AM 91

例3 设: 远距离内隐斜9△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12/7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BO 2△分到双眼 例3 设: 远距离内隐斜9△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12/7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BO 2△分到双眼 S =P/A=2/4=0.50(D) 0.50D加到双眼 4/10/2008 12:01 AM 92

. 在需求线的左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O模糊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图形分析  外隐斜 . 在需求线的左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O模糊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左侧,则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 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 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 4/10/2008 12:01 AM 93

. 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I模糊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内隐斜 . 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I模糊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右侧,则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 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 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 4/10/2008 12:01 AM 94

Sheard准则的斜视线分析 4/10/2008 12:01 AM 95

 可采用训练棱镜和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  目标是使相对集合达到两倍隐斜视量值以上  功能训练  可采用训练棱镜和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  目标是使相对集合达到两倍隐斜视量值以上 如外隐斜视量值为8△ ,正相对集合至少应为16△ 内隐斜视量值为12△ ,负相对集合至少应为24△ 4/10/2008 12:01 AM 96

 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等于内斜视检测量值 1:1准则  准则  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等于内斜视检测量值 4/10/2008 12:01 AM 97

可考虑采用底向外的缓解棱镜加以矫治,计算公式如下  棱镜参考值  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1:1准则 可考虑采用底向外的缓解棱镜加以矫治,计算公式如下  式中Po为底向外的棱镜参考值,Hs为内隐斜检测量值 RI为BI恢复值  计算结果Po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 Po为正值,则需要底向外的缓解棱镜  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 4/10/2008 12:01 AM 98

例4 设:远内隐斜10△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21/6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BO 2△分到双眼 例4 设:远内隐斜10△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21/6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BO 2△分到双眼 S=P/A=2/4=0.50(D) 0.50D加到双眼 4/10/2008 12:01 AM 99

 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BI恢复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右侧,则需要棱镜矫正  图形分析  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BI恢复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右侧,则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 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 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 4/10/2008 12:01 AM 100100

1:1准则的斜视线分析 4/10/2008 12:01 AM 101

 Percival准则不考虑隐斜视的因素  准则  将相对集合范围中三分之一区域 以及调节刺激0-3.00D的区域确定为舒适区域  若双眼6m和33cm注视点均位于舒适区 则符合Percival准则  Percival准则不考虑隐斜视的因素 4/10/2008 12:01 AM 102

 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Percival准则 可考虑采用采用缓解棱镜加以矫治,计算公式如下  棱镜参考值  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Percival准则 可考虑采用采用缓解棱镜加以矫治,计算公式如下  式中P 为棱镜参考值  G 为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值  L 为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 4/10/2008 12:01 AM 103

 计算结果P 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  P 为正值,则需要缓解棱镜  正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外  负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内  正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外  负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内  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 底向内P 取负值,底向外P 取正值 4/10/2008 12:01 AM 104

例5 设: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5/2,BO:13/25/11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BO1△分到双眼 S =P/A=1/4=0.25(D) 0.25D加到双眼 4/10/2008 12:01 AM 105

例6 设:聚散力测定结果: 近BI:21/27/18,BO:9/16/10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例6 设:聚散力测定结果: 近BI:21/27/18,BO:9/16/10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 BI1△分到双眼 S=P/A=-1/4=-0.25(D) -0.25D加到双眼 4/10/2008 12:01 AM 106

 将双眼单视清晰区(即BI模糊线至BO模糊线之间的区域) 平均分为3份,作出分界线 需求线全程通过中间三分之一舒适区域  图形分析  将双眼单视清晰区(即BI模糊线至BO模糊线之间的区域) 平均分为3份,作出分界线 需求线全程通过中间三分之一舒适区域 为符合Percival准则 4/10/2008 12:01 AM 107

