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颅内压增高 第一节 概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Advertisement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李妍 孔林芳. 一般资料 姓名:冯彩霞 年龄: 68 性别:女 文化程度:小学 入院时间: 2010 年 9 月 14 日 家庭住址:宝鸡市扶风县 工作:农民.
病患,男, 55 岁。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 左手发麻、无力发作两次,自愈。 3 小时前左下肢突感 乏力,继之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偏瘫,说话不清,并逐 渐加重,但神志尚清,送急诊。检查:生命体征平稳, 神清,说话不清,颈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 -) , 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压 165/100.
健康教育的目的: 使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增强自 我保健意识,提高配合治疗的目的。并且 能够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及其他健康 生活方式,以达到降低血压及减少高血压 危险因素的目的。
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科 黄如训. 病 因病 因 脑血管病变: A 硬化、 A 瘤、 AVM 、 A 炎、淀粉样血管瘤、 V 血栓形成 血液:抗凝、溶栓、嗜血杆菌感染、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血流动力:高血压、偏头痛 其他:药物、酒精、肿瘤.
颅 脑 损 伤颅 脑 损 伤 外科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各处损 伤的 10 ~ 20 %,仅次于四肢伤而居第二位,其死亡率却 居首位。 平时多见闭合性损伤和少数锐器,火器所致的开放伤 ;战时主要为火器性颅脑损伤。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外科病例汇报 小组成员: 傅友 王存馥 张倩倩 李文磊 朱文卿. 现病史 患者刘泽,男, 20 岁,江苏泰兴市人,因 “ 右下颌角无痛性 肿胀一月余 ” 入院,患者八个月前出现右下颌磨牙后区牙龈 及粘膜肿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下颌智齿冠周炎, 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具体药名与计量不详),治疗后肿胀症.
Cerebral infarction CI 高飞. 病历分析病历分析病历分析病历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 突发头晕,右侧 肢体无力 1 小时,意识不清 1 日。 入院前 1 日,晨 9 时许散步时突感 头晕,四肢无力,以右侧肢体明显 站不稳,无法行走。无恶心呕吐, 无四肢抽搐,无明显言语不清,后 逐渐出现不语,问话不答,意识不.
肠 梗 阻. 定 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 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病因和分类 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 常有下列三种原因.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左枕顶叶脑出血病例-1例 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参赛医生: 梁一鸣 科室: 神经外科 职称: 副主任医师.
闽医堂 名流之家 三 伏 灸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闽医堂名流之家推拿中心.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6. 容积和容积单位.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神经外科.
第11章 健康教育与保健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 杨丽华.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椎病的中医诊治 (颈椎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 陆小左.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PET/CT检查 常识与临床应用 掌握您的健康,成就完美未来.
第八章 脑血管病 脑出血 新医三附院神经病学教研室 马世江.
僵、麻、晕、瘫、流口水,首先脑塞通丸 脑血管疾病典型病例介绍及常见问题解答 编写:李旭勇等 编审:韩勤学.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年级专业 06护理 实习护士 梁素华 临床指导教师 区敏珊 专业负责人 胡宪法.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第十九章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血压测量及练习.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急性呼吸道梗阻 湖南省儿童医院 急救中心 张新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脑囊虫病 (Neurocysticercosis)
病例 中年女性,头痛伴发作性全身抽搐3年。 神志清楚,语利。双瞳等大等圆,右眼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对光反射欠佳,左眼内收、上视差,无眼球震颤。右侧面部针刺觉减退。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共济检查正常。右侧偏身针刺觉减退。皮下未触及结节。 辅助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尿蛋白(-)ESR:7.
防治高血压 护理新举措.
必存用于脑干出血的优秀病例 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参赛医生: 卢秀芳 科室: 神经内科2组 职称: 主治医师.
  耳部肿瘤.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颅内压增高 吴承远 刘玉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第五节 洗胃术.
呕 血 与 便 血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机械性损伤病人的护理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骨与关节结核 外科学教研室.
烧 伤(Burn) 沙里木江 主任医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导尿术.
  心脏与大血管X线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付和睦.
颅内压增高症 外科教研室.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
DSA 成 像 技 术 协和医院介入科 曾 军.
脑膜癌病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 诊断与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颅内压增高危象 神经内科 杨丽华.
肝常见占位性病变 的 CT诊断 周红卫.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
几个容易误解的 土力学问题 河海大学 殷宗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9章 颅内压增高 第一节 概述

