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夏、商、周青铜酒器简析 说课 上海中学 平毓芳. 一、分析教材,确定知识主题和教学目标 1 、知识主题: (1 )独特的工艺 ( 2 )神秘的纹饰 ( 3 )丰富的造型 ( 4 )古人的智慧.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原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 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 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 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152 )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第一节 妊娠恶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妊娠恶阻鉴别诊断、其它 疗法。 熟悉:妊娠恶阻的定义、病因病 机、预防与调摄。 掌握:妊娠恶阻的中医的辨证论 治、西医诊断及西医治疗。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痢疾.
泄 泻.
和 解 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第十讲 温里药 含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妊娠恶阻.
恶阻 目的要求: 掌握 恶阻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 恶阻的病因病机。.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内科。脾胃.
痢 疾 主讲: 马剑颖 讲师.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第七章 温里药.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定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属“十剂”中“涩可去脱”范畴。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清热药.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七、结胸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呃 逆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 吐 一、概述 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呕- 吐- 干呕-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呕吐哕下利病脉 证治第十七.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祛 湿 剂.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第 八 章 固涩剂.
利水渗湿药.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教师:英洪友.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痢疾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中药学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概说]

一、呕吐、哕、下利的概念 (一)呕吐 指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 自口而出。 (二)哕 YUE呃逆 (三)下利 包括泄泻和痢疾。泄泻 (一)呕吐 指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 自口而出。 (二)哕 YUE呃逆 (三)下利 包括泄泻和痢疾。泄泻 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 为主证。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 脓血为主证。

二、三病合篇的意义

内容介绍 一、呕吐的辨证论治 (一)胃反证

1、胃反证的成因 从脉象说明脾胃虚寒为胃反证的成因 [原文4]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2、胃反证的脉证和预后 [原文5] 趺 浮—为虚(胃阴虚) 运化无权 阳 —胃反证 脉 涩—伤脾(脾阴伤) (朝食暮吐 趺 浮—为虚(胃阴虚) 运化无权 阳 —胃反证 脉 涩—伤脾(脾阴伤) (朝食暮吐 不能濡润燥土 暮食朝吐) 消磨谷食 脉 紧—寒(胃的生气欲绝) 涩—脾的真液渐尽 温阳则损渐尽的脾阴,滋阴则伤欲绝 的胃气——难治

3、胃反呕吐的证治 [原文16] 病机:脾胃虚寒 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治法——降逆润燥,和胃补虚 方解: 半夏—化饮降逆;参、蜜—补虚润燥

4、呕吐渴饮停水的证治 [原文18] 胃反——反复呕吐,指症状 吐——胃有停饮 渴饮——饮停不化,脾失输布,津不上承 治法——利水化饮止呕 方解: 苓、术、泽泻——健脾利水 桂枝、生姜、草——和胃降逆

(二)虚寒呕吐

1、胃虚寒甚的证治 [原文8] 病机:胃虚寒盛 呕——胃阳不足,寒饮上逆 胸满——阴邪上逆,胸阳不展 治法——补虚散寒,降逆止呕 方解: 吴萸——温中下气;生姜——祛寒止呕 参、枣——补土益气

2、肝邪犯胃证治 [原文9] 病机:肝邪犯胃 干呕、吐涎沫——胃中寒饮上逆 头痛——肝经循经脉犯胃,挟寒上冲

3、胃寒呕逆证治 [原文20] 干呕,吐逆,吐涎沫—胃中寒邪内壅,津液凝聚为涎沫,随胃气上逆 治法——温胃降逆 方解: 夏——除痰降逆;干姜——温中祛寒

4、呕吐属阴盛阳衰的证治 治法——温中回阳 方解: 附——祛寒壮阳 姜——温中止呕 草——制附子毒性,补中 病机:阴盛阳衰 呕而脉弱——胃气虚 小便复利——肾虚不能摄纳阴液 身有微热——阴盛于里,格阳于外 厥——阳虚不能外达四肢 难治——亡阳虚脱 治法——温中回阳 方解: 附——祛寒壮阳 姜——温中止呕 草——制附子毒性,补中

(三)热性呕吐

1、胃热呕吐证治 [原文17] 食已即吐——胃有积热 治法——清泻胃热 方解 大黄——清泻胃中上冲之热 草——缓急和胃

2、少阳邪热犯胃的证治 [原文15] 呕而发热——少阳邪热犯胃 治法——疏解清热,和胃降逆 方解 柴、芩——清解胆胃之热 姜夏——降逆化浊 参——补气 草、枣——生津

3、胃肠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 [原文10] 心下痞——病邪乘虚而内结于胃,致中气痞塞,升降失常。 呕——胃气上逆 肠鸣——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治法——开结除痞,和胃降逆 方解 夏——散结除痰,降逆止呕 干姜——温寒,助半夏之开降 芩、连——清热,泄心下痞满之热 参草枣——调补中气

