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饮食与文化
目录 1.寿司 2.文化
目录 寿司 寿司起源 最早的寿司 寿司概述 寿司的由来 寿司特点 寿司种类 简介
简介 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寿司起源 握鮨 东汉末年,寿司已在中国流传,至公元700年寿司开始传入日本。当时是一些商旅,用醋腌制饭团,再加上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作为沿途的食粮,后来广泛地流传日本,当时的配料更用上各种剌身,即是现今最受欢迎的寿司。 数现代日本寿司,除“握鮨”外,尚有两种“卷鮨”与“箱寿司”。 手卷 其实是“卷鮨”的一种,话说十八世纪时,那些日本赌徒终日流连赌场,赌得性起,又怕饿死,便把金枪鱼肉放进饭中,用紫菜将之卷起来。可以大口大口的吃,又避免饭粒黏着扑克和手指,一举两得,故深受赌徒欢迎,渐渐演变为今日的手卷。
最早的寿司 最早的寿司是用米饭生鱼和酱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日本寿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时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记载。当时的寿司指的是一种保存鱼的方式。在鱼身上抹上盐,用重物压紧,使之自然发酵。当产生酸味后,即可食用,其味甚佳。据说,这种方式是从中国传去日本的。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不久便发展成干脆用醋泡鱼肉的方式。现在,所谓寿司则是指凡是在拌过醋的饭内加进其他馅的食物。
寿司概述 既可以作为小吃也可以作正餐, 另外,日本家庭也会在特殊的场合,自制寿司款待宴客;但作法大都比较简单,并可在卷米饭的同时加入烤紫菜或鸡蛋片,咸菜之类 寿司在日本以外地区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回转寿司式的寿司店也多不胜数。不过外国人有时会误把“寿司”与“刺身” 混为一谈,这也是日本料理典型的印象之一。
寿司的由来 寿司“SUSHI”、“酸”即是酸腌制的食物。在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寿司”这种食 品,在辞典中的解释为以盐、醋、米及鱼腓制而成的食品,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仍,寿司正好为逃难的充饥食品,而品种更多,由菜蔬类,鱼类,肉类,甚至贝壳类都有。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出外营商的日本商旅将寿司流传入日本。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户年间,寿司才于日本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成为一种普通美味的食品。并受到人们的欢迎。
文化 另类井盖(1) (2) 插花 茶道
另类井盖 下水道的井盖本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在日本,它却成为鲜明的城市名片。人们不仅将井盖设计得五花八门,还赋予了它向导功能和各种纪念意义。 由来 据说自1958年日本将东京都的下水道井盖作为范例之后,很长时间以来,各地的井盖都是千篇一律的刻板造型。直到1977年,冲绳首先采用了鱼形花纹的井盖,将建设美好生活环境的愿望隐含其中。这种作法很快风靡全日本,各地均推出了自己的“个性”井盖。 虽然是小小的方寸之地,可是日本各地政府都绞尽脑汁为井盖大做文章。很多地方选择了本地著名的建筑或街道做图案。作为历史名城的大阪是欣赏樱花的好去处。大阪市的井盖上描绘的就是樱花怒放的盛况。。 难度最大的要数雕刻传统仪式或庙会的井盖了。古河市的井盖图案是每年夏天举行的焰火大会,直径60厘米的圆盖上既有海滩、游船,又有各色焰火,刻划入微,复杂度可想而知。
另类井盖 井盖装上卫星定位系统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住宅区附近都设有“紧急避难场所”。有的避难所周围的井盖上,除了用箭头指示方向外,还涂上颜色,黄色箭头表示离避难所200米以内,红色则为100米以内。最近,有些地区还在井盖上装上卫星定位系统。可以说,注重细节的日本人把井盖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
茶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
插花 西元六世纪时,日本天皇派特使(相当与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国做文化交流亲善访问,他回日本时带了很多中国的字画、雕刻、文学、戏剧还有园艺及供佛的瓶花等。 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顶法寺,日本第一个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从此日本有了插花学校的兴起。名称叫做[池坊]乃源于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现在的负责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专永先生
导演兼组长 谢 谢 孙睿康 PPT建议:于跃 PPT123稿制作 资料收集:于跃 周大为 孙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