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哲学与修身智慧 暴庆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 孟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 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 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 理员、小司空 ( 掌管工程 ) 及司寇 ( 掌管刑法 ) , 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管理 072 硕士生党支部 酒小涛. 01_ 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02_ 孟子:强势由人-王立群 03_ 四书章句集注:独特的启蒙-钱文忠 04_ 老子:无形中的指引-孙丹林 05_ 孙子兵法:有用与无用-马骏 06_ 解析《韩非子》-孙立群 07_ 庄子的人生境界-康震 08_ 大学:明经读史,感悟人生-阎崇年.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 孔子与孟子 新建路中学 刘海燕.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被尊为 “ 圣人 ” 和 “ 亚圣 ” 。他们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 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人物.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兼: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逍 遥 游 庄 子.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老子智慧启迪 读“道”悟人生 杨成红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论语》精选.
有无相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官,思想主张是“无为”,即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对后世影响巨大。
儒家文化视域下的人生价值诉求 ——向古人学习做人的学问
中五名句精华 1—7句 朝代:先秦 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221年.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怎样读书学习? 张 伟.
孔子及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孔子的义利观与现代企业管理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养气说.
老子(节选)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老子生平与《道德经》基本思想内容 2.把握《老子》(选读章节)的内容和思想精髓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传统与智慧 ——传统道德与人生智慧.
先秦诸子散文.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 视野下的现代企业管理.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友 善 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切实践行三严三实.
海南省妇联 “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刘 锦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2015年5月21日.
践行“三严三实”, 争做“六有”教师.
做优秀的共产党人 道 德 讲 堂 主 办:勉县新铺中学党支部.
纪玲妹 导读.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2016湖南面试视频演练1 现象类 主讲: 灵犀 时间:
“强党性、强法治、强责任、强基层” — —专题二 严律己、守制度 做文明合格的党员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精彩记忆.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We Are Joining Jesus’ Movement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信息 『有目標的生活』 ( 詩篇101) 薛忠勇 弟兄 不讓生命發生於你身上,要藉目標讓生命發生。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信息 『有目標的生活』 ( 詩篇101) 薛忠勇 弟兄 不讓生命發生於你身上,要藉目標讓生命發生。
The 15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hemistry of Chin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儒道哲学与修身智慧 暴庆刚

三严三实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三严三实”。 三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三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二、儒家哲学与修身智慧 三、道家哲学与修身智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史记》) 中国文化源于一种忧患意识,忧患人不成其为人,忧患人丢失本心,失去自我,迷失本性。 关注人的内在性:人心、人性、人生、生命、良知、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 儒家:入世、刚健有为、乐观 道家:出世、自然无为、达观 佛家:超世、清净无执、冷观 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儒家是牡丹,道家是菊花,佛家是莲花 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材店,佛家是百货店

二、儒家哲学与修身智慧 (一)儒家的思想品格与价值追求 (二)儒家的修身之道 (三)儒家的修身目标 孟 子 像 孔子像

(一)儒家的思想品格与价值追求 入世、现实、积极、刚健、有为 对形上领域进行悬置,避而不谈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樊迟问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论语•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修心、修德、成为真正的人 《尚书》:“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见善不能徙,见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恻隐之心——仁 羞恶之心——义 辞让之心——礼 是非之心——智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二)儒家的修身之道 自身层面 人际层面 社会层面

自身层面 1、求放心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2、寡欲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3、反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慎独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人际层面 忠恕之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熹: “尽己之谓忠, 推己之谓恕。”

社会层面 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尽到自己的社会职责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为人夫止于和,为人妻止于顺。(《大学》)

(三)儒家的修身目标 圣人 贤人 君子

儒家的君子人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儒家的君子人格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儒家的君子人格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儒家的君子人格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三、道家哲学与修身智慧 (一)道家的思想品格 (二)雌柔守弱的修身智慧 (三)成就逍遥的人生

(一)道家的思想品格 出世、自然无为、达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

道家将道设定为世界的本原,其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生寻找安全的立足点,由天道以言人道,本原之道不仅成为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普遍规则,而且成为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与道为一。

(二)雌柔守弱的修身智慧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 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 死矣!(《老子·六十七章》)

1、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 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 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六十六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老子·四十三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2、知足知止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 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 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也。(《老子·九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 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 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 子·四十四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 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 知足者富。(《老子·三十三章》)

3、防微杜渐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

(三)成就逍遥的人生 逍遥的境界 相对逍遥:量的差别 绝对逍遥:质的规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此四六者,不荡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名利欲望是逍遥的最大障碍 1、悖志: 2、谬心: 3、累德: 4、塞道: 尊贵、富有、显赫、威势、名声、利禄 容貌、举止、姿色、辞理、气调、情意 厌恶、欲望、喜欢、愤怒、哀伤、欢乐 去舍、从就、贪取、施与、巧智、巧技 此四六者,不荡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庄子·庚桑楚》)

获得逍遥的方法 1、彻志之悖,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庄子·庚桑楚》)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庄子提出获得逍遥的法门就是要让我们的心能够放下、放下、再放下。只要能将心中的一己之念、功名利禄之念放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至人、真人和神人。

3、视角的转换 站在道的高度去审视,则我们所追逐所斤斤计较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在比较当中以超越的眼光消解对某物或某种功利的偏执。

4、心灵的转换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心灵的转换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智慧。心一变,世界随之而变!

总结 儒家对修身提出的要求是:做应该做的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道家对修身提出的要求是: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雌柔守弱,无功无名。 儒家和道家的修身之道都在于修养人的德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以净化人心、和谐社会、培育人格、安顿生命。