Percival准则的图形分析 4/10/2008 12:01 AM 108

 可采用棱镜或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  目标是使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 达到相对集合范围的三分之一以上  功能训练  可采用棱镜或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  目标是使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 达到相对集合范围的三分之一以上 如聚散力测定结果: 远BI:x/30/13,BO:12/14/7 正相对集合应达到14△ 4/10/2008 12:01 AM 109

Cottecting and Treatmen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运动性融像异常的矫治方法 Cottecting and Treatmen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4/10/2008 12:01 AM 110

屈光矫正 光学矫治 缓解球镜 缓解棱镜 推进 运动性融像异常矫治 调节功能训练 Brock线 球镜反转拍 功能训练 立体镜 集合功能训练 光学透镜 棱镜反转拍 4/10/2008 12:01 AM 111

未矫正近视眼注视近目标不用调节或少用调节 但为了维持双眼融合,双眼启动融像性集合 故导致集合疲劳,为减少疲劳程度,发生外隐斜  光学矫治  屈光矫正 . 屈光状态对运动性融像的影响 ① 未矫正状态 未矫正近视眼注视近目标不用调节或少用调节 但为了维持双眼融合,双眼启动融像性集合 故导致集合疲劳,为减少疲劳程度,发生外隐斜 未矫正远视眼在集合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多 付出调节,导致调节疲劳,发生反馈性内隐斜。 4/10/2008 12:01 AM 112

矫正眼镜的球镜焦度、柱镜焦度和轴位与配戴眼的 屈光状态不相适应则可能产生新的双眼视异常 例如:近视过矫则发生注视远、近目标调节张力均增高 ② 矫正不当 矫正眼镜的球镜焦度、柱镜焦度和轴位与配戴眼的 屈光状态不相适应则可能产生新的双眼视异常 例如:近视过矫则发生注视远、近目标调节张力均增高 过多的调节性集合可诱发内隐斜 而内隐斜带来的异常融像性散开需求 导致更为严重的视疲劳 4/10/2008 12:01 AM 113

矫正眼镜的试片参数恰与配戴眼的屈光状态契合 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双眼视异常的发生 例如:近视眼在矫正适当的情况下 ③ 矫正适当 矫正眼镜的试片参数恰与配戴眼的屈光状态契合 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双眼视异常的发生 例如:近视眼在矫正适当的情况下 由于注视近目标时调节张力增高 新增的调节性集合可诱发一过性内隐斜 可引起轻度视疲劳症状 但近距离调节与集合反应有一定量反馈性协调空间 若矫正眼镜的试片参数恰当 持续戴镜4-6周后眼位可恢复至Morgan正常值。 4/10/2008 12:01 AM 114

为附加球镜、缓解棱镜和功能训练提供基础条件 在出具验光处方时不建议对双眼视异常随意过矫或欠矫 . 屈光矫正的原则 ① 屈光矫正的平台作用 屈光矫正除可直接影响调节和集合异常 同时作为双眼视异常矫治的平台 为附加球镜、缓解棱镜和功能训练提供基础条件 在出具验光处方时不建议对双眼视异常随意过矫或欠矫 附加球镜处方可放在双眼视参数指标检测后精确给出。 4/10/2008 12:01 AM 115

但屈光不正的大小并非导致双眼视异常的绝对诱因 常见仅有0.75D的屈光不正,发生严重的双眼视异常 ② 屈光与双眼视的关系 近视、远视、散光≥0.75D就有临床矫正价值 但屈光不正的大小并非导致双眼视异常的绝对诱因 常见仅有0.75D的屈光不正,发生严重的双眼视异常 ③ 远用屈光矫正后,运动性融像异常的主要定量诊断指标 包括以下11项: 远距离隐斜视、近距离隐斜视 调节幅度、调节反应、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 集合幅度、聚散力、融像性集合、集合灵活度、AC/A 4/10/2008 12:01 AM 116

