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章 工作日 主要内容:分析工作日,论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围绕工 作日长度所展开的激烈斗争。在这一章里,一方面,深刻地 揭露了资产阶级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残酷地剥削、压迫无 产阶级的历史事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榨取剩余价 值的实质;另一方面,鲜明地描述了无产阶级争取正常工作 日,展开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情景,揭开了无产阶级最终.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10.2 立方根.
第六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从本章开始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考察,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考察剩余价值在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具体形式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 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 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原理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Geophysical Laboratory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Harvard ManageMentor®
Online job scheduling in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s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口腔1班1小组(1-13号) 马克思热点讨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菱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顺序表的删除.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用计算器开方.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七章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课时:3 作业题.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专题: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南.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的普遍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劳动过程作为生产使用价值的有意识的人类活动,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物质的过程,在这里发生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一过程的前提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经历劳动过程,抽象劳动被包含进具体的劳动中,价值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式凝结在商品里,发生了人与人的关系。

3.1.1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普遍性 “根据小麦的味道,我们尝不出它是谁种的,同样, 根据劳动过程,我们看不出它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是在奴隶监工的残酷的鞭子下,还是在资本家的严酷 的目光下;是在辛辛纳图斯耕种自己的几亩土地的情 况下,还是在野蛮人用石头击杀野兽的情况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从资本家的观点看来,劳动过程只是消费他所购买 的劳动力商品,而他只有把生产资料加到劳动力上才 能消费劳动力。劳动过程是资本家购买的各种物之间 的过程,是归他所有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因此,这 个过程的产品归他所有,正像他的酒窖内处于发酵过 程的产品归他所有一样。”

3.1.1 劳动过程 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和支配。 Note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Note2:劳动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的条件 Note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人类的消费不能停止,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生产过程。因此,劳动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这是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特征。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和支配。

3.1.1劳动过程 “从他进入车间起,他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劳动 力的使用,即劳动,已经从属于资本家了。资本 家购买劳动力之后,把劳动作为活的酵母合并起 来”。 ——(中文2004年版第216页) 作为活动性质的劳动从“如火一般有生命的形式” (form-giving fire)“转变为仍属于资本家的 产品的无生命的组成部分”。

3.1.1劳动过程 “劳动表现为一种过程,也就具有了一切过程与结果内 在的差异与不确定性。” “工人方面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也就是,运动— —“在产品方面,以一种固定的不动的特征而存在。工 人在纺织,而产品就是纺织品”。“不处于开动状态的 机器是没有价值的。” “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把它们从沉睡的状态唤醒, 把他们潜在的使用价值转换为确实的有效的使用价值。 机器沐浴在劳动的烈火之中并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填 满了保证其在劳动过程中正常运作的关键燃料。它们实 际上被消耗掉,但是变成了新的使用价值,新的产品的 一部分。这些新的使用价值和新产品能够以日用品的形 式被人们消费或者以生产的形式进入劳动过程。”

3.1.2价值增殖过程 Note1:资本家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产品必须是 能够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第二,产品的价值 量必须大于他的资本投入量,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的价值之和。 Note2:马克思的工作分两步来进行,首先,对于一 个商品生产过程,研究价值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形 成的;其次,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在什么条件下转 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Note3:在马克思的分析过程中,生产过程是价值形 成的过程,生产工具要吸收他人的劳动,故而不是 工人雇佣工具,而是工具雇佣工人。资本家保存劳 动工具价值的方式在于吸收新鲜的活劳动供给。

                                                                                                                                                                                                                                    

                                                                                                                                                                                                                           

资本家要获得剩余价值隐含的关键前提 A. 资本家总是按商品价值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 资本家总是能够按商品的价值来出卖产品棉纱。其 中,当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从而扩大产量以后,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要能相应地增加,从而保证产品仍 能按价值出卖。否则,如果市场的需求没有随之扩大, 那么,资本家实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可能会因为商品价 格的降低而减少,即少于工人实际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量。 C. 工人的劳动力总是在正常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即必 须在社会平均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进行劳动,也就是工 人使用的劳动资料例如纺车或纱锭是当时同行业通用的 纺车和纱锭,而且工人所使用的棉花也具有正常的质量。 D. 工人的劳动本身也具有平均的性质,即具有当时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资本家要获得剩余价值隐含的关键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这很重要:在 给定的社会条件之下,在把棉花制成纱线 的过程中,只可能花费必要的劳动时间, 而不会花费更多。” 劳动力必须在“正常条件”下发挥作用, 劳动力需要具有“平均的程度,技巧和速 度”,“通常的紧张程度”。 “片刻”是“利润的元素”。

