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4-4 维生素C的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目 录 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 病程及预后 定 义 过敏性紫癜 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 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 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 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 产生皮肤紫癜、粘膜及某些器官 出血。可同时出现皮肤水肿、荨 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分析 1 第一节 结构与性质 2 具有烃胺侧链,属于芳烃胺类药物。多数在苯环 上有 1  2 个羟基取代基。 HO HO CH O H CH 2 NHR.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营养午餐食谱 孙思萌、苗语宸制作. 营养说明 主食:饭团 主菜:南瓜炖鱼豆腐 副菜:西红柿鸡蛋 副菜:橄榄粉条 汤:大米粥 饭后水果:西瓜.
急性酒精中毒. 一、定义 饮入过量的酒, 引起中 枢神经由兴奋转为抑制的 状态 胃: 1 、约在 30 分钟内排入肠; 2 、约 30% 在胃 吸收; 3 、可以 导致胃黏膜损伤、 出血; 4 呕吐 肝: 1 代谢酒 精转化为乙酸 CO 2 +H 2 O ; 2 乳酸、酮体增 高致代谢性酸.
中医中药对面部皮肤 疾患的治疗及美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张明. 一、概述 二、面部常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三、中医对面部皮肤的美容.
許惠珍中醫師 - club O 12/6/ 終生受用的健康貼士 1. 金科玉律 2. 一生闖關 3. 保養穴位 4. 食物排毒 5. 課程預告.
6.4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药品检验技术.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肿瘤患者营养调理指南 主编:孙建平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4月 版次:第1版
祛 湿 剂 方剂学教研室.
泄泻.
风 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 主讲:梁园园.
腰部劳损.
中医美容保健.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吳宏乾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副教授 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針灸科主任
母猪不孕及配种问题 中国养猪网
药物分析 第八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十九章 中药及制剂分析概论 analysis.
第二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纯化 提取 取样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第十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基础化学实验IV(仪器分析实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七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vitamin):维持人类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机体的能量转移和代谢调节,体内不能自行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 Ch.P收载:维生素A、B1、B2、B6、B12、C、D2、D3、E、K1、叶酸、烟酸、烟酰胺等原料及制剂共30多个品种.
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 的分析 Analysis of Steroid Hormones.
The Analysis of Steroid Hormon Drugs
第十一章 维生素类药物 的分析.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三节: 周围神经疾病 吴小婉 李 春.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高血脂 CHENDEFANG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原料药及制剂检查.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第十四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 中药和中药制剂应具备如下特征:
医 学 系 0642护/英班 药理课件 — —白加黑的”黑白”分析 制作人:曹鑫坤 顾 轶 吴 蓉 等.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第十一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6.1 概述 6.2 凯氏定氮法 6.3氨基酸氮的测定.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第六章 灰分及几种矿物元素的测定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组织化学实验 实验十五、小鼠肝糖原染色——PAS反应 实验十六、小鼠肝/肠核酸染色——Feulgen反应.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7 酸碱滴定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常见的弱电解质.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Identification test of drug
第四节 复方制剂分析 复方制剂为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制剂 主要分析途径: 各成分互不干扰 不经分离,直接测定
实验二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     pH值的测定.
葡萄糖结构探究 海口实验中学 黄芳.
床上洗头.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第十四章 中药制剂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4-4 维生素C的分析 L-抗坏血酸 维生素C的结构

一、结构与性质 (一) 溶解性 1、易溶于水 2、水溶液呈酸性

(二) 强还原性 二烯醇结构 二烯醇结构 二酮基结构

有活性 有活性 无活性

(三) 具糖的性质 结构与糖类相似 糖类的显色反应 △ 50℃

酸性 (四) 一元酸 C3-OH的 pKa = 4.17 C2-OH的 pKa = 11.57

(五) 光学活性 手性C(C4、C5) * L(+)-抗坏血酸 活性最强 *

(六) 水解反应 与碱反应

(七) UV特征

二、鉴别试验 与氧化剂的反应 (一)

(ChP2000) 1、与AgNO3反应 (ChP2000) 2、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还原型 氧化型 玫瑰红色 蓝色 OHˉ