一. 定义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通常以侧卧位时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为代表。正常为80~180mmH2O(相当于6~13.5mmHg,或0.8~1.8kPa),儿童较低,为50~100mmH2O(3.7~7.4mmHg,0.5~1.0kPa)。颅内压也可经颅内压监护系统直接测得。在病理情况下,当颅内压监护测得的压力或腰椎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超过200mmH2O(15mmHg,2kPa)时,即颅内压增高。

二. 病因 (一)脑体积增加 :最常见的原因是脑水肿(cerebral edema)。脑水肿是由各种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所致的脑组织内水分异常增多造成的脑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水分既可聚积于细胞内(细胞内水肿),也可聚积于细胞外间隙(细胞外水肿),二者常同时存在并以其中一种为主。临床上常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水肿。

(二)颅内血容量增加 :呼吸道梗阻或呼吸中枢衰竭引起的二氧化碳蓄积和高碳酸血症,或丘脑下部、脑干部位植物神经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遭受刺激,均可引起脑血管扩张,使脑血容量急剧增加,导致颅内压增高。

(三)颅内脑脊液量增加:常见的原因有:(1)脑脊液分泌过多,见于脉络丛乳头状瘤或颅内某些炎症。(2)脑脊液吸收障碍,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粒;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3)脑脊液循环障碍,如先天性导水管狭窄或闭锁;肿瘤阻塞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小脑扁桃体下疝阻塞第四脑室中孔和枕骨大孔区;炎症引起的脑底池粘连等。

(四)颅内占位病变 :为颅腔内额外增加的内容物,包括肿瘤、血肿、脓肿等。除病变本身占据一定体积外,病变周围的脑水肿,或因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的脑积水,均为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因素。 (五)颅腔变小:狭颅症 、较大的凹陷性骨折

三. 病理生理 (一)脑脊液的调节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颅内压增高 的后果 (一)当颅内压增高至35mmHg以上,脑灌注压在40mmHg以下,脑血流量减少到正常的1/2,脑处于严重缺氧状态. ( 二)脑疝 形成. ( 三)脑死亡 ( 四)(Cushing)反应 即血压升高 、心律减慢 、呼吸深慢的三联反应 . ( 五)神经源性肺水肿.

( 六)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 七)其他如急性身肾功能衰竭等.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 一.类型 (一)按病因分: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二)按病变发展快慢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临床表现 (一)颅内压增高“三联症”—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二)意识障碍 与生命体征变化. (三)其他.

诊断 头痛的原因很多,大多并非颅内压增高所致。但它毕竟又是颅内压增高病人的主要症状,因此,对有头痛主诉者,应想到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头痛伴有呕吐者,则应高度警惕颅内压增高的存在。头痛,呕吐,且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当可成立。如果需要,且病情允许,可作下列辅助检查:

(一)头颅X线摄片 :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征象为:(1)颅缝分离,头颅增大,见于儿童;(2)脑回压迹增多;(3)蝶鞍骨质吸收;(4)颅骨板障静脉沟纹和蛛网膜颗粒压迹增多加深。以上征象多需持续3个月以上的颅内压增高方可出现。因此,颅骨X片无异常,不能否定颅内压增高的存在。

(二)腰椎穿刺 :可以直接测量压力,同时获取脑脊液作化验。但对颅内压明显增高的病人作腰椎穿刺有促成脑疝的危险,应尽量避免。 (三)颅内压监护 (四)影像学检查 :如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或切除脑脓肿、控制颅内感染等。病因一旦解除,颅内压即可望恢复正常。 (二)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 :1. 脱水 (1) 限制液体入量:颅内压增高较明显者,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1500~2000ml左右,输液速度不可过快。(2) 渗透性脱水: ①20%甘露醇溶液; ②甘油果糖

(3)利尿性脱水: ①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 ②呋喃苯胺酸(速尿) ; ③利尿酸钠 .