3.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那些转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 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数量上并不改 变价值的大小。因此,我称之为不变资本部分, 或者简称为不变资本。另一方面,转变为劳动力 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价值。它既 生产了用以再生产自身的等量价值又生产了一个 余额,即剩余价值。因此,我们把它称为可变资 本部分,或者简称为可变资本。” 注意 不变资本物理上的转移和价值的流通。

3.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新价值和活劳动——工人现在的抽象劳动过程创造出的 新的价值。 活劳动唤醒了死劳动并把其价值转移到了新的商品身上。 Note1: 旧价值和物化劳动——生产资料的价值已经是过去物化 了的人类劳动。 新价值和活劳动——工人现在的抽象劳动过程创造出的 新的价值。 活劳动唤醒了死劳动并把其价值转移到了新的商品身上。 Note2: 同一个过程体现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方面, 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将生产资料的旧 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 劳动,形成新的价值,加到产品中去。旧价值的转移是 由于所追加的劳动的质,新价值的加进,是由于劳动的 单纯的量的追加。

3.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Note3:不变资本这个概念决不排斥它的组 成部分本身发生价值变动的可能性(eg.技 术变革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器 的价值发生变化) Note4:理解——剩余价值是由劳动创造出 来的,同价值一样,剩余价值也不包含任 何一个物质的原子。

3.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个有趣的类比: 资本家把工人同机器、原料和其他人的劳动“结合”起来 生产出的产品,由于资本家是这些机器,原料以及用来支 付工资的货币的所有者,那么,这些要素生产出的产品不 是也应当归他所有吗? 劳动力具有通过拒绝工作从而摧毁不变资本(例如机器) 的能力。如果劳动力被抽走了,如果劳动力被抽走了 (“生产性消费”停息了),那么价值从机器到最终产品 的转移将会终止,不变资本的价值将会减少或者完全消失。 如果资本家根据他们为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为他们获 取剩余价值的权利而辩护,那么,劳动者为什么不能辩护 说他们应该获得剩余价值呢?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资 本家的不变资本将变得毫无价值。

3.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劳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是可变资本,是应用于生产 的活劳动的“生火形式”。 “你看,亲爱的供热工人,是你,做了所有的工作; 是你,保护了过去的价值;是你,创造了价值来实 现自我再生产,是你生产了被资本家霸占的剩余价 值以满足资本家的奢华生活。显然,确保你不能认 清自己的重要角色和巨大的能量,极大符合资本家 的利益。他们希望你这样看自己:走出去,找个体 面的工资,养活自己和家人,然后第二天又回来上 班。你处于一个W-G-W的流通过程之中,他们认为 你应该把自己的雄心紧紧限制在满足自己生活的层 面。”

机器是我的,厂房是我的,你吃的面包我也是我给的 你们怎么看? 机器是我的,厂房是我的,你吃的面包我也是我给的 如果没有我,你的机器还有什么意义?

3.3剩余价值率 现实生活中剩余价值率怎么计算? 产品的价值构成:W=C+V+M 剩余价值率: m′= m/ V

3.4工作日 Note1:本章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记录, 对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历史具有重要 意义。

3.4工作日 Section1:“工作日的界限”,说明工作日的上下限,实 际工作日的长度为什么由工人与资本家的力量对比来决定。 section5, section6: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英国通过法 律强制性地延长工作日;而17世纪末以来英国通过立法强 制性地限制工作日的发展历史,以及这个历史过程中工人 阶级为争取正常工作日同资本家展开的斗争。 Section7:英国的工厂立法对其他西欧国家的影响。

3.4工作日 资本“只有吮吸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 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如果工人停下了休息或者请 假,“那他就是偷窃了资本家……资本家是以商品 交换规律作根据的,他和任何别的买者一样,力图 从他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取得尽量多的利益。” 工人说道:“这是违反我们的契约和商品交换规律 的。因此,我要求正常长度的工作日,我这样要求, 并不是向你们求情,因为在金钱问题上没有温情可 言……我要求正常的工作日,因为我和任何别的卖 者一样,要求得到我的商品的价值。 平等权利 力量决定结果

