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
主題一: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主題二:科學、科技與公共衛生
什麼是健康? 沒生病就等於健康嗎?
1. 世衛組織對健康的理解 健康指生理、心理及社交都處於完全康寧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生病或出現身體虛弱現象。
影響健康的決定因素 個人: 社會: 年齡、性別及遺傳因素 生活方式 (吸煙、吸毒、睡眠不足) 社交和社區網絡 (朋輩、家人、學校) 生活及工作環境 醫療服務質素及相關政策、立法
影響健康的決定因素 文化 中國:「食得是福」肥胖 中國養生觀 西方速食文化 新興文化:「慢食文化」、 「樂活族」 (改變消費態度,過健康及自給自足 的生活)
影響健康觀念的因素 宗教 對特定動植物禁食 對食時和食法有規定 科學科技 正面:延長壽命、死亡率下降 負面:汽車文化-減少運動、造成污染
評量一個地區健康的主要指標 1. 平均預期壽命 2010年, 香港平均壽命世界第二 (男:80歲, 女:86歲) 2. 嬰兒死亡率 2010年, 香港平均壽命世界第二 (男:80歲, 女:86歲) 2. 嬰兒死亡率 2010年, 香港嬰兒死亡率全球最低 每千名嬰兒有1.6名死亡 3. 主要死因
公共衛生的機構 地方(HK) 跨國 1. 衛生署 2. 食物環境衛生署 3. 醫院管理局 世界衛生組織
何謂疾病? 傳染病 非傳染病 由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微生物 細菌 病毒 寄生蟲 eg 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 症SARS、後天免疫力缺乏症AIDS 不會傳染的疾病 社會因素 個人因素 Eg 心臟病、糖尿病、部分癌症
如何對付傳染病?
1. 疫苗 (微生物) 成功例子: 天花1979絕跡 成效較低: 流行性感冒、霍亂、AIDS
2. 改善衛生環境 (針對傳播途徑)
3. 保持最佳健康狀態 (針對宿主) I) 注意均衡飲食和營養 II) 作適量運動 III)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強抵抗力
如何對付非傳染病?
20世紀非傳染病成主要疾病殺手 1. 慢性病 (癌症、心臟病、肺炎) 2. 精神健康 (神經衰弱、抑鬱、思覺失調) 3. 生活模式病 (癌症、糖尿病、中風、肥胖症)
改善生活模式 1. 吸煙 2. 飲食習慣 3. 依賴科技 4. 缺乏運動
如何對付大規模傳染病?
個人 1. 對「公共衛生」的概念應有充分的理解 2. 保持個人衛生 3. 留意政府所提供的最新資訊 4. 跟從政府的應變措施
政府 1. 追查傳染病來源,加以堵截 (邊境檢疫、停課、清潔消毒) 2. 評估傳染病爆發風險,做好 預防和監察工作 3. 重新運用及調配資源 3. 重新運用及調配資源 4. 組織社區參與防疫
國際 1. 國際組織擔任領導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2. 成立跨國合作機制 ( 全球疫情警報和反應網絡)
主題二: 科學、科技與公共衛生
中醫與西醫 中醫 西醫 I) 建基於中國哲學思想 II) 陰陽五行學說 III) 疾病因調和失衡 IV) 主要使用草藥和針灸
伴隨現代科技發展的問題與危機 2. 醫療科技進步推高醫療成本(微創、長壽) 3. 科技進步帶來醫德問題(抗生素、幹細胞) 1. 專科劃分令病人失去整體護理 2. 醫療科技進步推高醫療成本(微創、長壽) 3. 科技進步帶來醫德問題(抗生素、幹細胞) 4. 器官移植的公平性 5. 科技增加患上慢性病的機會 (欠缺運動)
近年有關健康及公共衛生的議題 1. 醫療開資 2. 醫學倫理道德 3. 健康教育和宣傳 4. 食品條例 5. 食品安全
抗生素是萬能藥? 人類第一種抗生素—盤尼西林1928 弗萊明 1950年一種葡萄球菌對盤尼西林呈抗藥性 2007-09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香港社區出現 2007中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高於歐美國家 世衛組織表示,近年主流抗生素失效速度比藥物研製速度快
科學與科技發展引發的議題 藥物專利權導致窮人無藥可醫?
藥物專利權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全球協定》TRIPS 影響: 1. 發明者和投資者: 利益受保障 2. 學術機構人員: 學術與商業有關 3. 貧窮國家的病人: 難以負擔昂貴藥物 4. 仿製藥生產商: 是機遇也是挑戰
科學與科技發展引發的議題 生物科技
何謂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又稱為「生物工程」,是一門改造自然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技術。傳統應用生物科技的例子: 1. 啤酒 2. 麵包 3. 芝士 4. 乳酪
生物科技的應用 1. 預防和治療疾病 2. 解決生育問題 3. 改良農作物的品種
促進醫療科技發展的因素
1. 生活素質提升 I) 對疾病和健康的關注上升 II) 生活模式病 III) 人口老化
2. 財政收益增加 I) 專利權 II) 跨國製藥公司 III) 藥廠大量研發
3. 政治原因 I) 政府關注 II) 政府的政策
4. 社會發展 社會富裕
不同持份者對公共衛生的訴求和影響
現時香港醫療出現了那些問題? 1. 公眾太倚賴公營醫療系統 2. 人口老化加劇 3. 慢性病年輕化 4. 醫療成本不斷增加 5. 專科門診急症室供不應求
持份者? 與該事件利益有關者,包括個人、群體及組織 公共衛生接受者: 市民 公共衛生提供者: 醫護人員、執法人員 不同持份者: a. 提供有關服務 b. 監察服務質素 c. 執行有關政策
不同持份者的訴求和影響 接受者: a.關注政府提供的資源分配是否公平 b. 期望積素不斷上升 提供者: a. 關注政府提供的支援是否充足
政府對持份者的回應 a. 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 b. 透過諮詢及協商等方識達成共識 c. 因應社會對有關議題的關注度、涉及的利益、表達訴求的方式、可動用的資源等訂立優先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