2. 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脑脊液生成,因此长期以来用以重型颅脑损伤等颅压增高病人的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对皮质激素的疗效提出质疑。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分常规剂量和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两种。在治疗中应注意防止并发高血糖、应急性溃疡和感染。

3. 冬眠低温 :冬眠低温是在神经节阻滞药物的保护下,加用物理降温使机体处以低温状态以作为治疗的方法。冬眠低温能保护血脑屏障,防治脑水肿;降低脑代谢率和耗氧量;保护脑细胞膜结构;减轻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按低温程度可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低温(<16℃)。临床上一般采用轻度或中度低温,统称为亚低温。

第三节 脑疝 一.概念:颅内病变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部分脑组织移位,通过一些孔隙,被挤至压力较低的部位,即为脑疝(brain herniation)。 二.病因及分类:病因有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其他如各类脑水肿和急性脑肿胀;分类根据发生部位和所疝出的组织的不同,脑疝可分为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疝(扣带回疝)和小脑幕切迹上疝(小脑蚓疝)等。

三.小脑幕切迹疝 (一)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占位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压增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上部由于有大脑镰限制,移位较轻,而半球底部近中线结构如颞叶的钩回等则移位较明显,可疝入脚间池,形成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使患侧的动眼神经、脑干、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受到挤压和牵拉。

(二)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加重,呕吐频繁,躁动不安,提示病情加重。 2.意识障碍:病人逐渐出现意识障碍,由嗜睡、朦胧到浅昏迷、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系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累的结果。

3. 瞳孔变化 :最初可有时间短暂的患侧瞳孔缩小,但多不易被发现。以后该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发射迟钝、消失,说明动眼神经背侧部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已受损。晚期则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同。

4. 锥体束征 :由于患侧大脑脚受压,出现对侧肢体力弱或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发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有时由于脑干被推向对侧,使对侧大脑脚与小脑幕游离缘相挤,造成脑疝同侧的锥体束征,需注意分析,以免导致病变定侧的错误。

5. 生命体征改变 :表现为血压升高,脉缓有力,呼吸深慢,体温上升。但到晚期,生命中枢逐渐衰竭,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脉频弱,血压和体温下降。最后呼吸停止,继而心跳亦停止。

(三)治疗 (1)维持呼吸道通。(2)立即经静脉推注20%甘露醇溶液250~500ml。(3)病变性质和部位明确者,立即手术切除病变;尚不明确,尽速检查确诊后手术或作姑息性减压术(颞肌下减压术,部分脑叶切除减压术)。(4)对有脑积水的病人,立即穿刺侧脑室作外引流,待病情缓解后再开颅切除病变或作脑室-腹腔分流术。

四.枕骨大孔疝 (一)病理生理 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疝出到颈椎管内,称为枕骨大孔疝(transforamen magna herniation)或小脑扁桃体疝。多发生于颅后窝占位病变,也见于小脑幕切迹疝晚期。枕骨大孔疝分慢性疝出和急性疝出两种。前者见于长期颅内压增高或颅后窝占位病变病人,症状较轻;后者多突然发生,或在慢性疝出的基础上因某些诱因,如腰椎穿刺或排便用力,使疝出程度加重,延髓生命中枢遭受急性压迫而功能衰竭,病人常迅速死亡。

(二)临床表现 1.枕下疼痛、项强或强迫头位 :疝出组织压迫颈上部神经根,或因枕骨大孔区脑膜或血管壁的敏感神经末梢受牵拉,可引起枕下疼痛。为避免延髓受压加重,机体发生保护性或反射性颈肌痉挛,病人头部维持在适当位置。 2.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慢性脑疝病人多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3. 后组颅神经受累 :由于脑干下移,后组颅神经受牵拉,或因脑干受压,出现 眩晕、听力减退等症状。 4. 生命体征改变 :慢性疝出者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急性疝出者生命体征改变显著,迅速发生呼吸和循环障碍,先呼吸减慢,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很快出现潮式呼吸和呼吸停止,如不采取措施,不久心跳也停止。

