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概说]
一、呕吐、哕、下利的概念 (一)呕吐 指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 自口而出。 (二)哕 YUE呃逆 (三)下利 包括泄泻和痢疾。泄泻 (一)呕吐 指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 自口而出。 (二)哕 YUE呃逆 (三)下利 包括泄泻和痢疾。泄泻 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 为主证。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 脓血为主证。
二、三病合篇的意义
内容介绍 一、呕吐的辨证论治 (一)胃反证
1、胃反证的成因 从脉象说明脾胃虚寒为胃反证的成因 [原文4]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2、胃反证的脉证和预后 [原文5] 趺 浮—为虚(胃阴虚) 运化无权 阳 —胃反证 脉 涩—伤脾(脾阴伤) (朝食暮吐 趺 浮—为虚(胃阴虚) 运化无权 阳 —胃反证 脉 涩—伤脾(脾阴伤) (朝食暮吐 不能濡润燥土 暮食朝吐) 消磨谷食 脉 紧—寒(胃的生气欲绝) 涩—脾的真液渐尽 温阳则损渐尽的脾阴,滋阴则伤欲绝 的胃气——难治
3、胃反呕吐的证治 [原文16] 病机:脾胃虚寒 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治法——降逆润燥,和胃补虚 方解: 半夏—化饮降逆;参、蜜—补虚润燥
4、呕吐渴饮停水的证治 [原文18] 胃反——反复呕吐,指症状 吐——胃有停饮 渴饮——饮停不化,脾失输布,津不上承 治法——利水化饮止呕 方解: 苓、术、泽泻——健脾利水 桂枝、生姜、草——和胃降逆
(二)虚寒呕吐
1、胃虚寒甚的证治 [原文8] 病机:胃虚寒盛 呕——胃阳不足,寒饮上逆 胸满——阴邪上逆,胸阳不展 治法——补虚散寒,降逆止呕 方解: 吴萸——温中下气;生姜——祛寒止呕 参、枣——补土益气
2、肝邪犯胃证治 [原文9] 病机:肝邪犯胃 干呕、吐涎沫——胃中寒饮上逆 头痛——肝经循经脉犯胃,挟寒上冲
3、胃寒呕逆证治 [原文20] 干呕,吐逆,吐涎沫—胃中寒邪内壅,津液凝聚为涎沫,随胃气上逆 治法——温胃降逆 方解: 夏——除痰降逆;干姜——温中祛寒
4、呕吐属阴盛阳衰的证治 治法——温中回阳 方解: 附——祛寒壮阳 姜——温中止呕 草——制附子毒性,补中 病机:阴盛阳衰 呕而脉弱——胃气虚 小便复利——肾虚不能摄纳阴液 身有微热——阴盛于里,格阳于外 厥——阳虚不能外达四肢 难治——亡阳虚脱 治法——温中回阳 方解: 附——祛寒壮阳 姜——温中止呕 草——制附子毒性,补中
(三)热性呕吐
1、胃热呕吐证治 [原文17] 食已即吐——胃有积热 治法——清泻胃热 方解 大黄——清泻胃中上冲之热 草——缓急和胃
2、少阳邪热犯胃的证治 [原文15] 呕而发热——少阳邪热犯胃 治法——疏解清热,和胃降逆 方解 柴、芩——清解胆胃之热 姜夏——降逆化浊 参——补气 草、枣——生津
3、胃肠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 [原文10] 心下痞——病邪乘虚而内结于胃,致中气痞塞,升降失常。 呕——胃气上逆 肠鸣——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治法——开结除痞,和胃降逆 方解 夏——散结除痰,降逆止呕 干姜——温寒,助半夏之开降 芩、连——清热,泄心下痞满之热 参草枣——调补中气
4、热性呕利的证治 呕、利——热 治法——清热和里止利 方解 芩——清肠胃之热 芍——缓下利之急 草、枣——益胃滋液 夏、姜——降逆止呕
(四)停饮呕吐