3.4工作日 “工人也要求坚持他作为卖者的权利,他要求把工 作日限定在一定的长度之内。于是这里出现了二律 悖反,权利同权利相对抗,而这两种权利都同样是 建立在商品交换规律之上的。在平等的权利之间, 力量就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 上,工作日的正常化过程表现为规定工作日界限的 斗争,这是全体资本家即资产阶级和全体工人即工 人阶级之间的斗争。” 拓展讨论:工人力量的构成——自在的阶级和自为 的阶级;组织力量和结构力量

3.4工作日 时间的原子就是利润的原素,工厂里必须有规训和 监视系统,以保障对每一个时间原子的控制。 “我们看到,这些按照军队方式一律用钟声来指挥 劳动的期间、界限和休息的细致的规定,绝不是议 会设想出来的。它们是作为现代生产方式的自然规 律从现存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制定、 被正式承认以及由国家予以公布,是长期阶级斗争 的结果。” 时间的霸权 和 自我形塑的发生 尽管价值理论本身很抽象,但是资本家控制工人在 工厂内每一分钟所做的事情这一实践却很具体。

3.4工作日 对于工作日长度的限制,国家又一次正式出场。 “即时撇开一天比一天更带威胁性地高涨的工人运 动不说,也有必要对工厂劳动强制的进行限制,正 像有必要用海鸟粪对英国田地施肥一样。同是盲目 的掠夺欲,在后一种情况下使地力枯竭,而在前一 种情况下使国家的生命力遭到根本的摧残。英国的 周期复发的流行病和德法两国士兵身长的降低,都 同样明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趣的历史背景: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治斗争,带来 了工厂视察员也带来谷物法的废除。 拓展讨论:劳、资、政三方的关系问题。

3.4工作日 理解:工人阶级保有一定的权力是资本主义经济平 稳运行的稳定器。 既然资本无限定地追逐自行增殖,必然使工作日延 长到违反自然的程度,从而缩短工人的寿命,缩短 他们的劳动力发挥作用的时间,那么,已经消费掉 的劳动力就必须更加迅速地得到补偿,这样,在劳 动力的再生产上就要花更多的费用,正像一台机器 磨损得越快,每天要再生产的那一部分机器价值就 越大。因此,资本为了自身的利益,看来也需要规 定一种正常的工作日。 然而,劳动力的可持续性对资本家阶级整体的利益 和面对竞争时个别资本家的行为存在潜在的冲突, 必须依靠阶级斗争来强行规范资本家的行为。

3.4工作日 “为了‘抵御’折磨他们的毒蛇,工人必须把他们 的头聚在一起,作为一个阶级来强行争得一项国家 法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屏障,使自己不致再通过 自愿与资本缔结的契约而把自己和后代卖出去送死 和受奴役。从法律上限制工作日的朴素的大宪章, 代替了‘不可剥夺’的人权这种冠冕堂皇的条目, 这个大宪章‘终于明确地规定了,工人出卖的时间 何时结束,属于工人自己的时间何时开始’。”

3.4工作日 “如果工人们能够组成一个阶级,以此强迫资本 家修正他们的行为,那么工人集中的力量将把资 本家从他们的愚蠢和目光短浅中拯救出来,认识 他们的阶级利益。集中的阶级斗争可以是资本主 义发展的一个稳定器。如果工人们完全丧失了权 力,那么整个系统将被扭曲,因为“我死后哪怕 洪水滔天”的想法是不可能使资本主义的经济稳 定运转的。显然,使资本家走上这条自我毁灭道 路的竞争规律当然也要包含其中。这和过度剥削 土地和自然资源是一样严重的问题,因为这关系 到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数量。”

3.4工作日 思考:阶级斗争是否有均衡点的问题? 可参考Erik Olin Wright,“Working-class power, Capitalist-class Interests, and Class Compromis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0,105(4),January,957-1002.

3.5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一个规律:剩余价值总量的决定——已知单个劳 动力价值,那么,剩余价值总量等于预付的可变 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的乘积。 剩余价值总量取决于劳动力的平均价值、剩余价 值率和工人人数这三个因素,其中,一种因素的 减少可以由另一种因素的增加来补偿。

3.5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二个规律: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按 同比例的提高来抵偿,或者说,所雇佣的工人人数的 减少可以由工作日的按比例的延长来抵偿。 但是, 由于工作日的延长是有限度的,因此,这种补偿也是 有限度的。平均工作日的绝对界限,就是可变资本的 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或 者说,就是受剥削的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劳动力受 剥削程度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 第三个规律:由于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和预 付的可变资本量这两个因素,因此,在剩余价值率和 劳动力价值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 资本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