5.与小脑幕切迹疝相比,枕骨大孔疝的特点是: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较早,瞳孔改变和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三)治疗 :治疗原则与小脑幕切迹疝基本相同。凡有枕骨大孔疝症状而诊断已明确者,宜尽早手术切除病变;症状明显且有脑积水者,应及时作脑室穿刺并给予脱水剂,然后手术处理病变;对呼吸骤停的病人,立即做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同时行脑室穿刺引流,静脉内推注脱水剂,并紧急开颅清除原发病变。术中将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切除,硬膜敞开或扩大修补,解除小脑扁桃体疝的压迫。如扁桃体与周围结构粘连,可试行粘连松解。必要时可在软膜下切除水肿、出血的小脑扁桃体,以减轻对延髓和颈髓上段的压迫及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

第二十章 颅脑损伤 一、概念 颅部包括头皮和颅骨 ;脑部泛指脑组织、脑血管和脑脊液 .

头皮损伤 头皮分五层:1、皮肤 2、皮下组织 3、帽状腱膜 4、帽状腱膜下层 5、骨膜。头皮血管丰富,伤后出血多,各层有各自的特点,因血管相连,头皮感染而致骨髓炎。 分类: 1、头皮擦伤:皮肤表浅损伤,保持局部清洁。 2、头皮挫伤:全层受损,但组织连续,可自愈。

3、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局限,张力高,热敷,早期冷敷压迫。 (2)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广,易感染,抽出治疗。 (3)骨膜下血肿:骨缝为界,治疗:抽出。

4、头皮裂伤:头皮组织断裂,出血多,可休克,易感染。治疗:现场加压包扎,早期清创缝合。 5、头皮撕脱:自帽状腱膜下撕脱,失血多,易感染,急救时无菌包扎,抗休克,头皮清洁包好,低温保存送医院,争取再植。

第二节 颅骨骨折 在闭合伤中占30%~40%,中青年多发,因年龄小,颅骨有机成分多,弹性好,不易骨,年龄大无机成分少,颅骨硬,也不易骨折。颅骨存在骨折时,常常提示“伤情较重” 可能同时并发脑膜、脑、血管及颅神经等的损伤。

一、颅盖骨折 1、线形骨折:警惕硬膜外血肿,处理无特殊。 2、粉碎凹陷骨折:陷入深1厘米,颅压高、有血肿,功能区、有症状,开放性,则手术。手术目的:解除脑受压,修补破损的硬脑膜。

二、颅底骨折 1、前颅窝骨折 :一般伤情重,熊猫眼征,有脑脊液鼻漏,嗅视神经损伤; 2、中颅窝骨折: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面、听神经损伤,气颅等; 3、后颅窝骨折 :乳突区瘀斑、后组颅神经损伤等表现。 治疗原则:针对并发症,预防感染为主。

治疗方法: (1)抬高床头15--20度; (2)保持漏口外清洁,定时擦洗消毒,漏口处放干棉球,枕下垫无菌中单,湿后即换; (3)禁止填塞,冲洗,滴药,挖耳,抠鼻,捍鼻涕,避免打喷嚏或咳嗽,保持大便通畅。慎行腰穿。 (4)脑脊液漏1月不愈,则手术。

第三节 脑损伤 概述 损伤机制:(一)直接损伤: 加速性损伤:相对静止的头颅受外力打击,损伤主要发生在着力部位; 第三节 脑损伤 概述 损伤机制:(一)直接损伤: 加速性损伤:相对静止的头颅受外力打击,损伤主要发生在着力部位; 减速性损伤:运动的头部撞击于相对静止的物体,损伤除位于着力部位外,还常常发生于着力点的对侧(对冲伤; 挤压伤:头颅受到挤压产生的损伤(例如车轮轧伤及新生儿产伤)。

