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现代教育技术 070603069 耿菲
一、茶饮史话 二、茶的起源 三、茶树介绍 四、茶叶分类 五、名茶档案 六、茶具欣赏 七、茶艺表演
茶饮史话 品茶论道:中国茶道与道家 天人和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茶饮史话 品茶论道:中国茶道与道家 1、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 2、自然化的人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 2、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茶的起源 饮茶的起源时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茶的起源 饮茶的起因 祭品说: 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药物说: 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说: “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同步说: 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茶的起源 茶树的发源地 川东鄂西说: 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江浙说: 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其实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某地既是“茶树原生地”又是“神农活动地”,那么答案就是这里了。
茶树介绍 茶树简介 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 南糯山原始茶林 云南的古茶茶树
茶树介绍 茶树生长的环境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茶叶分类 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基本茶类, 二是再加工茶类 。 一、基本茶类:可细分成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红茶这几类。 二、再加工茶:是以基本茶为主,进行再加工的茶类。或加入香料,或提取汁液、或将散茶蒸热紧压等。可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保健茶等。
茶叶分类 绿茶 绿茶就是指以茶树嫩芽为原料,通过各种制茶方法,不经过发酵制成的茶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 代表茶:西湖龙井、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庐山云雾等等。
茶叶分类 白茶 白茶的生产首创于福建省福鼎县。此茶的制作不经过揉捻,茶的外表披挂一层白色茸毛。 代表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等。
茶叶分类 黑茶 黑茶的加工原料一般较粗老,是一种完全发酵茶。 代表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茶叶分类 红茶 红茶的加工原料较细嫩,以茶树的新芽叶为原料加工而成。是一种全发酵茶。 代表茶:祁门红茶、滇红工夫、越红工夫等。
茶叶分类 花茶 是用各种花薰制而成的茶。 代表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
茶叶分类 紧压茶 是将散茶蒸热后,紧压成形的茶。 代表茶:水仙饼茶、黑砖、茯砖等。
名茶档案 安徽名茶——泾县特尖 泾县特尖是安徽省烘青绿茶中的一个特有品种,其产量最为集中,质量也属上乘的要首推泾县所产的尖茶。 据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泾县尖茶的级别按其品质和采期分为:魁、贡、天、地、人、和、元、享、利、贞十个等级。 后以将级别划分改为提魁、特级尖茶和一至六级十二等的一般尖茶,一直延续至今。由于一些习惯原因,提魁也往往归入特级尖茶之中。
名茶档案 安徽名茶——白岳黄芽 白岳黄芽又名齐云道茶,也称齐云毛峰,产于休宁齐云山(古称白岳)。 其茶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黄中隐翠,白毫显露,一叶包一芽,状似金边镶碧鞘,碧鞘裹银箭,十分别致。开水冲泡时,香若幽兰,芽叶悬浮汤中,朵朵可辨,稍许徐徐下沉,耐人观赏。 数百年来,文人雅士谒山求道,无不于轻风微岚之中与白岳黄芽结下难舍情缘。《文昌阁五老峰》诗句“最喜茶铛消肺病,药栏徙倚试新芽”,便是生动写照。 随着齐云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白岳黄芽,不仅以品质取胜,而且更以其道家茶敬天祈地、返璞归真的深刻内蕴,赢得越来越多的青睐。
名茶档案 安徽名茶——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很有名。那时休宁、祁门、歙县所产茶叶以浮梁为集散地,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唐代杨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有"歙州、婺州、祁门方茶制置精好,商贾所赏,数千里不绝于道路" 说明了祁门在唐朝已是较重要的茶叶产地。
名茶档案 云南名茶——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象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美容茶”之声誉。
名茶档案 云南名茶——云南滇红 在滇西凤庆的崇山峻岭中,有大片成林的大叶种野生茶树和细叶的栽培茶。这两种茶叶的明显区别是:野生茶枝壮秆粗,叶大如枇杷、墨绿、芽粗,制出来的干茶色泽微红,条粗,味涩且苦。栽培茶枝秆细,棚生,叶细长、微黄,制出来的干茶条细,色白,味香且甜。 暗喻巍巍西山龙门脚下,秀丽的滇池水更有情趣。冯先生终从众人之意,定名“滇红”。“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了,此后,滇红茶产业年年向前发展,成为祖国茶叶生产上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
名茶档案 云南名茶——墨江云针 墨江云针产于云南墨江哈民族自治县。品质特征:外形紧枝条索似针,油润显毫,色泽墨绿,内质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 墨江云针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为云南省名茶之一。产于云南省墨江县,1945年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1975年改名为云针茶,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4年被列为省六大名茶之一。
茶具欣赏 竹制 椭圆茶池 双扇茶池 扇形杯托 杯容
茶具欣赏 竹制 竹迎禧八宝盒 竹集水桶 紫竹茶则组(三件组) 小竹头
茶具欣赏 孟宗竹具皿
茶具欣赏 孟宗竹具皿
茶具欣赏 瓷质茶具 彩雀图案功夫茶茶具 蓝花图案茶具
茶具欣赏 瓷质茶具 百合茶具组 玫瑰茶具组
茶具欣赏 石质茶具 石壶 石壶茶杯组 木纹石壶 茶碗
茶具欣赏 古董茶具 珊瑚红龙纹高足盖碗一对 「大清干隆年制」红字款清 干隆 (1736 - 1795) 瓷器 高:20.6厘米 口径:15.5厘米 玉兰花六瓣壶 「时大彬制」刻款「万历丁酉春」(1597)作 紫砂 高:8厘米 阔:12.1厘米
茶具欣赏 红茶具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