配戴矫正适当的远用眼镜,无论注视远目标还是近目标 都可以再增加若干正球镜或负球镜,目标的清晰度不变  缓解球镜 . 机理 配戴矫正适当的远用眼镜,无论注视远目标还是近目标 都可以再增加若干正球镜或负球镜,目标的清晰度不变 球镜的介入可使目标物对双眼的调节刺激发生改变 从而修正原有的调节反应水平,缓解调节功能异常症状 进而通过调节反应的变化影响调节性集合 缓解聚散功能异常症状 4/10/2008 12:01 AM 117

调节不足、调节维持不良、假性集合不足等症 聚散功能异常适应证:集合过度、单纯性内隐斜 聚散功能异常矫治基础条件: . 适应证 ① 正缓解球镜 调节功能异常适应证: 调节不足、调节维持不良、假性集合不足等症 聚散功能异常适应证:集合过度、单纯性内隐斜 聚散功能异常矫治基础条件: AC/A正常或偏高,通过低度附加球镜修改少量调节 从而可以获得较大幅度的调节性集合的修正效率 4/10/2008 12:01 AM 118

例7 设:年龄27岁,调节幅度5.75D,调节滞后+1.25D 正相对调节-0.75D,负相对调节+2.25D。 求:1.诊断运动性融像异常 2.给出矫治方法 解1:调节幅度低值应为(15-0.25×年龄)8.25D 正常调节滞后应该≤+0.75D 正常正相对调节应该≥负相对调节 诊断: 调节不足 4/10/2008 12:01 AM 119

解2:正相对调节-0.75D,负相对调节+2.25D Fd=0.5 (2.25-0.75)=0.75(D) 近附加球镜0.75D 4/10/2008 12:01 AM 120

例8 设:年龄19岁,远距离外隐斜2△ ,近距离内隐斜8△ 近距离BI:7/15/6,AC/A:6△/D 正相对调节-1.50D,负相对调节+2.50D。 求:1.诊断运动性融像异常 2.给出矫治方法 解1: 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内隐斜视 正常聚散力近距离BI:9-17/17-25/8-18 正常AC/A :3-5 △/D 正常正相对调节应该≥负相对调节 诊断: 集合过度 4/10/2008 12:01 AM 121

解2: S=P/A=3/6=0.50(D) 眼镜近用区附加棱镜BO 3△有困难 可考虑近附加球镜0.50D 4/10/2008 12:01 AM 122

例9 设:年龄24岁,远距离内隐斜8△ ,近距离内隐斜10△ AC/A:4△/D 远距离BI:×/4/2 近距离BI:8/16/6 正相对调节-1.00D,负相对调节+2.50D 求:1.诊断运动性融像异常 2.给出矫治方法 解1:远、近距离内隐斜视 正常聚散力远距离BI:×/4-10/2-6 正常聚散力近距离BI:9-17/17-25/8-18 正常正相对调节应该≥负相对调节 诊断: 单纯性内隐斜 4/10/2008 12:01 AM 123

解2: S1=P/A=3/4=0.75(D) S2=P/A=2/4=0.50(D) 首选远近附加球镜0.50D 可将BO 3△ 分到双眼 4/10/2008 12:01 AM 124

适应证:散开过度、高度单纯性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 定量方法: 为6m马氏杆眼位检测状态下 双眼同步匀速增加负球镜焦度 ② 负缓解球镜 适应证:散开过度、高度单纯性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 定量方法: 为6m马氏杆眼位检测状态下 双眼同步匀速增加负球镜焦度 直至双眼马氏杆影像自交叉性复视位达到正位 常规配戴 4/10/2008 12:01 AM 125

例10 设:年龄14岁,近距离外隐斜2△ ,远距离外隐斜8△ 远距离BO:4/8/5 AC/A:8△/D 求:1.诊断运动性融像异常 2.给出矫治方法 解1:近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远距离外隐斜视 正常聚散力远距离BO:5-13/11-27/6-14 正常AC/A应为 :3-5 △/D 诊断: 散开过度 4/10/2008 12:01 AM 126