(二)间接损伤: 传递性损伤:坠落时足或臀部着地,外力经脊柱传导至脑(坠落伤); 挥鞭样损伤:躯干与颅颈间相对运动(挥鞭伤); 胸廓挤压伤:上腔静脉压力逆行传递,导致颈、胸、头面部及脑组织弥散性出血。

脑损伤的分类 按受伤时症状是否存在分:原发性脑损伤 和继发性脑损伤; 按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脑损伤 和闭合性脑损伤; 按伤情轻重分:轻型脑损伤、中型脑损伤、重型脑损伤、特重型脑损伤。

颅脑损伤的伤情分级: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轻型:13~15分;中型:9~12分;重型:3~8分;特重型:3~5分。

一.原发性脑损伤 1.脑震荡 :伤后意识障碍不超过半个小时,醒后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腰穿正常;可有头痛、头晕,往事遗忘和情绪变化等,电镜可发现受损神经元线粒体、轴突肿胀。 治疗以休息、心理护理为主。 2.弥漫性轴索损伤:近10年来提出的概念,临床上遇到一些患者,伤后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且持续时间长,但CT扫描并无严重的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等表现,CSF压力外观也常常无异常,病人意识障碍恢复困难或呈植物样生存,而且部分患者发生弥漫性脑萎缩。在DAI概念提出之前,对该类病人的临床表现十分困惑,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显示该类病人是在胼胝体、脑干、灰白质交界处、内囊、基底节区等部位存在轴索的肿胀断裂,并对该病的病理学特征等进行了描述,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弥漫性轴索损伤 特点:伤情重,伤后立即出现的昏迷持续时间长(>6小时);病理特点为轴索聚集区神经轴索的肿胀、断裂,显微镜下发现“轴缩球” (axonal retraction ball);颅内压及CT表现与临床状况不符。死亡率、病残率高。 表现: “即刻发生的严重意识障碍”;部分病人可有瞳孔或眼球运动功能改变。

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传统脱水、激素、低温等治疗,主要进行对症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3.脑挫裂伤 : 挫折:脑组织充血、瘀血,软脑膜完整 ; 裂伤:脑组织和软脑膜破裂、出血等 。 临床上将上述统称为挫裂伤,因此难分开。有生命体征异常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意识障碍深度和持续时间不一,可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低、脉搏快、面色苍白及瞳孔变化等;治疗:给予脱水、激素、冬眠和全身支持治疗等,颅内高压可颞肌下减压。

4.脑干损伤 : 意识障碍重,且持续时间长,有瞳孔和眼球运动异常、交叉性麻痹、去脑强直、呼吸功能紊乱、心血管功能紊乱、高热等。在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较差。举例:举临床病例。

5.下丘脑损伤 自主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管理肌体的内脏活动、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活动,并与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等活动关系密切。受损后可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调节障碍、胃肠道症状、呼吸循环紊乱、糖代谢异常等表现,一般与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伴发。

下丘脑损伤 特点:早期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高热或体温不升,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可继发,可原发。 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少数病人可在三脑室前部发现异常的CT、MRI征象。 治疗:同“脑挫裂伤”,特殊改变可对症处理。外伤性尿崩可使用不同剂型的垂体加压素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使用制酸剂预防,发生时在制酸剂基础上使用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洗胃、胃黏膜保护剂、止血药物使用等方法。

三.颅内血肿 按血肿发展速度分: 急性血肿:3天内; 亚急性血肿:3天—3周 ; 慢性血肿:3周后 . 按血肿发生部位分: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多见骨折处,典型者有“昏迷—清醒—昏迷”,若及时发现处理,手术将血肿清除,效果良好。 临床表现、诊断:意识障碍 ,瞳孔改变 ,去脑强直、锥体束征 ,生命体征 , X线见骨折线,CT见血肿 。 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血肿量<20ml,高颅压表现不明显、占位效应不著时可保守治疗。

