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明
目錄 1.古埃及文明 2.古埃及文明的發現 3.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古文明的起源 4.前王朝時代(一) 5.前王朝時代(二) 6.前王朝時代(三) 7.古埃及人的生活 8.古埃及的喪葬文化 9.早王朝時期 10.木乃伊(Munny) 11.木乃伊(Munny)<二>
古埃及文明 埃及位於非洲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東。和許多古老文明一樣,埃及文明由一條大河『尼羅河』所孕育。尼羅河三角洲稱為下埃及。在河谷中,懸崖峭壁舉目可見,之外就是沙漠。三角洲則平坦無際。由於自然環境不同,上、下埃及發展出不同的文化與信仰。因此,自古以來埃及人。因此,自古以來埃及人和鄰近民族都兩地之間聯繫的要道,也是維持埃及文明整體性的命脈。稱埃及為「兩地」。而尼羅河是
古埃及文明的發現 公元1798年, 拿破崙(Napoleon)遠征埃及, 翌年法軍在羅塞達佈防時無意出土一塊高118厘米, 闊77厘米, 厚為30厘米的黑色玄武岩石碑, 史稱羅塞達石碑(The Rosetta Stone) 。石碑上分別以象形文字進行; 世俗體文字和希臘文字撰文, 拿破崙的下屬即時對石碑進行解讀, 并譯出"托密勒(Ptolemaic)的王朝名稱。石碑被法國人掠回到自己祖國, 征戰埃及時的拿破崙對木乃伊的木棺情有獨鍾, 法國人對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貢獻是可以肯定的。尤其是在文字的詮釋方面, 其中以商博良的天才最為特出。
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古文明的起源 埃及地處非洲的東北角, 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紅海相隔, 北臨地中海, 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亦為她的領土, 總面積達100,000平方公里。 埃及最重要的河流 - 尼羅河, 全長6,648公里, 境內長度1,350公里, 為世界上最長的大河之一, 由南至北縱貫全境, 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
前王朝時代 埃及以孟斐斯(Memphis, 即現今的開羅)為界, 以尼羅河上游地區稱為上埃及(Upper Egypt即開羅以南),氣候乾燥; 下游地區為下埃及(Lower Egypt), 下埃及地區有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 農業因而發展迅速, 古埃及人為了應付惡劣的天然環境及利用尼羅河的資源, 他們學會畜牧、水利、建築和曆法等。尼羅河不僅給埃及人帶來營生的泉源, 她那桀驁不馴的特性更給他們帶來恐懼, 因此, 古埃及人把尼羅河當作生命的源流, 神明操縱她的活動, 直接控制宇宙的榮枯, 神話因而誕生 。
王朝時代(法老時代) 前王朝時代 Pre-Dynastic Period (公元前 3200年以前) 早王朝時代 Early Dynasty Period 第一王朝 Dynasty I (公元前 3100年 ~ 前 2890年) 第二王朝 Dynasty II (公元前 2890年 ~ 前 2686年) 古王朝時代 Old Kingdom 第三王朝 Dynasty III (公元前 2686年 ~ 前 2613年) 第四王朝 Dynasty IV (公元前 2613年 ~ 前 2498年) 第五王朝 Dynasty V (公元前 2498年 ~ 前 2345年) 第六王朝 Dynasty VI (公元前 2345年 ~ 前 2181年) 第一中間時期 First Intermediate Period 第七~第八王朝 Dynasty VII - VIII (公元前 2181年 ~ 前 2125年) 第九~第十王朝 Dynasty IX - X (公元前 2125 年 ~ 前 2150年)