解2: S=P/A=-4/8=-0.50(D) 首选远附加球镜-0.50D 也可以将BI 4△分到双眼 4/10/2008 12:01 AM 127

例11 设:年龄31岁,远距离外隐斜2△ ,近距离外隐斜9△ 近距离BO:10/13/4,AC/A:2.5△/D 求:1.诊断运动性融像异常 2.给出矫治方法 解1:远距离眼位基本正常,近距离外隐斜视 正常聚散力近距离BO:12-22/15-27/4-18 正常AC/A :3-5 △/D, 正常调节滞后应≤+0.75D 诊断: 假性集合不足 4/10/2008 12:01 AM 128

解2: S=P/A=-2.67/2.5=1.00(D) 眼镜近用区附加棱镜BI 2.67△有困难 可以考虑近附加球镜-1.00D 4/10/2008 12:01 AM 129

避免融像性集合修正隐斜眼位所带来的张力性疲劳 故缓解棱镜的底向与隐性斜视向相反 例如:隐性内斜缓解棱镜的底向外  缓解棱镜 . 机理 缓解棱镜是使双眼停留在隐斜眼位上 通过棱镜的折射特性使双眼影像融合 避免融像性集合修正隐斜眼位所带来的张力性疲劳 故缓解棱镜的底向与隐性斜视向相反 例如:隐性内斜缓解棱镜的底向外 目标光线受到棱镜的折射,偏向黄斑中心凹颞侧 为了避免复视,眼位须适量内收 如此双眼停留在隐斜位上仍然可以双眼融像 则无须启动融像性集合 4/10/2008 12:01 AM 130

. 定量方法: ① Sheard准则 ② 1:1准则 ③ Percival准则 已在运动性融像矫治准则一节详细叙述 4/10/2008 12:01 AM 131

实际上由于缓解棱镜将隐性斜视还原成显性斜视 并不普遍的作为双眼视异常的首选矫治方法 适应证: ① 散开不足首选 . 适应证 实际上由于缓解棱镜将隐性斜视还原成显性斜视 并不普遍的作为双眼视异常的首选矫治方法 适应证: ① 散开不足首选 集合不足、单纯性内隐斜功能训练失败后采用 ② 垂直隐斜首选 采用隐斜视等量缓解棱镜进行缓解治疗 因斜肌功能异常发生垂直隐斜合并水平隐斜 故在水平隐斜合并垂直隐斜的情况下 首选矫治垂直隐斜,同时可望缓解水平隐斜症状。 4/10/2008 12:01 AM 132

将视标板沿眼水平高度矢状中线向双眼慢慢移近 嘱患者努力避免复视,直至不能克服复视为1次 移动30次为1组,每天作2-3组  功能训练  调节功能训练 . 推进训练 ① 方法 患者戴适宜的远用眼镜 制作0.6近视标板 将视标板沿眼水平高度矢状中线向双眼慢慢移近 嘱患者努力避免复视,直至不能克服复视为1次 移动30次为1组,每天作2-3组 4/10/2008 12:01 AM 133

② 适应证: 调节不足 假性集合不足 调节维持不良 调节滞后高常 集合不足 正相对集合低常 4/10/2008 12:01 AM 134

线的一端固定于1m以外眼的水平高度位置的凸出物上 另一端置于患者鼻端 距双眼40cm和1m的线上结有不同颜色的彩珠 . Brock线训练 ① 方法 线的一端固定于1m以外眼的水平高度位置的凸出物上 另一端置于患者鼻端 距双眼40cm和1m的线上结有不同颜色的彩珠 患眼配戴适宜的远用矫正眼镜 将距双眼40cm的彩珠向着患眼移动 至视标出现复像,嘱患者努力避免复视,直至不能克服 4/10/2008 12:01 AM 135