4、热性呕利的证治 呕、利——热 治法——清热和里止利 方解 芩——清肠胃之热 芍——缓下利之急 草、枣——益胃滋液 夏、姜——降逆止呕

(四)停饮呕吐

1、胃有停饮的呕吐,从渴与呕的先后以测饮邪之去留 [原文2]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2、停饮呕吐的证治 [原文12] 诸呕吐,谷不得下——胃有水,饮浊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涤饮降逆 方解(痰饮)

3、呕吐后思水,饮多水停的证治 [原文13] 呕吐——水饮内停胸中 (呕吐)后思水——解:饮邪随呕而出,胃中阳气渐复 治法——健脾利水 方解 白术——补脾气 猪、茯苓——滲泄水湿

4、寒邪上逆 [原文22] 手足厥——胃阳被寒邪所阻抑,不达四肢 治法——宣阳降逆,散寒以止呕哕 方解 生姜——散寒降逆止呕 橘皮——降气和胃

4、寒饮与正气相搏的证治 [原文21] 病机——寒饮内停,阻碍气道升降往来,与正气相搏 治法——辛散寒饮,以舒展胸中阳气 方解 夏——降逆气 生姜汁——温散上焦寒饮

五、治禁

1、痈脓呕吐,不可止呕 [原文1]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2、病势向上,不可攻下 [原文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二、哕的辨证论治

(一)寒性哕 胃寒哕证证治 [原文22] 干呕、哕——胃气虚寒,寒邪上逆 手足厥——胃阳被寒邪所阻抑,不达四肢 (一)寒性哕 胃寒哕证证治 [原文22] 干呕、哕——胃气虚寒,寒邪上逆 手足厥——胃阳被寒邪所阻抑,不达四肢 治法——宣阳降逆,散寒以止呕哕 方解 生姜——散寒降逆止呕 橘皮——降气和胃

(二)热性哕

1、实热哕证的辨治(原文7) 2、热性哕证证治(原文23) 1、实热哕证的辨治(原文7) 2、热性哕证证治(原文23) 哕逆——脾胃先虚,胃络有热 方解 橘皮、生姜——宣通阳气,和胃降逆 竹茹——清热止哕 参草枣——补虚益胃

三、下利的辨证论治 (一)泄泻

1、虚寒泄泻 (1)虚寒泄泻误汗的变证 [原文33] (2)泄泻里虚兼有表证 [原文36]

(3)泄泻属阴盛阳亡的证治 [原文45] 下利清谷——虚寒 里寒外热——阴寒盛而格微阳于外 汗出而厥——阴从利而下竭,阳从汗而外脱,微阳大泄 治法——回阳救逆 方解 姜——温中,振微阳而止泻 附——壮阳 草——益气存津以养胃

2、实滞泄泻 (1)实证泄泻证治 1)实证泄泻证治 [原文37] 按之心下坚——胃中积滞有形实邪 治法——急下(通因通用)

2)泄泻属实的证治 [原文38] 下利脉迟而滑——实,利未欲止;宿食停积胃肠过久 治法——急下

3)实证泄泻初候的证治 [原文39] 下利脉反滑——有宿食初停 当有所去——有形实邪当下 治法——下

4)泄泻燥屎未去的证治 [原文41] 下利谵语——有燥屎 治法——缓下以治半利半结

(2)气利治法、证治 1)泄泻兼矢气的治法 [原文31] 下利气——湿热气滞 治法——利其小便

2)肠滑气利的证治 [原文47] 气利——气陷肠滑 治法——敛涩固脱 方解 诃子——涩肠止泻

(二)痢疾

1、热性痢 (1)热痢证治 [原文43] 热痢下重——湿热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利 方解 白头翁——清热凉血 秦皮——泻热涩肠 连、柏——清热燥湿

(2)复发性痢疾证治 [原文40] 下利已差——复发——病不尽;病邪未尽去 治法——当下之

2、寒性痢 虚寒痢疾证治 [原文42] 下利便脓血——脾胃虚寒,滑脱不禁 治法——温中涩肠以固脱 方解 赤石脂——涩肠固脱 干姜——温中散寒 2、寒性痢 虚寒痢疾证治 [原文42] 下利便脓血——脾胃虚寒,滑脱不禁 治法——温中涩肠以固脱 方解 赤石脂——涩肠固脱 干姜——温中散寒 粳米——益气补虚,止泄健脾

(三)下利兼证

下利虚烦证治 [原文44] 下利后更烦——邪热客于胸中,扰乱神明 治法——清热除烦 栀子——清热除烦 香豉——化浊开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