中王國時代 Middle Kingdom 第十一王朝 Dynasty XI (公元前 2150年 ~ 前 1991年) 第十二王朝 Dynasty XII (公元前 1991年 ~ 前 1786年) 第二中間時期 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 第十三王朝 Dynasty XIII (公元前 1786年 ~ 前 1650年) 第十四王朝 Dynasty XIV (公元前 1750年 ~ 前 1650年) 第十五王朝 Dynasty XV (公元前 1650年 ~ 前 1550年) 第十六王朝 Dynasty XVI (公元前 1650年 ~ 前 1550年) 第十七王朝 Dynasty XVII (公元前 1650年 ~ 前 1567年)*2 新王國時代 New Kingdom 第十八王朝 Dynasty XVIII (公元前 1567年 ~ 前 1320年)*3 第十九王朝 Dynasty XIX (公元前 1320年 ~ 前 1200年) 第二十王朝 Dynasty XX (公元前 1200年 ~ 前 1085年)
第三中間時期 *4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第二十一王朝 Dynasty XXI (公元前 1069年 ~ 前 945年) 第二十二王朝 Dynasty XXII (公元前 945年 ~ 前 715年) 第二十三王朝 Dynasty XXIII (公元前 818年 ~ 前 730年)*5 後王朝時代 Late Dynasties Period 第二十四王朝 Dynasty XXIV (公元前 730年 ~ 前 709年)*6 第二十五王朝 Dynasty XXV (公元前 730年 ~ 前 656年)*7 第二十六王朝 Dynasty XXVI (公元前 664年 ~ 前 525年) 第二十七王朝 (波斯王朝) Dynasty XXVII (Pensian) (公元前 525年 ~ 前 404年) 第二十八王朝 Dynasty XXVIII (公元前 404年 ~ 前 399年) 第二十九王朝 Dynasty XXIX (公元前 399年 ~ 前 380年) 第三十王朝 Dynasty XXX (公元前 380年 ~ 前 343年) 第三十一王朝 Dynasty XXXI (公元前 343年 ~ 前 332年)
馬其頓時期 Macedonian Rule (公元前 332年 ~ 前 304年) 馬其頓時期 Macedonian Rule (公元前 332年 ~ 前 304年)*8 托密勒王朝 Ptolemaic Period (公元前 304年 ~ 前 30年)*9 羅馬時期 Roman period 羅馬帝國 Roman Kingdom (公元前 30年 ~ 公元 395年) 東羅馬帝國 Eastern Roman Kingdom (公元 395年 ~ 公元 640年) 阿拉伯時期 Arabian Period (公元642年)
早王朝時期 第一王朝(公元前 3100年 ~ 前 2890年) 納爾邁實行君主專制管理剛統一的埃及, 之後直至第二王朝(公元前 2890年 ~ 前 2686年)期間, 國王或稱為"法老"非是一般凡人, 而是"神"統的中心 , 他們集國家大權於一身。
古王朝時期 第三至第六王朝期間埃及已經確立了穩健的君主集權制度, 法老以下有由王裔擔任的宰相、大法官、大祭司及掌璽大臣等, 法老自稱為太陽神之子, 從第三王朝起, 法老死後葬於金字塔內, 直至第六王朝為止, 王室興建宏偉的宮殿陵寢, 對藝術的發展有極大作用, 這時期為古埃及文明的輝煌時代。但與此同時, 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王朝為達目的, 不理人民的死活, 并肄意虐殺奴隸, 最後演變成奴民揭竿起義, 古王朝時代實際上自第六王朝的結束而告完結。
新王朝時期 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期間的埃及, 史稱為新王國, 為古埃及的全盛時期。 第一位女法老哈塞普蘇(Hatshepsut, 公元前1,478~前1,458在位), 自翊為太陽神之女, 她在位期間境內局勢穩定, 還組織探索隊至非洲宣示埃及的國威及為國家開拓新市場。 杜德摩西三世(Thutmosis III)在位時埃及國勢最盛, 他自幼因受哈塞普蘇的壓迫,當他掌權後之久曾試圖消滅這女法老統治的歷史證據, 埃及文化因而出現過短期的動盪, 之後的20年曾17次遠征亞洲, 他非常重視航海事業, 而且為埃及王國建成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藉此埃及勢力直迫近東。
後王朝時期 後王朝時期是第三中間時期的延續: 孟斐斯諸王主宰了第廿四王朝; 伊索比亞諸王為第廿五王朝的核心。 公元前674年期間亞述人侵占了埃及, 但公元前650年被尼科一世(Necho I, 公元前672 ~ 前664年在位) 驅逐, 埃及再次統一, 建立了後王國, 為第廿六王朝, 為古埃及的後興時期。 到了法老尼科二世(Necho II, 公元前610 ~ 前595年在位)時代提倡將埃及進行希臘化改革, 如此一來坐大了希臘的勢力, 公元前560年以後, 埃及的文明在與希臘文明的交融中逐漸被同化, 但是真正首先奪取埃及的是波斯的勢力, 波斯王朝的甘比西士二世(Cambyses II公元前525~ 前522)征服了埃及, 并把埃及併入波斯的版圖中 。
