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Advertisement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张 金 城 第四讲 孔子论孝与修身之道. 一、孔子论孝 百善孝为先 孝道 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 最大文化特质。 “ 以孝治天下 ” 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 会的治国纲领。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论语》论君子 钱逊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精选.
《论语》选读的高考复习.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诲人不倦 倦.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3)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钱逊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钱逊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孔子的学说 ■老聃与《道德经》.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学而》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职业化四项 修 炼 池中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先秦诸子散文

一、“士”的产生及特点 1、社会变革 周室东迁 奴隶制社会动摇 ↓ 春秋战国 新兴地主阶级代替了奴隶主贵族 周室东迁 奴隶制社会动摇 ↓ 春秋战国 新兴地主阶级代替了奴隶主贵族 产生了 “士”(没落贵族、新兴地主、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自耕农)

2、人神关系的变化 唯神至上→神民共举→重民轻神→民为神之主→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 春秋以后,特别是战国,诸侯争相养士,礼贤下士之风盛行。 战国四君子: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 秦相吕不韦

3、教育范围的扩大 春秋以前 学在官府 ↓ 春秋以后 私学兴起,私家著作出现

“士”的特点: 1、属于中间阶层 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 2、多为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3、士这个阶层非常活跃 1、属于中间阶层 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 2、多为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3、士这个阶层非常活跃 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出发,出其所学,对政治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自由辩论,著书立说。

二、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 儒:孔丘《论语》、孟轲《孟子》、 荀况《荀子》 道:老聃《道德经》 庄周《庄子》 墨:墨翟《墨子》 道:老聃《道德经》 庄周《庄子》 墨:墨翟《墨子》 法:韩非子《韩非子》 阴阳、纵横、名、农、小说、杂

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论语》纯语录体散文;《墨子》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 第二阶段:《孟子》语录体,但形成对话式的论辩文;《庄子》发展成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 ↓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议论文发展的最高阶段,篇幅变长,风格由质朴而开拓、纵恣,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四、《论语》 1、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孔子的学说的普适性 必须链接丰富的世界

四、《论语》 2、天地人之道 ㈠无言的教育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论语》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汉书·艺文志》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四、《论语》 ㈡天人合一——“和”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三五历纪》 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三才” ‖

四、《论语》 ㈢锻造人的力量 ⑴树立信念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四、《论语》 国民幸福指数(GNH) 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国民的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   1991年这个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   但等到1996年再参加调查时,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了68%。

四、《论语》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四、《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四、《论语》 ⑵学会为人——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可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四、《论语》 佛家故事 寓意: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仁者无忧

四、《论语》 ⑶学会为人——仁爱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四、《论语》 托尔斯泰小寓言: 国王的问题 什么人最重要? 什么事最重要? 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四、《论语》 3、处世之道——分寸的拿捏 ㈠仁爱的分寸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以怨报怨 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四、《论语》 ㈡人情关系的分寸 ⑴友谊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豪猪的哲学》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豪猪的哲学》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论语·颜渊》

四、《论语》 《论语》态度: 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⑵亲情 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 英国心理学博士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书

四、《论语》 《论语》态度: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 ⑶工作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 job description (岗位描述)

四、《论语》 ★在其位如何谋其政? 首先是做事的原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四、《论语》 其次是做事的方式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 打钉子的故事

四、《论语》 最后,讲礼节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论语·乡党》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四、《论语》 4、理想之道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论语·先进》篇中的《侍坐》——“君子不器”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论语·先进》篇中的《侍坐》——“君子不器” 喜剧演员的故事 田鼠过冬的故事

四、《论语》 《论语》态度: 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从容和对自我的把握,在职业角色中我们只能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一种内心认同以后对职业的提升。

四、《论语》 5、人生之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四、《论语》 ㈠十五志于学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四、《论语》 ㈡三十而立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四、《论语》 ㈢四十不惑 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 关于“中庸”

四、《论语》 ㈣五十知天命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

四、《论语》 独孤求败的境界

四、《论语》 ㈤六十耳顺 谚语: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 物理实验 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佛像的故事

四、《论语》 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