举例:(1)传说中有武功者点太阳穴即为颞部脑膜中动脉破裂致硬膜外血肿,受伤当时无昏迷,而回家后昏迷死亡,古时对此无认识。(2)某市一派出所所长因硬膜外血肿,清醒时到医院就诊,而后昏迷,处理不当致死亡。

2.硬膜下血肿 : 特点:多见于对冲伤,额颞部多发,伤情多较重,一般无中间清醒期;分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血管或桥静脉的撕裂。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高颅压表现、瞳孔表现、神经系统体征。 诊断:病史与体征、CT、MRI。

硬膜下血肿 治疗:手术清除血肿,内外减压术;血肿量<30ml、占位效应不明显、无脑疝表现时可保守治疗。

3.脑内血肿:多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存在,伤情重 ;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为主;诊断与治疗:见“硬膜下血肿” ;上述血肿大时(一般超过30ml)以手术治疗为主。

5.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注意病情观察,复查CT

四.开放性颅脑损伤 特点:有创口,可休克,易感染,须清创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 、局灶症状、生命体征改变、休克。 诊断:伤口检查、X-ray、CT(了解骨折类型、颅内异物存留情况、伴发的血肿、挫裂伤等)。 处理:防治休克;妥善处理插入颅内的致伤物;妥善保护膨出的脑组织;早期清创(由浅入深、逐层进行、清除异物及挫伤坏死脑组织、清除血肿、仔细止血、修补硬膜、加强抗感染治疗);其他处理同“闭和性颅脑损伤”。

五.脑损伤的处理 1.原则:掌握诊治原则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处理。处理继发性脑损伤,防治脑疝及各种并发症为重点。 2.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局灶症状及体征、高颅压及脑疝表现、生命体征改变、特殊表现(下丘脑功能紊乱、全身性改变)。 3.脑损伤的诊断 :1)判断伤情(意识、GCS评分、瞳孔、生命体征、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肢体活动、大小便失禁等);2)特殊检测:CT,颅内压监护、脑干诱发电位等。

4.脑损伤的处理 : 1)昏迷病人的处理:a.病情观察:脑科观察 ;b.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c.体位:床头抬高15--30度;d.营养支持:尿潴留、便秘的处理。 e.促苏醒: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 2)脑水肿的处理:见“颅内压增高” 3)对症治疗:高热、躁动、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癫痫、上消化道出血、尿崩、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

4)手 术 :手术指征: a. 开放性脑损伤 ;b. 进行性意识障碍 ;c. 颅内压超过2. 7Kpa ;d 4)手 术 :手术指征: a.开放性脑损伤 ;b.进行性意识障碍 ;c.颅内压超过2.7Kpa ;d.血肿大于40ml或中线移位超1cm ;e.脑疝表现 . 5)常用手术方法 : a.清创缝合 ; b.开颅血肿清除术 ;c.去骨瓣减压术 ;d.钻孔探查术 ;e.脑室引流术 ;f.钻孔引流术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第一节 先天性脑积水 又叫婴儿脑积水,是指婴幼儿时期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脑脊液大量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的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分类: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 病因:产伤所致颅内出血,炎症粘连,先天畸形,少部分为肿瘤所致,1/4病因不清。

先天性脑积水 临床表现:出生6月内患儿主要表现为头围增大,额顶突出,囟门扩大隆起,颅缝增宽,头皮静脉怒张。双眼呈落日征,叩诊呈破壶音。智力低下,可伴有抽搐。 治疗:解除梗阻、旁路引流、分流。

第二节 颅裂和脊柱裂 都是由胚胎发育障碍引起,好发于颅骨中线部及脊柱腰骶段。分为显性和隐性。 第二节 颅裂和脊柱裂 都是由胚胎发育障碍引起,好发于颅骨中线部及脊柱腰骶段。分为显性和隐性。 一.颅裂 :显性颅裂又称囊性颅裂或囊性脑膨出。根据膨出内容可分为: 1.脑膜膨出 2.脑膨出 3.脑膜脑囊状膨出 4.脑囊状膨出

