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1. 明确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了解教育原理的发展概况。 3. 明确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4. 初步了解常用的教育原理的研究方法。
Advertisements

《論語》中的「仁」 與「禮」. 一、什麼是「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 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
姜堰市图书馆 姜堰市经济开发区陈庄社区 孔夫子论 “ 孝 ” 主讲:潘国良 三水讲坛第 39 期 联办.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 “ 有教无类。 ” 子曰: “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张 金 城 第四讲 孔子论孝与修身之道. 一、孔子论孝 百善孝为先 孝道 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 最大文化特质。 “ 以孝治天下 ” 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 会的治国纲领。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 1. 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 3. 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 想。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论语》选读.
第六章 殡葬文化 ——人类肉体的归宿 2017/2/26 王云岭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
弟 子 规.
2009年高考语文 《〈论语〉选读》复习指导 沈 波 2009年2月.
论孝.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论语》论君子 钱逊
儒家宗师-孔子.
克己复礼.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精选.
「注释」 (4)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5)之:动词,往。
第一编 第二章孔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儒家文化视域下的人生价值诉求 ——向古人学习做人的学问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复习课.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论语》十则.
《论语》十二章.
論語‧衛靈公篇 國一乙 s 楊毓芸.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一个人的成就,各有专长,全才很少 ——怀念故旧之情.
感恩的心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父母.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雕像 孔子画像.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夫子之道.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与经典同行 同圣贤为友 做时代新人 感恩篇 李伟玉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孔子的学说 ■老聃与《道德经》.
第 1 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掌握孔子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Z D H.
孔子的核心思想简说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三 个 儿 子 班级:二年级 教师:吉各子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10.7 钱逊 qianxun1@hotmail.com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指的是“仁”; “文”和花纹的“纹”的意思相同,表示外表的样子,指的是礼。 “彬彬”是指的两者协调、配合得很好。

一,德和礼,是孔子思想中两个方面。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 )

二,德和礼的内容 德:仁。爱人、孝弟、忠恕…… 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孝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忠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是对自己的约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忠”;是对他人的责任。 共同的精神,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说,恕“可以终身行之”;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爱人之行,从忠恕始。

礼: “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在西方没有礼这个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是中国人做人的规矩。

礼与法不同。法的约束是一种刚性的,强制的;礼的约束是柔性的,第一靠个人的道德自觉,第二靠社会习俗的约束或者社会舆论的监督。 《论语》中关于礼的内容(见后)

三,礼与仁的关系 [1] 仁是灵魂,礼是形式。仁要落实到礼上,用礼来检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以孝的教育为例 三句话、三件事: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鞠躬拜年,用餐让食,抄春联 。 《论语》与《弟子规》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 脱离了仁,礼的形式就毫无意义。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也,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3] 礼可以培养仁德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四,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仁和礼的配合,真正做到“文质彬彬”。 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改革和创造。

五,《论语》中关于礼的部分内容 [1] 对违礼行为的批评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2] 孔子践礼的态度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3]关于礼的具体内容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10·12 席不正,不坐。 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10·14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0·24 寝不尸,居不容。 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 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 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