再改为注视远彩珠,直至远彩珠清晰记为1次切换周期 切换20次为1组,每天作2-3组 ② 适应证 同于推进训练,同时用于调节灵活度延缓者 开始训练时,首先注视距双眼1m的远彩珠 然后改为注视近彩珠,待近彩珠清晰无复像 再改为注视远彩珠,直至远彩珠清晰记为1次切换周期 切换20次为1组,每天作2-3组 ② 适应证 同于推进训练,同时用于调节灵活度延缓者 4/10/2008 12:01 AM 136

Brock线训练 4/10/2008 12:01 AM 137

将+2.00D反转透镜放置于患眼前,嘱注视40cm近视标 切换-2.00D反转透镜,待视标清晰后 . 球镜反转拍训练 ① 方法 测定患者视力 根据患者最佳近视力上1行选择40cm近视标 患者戴适宜的远用眼镜 将+2.00D反转透镜放置于患眼前,嘱注视40cm近视标 切换-2.00D反转透镜,待视标清晰后 再切换+2.00D反转透镜,直至视标清晰,为一个周期 切换20次为1组,每天作2-3组 4/10/2008 12:01 AM 138

训练融像性集合的幅度和速度,有助于改善调节灵活度 ② 适应证 用于调节灵活度延缓、调节不足、调节维持不良 以及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 两组不同焦度的反转透镜的调节刺激 在0.50D-4.50D之间切换 在集合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调节性集合与融像性集合频繁的互相转换 训练融像性集合的幅度和速度,有助于改善调节灵活度 ② 适应证 用于调节灵活度延缓、调节不足、调节维持不良 以及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 4/10/2008 12:01 AM 139

双眼注视目标为大小相等的圆形,便于双眼影像融合 双眼视标有微小差异,便于分析是否有单眼黄斑抑制 右眼视标为固定视标,左侧视标为可移动视标  集合功能训练 . Vectograms立体图 ① 原理 双眼配戴偏振滤镜或红、绿色滤光镜 使双眼注视目标分视 双眼注视目标为大小相等的圆形,便于双眼影像融合 双眼视标有微小差异,便于分析是否有单眼黄斑抑制 右眼视标为固定视标,左侧视标为可移动视标 4/10/2008 12:01 AM 140

然后将左侧视标沿棱镜刻度尺缓慢匀速向左侧平移 此时左眼目标像转移到黄斑中心凹鼻侧 产生散开刺激,双眼须外展眼位 ② 方法 令被测试者移动左侧视标,将双眼视标重叠 然后将左侧视标沿棱镜刻度尺缓慢匀速向左侧平移 此时左眼目标像转移到黄斑中心凹鼻侧 产生散开刺激,双眼须外展眼位 当视标出现复像时,嘱患者努力避免复视 直至不能克服复视,记录负融像性集合量值 4/10/2008 12:01 AM 141

将左侧视标沿棱镜刻度尺缓慢匀速向右侧平移 此时左眼目标像转移到黄斑中心凹颞侧,产生集合刺激 恢复双眼视标重叠 将左侧视标沿棱镜刻度尺缓慢匀速向右侧平移 此时左眼目标像转移到黄斑中心凹颞侧,产生集合刺激 双眼内收眼位,当视标出现复像时,嘱患者努力避免复视 直至不能克服复视,记录正融像性集合量值 恢复双眼视标重叠,为1个训练周期 切换20次为1组,每天作2-3组 训练中根据融像性集合量值是否增加评价训练效果 ③ 适应证 散开不足、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等 4/10/2008 12:01 AM 142

Vectograms立体图训练 4/10/2008 12:01 AM 143

双眼注视目标为形态相同的图形,便于双眼影像融合 双眼通过+5.00D的正透镜观察距眼20cm 的目标 目标光线的离散度与透镜的聚合度相抵消 . Brewster立体镜 ① 原理 采用隔板使双眼注视目标分视 双眼注视目标为形态相同的图形,便于双眼影像融合 双眼通过+5.00D的正透镜观察距眼20cm 的目标 目标光线的离散度与透镜的聚合度相抵消 双眼模拟注视无限远 4/10/2008 12:01 AM 144

