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 态 变 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温度计. 常用的表示温度 的方法是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 ℃,它表示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沸 水温度规定为 100 度。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 叫 1 摄氏度,写作 1 ℃。例如, 人体正常温度为 37 ℃,读作.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1 .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 原理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 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 通过 “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 的实验,学会温度 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与测量的意义 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第二节 温度的测量. 一、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的测量 靠人体感知是不可靠、不准确的。 准确测量必须使用温度计。
熔化与凝固(一).
熔化与凝固.
人的正常体温为: 冰箱中设定的温 度:2 ~ 6 ℃ 37 ℃.
干涸的土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四节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 第三节 汽 化 授课人:青岛三十九中 (海大附中) 辛 锐.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物态变化简答题专题.
10.2 立方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23课 水的三态变化.
汽化和液化(二) 哈密市六中:来琰晖.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 多档位电热器的电路分析与判断 夏湾中学 孙玥.
第四章 热现象 1、怎样使用温度计? 2、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几种? 它们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学科网.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导学案同步课件) 坚乃提古丽 迪坎乡.
水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
汽化与液化(二)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四种命题 2 垂直.
物态变化(一) 初二物理 主讲教师:崔凤霞.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液体在凝固成晶体过程中要 放热。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非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要 放热。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专题二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课标要求 1、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4/13/2019.
线段的有关计算.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4.2 证明⑶.
科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分类复习 温岭市泽国小学 吴仁胜.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第九章第四、五节 物态变化. 物态的变化 气态 固态 液态 汽化 液化 凝固 熔化 凝华 升华 物质具有三种状态,称 为物态。不同物态之间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称 为物态变化。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1.物态变化 温度.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汽化和液化.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10.1 浮 力.
位似.
模块三 热 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1913 physweb-nobel prize 卡末林—昂内斯 低温物质的特性 应物72 刘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物 态 变 化

一、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 度规定为0摄氏度,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 沸水

2.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②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 的_____。 ③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液体热胀冷缩 量程

④读:稍等一会儿,待示数_____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 体中,视线与液柱的_____相平。 ⑤记:读数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稳定 液面

(3)体温计。 ①量程:35~42℃,分度值:0.1℃。 ②使用:使用前要甩一甩,且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 可以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概念:固态 液态。 熔化 放热

(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 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不 同 点 有无 熔点 (或凝 固点) ___ _____ 温度 变化 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 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凝固过程中温度下降 熔化 条件 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不断吸热 有 没有 不变

(3)应用。 ①利用熔化_____可降低周围的温度。 ②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结冰时_____,使窖 内温度不会太低。 吸热 放热

2.汽化和液化: (1)概念:液态 气态。 放热

都是_____现象;发生时都要_____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汽化方式 特点比较    沸 腾 蒸 发 发生部位 在液体内部、表面同时发生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温度条件 一定温度(沸点) 任何温度 剧烈程度 剧烈 缓慢 影响因素 供热快慢、液面上方气压 液体的_______、_____、液面上方的_________ 温度变化 _____ 降温致冷 共同特点 都是_____现象;发生时都要_____ 表面积 温度 空气流速 不变 汽化 吸热

(3)液化。 ①两种方法:_____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 ②应用:气体液化,使其体积_____,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煤 气罐中的液化气。 降低温度 变小

3.升华和凝华: (1)概念:固态 气态。 放热

(2)应用。 ①升华:利用干冰升华时_____降温,可进行人工降雨、冷藏食 品等。 ②凝华:冬天的_____________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 成的固体冰晶。 吸热 霜、雪、雾凇

【微点拨】 1.温度计: (1)被测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它的沸点。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区分是“零上”还是“零下”。 2.“白气”: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成的小液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 3.处在熔点或凝固点的物质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速练题】 将冰放入水壶中加热,冰熔化;继续加热,水沸 腾后,将勺子靠近壶嘴,如图。 (1)整个探究过程中,出现了水的三种状态:    态的冰,   态的水,   态的水 蒸气。 (2)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但要   ,其熔点是   ,冰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3)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 气 液 固 吸热 0℃ 不变 是  不变