(玫瑰色) (无色)

3、与碱性酒石酸铜反应 USP 4、与KMnO4反应

糖类的反应 (二) USP 或盐酸 吡咯 50℃

(戊糖) (糠醛) 50℃ (吡咯) (蓝色)

UV (三) BP 0.01mol/L HCl

三、含量测定 碘量法 (一) 原理 1、 指示剂 淀粉指示液

H+

方法 2、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 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 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 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 色,在30秒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讨论 4、 (1)酸性环境 稀 HCl 减慢VitC被O2氧化速度 (2)新沸冷H2O 赶走水中O2 (3)立即滴定 减少O2的干扰

(4)附加剂干扰的排除 片剂 —— 滑石粉 —— 过滤 注射剂 —— 抗氧剂 —— 丙酮 甲醛 Na2SO3 NaHSO3 Na2S2O3 Na2S2O5

O a S 3 + H 2 N 5 C H O 2 H O N C S 3 a

2,6 - 二氯靛酚钠滴定法法 (二) USP JP 原理 1、

方法 2、 自身指示终点法

讨论 3、 (1)酸性环境 HPO3-HAc 稳定VitC (2)快速滴定 2min内 防止其他还原性物质干扰 (3)剩余比色测定 (定量过量) (测剩余染料)

(4)缺点 不稳定 需经常标定 贮存≤一周 干扰多 氧化力较强

HPLC法 (三) 1、HPLC的优点 灵敏度高 微量分析 选择性高 干扰少 分离分析同步 快速

2、HPLC法分离VitC常用方法及测 定对象 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正、反相) 对象 制剂、生物样品、果汁 血、尿、组织、细胞等

例 多种维生素片中VitA、 VitB1、 VitB2 、VitB6 、烟酰胺、VitC、 VitE的含量测定 色谱柱 ODS 流动相 A、水 -甲醇(4 :1) B、甲醇 (梯度洗脱) 抗氧剂 二巯基丙烷磺酸钠

水溶性维生素 离子对色谱法(樟脑磺酸) 内标法 + 校正因子 内标物——苯酚 脂溶性维生素 外标法

1.在三氯醋酸或盐酸存在下,经 水解、脱羧、失水后,加入吡 咯即产生蓝色产物的药物应是 A. 氯氮卓 B. 维生素A C. 普鲁卡因 D. 盐酸吗啡 E. 维生素C

2.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的 药物是 A. 维生素A B. 咖啡因 C. 苯巴比妥 D. 氯丙嗪 E. 维生素C

3. 维生素C的鉴别反应,常采 用的试剂有 A. 碱性酒石酸铜 B. 硝酸银 C. 碘化铋钾 D. 乙酰丙酮 E. 三氯醋酸和吡咯

4. 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 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入 丙酮,这是为了 A. 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 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 使反应完全 D. 加快反应速度 E. 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

5.使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 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 为176.13,每1ml碘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维生素C 的量为 A. 17.61mg B. 8.806mg C. 176.1mg D. 88.06mg E. 1.761mg

97:[121—125](99:[121—125]) 可发生以下反应或现象的药物为 A.维生素B1 B.维生素C C.两者均能 D.两者均不能 121.与碘化汞钾生成黄色沉淀 122.麦芽酚反应 123.在乙醚中不溶 124.与2,6-二氯靛酚反应使颜色消失 125.硫色素反应 A D C B A

80. 下面哪些描述适用于维生素A A. 分子具有长二烯醇侧链,易被氧化 B. 具有较长的全反式共轭多烯结构 C.含酯键,经水解后产生苯并二氢吡 喃衍生物,易被氧化 D.与三氯化锑的无醇氯仿液中呈不稳 定兰色,很快转变为紫红色 E.样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加硝酸加 热后,呈橙红色

维生素C是 元弱酸,具有强 性,易被氧化剂氧化,常用 作其它制剂的 剂。 一 还原 抗氧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 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 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 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 在30秒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已知:取样量为0.2084g,消耗碘滴 定液(0.09981mol/L)22.75ml。

要求:(1)解释划线部分 (2)计算本品的含量是否符合 规定 (规定本品含C6H8O6应不低于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