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原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 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 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 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152 )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第一节 妊娠恶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妊娠恶阻鉴别诊断、其它 疗法。 熟悉:妊娠恶阻的定义、病因病 机、预防与调摄。 掌握:妊娠恶阻的中医的辨证论 治、西医诊断及西医治疗。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痢疾.
和 解 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第十讲 温里药 含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妊娠恶阻.
恶阻 目的要求: 掌握 恶阻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 恶阻的病因病机。.
恶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妇 科 教 研 室 陶莉莉.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和 解 剂.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内科。脾胃.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46、 痹 证.
第七章 温里药.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经行感冒.
清热药.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目的要求: 重点内容: ⒈了解惊悸、吐血、衄血、下血和瘀血的概念及合篇理由。
七、结胸证.
呃 逆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 吐 一、概述 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呕- 吐- 干呕-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厥阴病的证治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呕吐哕下利病脉 证治第十七.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祛 湿 剂.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利水渗湿药.
呃 逆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教师:英洪友.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痢疾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中药学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⒊ 掌握呕吐、哕、下利的辨证论治。 重点内容: ⒈ 呕吐、哕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⒉下利的辨证及证治。

概 述 1、内容:本篇论述呕吐、哕、下利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呕吐包括胃反,由胃气上逆所致,呕吐之因比较复杂,本篇所述包括实热呕吐、虚寒呕吐、寒热错杂呕吐和痰饮呕吐。 哕即呃逆,由胃气上逆所致。 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 2、合篇意义:上述病证均属胃肠疾患,多与脾胃升降失常、传导失职有关,且可以相互影响,合并发生,故合为一篇论述。

结语 本篇系统地论述了呕吐、哕、下利的因机证治。全篇共四十七条,其中前23条论呕吐、哕,后24条论下利。 呕吐与哕皆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治疗均以和胃降逆为大法。呕吐之因比较复杂,就本篇来看,包括虚寒、实热、寒热错杂及水饮内停等多种原因所致。

①虚寒呕吐由胃虚寒凝所致者,症见呕吐、胸满,治宜散寒降逆,温中补虚,方用吴茱萸汤;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者,症见干呕、吐涎沫、巅顶头痛,治宜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仍用吴茱萸汤治疗;由脾肾阳虚,阴盛格阳所致者,症见呕吐、小便清长、四肢厥冷而身微热、脉微弱无力,治宜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由脾胃虚寒,津液亏虚所致之胃反重证,症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大便干燥如羊矢,治宜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大半夏汤。

②实热呕吐由肠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者,若呕吐与便秘同见,治宜通腑泻热,方用大黄甘草汤;若呕吐与泄泻同见,治宜清肠止利,降逆止呕方用黄芩汤加半夏生姜汤;由肝热犯胃所致者,症见呕吐、往来寒热、胸协苦满、口苦咽干,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 ③寒热错杂呕吐是因寒热互结中焦所致,症见呕吐、心下痞、肠鸣泄泻,治宜辛开苦降,调和胃肠,方用半夏泻心汤。

④痰饮呕吐由饮停心下,胃气上逆所致者,症见呕吐、谷不得下,治宜化饮降逆止呕,方用小半夏汤,该方为治呕之祖方,经适当配伍,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由中阳不足,寒饮上逆所致者,症见干呕、吐逆、吐涎沫,治宜温阳散饮降逆,方用半夏干姜散;由寒饮搏结胸胃所致者,症见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徹心中愦愦然无奈,治宜开结散饮降逆,方用生姜半夏汤;由饮阻气逆所致之胃反症,症见吐而渴欲饮水,呕渴交替,治宜通阳化饮,健脾和胃,方用茯苓泽泻汤;若呕后调治,可根据情况分别选用猪苓散、文蛤散治疗。

哕 胃寒气逆者—宜理气和胃,散寒降逆—方用橘皮汤; 胃虚有热者—宜补虚清热,和胃降逆——方用橘皮竹茹汤; 实滞内结者宜通利二便。后人主张用猪苓汤、调胃承气汤治疗。

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其病机可概括为虚寒和实热两大类。虚寒泄泻多由脾肾阳虚所致,可用四逆汤治疗,如病情较重,阴盛格阳,里寒外热者,宜用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实热泄泻,多由实热糟粕阻滞肠道所致,治宜通腑泻热,通因通用,方用大、小承气汤。若经攻下后,实滞已去,但邪热郁于胸膈而心烦者,宜用栀子豉汤泄热除烦。气利不同与一般的泄泻,其特点是下利而矢气频多,证候有虚有实,实者由湿阻气滞所致,当利小便;虚者由中气虚寒,气虚不固所致,治宜温中涩肠固脱,方用诃黎勒散。痢疾有虚寒和湿热之分,湿热痢治宜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方用白头翁汤;虚寒痢治宜温涩止痢,方用桃花汤。

呕吐: 胃虚寒凝——茱萸汤 虚寒呕吐 肝胃虚寒——茱萸汤 阴盛格阳——四逆汤 虚寒胃反——大半夏汤 胃肠实热——大黄甘草汤  呕吐: 胃虚寒凝——茱萸汤 虚寒呕吐 肝胃虚寒——茱萸汤 阴盛格阳——四逆汤 虚寒胃反——大半夏汤 胃肠实热——大黄甘草汤 证治 实热呕吐 热利兼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少阳邪热犯胃——小柴胡汤 寒热错杂呕吐—— 半夏泻心汤 痰饮呕吐 阳虚饮逆——半夏干姜散 寒饮博结胸胃——生姜半夏汤 寒饮呕吐——小半夏汤 饮逆呕渴——茯苓泽泻汤 呕后调治——猪苓散 禁忌 痈脓呕吐——禁用止呕 欲吐患者——禁用下法

哕 治则 利尿降逆 通腑降逆 证治 胃寒气逆——橘皮汤 胃虚有热——橘皮竹茹汤

下利 虚寒兼表——四逆汤和桂枝汤 虚寒下利 阴盛格阳——通脉四逆汤 虚寒滑脱气利——诃梨勒散 下利 食滞下利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实热下利 虚寒下利 阴盛格阳——通脉四逆汤 虚寒滑脱气利——诃梨勒散 下利 食滞下利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实热下利 下利虚烦——栀子豉汤 痢疾 虚寒痢——桃花汤 湿热痢——白头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