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专题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块三 专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专 题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框 党的基本路线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三章 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思想转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邓小平理论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2.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3.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注: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反俩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的历史依据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 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 (78年--------82年) 二.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82年-----------87年)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87年--------97年)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越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二).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都坚持一样的基本原理-----发展生产力;都坚持一样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都坚持一样的前进方向-----实现共产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意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是党的十五大的灵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具有特殊意义: 1.当代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要求用邓小平理论武装; 2.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需要学习邓小平理论; 3.当代大学生要深刻理解党在现阶段所实行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需要有邓小平理论的功底; 4.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需要学习邓小平理论。 二.学习方法: 1.在学习邓小平著作上很下工夫; 2.要理论联系实际; 3.要全面、正确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一章 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曲折发展 42年,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写了“实事求是”的题词;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 58年“大跃进”和“十年”严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 78年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表述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再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 1.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2.推动了改革开发的伟大实践; 4.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3.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 三.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阐述和发挥 1.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 3.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解放思想的目的又在于实事求是。

第三节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的运用 1.破除僵化观念,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认清中国的国情,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3.不搞抽象争论,坚持一切工作以“三 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注:“三个有利于”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坚持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 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实事求是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重要性 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者以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1.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进行探索. 2.发达地社会主义具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特征.三. 3. 发达地或成熟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1.社会主义原则:(1).发展生产; (2).共同致富. 2.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意义 1.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2.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 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原则之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根本体现 (3).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的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2.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才能增强国力; (2).才能解决各种矛盾; (3).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历史探索 1.马克思认为;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经历三过阶段. 即:过渡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阶段。 2.列宁把社会主义分为三个阶段:低、中、高。 3.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和十年动乱的曲折过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的提出和确立 对国情和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的正确认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基石. 8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 87年十三大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97年深化了这个结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1.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 学说;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3.是我们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涵义 2.我国还处在贫苦落后的不发达阶段 1.由不发达---------->发达 2.由农业国-------->工业化国家 3.由自然经济------->市场经济 4.由文化落后-------->科技发达 基本特征 5.由贫困--------->富裕 6.由经济文化不平衡-------->平衡 7.由旧体制---------->新体制 8.是实现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 9.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的过程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由基本国情决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建设有逐个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选择与确立 经历:由工业化--------->“四个现代化” 58年毛泽东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63年、64年、75年周恩来重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定 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不久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三.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 “四个现代化”展开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 64 年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最早提出“两步走”的设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小康水平”和“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经过20年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经过若干年达到更高程度。 82年党的十二大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到90年为第一步,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再用10年为第二步,使工农业年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达到小康水平。

2.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定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 十年在翻两番,达到人均四 千美圆,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对“四个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 3.党的十五大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一步规划 到2010年,我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能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1.突出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 战略重点: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2.先富带后富,地区协调发展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发展思想 4.实施科教兴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改革的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的对象: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 (2).改革目的:扫除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障碍; (3).各个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 (4).改革方法:有秩序、有领导;全面改革相互协调;胆大步稳,走一步,回头看一下。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辨证关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三.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现在的世界是开发的世界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江到内地形成了全国对外开放格局 五.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本质是统一的 六.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一切工作都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判断标准

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项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就业困难。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实现形式: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由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 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三个转变 (1).计划调节--------->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2).重新解释计划经济内涵: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 (3).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特 征 1.经济市场化; 2.企业自主化 3.宏观调控间接化 4.经营管理 法制化 5.社会保证制度化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区别 1.运行的基础不同 ; 社会主义----一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2.运行的收益分配方式不同;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 资本主义----按资分配为主 3.运行的目的不同; 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的需要;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利润. 4.反映利益不同; 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个人统一; 资本主义------劳资对立的雇佣。 5.宏观调空的质量不同. 社会主义---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资本主义-----注重当前利益。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历史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 原 因 2.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1.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供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2.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 3.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旧体制存在一些弊病; 2.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 五.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1.各项改革的总目标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3.近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目标: 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 克服官僚主义; 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六.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七.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3.必须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必须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应该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96年江泽民发表<<依法治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讲话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2.怎样认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应该着重加强法制教育和增强全民法制意识的几个方面 (1).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理论教育; (2).应该进行依法治国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教育;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的教育; (3).进行学法、知法、懂法、执法、守法、维法的教育; (4).进行及时总结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教育.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要求: 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其他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 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叫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也要建设好精神文明.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从思想上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总之,两个文明要一起抓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 1.指导思想一致,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科学内涵一致都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 3.奋斗目标一致,都是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由上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它们表达的是同样的内容和思想,它们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由如下: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使它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历史和现状,使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能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规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4).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依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2.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3.繁荣各项文化事业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等,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基本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在科学上实行民主讨论,在艺术上实行自由竞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正确和先进的东西,纠正错误和落后的东西,用真善美克服假恶丑。

3.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江泽民指出:在思想文化教育部门和所有从事精神产品或传播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讲求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结合. 4.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1).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 (2).要树立起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 3.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4.要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和群众性的创建活动; 5.精神文明建设贵在坚持,讲求实效. ;

第十章 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 一.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今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这两个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二.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 争取世界和平. 原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 2.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和平与发展; 3.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和平是建设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