可以定量增加调节刺激,定量刺激调节性集合 可以在不同调节性集合水平上 将双眼的注视图片交叉分离或同向分离 训练正负融像性集合 将注视目标向观察眼移近 可以定量增加调节刺激,定量刺激调节性集合 可以在不同调节性集合水平上 将双眼的注视图片交叉分离或同向分离 训练正负融像性集合 ② 训练方法同于立体图 ③ 适应证 用于消除单眼抑制,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 4/10/2008 12:01 AM 145

Brewster立体镜 4/10/2008 12:01 AM 146

所增加负球镜焦度使马氏杆影像达到内隐斜>12△ 每次配戴10min,每天配戴2-3次 ② 适应症:散开过度、单纯性外隐斜视  光学透镜训练 . 球镜训练 ① 定量方法 在远距离马氏杆眼位检测状态下 所增加负球镜焦度使马氏杆影像达到内隐斜>12△ 每次配戴10min,每天配戴2-3次 ② 适应症:散开过度、单纯性外隐斜视 4/10/2008 12:01 AM 147

与缓解棱镜不同,训练棱镜的底向与隐斜向相同 例如:隐性内斜训练棱镜的底向内 且量值较内隐斜视量值达2-3倍 . 棱镜训练 ① 机理和方法 与缓解棱镜不同,训练棱镜的底向与隐斜向相同 例如:隐性内斜训练棱镜的底向内 且量值较内隐斜视量值达2-3倍 目标光线受到棱镜的折射,偏向黄斑中心凹鼻侧 为了克服复视,眼位外展,使外直肌冲击性张力增高 负荷性获得锻炼加强。 4/10/2008 12:01 AM 148

② 适应证 单纯性内隐斜和单纯性外隐斜 4/10/2008 12:01 AM 149

棱镜反转拍为BO12△/BI 3△两组棱镜固定在同一个手柄 选择注视40cm近视力视标 在双眼调节刺激不变的情况下  棱镜反转拍 ① 方法 棱镜反转拍为BO12△/BI 3△两组棱镜固定在同一个手柄 选择注视40cm近视力视标 在双眼调节刺激不变的情况下 两组不同量值的反转棱镜使患眼的集合刺激 在39△-9△之间切换 在改善集合灵活性的同时 促进了融像性集合与调节性集合的转换 4/10/2008 12:01 AM 150

② 适应证 集合灵活度延缓和融像性集合功能低下等 4/10/2008 12:01 AM 151

双眼视异常的矫治方法小结 类型 首选方法 次选方法 调节异常 调节不足 正性近附加球镜 推进训练Brock线训练 调节维持不良 调节灵活度不良 球镜反转拍训练 调节过度 解痉剂 假性集合不足 4/10/2008 12:01 AM 152

类型 首选方法 次选方法 聚散异常 集合不足 推进训练或Brock线训练 近用BI缓解棱镜 散开不足 远用BO缓解棱镜 立体图、三棱镜 负融像性集合训练 集合过度 正性近附加球镜 近距离BO缓解棱镜 散开过度 远用负性附加球镜 负性附加球镜训练 单纯性内隐斜 远近正性附加球镜 底向内三棱镜训练 BO缓解棱镜 单纯性外隐斜 远近负性附加球镜 底向外三棱镜训练 BI缓解棱镜 融像集合功能低下 棱镜反转拍训练 立体镜刺激正、负融像性集合训练 4/10/2008 12:01 AM 153

集合灵活度下降 棱镜反转拍训练 垂直隐斜 缓解棱镜 感觉性融像异常 黄斑抑制 立体镜训练 4/10/2008 12:01 AM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