1、胃有停饮的呕吐,从渴与呕的先后以测饮邪之去留 [原文2]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2、停饮呕吐的证治 [原文12] 诸呕吐,谷不得下——胃有水,饮浊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涤饮降逆 方解(痰饮)
3、呕吐后思水,饮多水停的证治 [原文13] 呕吐——水饮内停胸中 (呕吐)后思水——解:饮邪随呕而出,胃中阳气渐复 治法——健脾利水 方解 白术——补脾气 猪、茯苓——滲泄水湿
4、寒邪上逆 [原文22] 手足厥——胃阳被寒邪所阻抑,不达四肢 治法——宣阳降逆,散寒以止呕哕 方解 生姜——散寒降逆止呕 橘皮——降气和胃
4、寒饮与正气相搏的证治 [原文21] 病机——寒饮内停,阻碍气道升降往来,与正气相搏 治法——辛散寒饮,以舒展胸中阳气 方解 夏——降逆气 生姜汁——温散上焦寒饮
五、治禁
1、痈脓呕吐,不可止呕 [原文1]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2、病势向上,不可攻下 [原文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二、哕的辨证论治
(一)寒性哕 胃寒哕证证治 [原文22] 干呕、哕——胃气虚寒,寒邪上逆 手足厥——胃阳被寒邪所阻抑,不达四肢 (一)寒性哕 胃寒哕证证治 [原文22] 干呕、哕——胃气虚寒,寒邪上逆 手足厥——胃阳被寒邪所阻抑,不达四肢 治法——宣阳降逆,散寒以止呕哕 方解 生姜——散寒降逆止呕 橘皮——降气和胃
(二)热性哕
1、实热哕证的辨治(原文7) 2、热性哕证证治(原文23) 1、实热哕证的辨治(原文7) 2、热性哕证证治(原文23) 哕逆——脾胃先虚,胃络有热 方解 橘皮、生姜——宣通阳气,和胃降逆 竹茹——清热止哕 参草枣——补虚益胃
三、下利的辨证论治 (一)泄泻
1、虚寒泄泻 (1)虚寒泄泻误汗的变证 [原文33] (2)泄泻里虚兼有表证 [原文36]
(3)泄泻属阴盛阳亡的证治 [原文45] 下利清谷——虚寒 里寒外热——阴寒盛而格微阳于外 汗出而厥——阴从利而下竭,阳从汗而外脱,微阳大泄 治法——回阳救逆 方解 姜——温中,振微阳而止泻 附——壮阳 草——益气存津以养胃
2、实滞泄泻 (1)实证泄泻证治 1)实证泄泻证治 [原文37] 按之心下坚——胃中积滞有形实邪 治法——急下(通因通用)
2)泄泻属实的证治 [原文38] 下利脉迟而滑——实,利未欲止;宿食停积胃肠过久 治法——急下
3)实证泄泻初候的证治 [原文39] 下利脉反滑——有宿食初停 当有所去——有形实邪当下 治法——下
4)泄泻燥屎未去的证治 [原文41] 下利谵语——有燥屎 治法——缓下以治半利半结
(2)气利治法、证治 1)泄泻兼矢气的治法 [原文31] 下利气——湿热气滞 治法——利其小便
2)肠滑气利的证治 [原文47] 气利——气陷肠滑 治法——敛涩固脱 方解 诃子——涩肠止泻
(二)痢疾
1、热性痢 (1)热痢证治 [原文43] 热痢下重——湿热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利 方解 白头翁——清热凉血 秦皮——泻热涩肠 连、柏——清热燥湿
(2)复发性痢疾证治 [原文40] 下利已差——复发——病不尽;病邪未尽去 治法——当下之
2、寒性痢 虚寒痢疾证治 [原文42] 下利便脓血——脾胃虚寒,滑脱不禁 治法——温中涩肠以固脱 方解 赤石脂——涩肠固脱 干姜——温中散寒 2、寒性痢 虚寒痢疾证治 [原文42] 下利便脓血——脾胃虚寒,滑脱不禁 治法——温中涩肠以固脱 方解 赤石脂——涩肠固脱 干姜——温中散寒 粳米——益气补虚,止泄健脾
(三)下利兼证
下利虚烦证治 [原文44] 下利后更烦——邪热客于胸中,扰乱神明 治法——清热除烦 栀子——清热除烦 香豉——化浊开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