【示范题1】(1)(2014·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D

(2)(2013·南京中考)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C

【备选例题】(2014·河北唐山质检)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升华 吸收

主题二 物态变化的应用  1.吸、放热特点的应用: (1)吸热降温:蒸发吸热降温、用冰块退烧等。 (2)放热升温:冬季在地窖里储存菜时,地窖里放水。 2.利用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性质获得稳定的温度环境:如木工师傅用“水浴法”熬熔黏胶等。

3.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应用: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升温加热”,如高压锅;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进行“低温提纯”,如去除混合液中的水分。 4.熔点和沸点的应用:根据熔点和沸点选择不同的液体温度计。例如,测量我国北方冬季气温(-39℃以下)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可选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可选用煤油温度计。

【示范题2】(1)(2013·衡阳中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熔化 吸

(2)(2013·龙东中考)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度可达-54℃,测此地冬季最低气温应选    温度计。测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应选    温度计。(均选填“酒精”或“水银”) 酒精 水银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主题三 解读物态变化图像  1.图像表示法:一般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把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用图像表示。

2.晶体、非晶体的图像及水沸腾图像对比: 种类 项目 晶 体 非晶体 水沸腾 熔 化 图 像 ①水吸热升温; ②达到沸点,水沸腾,吸热但温度不变 性 质 ①固态吸热升温; ②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③液态吸热升温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无熔点

种类 项目 晶 体 非晶体 水沸腾 凝 固 图 像 ①水吸热升温; ②达到沸点,水沸腾,吸热但温度不变 性 质 ①液态放热降温; ②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③固态放热降温 放热凝固,温度不断下降,无凝固点

【示范题3】(2014·威海中考)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 固液共存 10

【延伸思考】(1)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    ℃;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从开始加热计时到熔化结束,共经历了    min。 【解析】(1)由题中图像可得,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10℃;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故冰属于晶体;(2)从计时开始,加热到5min,开始熔化,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故从开始加热计时到熔化结束,共经历了15min。 -10  晶体 15

6 是 【备选例题】(2011·广安中考)如图所示 是某种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质 (选填“是”或 由图可知该物质    (选填“是”或 “不是”)晶体。该过程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大约持续了     min。 是 6

主题四 自然界中水循环与物态变化  1.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物态变化:

2.云、雨、雹、雾、露、霜、雪的形成: 名 称 物态变化 状 态 吸放热情况 雨 液化、熔化 液态 放热、吸热 云 液化、凝华 液态、固态 放热 雹 凝固 固态 雾、露 液化 雪、霜 凝华

【中考警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露或凝华成霜,都是遇冷放热。若温度降低,仍在0℃以上时,水蒸气液化为露;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示范题4】(2013·达州中考)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凝华 熔化

【备选例题】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凝结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 凝华 熔化 液化 熔化 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

【备选要点】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的估测:熟悉生活环境常见的温度,如人最适宜的温度为23~26℃;北方夏天的气温一般是30℃左右;北方冬天的气温一般是-20~-10℃;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等。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错 正确

【中考警示】(1)不论是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 (2)温度计任何时候的示数都是温度计里测温液体的温度,当示数稳定时的温度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所以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等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示范题1】(2013·常州中考)2013年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      ,当时气温为    ℃,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    。 -40~50℃ -16 酒精

【示范题2】(2012·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所 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 读数是    ℃,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选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37.2 正常

主题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 【测量器材】测温度:_______,测时间:_____。 温度计 秒表

【实验关键】 (1)测量数据: 加热 时间 /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 温度 /℃ 40 42 44 46 48 50 53 56 石蜡的 41 47 49 51 52 54 59

(2)根据数据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

(3)根据图像和数据分析熔化规律: 吸热 固态 吸热 固液共存 不变 液态 升高 升高

【要点探究】 (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 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 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 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示范案例】 (2013·泰州中考)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慢 不断搅拌冰块  状态 -4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 时间/min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 温度/℃ -8 -6 -2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不变

答案:(3)如图所示

【拓展探究】结合【示范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在继续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冰在第6min全部变成水,在第10min水的温度为8℃。 (1)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 (2)在本实验中,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3)对比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的升温速度比熔化前的升温速度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    比较大。 晶体 4 比热容