古埃及人的生活 埃及人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七千多年前,就分別在上埃及(尼羅河河谷)和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建立相當有規模的聚落。由七千多年前到大約五千年前,漸漸發展成一個國家。 他們種小麥和大麥,牧牛、釣魚、捉野雁為生,編織亞麻布,用泥磚蓋房子 。 生活在尼羅河畔的人大都是農民,他們以大麥、小麥等穀物為主食,也吃禽類和牛肉,同時人民也會出外捕食尼羅河的各種魚類。婦女會製作啤洒和麵包(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如何釀造啤酒和葡萄酒),也會一起織布,埃及人很早就知道織布及染色的技巧。
古埃及的喪葬文化 木乃伊和金字塔無疑是古埃及文明最重要的象徵,而這兩者都和古埃及人對來生的觀點有密切的關係。事實上,在古埃及文明留下來的所有紀錄中,『死後的生命』都是重要的主題。 古埃及人對來世生命的信仰和相關的墓葬習俗,至少在大約距今六千多年前就已經在上埃及的巴達遺址中出現。其神話結構和禮儀在古王國時其逐漸發展完備,一直到基督教傳入之前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對古埃及人來說,死亡只是生命的中斷,而不是結束。人死後並不就此消失,會進入另一個比今生更為美好的永恆生命,至少對菁英份子而言是如此。
木乃伊(Munny) 在王朝前時期(大約五千年以前),埃及人在沙漠中挖掘淺坑,埋葬他們的親人。炙熱、乾燥的砂粒很快吸收屍體的水分而形成天然的乾屍。這可能是古埃及「死後的生命」信仰的起源。後來埃及人開始修建墳墓,反而失去天然的乾燥作用。但是依照他們的信仰,屍體必須保存,於是他們開始尋找保存屍體的方法。經過不斷的改進,木乃伊製作技術在新王國時期發展成熟。最高級的做法大致是這樣的。先用金屬鉤子將腦子從鼻腔取出,腦腔中再灌入松香油。接著用黑曜石或燧石刀片切開腹部,取出肺、肝、胃、腸等內臟(心臟通常留在體內,但有時也取出處理),以棕櫚酒洗淨體腔,填入亞麻布、磨碎的香料和碳酸鈉粉末。最後,全身用碳酸鈉粉末覆蓋。取出的內臟同樣以碳酸鈉粉末乾燥處理。這個程序大約進行四十天左右。
木乃伊(Munny)<二> 內臟比身體更先腐敗,所以需要特別處理。從中王國時期初期,開始把肝、肺、胃、腸乾燥處理後分別放在四個罐子裡面。同時四個罐子分別標記著受到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參考神的文化)保護。到了新王國時期第十九王朝,四個罐蓋的造型變成代表荷魯斯的四個兒子的人頭、狒狒頭、鷹頭和狼頭。從第三中間期開始,肝、肺、胃、腸往往在乾燥後,放回腹腔或兩腿之間。四個罐子仍然放在棺木中,但只有禮儀的意義。
神的文化 埃及文明最令人興起興去和困惑的,恐怕就是埃及了。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便是神明。埃及人信仰哪些 神?這些神又具有哪些特質?簡 單的說,埃及的神明大致可分成 三大類。
阿努比斯Anubis 外型幻化成山犬的死神,也就是墓地的守護神。賽特與奈芙緹絲之子,木乃伊的創造者。祂引導死者的靈魂到審判的地方,同時監督審判,使死者免於第二次的死亡。 荷魯斯Horus 鷹神,王權的守護者,外型幻化成為鷹;為歐塞里斯與艾西絲之子。法老即為人間的荷魯斯。
哈托爾Hathor(Het-Heru,Het-Hert) 愛與豐饒的女神,是古埃及所有女神中最美的,外型幻化成母牛。埃及最古老的女神之一,希臘文提及其為天空女神。他經常被視予和艾西絲相同,主要崇拜地在Edfu,以為是荷魯斯之妻,在底比斯祂曾經認為是死神,但是一般均認為祂是愛,舞,酒及外國之神。
阿蒙Amon 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興起而成為國家的主神,聖獸是鵝和公羊。 阿頓Aton(Aten) 太陽頭上之圓盤,朝日剛露出地平線時的太陽神。在阿克奈天(即Amenhotep Ⅳ)宗教改革時,被奉為唯一真神,祂的繼承者—杜唐卡門王(Tuankhamun)因神官而恢復以前崇拜阿蒙、拉的信仰。
組員 霍玉婷 1A(10) 何慧詩 1A(13) 黃立文 1A(35)
資料來源 http://www.ngensis.com/egypt.htm http://www.taconet.com.tw/M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