辅助检查 : X线摄片示局部颅骨缺损 , CT、MRI能明确膨出类型 . 治疗: 手术治疗切除膨出组织,关闭缺损。时机出生后半年到一年手术较为安全,但有呼吸阻塞,或表面易破者应提早手术。

二.脊柱裂 脊柱棘突和椎板缺如,椎管向背侧开放,好发于腰骶部。可分为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脊髓膨出。 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出生后背部中线肿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基底宽窄不一,部分人表面有毛发和色素沉着。有的合并毛细血管瘤。前囟未闭着,哭时按压前囟,囊肿张力可增高。部分透光实验可为阳性。如表面没有皮肤,椎管脊膜敞开,为脊髓外露 . 2.脊髓、神经受损的表现:下肢不同程度瘫痪,膀胱、肛门扩约肌障碍。阴性骶椎裂的病人可有尿失禁。

诊断: 临床表现+X片+穿刺抽出脑脊液可确诊。MRI可以明确病变程度。 治疗: 显性脊柱裂均需手术,手术时机在1~3个月。手术切除囊壁,严密加固缝合,修补。有栓系综合征的患者,分离松解。

三.狭颅症 狭颅症又称颅缝早闭或颅缝骨化,导致颅腔狭小,影响脑的正常发育。病因不清。 临床表现: 1.头颅畸形 ; 2.脑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智力低下,可有癫痫,肌力差,晚期可有视神经萎缩,失明。 3.眼部症状和其它部位畸形 。 鉴别诊断:需与小头畸形鉴别,后者发育停止,无高颅压。

治疗:1.再造颅缝 ; 2.切除大块颅骨减压 ; 3.手术最好在生后6个月内进行,出现功能障碍后效果不好。

四.颅底陷入症 枕大孔周围的颅底结构向颅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甚至突入枕骨大孔使延髓受压和局部神经受牵拉。常合并扁平颅底和环枢椎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病因为先天发育畸形 多在成年以后发病,颈神经根、后组颅神经、延髓以及小脑症状。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并可因小脑扁桃疝而致死。

外观:颈项粗短、枕后发际低、特殊外观。 诊断:X线侧位片:硬腭-枕大孔后上缘连线,齿状突超出此线3mm可确诊。 Booggard线:颅前窝底和斜坡夹角>145o可诊断扁平颅骨。 MRI可显示延髓和颈髓的受压情况和小脑扁桃体的位置。

治疗 :无明显症状,观察,但需注意避免外伤。有症状需及时手术减压。

颅内肿瘤 和椎管内肿瘤 一.颅内肿瘤 (一)概述 颅内肿瘤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颅内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在各系统中肿瘤中居11位。儿童占比重大,仅次于白血病。 (二)临床表现 1.高颅压的症状 2.局灶性症状

(三)诊断: 应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两部分: 病史与体征, X光检查骨质的破坏情况鞍区骨质的变化,病理性钙化, CT或MRI可做出初步诊断 DSA、PET辅助诊断。 最终诊断应依据病理检查结果。

(四)治疗 1. 降低颅内压:脱水及药物治疗,脑脊液外引流。 2. 手术治疗:肿瘤切除手术:全切,部分切除,内减压术、外减压术,脑脊液分流手术缓解高颅压 。 3.放射治疗:内照射法:间质内放疗外照射法:Co60,深部X线,直线加速器普通放疗 X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无创.

4. 化疗治疗:选择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全身化疗,介入化疗,局部化疗,间质内缓释化疗。 5. 基因治疗

神经胶质瘤 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40%~45%,根据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又可分为: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脑膜瘤 仅次于胶质瘤的第二种常见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为良性肿瘤,病程长。 年龄:30~50岁好发,占全部脑膜瘤 的60%。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

垂体腺瘤 从垂体前叶生长出来的肿瘤,良性,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 一般均具有内分泌功能。常按细胞的分泌功能分类。 肿瘤直径不到1cm,生长限于鞍内者称为微腺瘤,临床只有内分泌症状,除CT、MRI外尚需做血清内分泌激素检测才能确诊。 肿瘤增大已超过鞍隔者为大腺瘤