主题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装置】 【测量器材】测温度:_______,测时间:_____。 温度计 秒表

【实验关键】 (1)实验现象: ①水沸腾前,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_____直 至消失。 ②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_____直 至到水面破裂。 减小 变大

(2)测量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3)根据数据画出水沸腾的图像: (4)根据图像和数据分析水沸腾的规律:水沸腾后,继续_____而 温度_________。 吸热 保持不变

【要点探究】 (1)如何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提示:①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②可用初温在60℃左右的热水进行实验。③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在加热过程中,可在烧杯口上加盖。

(2)在实验中,为什么测得水的沸点有时小于100℃,有时大于100℃? 提示:①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当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当杯口的盖密封较严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100℃。②水中有杂质。

【中考警示】在分析水的沸腾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析水的沸腾条件时,不能忽略“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 (2)在分析解答有关水的沸点问题时,不能忽略“在1标准大气压下”这个前提条件。

【示范案例】 (2014·南京中考)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温度/℃ 91 93 95 97 99 5 6 7 8 …

B ① 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99 停止加热 ①

(2)如图所示

【拓展探究】结合【示范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1)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甲、乙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 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 制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a、b图像不同的 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水的质量不同 加盖或增加水的初温(合理即可)

A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2012·大连中考)下列温度中,在36~37℃之间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2012·大连中考)下列温度中,在36~37℃之间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A

2.(2013·恩施中考)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 D

3.(2014·广东中考)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 35~42 37.6

4.(2014·泰安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14

C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5.(2014·新疆中考)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 )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5.(2014·新疆中考)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  ) A.熔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吸热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辨析。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雪熔化时需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气温下降。 C

B 6.(2014·泰安中考)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 6.(2014·泰安中考)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 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舌头被冻在冰糕上,原因是舌头上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B

50 温度 4 固液共存 7.(2014·吉林中考)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 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   ℃;熔化 过程中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第4min时处于    状态。 50 温度 4 固液共存

8.(2013·柳州中考)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均匀 侧壁 46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均匀 侧壁 46

48 晶体 a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 53 48 晶体 a

C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9.(2014·株洲中考)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9.(2014·株洲中考)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C

10.(2013·泉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 B

B 11.(2013·泰安中考)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电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11.(2013·泰安中考)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电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B

D 12.(2013·重庆中考)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 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 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如图所示,它利用具 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蒸发 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A.液化   B.熔化   C.升华   D.汽化 D

13.(2013·自贡中考)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D

A.水没有沸腾 B.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水的比热容大 C.水沸腾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 D.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解析】选D。本题考查沸腾图像的解读。由题图可知,第10min后,水吸热温度不变,故水处于沸腾状态,故A错;水的沸点与上方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时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D正确;烧水时对水加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故C错。

14.(2014·黄冈中考)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 “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 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 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放热 液化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或壁) 15.(2013·莆田中考)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                 。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或壁)

92 98 小于 (2)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 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 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实验时当地的大 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 准大气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 84 88 96 98 92 98 小于

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酒精灯火焰等) (3)请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点): 特点一:  ; 特点二:  。 (4)为了节省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水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酒精灯火焰等)

B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6.(2013·黔东南中考)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6.(2013·黔东南中考)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 B.秋天,霜打枝头 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D.冬天,千里冰封 B

17.(2014·德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 C

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18.(2014·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 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 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  。 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19.(2013·吉林中考)寒冷的冬季,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冬天,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在眉毛或胡子上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答案: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在眉毛或胡子上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考点五 水循环与物态变化  20.(2013·天津中考)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 C

B 21.(2013·雅安中考)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21.(2013·雅安中考)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B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物态变化。污水中的水先蒸发成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温室罩,液化成小水滴。 22.(2013·成都中考)我国属于缺水的国家, 污水净化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 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它在工作过程中发生 的物态变化是先     再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物态变化。污水中的水先蒸发成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温室罩,液化成小水滴。 液化 汽化(蒸发)

霜 露 23.(2014·衡阳中考)在自然界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 ,涉及凝华的有 。 23.(2014·衡阳中考)在自然界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   ,涉及凝华的有    。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露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