垂体腺瘤 症状: 局部压迫症状+内分泌症状 1. 压迫视交叉: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典型为双颞侧偏盲 2. 压迫下丘脑:水盐代谢紊乱,多饮,多尿等。 3   内分泌症状

垂体腺瘤 治疗: 手术: 微腺瘤可行鼻蝶入路经蝶窦 手术。大的肿瘤经额手术切除。 X刀,伽玛刀治疗: 不需开颅。

颅咽管瘤 先天性肿瘤,占颅内肿瘤5%,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位置:鞍区 多为囊性,有钙化 病理:鳞状或柱状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全系激素水平下降 治疗:手术切除为主,争取全切除 囊液引流或分流 内放疗

听神经瘤 系前庭神经上所生的脑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良性,有完整包膜,位于桥小脑角内。 临床表现 1.      听神经受损症状 2.      同侧面神经受损 3.      同侧三叉神经受累 4.      同侧小脑受累 5.      肿瘤继续生长可影响后组颅神经 6.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诊断 X光可示内听道扩大,CT扫描可明确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但不易全切,易复发,显微外科手术可平加全切率。死亡率高。 X刀治疗,小于3cm可行X刀,无创,效果好。

血管网状细胞瘤 又名血管母细胞瘤,好发小脑半球,20-40岁成人,有家族遗传倾向,多数呈囊性,内一血供丰富的壁结节,手术切除壁结节,预后好 .

二.椎管内肿瘤 发生率只为颅内肿瘤的1/10,但肿瘤以髓外良性居多。 部位:胸段最多,颈段其次,其余为腰骶尾段马尾 年龄:20~50岁为发病高峰 性别:脊膜瘤女性为多,其它都为男性多 根据瘤与脊膜脊髓的关系可分为: 硬膜外肿瘤、硬脊膜下肿瘤、髓内肿瘤 临床表现 1.神经根刺激症状 2.脊髓受压期 Brown-Sequrd’s sydrom 3.脊髓瘫痪期

诊断 节段性定位 髓内髓外的鉴别 辅助诊断 1.  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标本并做压力动力学测试。可发现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蛋白高可确诊。 2.  脊椎X光片,对肿瘤有定位意义,如椎管扩大,椎弓根变形等 3.  CT、MRI可确诊和定位。 治疗 尽早手术,预后多良好。高颈段脊髓手术危险。

三.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瘤 临床表现 主要危害破裂出血,可以没有任何诱因, 但也可以在劳累,情绪激动,酒后发病 表现为剧列头痛,呕吐,意识不清。 脑膜刺激征阳性 腰穿压力增高,呈血性 未破裂的动脉瘤可压迫邻近血管神经而 产生症状,如动眼神经 诊断:主要靠脑血管造影DSA 治疗:手术;栓塞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 是先天性的血管异常主要的缺陷是脑的局部缺乏毛细胞 血管,使动脉与脑静脉之间形成短路,引起一系列脑血循环动力学的改变 临床表现 1.    出血 2.    抽搐 3.    头痛 4.   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CT,MRI可定位,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的最有用方法可以确定大小部位,显示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确定AVM的级别,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大意义。 治疗 手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位于手术可切除的部位,均应切除。 X刀,无创,可对重要功能区进行治疗,时间长 介入栓塞治疗。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的破裂形成的动静脉窦。80%以上是外伤引起,症状多数是伤后两个月内出现,亦可有迟达半年的。 症状 1.      颅内杂音 2.      搏动性突眼 3.      眼结膜充血水肿 4.      眼球运动障碍 5.      三叉神经 6.      眼底征象 治疗: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脊髓血管畸形 少见 AVM,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脊髓受压、出血、水肿 MRI流空影,牛眼征 脊髓血管造影 手术切除;栓塞

(五)颅底异常血管网症 原因不明 颅底动脉环狭窄或闭塞,侧枝循环形成 临床表现 儿童——脑缺血 成人——脑出血 治疗:缺血——搭桥、颞肌贴敷 出血——清血肿、脑室外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